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福建经济故事

2023-05-17雷彩霞

新闻世界 2023年5期

雷彩霞

【摘    要】融媒体时代,科技创新类节目如何突破“高冷”的困境,寻求创新发展之路,在受众注意力稀缺的市场突出重围,成为电视从业者近年来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东南卫视推出的大型科创纪实类节目《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通过个体化的视角、交互性的叙事模式完成了对闽商精神的成功塑造。本文以此为例,在分析融媒体时代受众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媒体科技创新类节目所存在的问题,从叙事模式的创新、传播平台的创新以及产品思维的引入这三个维度出发,对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用情、用力讲好福建经济故事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科技创新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镜鉴。

【关键词】个人视角;交互叙事;闽商精神;跨屏整合;产品思维

2014年,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元年,这一年的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强调,“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1]一石激起千层浪,政策和新技术手段的加持,让传统的科技创新类节目,不论是在题材选择、叙事角度还是传播方式上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融媒体语境下的科技创新类节目,打破了传播机构的界限,也降低了专业生产的门槛,内容生产由PGC(专业生产内容)逐渐转向了UGC(用户生产内容),它强调的是普通受众从消费者到“消费者兼生产者”角色转换所带来的主观能动性,受众主体地位觉醒,他们不再是消极的、被动的个体,而是逐渐成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的“当家人”。

融媒体语境下,面临着创新转型升级之问的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主动出击,用全媒体思维,聚焦福建经济发展,在深入了解新媒体时代受众的真正需求,深入思考如何与新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深度剖析福建经济创新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闽商力量,走出了一条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改变思路,创新经济故事的叙事方式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科技创新类节目往往被业内称为难啃的“硬骨头”。那么它到底难在哪里呢?首先是领域的专业性,节目既要解决专业知识壁垒的问题,让观众能看得懂,又要迎合观众的兴趣点,让他们愿意看。根据韦斯特利-麦克莱恩大众传播模式,融媒体语境下的科技创新类节目要强调信息选择多样性以及受众信息反馈的双向性,要改变传统模式中单向传播的特点,打破信息传播的中心化,也就是通常说的“去中心化”,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为精细化、大众化,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并分享。只有这样,科技创新类节目才能在融媒体时代收获更多受众的关注度和注意力。

基于融媒体时代受众主体意识觉醒的特点,《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尝试以个人视角演绎宏大叙事的方式来解构全篇,并把节目的重心放在了科技背后的“人文情怀”和“共情因素”,节目以12位在福建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闽商作为聚焦个体,不仅用鲜活生动的故事展示了福建企业的自主科创成就,同时也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企业领军人物、科技带头人身上,从而充分展示闽商这个群体“爱拼敢赢、砥砺奋进”的榜样力量,力求找到最接地气的共情点,挖掘福建故事,书写福建情怀。

(一)以小见大,以个人视角推动宏大叙事

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见一斑而窥全豹”, 面对宏大主题叙事,让小故事、小事件乃至小人物充当主角,“通过小题材反映出大主题,促使观众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或者一个细节能够深入思考和剖析,从而为强化观众的思想意识创造良好的条件。”[2]

在《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中有“心无旁骛,专注一片透明”,只为做出最好玻璃的曹德旺;有带领福建圣农集团研究出中国畜禽领域“中国芯”,突破“卡脖子”技术难关,把传统农业往高科技产业升级的“中国鸡王”傅光明;有打通上下游八个环节完整产业链,凭借一根尼龙丝从长乐草根企业登上全球舞台的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他们的故事如一条条溪流,汇聚成了福建经济故事的奔腾江海。

