从斗争精神研究的重点、趋势看党的二十大后斗争精神研究的深化发展
——基于Citespace的关键词图谱分析
2023-05-18丁瑞雪包银山周玉琴
丁瑞雪,包银山,周玉琴
(1.内蒙古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2.长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党的十九大将“伟大斗争”确立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总方针之一,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底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具有新的历史特征的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学界对于斗争精神的研究随着党的历次全会的召开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的深化而不断丰富,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为蓝本,以Citespace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为工具,对学界斗争精神研究做关键词共现与共被引、时间线三项分析,得出近5年来斗争精神研究的特征发展趋势。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以“斗争精神”为标题关键词,以(2017—2022)为检索时间段进行精确检索,共取得期刊文献354篇。运用中国知网文献统计工具,对5年来关于斗争精神的相关文献做出初步分析。
第一,从表1“斗争精神”核心主题来看,近年来的研究主要围绕斗争精神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斗争精神的主要凝练者——习近平总书记及其相关重要论述;斗争精神的时空范围——“新时代”“两个一百年”;斗争精神的理论与实践视阈等主题展开。
表1 “斗争精神”核心主题出现频次
第二,从发表年度趋势来看(图1),斗争精神相关的研究自2019年开始明显增加,2019年共发文97篇,2020年共发文103篇,2021年与2022年研究成果数量有所下降,分别为74篇和79篇。近5年来类似研究论文的发表热度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斗争精神的深入阐释体现出较强的关联性。
第三,从表2发文期刊来看,斗争精神相关研究的发文期刊排名前五的为《中国纪检监察》《中国共青团》《政工学刊》《红旗文稿》《新湘评论》,此五种期刊重点刊登关于党的建设、党的方针理论阐释的文章。从发文机构来看,斗争精神阐释的发文机构级别较高,其中中共中央党校、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相关文章较多。
图1 “斗争精神”相关期刊论文发表年度趋势
表2 “斗争精神”相关文章发文期刊发文量占比
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的初步分析来看,学界对于斗争精神的研究呈现较强的研究时间阶段性,研究主题集中性,研究级别较高等特性。
CiteSpace可译为“引文空间”。CiteSpace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数据和信息可视化(Data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1]。本文力图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于CNKI数据库分析蓝本中的“斗争精神”期刊文献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针对已有的354篇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利用知识图谱观测斗争精神研究的关键词共现以及关键词共被引、时间线分析,进一步明确斗争精神研究的主要特征及研究走向。
本文选取CNKI数据库期刊文献354篇,导入CiteSpace软件后以如下表3参数进行可视化图谱生成。其中,文献可视化图谱构建时间线为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以1年为单位进行切片,选取节点类型为关键词,筛选标准中Top N代表每个时间切片内排名前50个,Top N%代表每个时间切片内频次为10%。
表3 CiteSpace可视化图谱构建参数
一、关于斗争精神的研究重点明确——“斗争精神”关键词共现分析
从关键词出现频度与关键词中心度来看,学界对于斗争精神的研究始终围绕斗争精神的本体论即内涵阐释;斗争精神的主体论即斗争主体——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的目的论即应对新时代风险挑战、应对疫情防控总体战、攻坚战;斗争精神的方法论即提高斗争本领等四个领域。运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的进一步聚类分析,关于斗争精神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斗争精神、风险挑战、防范化解、新时代、斗争本领、历史自信、党中央、实践逻辑、疫情防控、无产阶级革命等十个领域,其中斗争精神相关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前5个领域中。
表4 2017—2022年“斗争精神”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数据
对于文献关键词进行进一步的“关键词突现”分析计算可以得出2017—2022年研究关键词的突现强度及研究持续时间。从关键词的突现强度来看,“伟大斗争”“风险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百年演进”等5个关键词对该阶段的研究具有较大影响。从关键词突现持续性来看“疫情防控”“百年演进”“时代价值”“自我革命”“建党精神”等5个关键词的研究突现持续时间较长。从关键词突现性可以发掘2017—2022年斗争精神研究的重点。
第一,重视研究斗争精神的深刻内涵。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伟大斗争”为党治国理政的总方针后,关于“伟大斗争”内涵的研究在2019年逐渐增多,张超将伟大斗争从精神层面、作风层面、实践层面进行分析,认为伟大斗争应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与问题导向。[2]朱继东将伟大斗争精神的内涵定义为“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宝贵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也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不能丢掉的精神武器。”[3]
第二,重视研究斗争精神的目的性。从关键词共现与研究聚类分析来看,斗争精神具有鲜明的目的,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对风险挑战。“风险挑战”作为斗争精神研究的关键词,共有40篇文献中出现,从出现时间来看2019年是研究的高峰,学界先后发表了21篇论文研究发扬斗争精神,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其后的2020—2022年,研究关键词中“风险挑战”出现的频次逐年下降,但并不意味着斗争精神研究的目的性减弱,相反,“两个大局”“外交领域”“疫情防控”“个人主义”“形式主义”等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风险挑战的关键词开始突现,意味着斗争精神的目的性更加精准明确。
第三,重视研究斗争精神的强烈时代性。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精神的核心意涵。关键词“百年演进”成为斗争精神研究的突现词,并在2021—2022年的研究中不断持续。事实上,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斗争精神的时代性研究成为斗争精神研究的共有前提。
二、关于“斗争精神”研究趋势的明晰——斗争精神的关键词共被引与时间线分析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2019—2022年期间斗争精神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共被引图谱,可以发现以“斗争精神”为核心关键词,学界研究的关键词分年度排布较为均匀,同时以年度为单位研究趋势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出如下趋势。
第一,研究内容由宏观向微观聚焦。2019年是斗争精神研究的重点年,学界对于斗争精神的研究集中在斗争精神的目的性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层面,可以明显看出“斗争精神”、斗争精神的主体“共产党人”“年轻干部”“党员干部”与斗争精神的目的“风险挑战”“重大风险”存在强共现关联,这一时期对于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的阐释较为宏观,2020—2021年,对于斗争精神的研究开始不断聚焦,学界开始从生成逻辑、哲学意涵、价值意蕴、实践路径四个层面对斗争精神开展深入研究,“斗争精神”“共产党人”与“当代价值”“生成逻辑”“政治价值”“基本内涵”“内在逻辑”“斗争方向”“实践路径”等关键词的联系强度明显加强。说明在2年间对斗争精神的研究内容逐渐聚焦,2022年学界对于斗争精神的研究出现了几个关键的突现词,分别是“团结统一”“历史自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斗争精神时多次强调的伟大斗争的方法论问题,2022年的研究中,对于此类关键词的研究明显增多
