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教育属性再思考

2023-05-17彭克敏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老龄老干部办学

□ 彭克敏

在我国以老年大学为主导的老年教育发展迅猛。2021年出版的中国第一本老年教育蓝皮书《中国老年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18—2020)》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已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11.2万余所,学员超千余万;毕(结)业学员更是数以千万计,雄踞世界前列,使发展中国家有了令发达国家羡慕的老年教育。但是关于老年教育的属性和老年大学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

我国的老年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它是在我国即将进入老龄社会和有了离退休制度、为了解决社会稳定和老年人需求而出现的新事物,至今将满40年。人们对老年教育的认识,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特点,有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再认识过程。本文就老年教育的属性再谈几点看法,就教于同行。

一、老年教育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种衡量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进行的教育活动,无疑,老年教育是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该命题如果放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大家比较好理解。但要放在老年大学,有些人就比较难以认同。老年人退休就意味着退出社会劳动岗位,还需培养吗?在老年教育研究领域,剖析老年大学现实问题时,人们往往较多涉及的是老年教育立法、体制、管理、师资和课程等等;固然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但唯独回避了老年教育的本质问题,即“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这是因为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人的一生,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作为社会成员的老年人还需要不断地继续社会化,不断完善自己。同时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进行的。尽管其他社会现象对人的发展也有影响,但它不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影响人的发展;以老年大学为主阵地的老年教育却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进行教育活动。更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在培养老年人的活动中,也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老年大学中既有教师和学生,还有比较正规的课程,三种要素客观存在。目前的老年大学普遍还是按照一般学校的运行规则和一般的教学规律在开展教学活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64亿多人,占比高达18.7%,在高度老龄化地区占比还要高。老年人的面貌决定着当代社会面貌,也影响着现在的年轻人。年轻人需要培养,老年人同样需要培养,尽管目标任务不同,但同样是为社会培养人。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毕生发展理论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环节。完整的老年教育应该是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我们在此讨论的是指以老年大学为主的学校老年教育。因为老年大学(一部分比较规范的老年学校也是这样)的教育活动符合一般学校教育的诸多特征:有确定的教育目的,有大纲、教材、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教学和课外活动,有的老年大学还有考核考试,合格的还发给相应证书等等。几乎所有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第一句都是“增长知识”,所以老年大学基本上也都是按照一般学校的模式在运行,都是以教学为中心安排学校各项工作。

老年教育属于终身教育一部分,是老龄社会的奠基工程;尽管它区别于普通正规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但仍属于一种教育类别,是有选择、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老年人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学历,而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其培养人的性质决定了老年大学区别于老年(老干部)活动中心或其他老龄组织,而彰显其应有的地位、作用和要求。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普及使学习成为健康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老年学员学习目的的多样性、非功利性,学籍管理的非规定性,课程设置的明显休闲性等,说明老年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

老年教育是特殊教育。老年大学主要培养的是退出工作岗位处于人生休闲期的群体。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致使老年大学有着许多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特点,总的来看是校本为主、适度规范。其一,学习者学习目的的多样性。老年人到老年大学学习有的为了求知,有的为了求健,有的为了求乐,有的希望交友,有的希望有为,即将学有所得为社会再作贡献等等。其二,学习者学习目的的非功利性。老年学员学习不为应试升学、求职求衔,只凭兴趣求知求乐,追求生活的充实愉悦。其三,学校的非规定性。没有规定老年大学必须培养哪类人才,必须修完哪些科目,必须达到哪级水平,学员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随时入学随时离校,可以任意选校选课选班,可以任意择师、任选层次,可以学完不离校也可以不毕业就走人等等。学不学、学什么自主自愿,他们的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年龄及健康状况可以相差很远,只要兴趣相近就可以在一个班学习。其四,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有着明显的休闲性。其五,学以致用、学为结合。普通学校学生是学而备用,老年大学多是学了就用,急用先学,学为结合,边学边为。这里的“为”是学的巩固与延伸,用所学知识丰富生活、服务家庭、服务社会。其六,学校管理的非定型。由于老年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业务主管部门,老年大学一直没有统一的课程、教材体系,没有统一的学制和学校管理规定,没有必须的考核和评估;学员的满意程度和学习成果展示及社会反映基本上就是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体现。学校内部对学员的管理制度也是自觉性多于约束性,考勤考绩比较宽松。

三、老年教育不仅具有学校教育功能,还具有许多学校教育无法实现的社会功能,比如,党委老干部局和政府老龄工作职能、文化养老功能等,因此,老年教育是远比普通教育功能更多的一种教育

老年人牵动全社会,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纽带。老年人既要得到全社会的扶助,他们的一言一行又会影响到全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而且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的作用,教育、关心下一代,为社会稳定作出贡献。这些话为我们深刻认识老年人、理解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本质指明了方向。

老年教育的对象是老年人,老年人有其特殊性。因此,老年教育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和权利;而且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老年教育既具有老年个体功能,又具有社会功能。

在老年个体功能方面,一是精神养老功能。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精神文化养老与物质养老同等重要,甚至于是更高层次、更为重要的养老,由此老年教育兼有的养老功能也更加显现。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衣食住行医等“物质养老”的基本要素已不再是困扰多数老年人的难题,进而促使更多人从单纯关注物质养老到日益注重“精神养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老年人只要多进校园,就能少进医院;在学习上多投一毛钱,就能在看护治疗上少花一块钱。二是树立积极老龄观。老年学校教育特别注重培养积极老龄观、改变老年人的养老观念。阳光心态的培养是老年大学的重要任务,学校在促进老年人对生命自身的超越、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实现生命价值等一系列阳光心态的培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老年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主要载体,将求知、求健、求乐、求为融为一体,是老年人展示积极乐观的精神生活的舞台。