在“中国鸡王”傅光明的那期节目中,节目组抓住时下“卡脖子”的经济热点,重点展示白羽肉鸡种源被欧美公司垄断,硬气的傅光明绝地反击,破解白羽肉鸡“芯片”难题的故事,面对欧美企业“如果再不停止研发,就立马断供种鸡”的威胁,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圣农集团創始人傅光明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击:“我们可以,请你十分钟之内离开圣农!”无独有偶,恒申集团用来制作锦纶的聚合切片原材料曾一度受制于人,合作公司的一句话让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终身难忘,对方说“你们是做不好的,再等七八年再说”,这句话让要强的陈建龙下定决心一定要做成,短短几年的时间,恒申就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产量甚至达到了同行业平均水平的4-6倍。

从节目的访谈中我们看到了福建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不懈探索、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的努力、对薄弱环节和“卡脖子”问题攻坚克难的付出;也看到了企业领军人物、科技带头人等面对强劲的国际竞争对手时不服输的斗志、百折不挠的进取心和敢为人先、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气质,看过节目的观众纷纷留言,为福建企业家点赞。

这些精神追求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激励着一代代的年轻人坚定信念,继续前进。正如节目主持人,知名财经观察家秦朔所点评的那样:“《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所展示的12家企业领域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凝聚着尖端科技创新能量的福建智造。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福建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中国的自立自强自信的新格局和新气象。”通过这些鲜活的,能够反映普通大众情感体验,并能激发他们“同理心”的故事演绎,让我们的节目和观众之间擦出了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火花,从而拉近了宏大主题叙事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二)设置悬念,交互叙事中引人入胜

融媒体时代,数字媒体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选择,无限的内容和受众有限注意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抢夺注意力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创新类节目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叙事模式,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输出尽量多的有信息量、吸引眼球的内容,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科技创新是一个充满挑战、颠覆传统、变革超越的过程,也是个成功和失败并存、质疑和压力共生的过程,这些天然的矛盾因素也造就了讲述好故事应有的内在基因。《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正是利用这一天然优势,采用“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讲故事方式,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即是一个悬念点,节目在不断设置悬念、不断挑战困难的过程中推进故事,从而为原本严肃枯燥的节目找到了破解的密码。

第十集节目讲述的是福建恒安从一家民营小企业成长为“中国纸王”背后的故事。节目以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这样举国欢腾的大事件作为切入点,在差异化中抛给观众一个大大的问号:神舟六号飞船和恒安集团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航天员所使用的擦脸的湿纸巾是由恒安制造的。众所周知,能被带到航天飞船上的产品,对其质量都有着严苛的要求,恒安的品质由此得到了高度的认可。然而恒安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突出重围,也遭遇了不少的波折。从生产设备的落后,到纸尿裤吸收芯体的断层起坨,再到新技术浪潮下的企业升级转型,恒安一次次克服困难走向完善的过程,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这种“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叙事模式契合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让企业遇到的一个困难成为一个小故事,更符合融媒体环境下受众易于接受“短平快”内容的心理需求,同时这样的叙事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将观众纳入共谋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境中,在跌宕起伏中共同感受福建经济的脉动。

二、跨屏整合,实现经济故事传播的有效落地

彭兰教授在《新媒体传播的新图景与新机理》中说到:“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过程中,文化性障碍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传统媒体总体的文化特质,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庙堂式文化,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受众更多的是俯视的、教化的姿态,强调的是对多元价值观的‘统合。而新媒体的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竞争性的‘江湖式文化,表现出开放、分权、兼容、共享、戏谑、多元等特点。”[3]

融媒体环境下,经济故事的传播更多的是要打破传统媒体“高高在上”的思想桎梏,放下身段,在新旧媒体的合纵连横中寻求战机,主动寻求全面合作,在颠覆中创新,在开放中博弈,在合作中共赢,真正做到“合中有分,你中有我”。《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制定了“抽取其科技点或者企业家、科研人员拼搏实干的典型事例,策划相关话题点,辅以制作系列短视频+短文案,全网分发,引发关注”的新媒体传播策略。