第二,研究视角由理论阐释到学术研究转向。从2019—2022年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来看,以“斗争精神”为核心,学界的研究视角呈现较强的离散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斗争精神的理论阐释热度逐步下降,同时,将斗争精神作为学术关键词的研究在逐步增多,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斗争精神的解读,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精神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集体关于斗争精神的理论阐释与实践的分析梳理,关于“两个大局”下斗争精神的实践价值与实践路径的分析,都进一步延展了斗争精神的研究视域。
党的十九大特别是2019年以来学界对于“伟大斗争精神”的研究呈现主题集中、时间阶段性明晰等特征,同时,就研究重点来看,关于伟大斗争精神的内涵、目的及其时代价值的研究是本阶段斗争精神研究的重点。就研究趋势来看,这一时期学界斗争精神研究内容由宏观向微观转向,研究向度逐步由理论阐释向学术研究偏移。分析近5年来伟大斗争精神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界对于斗争精神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深化拓展的领域及聚焦的重大问题。
其一,对于斗争精神主体性的研究需要深化拓展。以Citespace关键词图谱分析的结果来看,关键词“共产党员”“共产党人”“青年干部”作为斗争精神的主体在研究中出现的频次较高,但随着斗争精神研究的不断深入,伟大斗争精神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环节,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之源。因此,对于斗争精神主体性研究的拓展是斗争精神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其二,对于斗争精神的内生价值与目的性的研究需要深化拓展。近5年来的研究中,学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视角,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视角对于斗争精神的内生价值进行了阐释,同时,从应对“两个大局”、应对“风险挑战”角度对斗争精神的目的性进行了分析。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与此同时,民族复兴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更加突出,对于伟大斗争精神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突出关于斗争精神内生价值的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性理论成果进行进一步深入阐释,进一步突出问题意识,将斗争精神的研究聚焦到党和国家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上。
其三,对于斗争精神方法论的研究需要深化拓展。发扬斗争精神与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从来都是一对有机结合体。近年来学界对于伟大斗争精神中敢于斗争的理想信念与精神品质的相关研究比较丰富,但是从方法论角度对于斗争本领、善于斗争的战略眼光与本领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面对国内外两个大局与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从方法论角度对于斗争本领的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三、党的二十大以后斗争精神研究的深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召开的关键性会议,党的二十大形成的报告、决议是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飞跃的理论创新,是精准把握“两个大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中,22次提到“斗争”。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新时代党的行动指南。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的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的斗争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斗争精神的继承发展升华,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从主体论角度对斗争主体的延展,从价值论角度对于斗争内生价值的深化,从目的论角度对于斗争应对问题的聚焦,从方法论角度对于斗争方式方法的创新,新的历史时期,研究伟大斗争精神,必须在承接把握前人研究重点和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对于伟大斗争精神的认识。
(一)从主体论角度对斗争主体的延展
斗争精神的主体论需要回答斗争的主体是谁,需要团结谁形成最为广泛的战线。习近平总书记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的主要创立者。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从主体论角度明确了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特质。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斗争精神当之无愧的统揽者,党的领导干部则是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的核心主体,毛泽东认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5]对于党的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做出总体要求。新时代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斗争中的核心统领地位。
发扬斗争精神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统领,同时坚持和发展团结统一的基本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伟大事业不断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始终秉持的重要法宝。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是这样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之正确处理或不正确处理密切地联系着的”。[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时期的建设与统一战线问题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认为“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7]在改革开放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发动党内与人民群众的力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扬斗争精神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8]进一步将伟大斗争精神的主体从革命斗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党内及广大群众延展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新时代,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延展伟大斗争的主体,争取最为广泛的人民群众的伟力。
(二)从价值论角度对于伟大斗争内生价值的深化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内生价值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8]
