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协同路径研究
2023-05-18韩丽丽任雅才
韩丽丽 任雅才
摘 要:宿舍文化既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又是推进“三全育人”的关键抓手,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高校宿舍文化具有制度管理柔性化、文化活动娱乐化、朋辈影响趋同化、信息交流网络化等时代特征,需要建設宿舍文化育人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心理育人的协同育人路径。
关键词:宿舍文化;时代价值;时代特征;协同路径
宿舍文化是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客观审视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时代特征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索新时代宿舍文化建设的育人路径及其协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新形势下,和谐宿舍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宿舍作为大学生聚集与交流的稳定生活场所,以其为中心形成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三全育人”和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现实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宿舍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文化为载体,直接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1.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宿舍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学生每天有较长时间在宿舍中度过,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会潜移默化地涵养成员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增强学生归属感、认同感与凝聚力。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学习生活的选择面不断扩大,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成平等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1]。宿舍文化建设依赖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更能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文明宿舍长效机制是新形势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2.推进“三全育人”的关键抓手
宿舍文化建设是“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体现了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后勤人员和学生干部协同的全员育人机制,体现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宿舍期间的全程育人制度,体现了包括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各种载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宿舍文化具有感染性、共融性、渗透性的特点,能反映学生的精神状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大学宿舍舍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学习知识、适应社会、健康成长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2]。因此,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功能,将宿舍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基础性、重要性的作用。
3.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同步提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线上进行日常社交,“选课制”的班级管理模式也使得学生们相聚的机会变少,集体观念逐渐淡薄,甚至可能对集体活动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宿舍作为大学生群体活动最频繁、群体关系最密切的单元,成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途径和主要阵地,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和实效性的“末梢神经”,需要加以重视和引导。和谐文明、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也利于活跃、辐射、净化、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对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校宿舍文化的时代特征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勇于探索,具有较强的首创精神和国际视野,在宿舍中可以充分表达意见和观点,且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思想上更为多元化、个性化和开放化,宿舍文化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制度管理柔性化
制度文化是学生宿舍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宿舍文化形成的有力保障。当前,高校学生宿舍制度管理多倡导以人为本,在学生宿舍安全与卫生检查管理规定等刚性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宿舍自我管理章程、宿舍文明公约、文明宿舍评比办法等柔性制度的制定与宿舍文化季、宿舍长联盟、宿舍文化建设基金等系列活动的引导,对学生形成潜在的说服力,把制度要求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高校在制定宿舍管理制度与活动要求时,一般会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确保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类制度与活动对宿舍成员的影响也非强制力量,而是通过形成宿舍文化的精神氛围进行启发和感染,并通过学生工作教师和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感化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形成自觉建设文明宿舍的潜在动力。
2.文化活动娱乐化
“伴随着新兴媒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商业资本的裹挟与推动,娱乐文化正快速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庸俗化和过于形式化的娱乐活动呈蔓延之势。”[3]宿舍方面,舍友间的集体活动以聚餐、出游、观影、轰趴等娱乐为主,讨论的话题也多集中于明星星座、影视综艺、时尚体育等,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学生理性思考能力钝化和主流价值观念缺失。娱乐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调剂学习生活,但不应当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流,如若泛化会使学生更多关注自我价值与自由,忽略社会责任与义务。如何在享乐主义崛起、外来文化冲击、表达路径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从娱乐化中理性回归,丰富宿舍活动的文化内涵,创新宿舍文化活动载体,是给新时代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提出的新挑战。