(一)重构变身,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网络技术的革新在唤醒受众主体意识,成就“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的同时,也催生了网络受众主体低龄化的现象,以年轻人为代表的二次元群体、草根群体以及新生代的网红群体正逐渐成为影响舆论的重要力量。

用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呈现节目内容成为了摄制团队突围的一个重要方向,他们深知寻求“出圈”首先要改变的是内容生产的思路,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电视端的节目产品原封不动地搬到新媒体平台,是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的。约瑟夫·蓝佩尔曾经对如何吸引媒体受众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文化产业的竞争是由寻求新奇所驱动的,消费者既希望新奇的文化商品,也期望这个新奇是可以理解的,自己熟悉的”。[4]在節目产品的核心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力求做到“熟悉的陌生”,在现有的电视端节目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从财经观察家秦朔分享观点、企业家(科研人员)拼搏故事、黑科技亮点、与生活相关或关系大众切身利益的科普内容等方面,对节目进行拆分、内容重构,提取节目的爆点元素进行放大处理,把故事矛盾点前置,在注意力稀缺的情况下争取第一时间博得受众的眼球,与此同时,节目在包装和标题上下功夫,让包装更有科技感和时尚感,更符合年轻受众的喜好,强化标题关键词的价值性和关联性,从而让标题更吸引人。

《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第二集给大家讲的是“福耀:一片玻璃,一个世界”的故事,在节目的最后,当福耀玻璃的创始人曹德旺被记者问及有什么经验可以跟福建诸多企业分享的时候,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这里呼吁福建的企业,像我一样把转型升级持续创新作为企业每天必修的,像做早操一样的健身课……”就是这样一条简单的访谈,通过再次的包装和标题创新,在新媒体端#曹德旺呼吁企业勤练健身课#的话题,全网获得了6500万+的播放量,并且在微博热搜上登上了福建九地市同城话题榜榜首,同时正能量的内容也引发了省内众多本土账号,如@福建气象、@福建海博、TV@新浪厦门、@厦门新闻频道等的纷纷围观、点赞、转发;科普博主@周林玲(粉丝308万)也几次转发。因《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的优质内容,B站、优酷视频、搜狐视频等大流量视频平台均予以节目架设专辑页的特权,并在醒目位置予以推荐,通过这些大流量平台的分发,节目触抵年轻受众,让其在网络端收获了许多正能量的评价。

(二)借船出海,“大小IP”凸显效应

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可以直译为“知识产权”,其内涵在互联网时代有所延伸,可以理解为所有成名文创(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作品的统称。为了能吸引更多受众的加入,《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摆脱了单一电视播出平台的束缚,在微信、微博等多个富有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上制造话题,获得流量,从而使内容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比如搭建栏目同名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以图片、文字、动图、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分节目制作、节目开播以及节目播出后的持续发酵期等几个时间节点与网友保持紧密的互动。凭借短小精悍的表达方式,富有人情味的讲述,《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迅速引爆全网,为节目“小IP”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虽然没有像《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这些 “大IP”那样拥有庞大的受众数量,但对于喜欢科技创新类节目的人群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小IP”的诞生也为助力节目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可以说,对于科技创新类这种有着固定、少量、忠诚受众群体的节目来说,“小IP”的打造也有着重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特邀原《南风窗》总编辑、《第一财经日报》创办人秦朔,以观察家的身份参与节目录制,他的现身成为了节目的一个象征性符号,也成为了《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的“大IP”。这位对全球和中国财经商业热点、企业创新与发明创造、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探索等有着深刻洞见的媒体大V,接受《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的邀约后,在他的自媒体“秦朔朋友圈”上多次分享了他对福建企业家的新认识和新看法。秦朔以“真”“轴”“善”点评有过数面之缘的曹德旺,认为他有境界、有魄力,在慈善上的不遗余力为全国企业家做出了榜样;对福建圣农集团也非常关注,点赞董事长傅光明把传统农业往高科技产业升级的远见和魄力;提及“笔尖钢”这一小物时,秦朔看重的是小物里蕴藏的大学问,赞赏福建青拓在不锈钢领域的精益求精、创新突破,让他看到了又一个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范本……

