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纺织产业集群向高端化迈进
2023-05-17陈英武张睿
陈英武 张睿
纺织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江苏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促进城镇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江苏纺织产业集群总量规模、产业链布局完备程度与龙头企业数量国内领先,集群培育成效显著,化学纤维、家用纺织品等领域优势突出,为进一步建成纺织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20年,江苏纺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制造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1年,集群营业收入达9392亿元,占全国18%。江苏纺织产业集群主要包括化学纤维、品牌服装、家用纺织品以及产业用纺织品四个重点领域,其中在化学纤维、家用纺织品领域具有较大竞争优势。
在化学纤维领域,整体优势明显。从规模总量来看,江苏位于全国前列。2021年,化学纤维制造业全国营业收入为10330亿元,其中江苏为2535亿元,占全国25%。从技术水平来看,江苏拥有行业首家国家级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建成了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联盟、江苏省(盛虹)纺织新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拥有恒力化纤、盛虹科技、仪征化纤、江南高纤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从企业实力来看,全国47家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上市企业中,江苏企业有10家,2家入选世界500强,14家化学纤维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在品牌服装领域,创新载体多元。从规模总量来看,2021年,服装产量22.57亿件,约占全国服装产量235.4亿件的9.59%;营业收入为1889亿元,利润为76亿元(全国第四)。从技术水平来看,江苏拥有江苏AB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男装、羽绒服等领域优势较为明显。从企业实力来看,在2021年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中,江苏有33家企业入选。龙头企业中营业收入最高的是海澜之家集团(201.9亿元),男装市场份额连续7年排名第一。
在家用纺织品领域,规模全国领先。跻身世界“三大家纺中心”之列。从规模总量来看,2021年南通家用纺织品线上线下年交易额已突破2300亿元,占全国比重超50%,供应全球超60%的市场。“南通家纺指数”成为全国家用纺织品产业的重要风向标。从技术水平来看,江苏家纺产业拥有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力度较大,2020年罗莱生活研发投入占比达2.1%。从企业实力来看,在全国16家家纺上市企业中,江苏有5家,占比31%。其中,罗莱生活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58亿元,床上用品市场占有率连续17年居行业第一。
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综合实力较强。从规模总量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江苏无纺布出口额达4.8亿美元,全国排名第三。从产业布局来看,江苏拥有非织造布及设备名镇支塘镇、非织造布与化纤名镇真州镇和环保滤料产业名镇阜宁阜城街道。从企业实力来看,在全国21家产业用纺织品上市企业中,江苏有6家,占比28%。2021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50强企业中,江苏有6家企业上榜。
纺织产业集群向高端化迈进仍有空间
江苏纺织产业集群虽取得明显发展成效,但在终端比重、研发投入、利润水平上对比国内顶尖省份还存在提升空间。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从产品结构看,江苏前端产品多,终端产品少。江苏纺织产业中的上游化纤业、中游纺织业产值占比接近80%,下游纺织服装、服饰业占比仅为20%,间接导致江苏纺织产业在消费市场品牌辨识度不高,品牌影响力有限。
持续创新有待提升。江苏纺织产业创新资源丰富,在高校纺织专业、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上居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纺织产业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的优势尚没有充分发挥。以上市公司为例,经测算,江苏纺织产业2020年A股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38%,与先进省份相比存在差距。
企业竞争力有待提高。由于产品层次、研发强度的差异,江苏纺织产业的单位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水平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在单位企业营业收入方面,江苏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平均规模是1.4亿元/家。利润水平方面,江苏以全国18.4%的纺织产业规模产生了全国14.1%的利润。
进一步提高纺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江苏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成纺织强省为目标,以“科技、时尚、绿色”为导向,进一步推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从优结构、促创新、壮主体、强品牌以及“智能+”五个方面发力,提高纺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打造综合实力国际一流的高端纺织产业集群。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终端产品比重。鼓励中游纺织业龙头企业向下游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拓宽产品及服务范围。鼓励下游服装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优化提升大中型企业产业链条,提高时尚设计和市场营销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擴展产品细分市场领域,进入和巩固运动服饰、童装等重要市场,开拓智能穿戴、功能服装等蓝海市场,推动服装产品向高端、时尚、绿色转型。
激活创新动能,培育优势产业链条。鼓励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健全企业技术、设计等创新体系。培育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平台,引导企业针对消费需求提升创意设计和个性化定制水平,开发满足个性化、时尚化、场景化消费需求的新产品。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搭建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提升主体实力,推动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壮大规模、提升效益、加强产业链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链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鼓励中下游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线,充分利用新兴工具与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利润,提升企业竞争力。针对服装领域中小微企业比例超过90%,大部分中小服装企业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推进纺织行业大中小企业融通载体建设,加强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产业链合作,建立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支撑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针对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品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加强对自主品牌企业跟踪培育,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战略管理,明确品牌定位。重点加强下游服装领域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个方面建设,制定专门行动方案,促进服装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文化内涵。支持品牌企业到国外建立研发设计机构、营销网络,注册国际商标,开展知识产权布局。组织江苏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时装展会,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提高江苏纺织服装品牌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实行“智能+”工程,实现智能绿色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建立江苏纺织“产业大脑”,在趋势预测、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商业营运等环节,全面运用和扩展行业智慧成果。培育江苏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柔性供应链模式,引导“链主”“骨干”企业将业务流程与管理体系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延伸,实现平台企业在订单、库存、计划、生产、交付、物流等关键环节的数据互通、网络协同。推进“精细化”生产,推广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工艺产品绿色化改造,加强数字技术在全产业链绿色管理中的运用,推动行业整体实现绿色低碳高效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