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小麦新品种克春140103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3-05-17邵立刚车京玉张起昌刘宁涛王志坤尹雪巍代丽婷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5期
关键词:克山中熟叶面

田 超 邵立刚 车京玉 马 勇 张起昌 刘宁涛 王志坤 尹雪巍 代丽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21 年全球种植面积约为2.21 亿hm2。 2021 年全球小麦总产量约为7.71 亿t, 约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25.1%,在粮食作物总产量中位于第3 位。 同时,小麦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在我国农业生产与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黑龙江省属于大兴安岭沿麓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产业带,进入21 世纪以来, 黑龙江省小麦种植受种植结构和比较效益等因素的影响, 面积逐年下滑。 为恢复与发展黑龙江省小麦产业, 小麦育种工作应符合市场需求, 体现技术价值, 发挥东北春麦区原粮优质、 生态绿色、食品安全和水肥高效的优势。 大面积高产、 稳产春小麦新品种选育是提高小麦产量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 为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小麦研究所配制、 选育了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克春140103。 该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发挥区域优势, 对促进小麦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克春140103 小麦新品种是经有性复合杂交育成。 第1 次杂交以克04-434 为母本、以I-66 为父本,以获得的杂种后代作为父本,再次将龙01-1162 作为母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 于2008 年进行杂交获得F1代种子,经过2009-2014 年F1~F6代在克山分院试验基地选育,2014 年在杂种F6代选种圃进行决选。2015-2016 年在克山分院试验基地进行产量鉴定,2017 年在9 个试验点进行异地鉴定试验。 2018-2019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中熟组区域试验,2020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中熟组生产试验。2019-2020 年参加DUS 测试(测试编号:HERB20190008A)。 2021 年6 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麦20210001)。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克春140103 属春性、中熟品种,生育期(出苗至成熟)90 d 左右,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省及相似生态地区种植。该品种幼苗直立,分蘖力强,繁茂性好、秆强不倒。 株高在102.4 cm 左右,小穗数一般为9~18 穗,穗呈纺锤形,成穗整齐,长芒、白稃、赤粒,千粒重36.3 g。

2.2 抗性鉴定

经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连续3 年接种鉴定, 克春140103 对小麦秆锈病生理小种21C3CTR、21C3CFH、34C2MKK、34MKG 等均表现免疫;经黑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连续3 年接种鉴定,该品种中感赤霉病、根腐病。

2.3 品质分析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2020-2021 年连续2 年检测分析,蛋白质含量15.27%~16.04%,湿面筋含量33.6%~34.5%,稳定时间4.3~5.5 min,容重794 g/L,抗延阻力595 E.U.,延伸性193 mm。

2.4 DUS 测试

经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哈尔滨)分中心2019-2020 年连续2 年测试, 克春140103 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特异性方面:测试品种旗叶下披比例为高到极高,近似品种为低到中;测试品种护颖肩形状为丘肩,近似品种为斜肩。

3 产量表现

3.1 鉴定试验

该品种2015-2016 年在克山分院试验基地进行产量鉴定,平均产量6 116.4 kg/hm2,较对照龙麦26号平均增产16.1%。 2017 年进行9 点异地鉴定试验, 平均产量5 615.0 kg/hm2, 较对照龙麦26 号平均增产15.5%。

3.2 区域试验

该品种2018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 298.0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旱19号(CK)平均增产13.2%,增产点率为100%(表1)。2019 年继试,平均产量为4 278.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旱19 号平均增产10.3%,增产点率100%(表2)。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 288.4 kg/hm2, 较对照品种克旱19 号增产11.8%,增产点率为100%。

表1 2018 年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2 2019 年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3.3 生产试验

2020 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539.1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旱19 号平均增产6.9%,增产点率为100%(表3)。

表3 2020 年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备耕准备

应于春季地表开始解冻时进行耢地, 播种前再镇压1 次。 同时应确定播量,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600~650 株/m2为宜。