与此同时,节目还实现了与政府、企业在传播上的高效联动,政务号@福建工信、企业微信公众号@圣农集团、@安踏集团、@福清核电、@青拓集团、@恒安集团等,福建省工信厅以及节目采访涉及的相关企业在各新媒体平台积极转发节目相关宣传物料,有的甚至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同步发力,成功的二次创作、多重“IP”的加持,多媒体的跨屏整合传播,让《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在网络端形成了持续发酵的影响力,并实现了多层次、多领域传播。 截至目前,《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全网传播量2.37亿+、互动量80万+,多个话题登上福建九地市同城话题榜榜首,形成数个千万级社交产品、20多个百万级短视频的传播现象。

三、多元反思,纳入产品O2O模式以强化黏合性

O2O是近年来在电子商务领域常被提及的一种模式,意在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线下,线下的产品由消费者在线支付购买,而后消费者到线下实体店体验享受免费的服务,其重点在于线上支付。彭兰教授认为,在注意力经济背景下,要想在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中分得一杯羹,就要从单纯的新闻传播学中“走出来”,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观点和理念来进行实践。基于此,我们不妨跳出传播学的圈子,在经济学的领域和范畴去寻找破圈突围的灵感,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最大程度优化节目和观众的黏合度,增强观众的体验感。

目前,现有节目微信公众号内容大多是单向的简单介绍,粉丝的参与度有限。如果在此引入O2O模式并加以创新应用,或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在内容的呈现上改变思路,可以设置一些活动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再通过线上到线下O2O的方式,把观众引到线下来。在这个环节中,观众不需要支付相关费用,而是去争抢有限的报名名额,线下的活动形成某种期待效应,就会使观众饶有趣味地参与其中。

当然,这里关于线下实体端活动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拿《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来说,12期的节目集合了12家企业资源,在如今研学盛行,中小学亲子游学成為“刚需”的形势下,栏目组可以组织策划比如亲子参观企业的活动,通过线上报名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走到线下,了解不同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行业的现状以及企业家不为人知的励志故事等,此举在观众受益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节目的微信公众号可以专门开辟通道对相关反馈性内容和活动的进展情况予以详尽报道,从而为观众提供自我表达渠道。正如整合营销专家之父唐·舒尔茨所认为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的利益有三种:功能利益、情感利益和自我表达的利益”[5]。采用这种O2O的宣推模式,正契合了这三种利益的表达,优质的节目内容本身提供知识,满足受众的功能需求;而线上线下的这种交流与反馈,多次的沟通则满足了受众的情感和自我表达的功能需求,可以说,这三个层次紧密联系,为建立热情而富有品牌忠诚度的受众群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如今,各大新兴媒体在融媒体的战场上群雄逐鹿,各显身手,给科技创新类节目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融媒体环境中,在受众注意力稀缺的市场中,只有树立“受众主体”意识,不断砥砺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立潮头,处于不败之地。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不断适应新环境,完成了对科技创新类节目的升级,但是,要真正获得市场的青睐,还要继续拓宽思路,把产品思维融入到节目策划、拍摄、制作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精准传播,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注释:

[1]国平.在媒体融合新格局中讲好中国故事.人民网.2014-08-20.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82

0/c40606-25499949.html.

[2]张梦鹤,刘冰祎.小材料新闻体现大主题思想——以小见大让新闻更出彩[J].传媒论坛,2019(07):92-94.

[3]彭兰.新媒体传播:新图景与新机理[J].新闻与写作,2018(07):5-11.

[4]詹姆斯·韦伯斯特.注意力市场如何吸引数字时代的受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59.

[5]谭天,支庭荣.新媒体茶座2:对话与案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11):82.

(作者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