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
——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5-18徐建灵
徐建灵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价机制,首先要构建正确的方向指导和科学的价值理念。以民族教育为跳板,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构建新时代学校民族教育教育常态化机制的价值理念前提,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发展方向的把握。在高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做好新时代普通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1]。高职学校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1 高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我国的民族工作。高职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阵地,必须重视民族工作,必须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因此,高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工作,具有很强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3]。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着力营造学生交往良好环境,深度拓展学生交流路径,加强平台建设,切实加强各民族学生交融,促进各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 高职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调研——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1 调查的情况说明
自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以来,就引起高职的关注[4]。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情况、对开展铸牢教育的态度及满意度、学校的师资情况、宣传教育的途径、影响教育效果的原因以及对此有什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度访谈的整理获得有效信息,并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回答的信息,加以辅助验证,最后得到最终结论。
2.2 调查对象的信息
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对样本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的学校性别,年级学科,民族分类等几个方面,大一学生占比28%(98人),大二学生占比42%(147人),大三学生占比30%(105 人)。收集到的具体信息的情况见表1。
表1 民族
在男女比例方面,由于很大程度上男女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程度和对民族工作关民族工作的关注度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按男女比例选取学生调查,能够减少男女生对这方面关注度不同而影响最终的结果。
民族分布情况,少数民族和汉族同学对民族工作的关注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有比较对学生的民族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参与调查的班级学生中,有汉族,彝族,瑶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的学生所反映的信息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的,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情况和对相关民族政策的认可情况是很有价值的。
3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成效和不足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正稳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的具体情况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方面的教育活动,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民族团结方面的社会实践。此外,通过讲座和论坛的开展,增加了大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提升了大学生的“五个认同”。
其次是社团特色活动,不断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融创新,提升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内涵,深化“五个认同”教育,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外苏州农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学校的各民族学生相处较为融洽,校园环境比较和谐稳定,汉族同学对少数民族同学进行学习成绩上的帮扶或是普通话的普及。学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工作。
3.2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积极反馈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学生的对话,可以发现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对教育效果作了许多的积极反馈。可以看出这些成效的取得,是学校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大学生认真学习的体现,也是我国各民族关系长期向好及社会和谐稳定的表现。
3.2.1 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度较高
通过对专业老师的访谈和学生回答的问卷的分析,可以发现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有一定的认识,对“五个认同”的也有一定的了解,并都一致认为高职有必要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教育。由此可以说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大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知。
3.2.2 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较强
学校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5]。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育民族团结的传播者与实践者。在实践中促使民族团结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让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深深印刻在他们心中。
3.2.3 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可度较高
民族认同感也是民族认同意识,即民族认同性,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同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各民族的向心力、团结力、聚合力不断增强,就有了一种对中华民族的认可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学生们对中华民族的高认可度是提高国家凝聚力,促进国民自信心的重要举措[6-8]。提高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2.4 学生对民族工作的宣传教育关注度较高
学校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党的民族工作教育与宣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各种让学生认识学校、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提升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等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强化教育与宣传,筑牢思想防线,巩固教育阵地,珍惜来之不易的多民族大团结下的繁荣政治经济局面,自觉维护学校、社会等层面的和谐稳定。
3.3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存在的不足
虽然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性等方面。
3.3.1 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学校需要拥有一些专业性和政治性强的师资队伍。相关任课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和理论知识,是否清楚各民族风俗习惯,能否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等是决定能否筑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重要的因素。这样讲解知识才能更好地获得各民族学生的认可,更容易加快实现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筑牢。
3.3.2 实践教育开展不够深入
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在校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大多数大学生都想进行社会实践,走出校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学校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学校社会实践教育开展还不够深入,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加强。
3.3.3 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健全
高职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老师的职责,更需要其他老师配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要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筑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在学校凡是涉及学生的地方,都要以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础。
4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足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调查分析,并找出存在的不足。对此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
4.1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不足,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十分重要。一个好的体制机制,能够决定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的运行轨道和基本规则,带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在实际运用上,体制机制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稳定性,一旦形成良好的体制机制,则会长期发挥其作用。尤其是要加强学校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好每一步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党政干部还要发挥带头作用,做好带头表率,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运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去。
4.1.1 搭建专门的教育平台
学校要开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体制机制,搭建专门的教育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红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9]。学校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建专门的研究小组,搭建好的平台。在这基础上,结合以往的教育实践经验,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发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1.2 建立配套的评估机制
学校教育的顶层设计光靠专门的教育平台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套的评估机制来辅助,去实施监督和考核评估。我校可以从建立配套评估机制入手,学校高层可以通过这一方式去实时监督下层人员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进度,同时也可以此激励全体教职工自觉地在日常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做好铸牢工作。尤其是思政教师,更要拿出相应的教育方案和措施,将教学与推进铸牢工作相结合,加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和教育学生应以德为先,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要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因此,高职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工作,就需要优化各专业的教学体系,重视思政课程的开展。
4.2.1 加强思政课教学内容建设
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国情,引导学生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培养了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怀。为了扎实开展高职教育工作,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家的未来。同时,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基于民族团结与进步教育在牢固理解中国民族共同体方面的特殊作用,应深化民族团结与发展教育,使其成为区域高等教育学生牢固理解中国国家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4.2.2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要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必须加强民族文化史教育,加强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要加强内容建设,就要有正确的,合理的教育内容,就要在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论述的指引下,并结合自身的优势,构建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只有构建丰富多彩的内容,才能帮助高职增强大学生的共同体意识[10]。
要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职必须重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高职民族社区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能够进入大脑和头脑,自觉实践[11]。只有这样,各族学生才能共同思考,共同努力,更好地团结各族人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4.2.3 优化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
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在课程中多加入一些有关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案列,并加以分析说明。
充分调动主体,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接受、内化并践行。要讲好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等,启发学生深刻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每学期末给学生安排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要求同学上课汇报,以将该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3 促进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高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在共居、共学、共享、共乐的场域中实现。高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丰富校园文化,需要提高后勤服务质量,需要搭建网络平台,努力构建共居共学共享共乐的铸牢场域,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
4.3.1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
高职应该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高职的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高职的教育比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较注重大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大学生可以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参加志愿者活动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经常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12]。
4.3.2 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培养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的要求。但是,由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还不够完善,学校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相关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程也没有统一开设。学生受之前学习习惯和传统认识的影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发挥教师的优势和能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取得成效。
4.3.3 搭建优质网络平台
有效地把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构建师生互动的桥梁,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网络空间统一战线作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政治认同。通过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将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同学身边,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强化心灵沟通和政治信任,从而最大程度地凝心聚力,积累资源,发挥出多方智慧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