播前应选择晴天晒种2~3 d,有助于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 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同时可减少病虫害。 应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药剂拌种,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小麦苗期病害[2]。用占种子质量0.3%的福美霜或多菌灵或0.03%粉锈宁拌种, 可以防治散黑穗、腥黑穗病和根腐病,用40%卫福胶悬剂效果更好。

4.2 播种

播种时间以气温稳定通过5℃和土壤化冻5 cm为基本指标,适时早播,顶凌播种。 如因早春地表尚未解冻足够的深度,应暂缓播种。

播种深度要适宜, 镇压后深度应在3~5 cm 之间。 在试播或播种后的地块上应及时进行播种深度检查,及时调整开沟器开沟深度,以不超过规定播深的0.5 cm 为准,过浅或过深都将影响壮苗。播种深浅要一致,调节好播种器压力弹簧,力求各行开沟器下种深浅一致。 下种要均匀,调节好下种口单口流量,播种时随时观察排种口的排种情况、 种子间距是否均匀。 及时检查实际密度,在播种机行进中提起覆土环, 播种机行走一段距离后放下, 计数单位行长内(通常为1 m)的种子粒数,并与单位长度内应播种子数相比较。

应在机械播种后立即检查有无覆土不严及露籽现象。 播后应及时镇压1~2 次,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利于提墒,可达到早出苗、出齐苗的目的[3]。

4.3 田间管理

小麦3~5 叶期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进行1~2 遍镇压青苗,在干旱年份尤为必要。 先横压,间隔3~5 d再顺压。 要求压严、压实,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根系发育,起到抗旱、保墒作用。

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机在杂草4~5 叶前。 防阔叶杂草用10%苯磺隆150 g/hm2+72% 2,4-D 异辛酯300~350 mL/hm2,也可以使用75%巨星(阔叶净)或75%宝收(阔叶散)10~15 g/hm2;防单子叶杂草可用骠马600~750 mL/hm2。

小麦叶面追肥则采取3 叶肥、 抽穗扬花肥和灌浆肥相结合,且三要素与微肥和生长调节剂相结合。3 叶期叶面追肥可结合化学除草, 每公顷喷施尿素5~10 kg, 加磷酸二氢钾3 kg、 喷施宝100 mL 或八一农大多功能复合液肥, 重点补氮和微量元素。 对高产田可加入20%壮丰安450 mL/m2或50%矮壮素750 g/hm2进行喷雾,能起到壮秆和抗倒伏的效果。抽穗扬花期和灌浆前期叶面追肥可结合防病进行,每公顷喷施尿素3~5 kg,加磷酸二氢钾2~3 kg、加喷施宝100 mL。叶面追肥应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且喷洒浓度要适合, 小麦喷施尿素的适宜浓度为1.5%~2.0%。 喷肥时间要适当,叶面追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 如在喷后3 h 内遇雨, 需待晴天时补喷1 次,浓度可适当降低。喷洒时力求均匀、细致、周到。叶肥混用要得当, 肥料混合时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碱度,一般情况下溶液pH 在6~7 之间时,有利于叶面吸收[4]。

于小麦抽穗扬花期对赤霉病进行防治, 每公顷施用25%施宝克乳油800~1 000 mL 或40%多菌灵胶悬剂1 500 mL。

4.4 收获

坚持及时抢收、 龙口夺粮的原则, 确保丰产丰收。 在腊熟中期至末期可适期进行割晒,要求割茬高度为15~20 cm,割晒损失率应低于1%,拾禾脱粒损失率应低于2%。 在腊熟末期至完熟中期可进行联合收割(直收),适期特点为茎秆变黄且有弹性,籽粒较为坚硬且有光泽,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颜色。 联合收割综合损失率应低于3%[5]。

猜你喜欢

克山中熟叶面
喷施叶面阻隔剂对抑制小麦吸收镉的效果初报
丹麦斯坎灵斯班克山游客中心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叶面施钙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杨克山连环画《山羊》选页
杨克山油画选页
大白菜叶面喷施氮肥效果试验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
安徽·砀山中熟苹果开市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