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祥故居行
2023-05-17冯创志
■ 特约记者 冯创志
黄耀祥(左)在田地与助手一起研究新品种
春耕之际,广东丝苗米生产再度进入人们眼帘。记者知道,去冬今春,开平市利用旅游古镇赤坎配套申报广东丝苗米产业园,其中一个选地就是百合镇。
百合镇是什么地方?它就是被誉为“中国矮杆水稻之父”黄耀祥院士之乡。2月上旬,记者随开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余文锋,专赴开平市百合镇厚山村委会金龙村黄耀祥院士故居进行造访。
村支部书记带着我们步入一间三层破旧的楼房,这就是黄耀祥的故居。1916年,黄耀祥就在此房出生。近年来,开平市委、市政府考虑修缮黄耀祥故居,作为向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宣传黄耀祥的科学创新精神之地。广东知名食品企业广东嘉士利食品集团董事局主席黄铣铭闻讯,当即表达支持20万元,当天派出集团党委书记张超鹏前往金龙村调研。而百合镇也为宣传黄耀祥事迹准备了初步资料。
黄耀祥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前身之一),先后开展水稻“矮化育种”“丛化育种”“早长育种”等,提出“丛生快长”“半矮秆早长”和“半矮秆根深早长”等株型模式,建立了水稻生态育种技术体系,并在艰苦卓绝的科研实践之上培育出特高产、超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因而成为新中国早期贡献最为突出的水稻育种家之一。他于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因病逝世。
对于黄耀祥,知名专家林青山曾写文云:我的老师是黄耀祥院士,他是“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他培育出第一个人工杂交矮秆良种“广场矮”,开创了世界农业第一次绿色革命。跟着黄老师做水稻育种,他对科研的严谨和对水稻育种事业的追求始终影响着我。又说,黄老师对水稻育种事业的执着异于常人,无论从哪里回来,无论有多晚,都要先到田间看看,摸一摸水稻才回家。后来上了年纪眼、腿不好,即使碰上田间泥泞小路过不去,也要让人背着他过去看看水稻。在他看来,水稻就是他的孩子,要细心照料。
“上世纪60-70年代,由矮化育种带来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称为第一次绿色革命。事实上,真正的矮化育种始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育种家黄耀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说,“‘广场矮’培育成功,比国际上曾经轰动一时的、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1966年育成的、被称为‘奇迹稻’的‘IR8号’还早了7年。如果说矮化育种是引发绿色革命的主要因素的话,那么黄耀祥院士功不可没。”
“黄耀祥是中国矮秆水稻育种的先驱,‘水稻矮化育种’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个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半矮秆高产水稻品种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人,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成功应用,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如此说。
国际水稻研究所称他为“半矮秆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育种系主任库希博士赞誉他是“世界上最有经验的育种家”,这对黄耀祥来说,名副其实。
黄耀祥出在开平,开平又是广东知名丝苗米之乡。开平市领导告诉记者,今年开平市计划种植丝苗米稻60万亩,全市加强技术培训,一批农技人员决心以黄耀祥为榜样,刻苦钻研丝苗米,让黄耀祥开创的半矮杆水稻不断推向前进。百合镇委书记梁志伟表示,承传黄耀祥精神,让乡村振兴绽开更加灿烂之花。
黄耀祥(左二)与育种家、农民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