伟大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首先,伟大斗争是共产党理论原理的根本来源。马克思认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9]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原则、理论都来源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伟大斗争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三个重大历史性决议,无不是对于不同历史时期伟大斗争的经验总结。其次,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和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道路的基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从来都是以伟大斗争精神作为基本动力的。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科学地提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0]这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并始终以矛盾对立统一的斗争性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同党内错误思想、同中国革命中落后的阶级进行斗争,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精神、善于斗争的本领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中国化探索即在这样的斗争中不断成熟发展。建党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11]新时代,发扬伟大斗争精神,要进一步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凝练深化斗争精神的内生价值,将斗争精神作为迎接新时代矛盾挑战的基本动力。
(三)从目的论角度对于斗争应对问题的聚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5]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出“五个凡是”作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应对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秉持伟大斗争精神,从来都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四个伟大”治国理政基本方针中,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起到决定性作用。“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12]发扬斗争精神,进行伟大斗争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来,党的建设取得飞跃式的发展,“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等核心原则得到深入贯彻,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政治生活中民主集中制得到充分保障,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九千余万党员的团结性、纯洁性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8]推进党的建设伟大事业,广大党员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坚定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直面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内存在的问题,团结凝聚党的核心力量,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发扬斗争精神,应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革命斗争时期的“中国革命要靠中国的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再到新时代应对新历史时期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始终是在把握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面临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的。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临着国际大变局的风险挑战。必须进一步坚定斗争意志,以见微知著的敏锐观察力,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斗争定力迎接新的历史时期的种种风险挑战。
(四)从方法论角度对于斗争方式方法的创新
“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5]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统一”精确地概括了发扬斗争精神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从方法论层面进一步提升斗争本领。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理论认识和实践的紧密联系,将斗争精神与斗争本领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斗争历程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历程,其中最为光辉并在党的发展道路上不断贯彻的成果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13]成为系统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论断,并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14]善于斗争要将斗争的理想信念,斗争的理论素养融入斗争的实践中,在实践中获取真知,明确问题,寻找方法,提升斗争本领。
其次,要进一步把握斗争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5]在原则问题上的寸步不让与斗争策略问题的灵活把握是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方法。在进行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必须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的斗争原则,必须在斗争策略上不断应对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15]把握斗争的原则性,根本上是要看广大党员干部“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只有牢固坚定斗争意志,把握好实事求是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党性和原则,才能在风高浪急的改革道路中勇立潮头。同时,善于斗争要灵活掌握斗争策略,熟悉和掌握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和相互转化,在大变局中迎难而上并寻找先机。
总之,党的二十大形成的重要决议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于伟大斗争的主体性、价值性、目的性与方法论都进行了历史性的创新拓展。梳理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对于斗争精神相关研究的聚焦重点与发展趋势,可以得出:伟大斗争精神就其主体内核来看,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执政党的本质特征;就其内生价值来看,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道路的理论本源与基本动力;就其目的目标来看,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接应对新历史时期风险挑战的基本保障;就其方法论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的斗争原则和斗争策略是具有新的历史特征的伟大斗争的核心手段。党的二十大以后,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对于斗争精神的深入研究是进一步学习领会、深入贯彻、积极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