在社会功能方面,老年大学办学宗旨中有“服务社会”内容,老年学员学习的最佳效果就是要有所作为、继续为家庭、为社会、为教育下一代作贡献。实践中老年大学很明显地具备了多种社会功能。比如,老年大学实际兼有党委、政府部门的老干部和老龄工作职能,是重塑和完善老年人价值观的主阵地。老同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有着明显的政治和经验优势,他们发挥作用能继续起到社会安定的减震器和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作用;他们自己的榜样作用和他们开展的传统教育、道德教育,对净化社会风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关心下一代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老年教育不仅仅具有学校教育的功能,还具有许多学校教育无法实现的功能。因此说老年教育不仅仅是教育。

四、老年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及独特规律

首先要发挥教育和老干部门两大系统的办学优势作用。

我国第一部《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规定了老年教育具有教育和老龄事业的双重属性。当前我国老年教育主要由组织(老干部局)和教育两大部门举办,即老干部部门与教育部门双主体办学,形成“双轨办学”局面,二者各有优势。

以老年大学为标志的老年教育起源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干部离退休制度的确立,为帮助离退休老干部更好地适应离退休生活安度晚年,老年大学应运而生。到后来招生对象已远远超出了离退休干部的范围而覆盖到所有老年人。老年教育自诞生以来就游离于国家教育体制管理之外,而与老干部管理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从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老年大学诞生到现今的规模化发展,应该说都是在老干部门的组织与推动下完成的。据不完全统计,省市地县由老干部门举办的老年大学曾经约占到全国的80%。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的老年大学也都是由单位的老干部门(或称离退休办)举办。老干部门所办老年大学已经运行多年,形成规模和规范,组织部和老干部局队伍稳定、行政执行力很强,老干部门与其所办老年大学联系最密切,涉老管理也最得心应手,这种优势是任何其他部门都无法比拟的。此外,老干部门的老年大学经费投入较多,保证了当前老干部门老年大学的正常运转。

教育部门则在教育规范、制定标准、教育教学指导和理论研究方面驾轻就熟,且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从长远来看,老年教育最终的归属当然应该是由教育部门举办和管理,这样更加有利于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目前老干部门老年大学不应追求完全归口教育部门举办,仍然维持“双轨办学”,这样更有利于老年大学整体上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只有维持“双轨办学”,双重属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如果老干部门与教育部门各自发挥优势并密切合作,则老年教育就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次要继续遵循老年教育规律办学。

老年教育教学因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着我们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努力搞好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为老年学员自我实现、自我展示提供广阔的平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老年学员在学习中增长知识、与时俱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度过晚年生活。如果说年轻人求学是为了谋生,老年人则是为了谋心,追求人生的完善;普通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是标准化培养人,老年大学为了老年人的完善,注重的是个性化发展;普通教育学生注重结果,老年教育学员则更加重视享受过程;普通教育,学生为了将来的前途而要经历十年寒窗之苦,老年教育学员则是追求当前的幸福生活、乐在其中。

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它体现的是老年大学的办学目的。教学内容量的选择和序的排列也与普通学校和高等及职业教育的安排都大不相同。我们一直坚持“适其所需、补其所缺、授其所宜、重其所得”的教学特色,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安排很受欢迎而且效果很好。我国老年教育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也与之密不可分。

“适其所需”是老年大学教育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因为老年教育是非强制的非学历教育,学校对学员的吸引力首先是他需要和喜欢的学习内容,然后是良好的办学环境和贴心的服务。所以几乎所有老年大学开设课程都是从学员欢迎的科目开始的。但是仅有适需还是不够的,学员由于文化、经历、认识的限制还不知道自己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所以必须要“补其所缺”。这个“缺”就是办学者,更确切地说是政府和社会希望老年人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憾、引导产生新的学习需求,自觉接受这些新知识。一方面要补齐他们知识结构不完善的部分,另一方面还要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培育积极老龄观。这种引导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老年人潜在的学习需求激发成现实的学习需求,把隐性需求变成显性需求。“授其所宜”主要是教学方法问题,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按照老年特点进行精简,选择他们更亟须掌握的内容;另一方面按照老年人易于接受的顺序编排内容。比如医疗保健课,首先要从症状入手,通过一些症状分析可能患的是什么疾病,然后再讲病因及该病的防治知识(以防为主),这样既实用也更能吸引老年人。而如果前面先讲了很多生理、病理知识,还没等接触到老年人需要的症状和预防知识等,他们可能就失去了兴趣,不愿意继续学下去了。老年学员和医学院学生不一样,他们多是为了自我保健,需要的是即学即用,不太注重打基础和寻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还有就是教学的方法要适老,教师讲课要吐词清晰、板书清楚,进度要慢、重点要重复,多鼓励、少批评。注意多使用电化教学设备、注重直观形象、手脑并用等等。“重其所得”,不是只看考试考查的成绩,主要看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是否有提高、有进步;还有一个是心理的调适,使之通过学习增强信心、树立正确观念,培养阳光心态,通过求知开阔心胸。

课外活动和学为结合是老年大学的突出特点。因为老年大学的课程都是单科独进,一般每门课每周只有一次课(2课时)。大量的时间是学员自己学习、自由活动。于是学员自发组织或学校组织的学员课外学习活动就很重要。学员都愿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为结合、服务社会。在老年大学学员不毕业、不离校比较普遍,这当中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学习更高层次内容,还有相当多的人并不仅仅为了求知,而是享受学习过程、寄托精神,把老年大学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老龄老干部办学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医院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工作探讨
庆“七一”老干部书画展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