3.朋辈影响趋同化
朋辈关系在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像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影响一样,宿舍的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宿舍成员,宿舍的气质渗透于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品格、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4]宿舍是大学生除了课堂之外,交流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场所之一,宿舍成员之间年龄相仿,具有共同语言,生活学习、思想情绪相互感染,心理上容易形成认同,对事物的看法可能倾向一致,引导得当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凝聚的宿舍文化,联结着每个成员相互学习、相互效仿,从而促进共同进步。朋辈育人具有自发性、易接受性和双向性等特点,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通过相互学习与对照,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教育、自我丰富和自我完善。“学霸宿舍”“保研宿舍”便是朋辈影响同质化的最佳示范,对优良宿舍文化的形成起到引领和榜样作用。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协同路径
宿舍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的重要一环,应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心理育人”等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量與资源整合,构建协同育人路径,促进教育主体优势互补,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合力与整体效益。
1.强化管理育人
良好宿舍文化的构建需要负责的管理队伍和高效的管理方法,做到宿舍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一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宿舍文化建设中。可成立宿舍自治组织,引导宿舍自律公约的制订和完善,帮助学生培养自觉精神和强化自律意识。把刚性的规范管理和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相结合,落实科学管理对宿舍文化建设的保障功能,打造管理到位、教育有方的宿舍育人环境。二是建设优秀的管理干部队伍,实现全员育人。可借鉴国外经验,聘请德高望重的教授担任学生宿舍的主管,邀请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近距离接触掌握宿舍建设一手资料,打造基层学术咨询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为学生的学术研究与个人发展提供咨询与帮助。同时,可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纳入管理队伍,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校的办学精神以及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发挥榜样示范和联系纽带作用,与宿舍长协作处理宿舍事务、组织各项活动。三是调整文明宿舍考核标准,并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得分的一部分。可将宿舍文化活动的设计与举办情况、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及时和准确掌握等情况纳入文明宿舍评奖评优条件,引导以高效管理促进学生之间信息知识的流动、提升能力素质,增强管理育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优化教育效果。
2.深化服务育人
良好宿舍文化建设离不开“家园”氛围的营造,需要宿舍管理中心与后勤相关服务人员以热情的态度、出色的工作和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大学生切实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使学生在接受服务时感受良好的思想道德影响和教育。创造文明、整洁、舒适、安全的住宿条件是宿舍服务育人的直接体现。此外,宿舍服务育人还具间接性、具体性、基础性等特点。一是宿舍服务往往表现为间接的、潜移默化的、非说教的育人形式。宿舍管理人员与后勤干部职工不仅要高效优质地完成日常服务工作任务,而且还要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热情的服务态度和规范的服务行为展现良好的服务形象和育人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使大学生在劳动服务中受到教育,产生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从生活实践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友好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体验和社会心态,激发道德情感。二是宿舍服务无小事,工作随处是教育。宿舍管理人员与后勤干部职工的服务过程是具体而实在的,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劳动技能、语言表达、外表形象等影响、感染着服务对象,需要全过程加以重视。三是宿舍服务为校园安全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条件保障。高校应聘用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宿舍管理人员,通过定期培训改进工作方法,通过解决困难化解宿舍矛盾,维护高校的安定团结。
3.促进心理育人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础,高校应重视心理育人对宿舍内信任与情感支持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强心理知识教育,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与讲座,把良好宿舍人际关系构建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微课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和谐宿舍关系的推送引导,营造构建文明宿舍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宿舍团体辅导活动,营造安全、信任、接纳的宿舍氛围,“开展社会交往技能的模拟与训练,使学生获得支持和归属的满足感,逐渐改善社交焦虑与嫉妒、自卑心理,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交往期待,从而促进和谐宿舍关系的形成”[5]。三是重视咨询服务和加强预防干预,定期推广心理健康素质和宿舍关系测评,关注宿舍文化建设动态,重视宿舍在心理健康预警防控体系中的一线作用,对宿舍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发挥好基层心理健康建设的堡垒作用。
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开放课题“基于群体画像分析的高校学生就业价值观引领路径研究”(课题编号:BNUSZPXZX22YB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32-33.
[2]库颖,王伟宾. 乔哈里资讯窗视角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改善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9(Z1):140.
[3]黄永斌,张志泉.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泛娱乐化”趋向及其对策[J].高校辅导员, 2018(4):50.
[4]杜飞进.让宿舍成为涵育文明的兰芷之室[N].光明日报,2016-06-21(6).
[5]梁丽,龚宇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和谐寝室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4):72-73.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