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末综合评估(一)

2023-05-16郑旭东

《学习方法报》历史八年级 2023年48期
关键词:外交材料

郑旭东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人民日报》曾刊载文章指出:“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

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20世纪中叶,西藏经历了三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见下图) 。对第一次社会变革理解正确的是()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百万农奴翻身获解放

C.废除了剥削与压迫                D.促进民族繁荣与发展

3.“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读《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情况表》,该表格数据表明()

A.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B.国民经济得到较好恢复和发展

C.我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5.“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上述“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是()

A.转变经济体制                     B.实行改革开放

C.全面对外开放                     D.民主法治建设

6.“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低碳”正渗入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这体现的思想理论是()

A.“三步走”战略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目的是()

A.加快实现全面小康                 B.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后,在民族自治地方建立了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如广播电台基本覆盖民族地区,使用了二十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并且建立了少数民族语的影视译制中心。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解決了少数民族落后的问题

B.真正地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推动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

D.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

9.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闪亮的雪花》中,有一只“掉队的小鸽子”。有网友认为节目寓意“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一个(鸽)不能少”。这反映了()

A.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

B.海峡两岸已经完全实现全面融合发展

C.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期盼

D.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受到“台独”势力阻挠

10.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外出访问任务。2019年12月7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材料表明()

A.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B.海军捍卫领海主权维护国家统一

C.海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D.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1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的“外交机敏”主要指的是提出()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开展全方位的大国外交

12.2022年2月,为纪念中美双方签署的一份重要历史文件发表50周年,一位篆刻家雕刻了一枚红印(见右图),这枚红印上的历史文件的发表()

A.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B.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标志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D.标志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3.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实力的增强  B.不结盟的政策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14.2022年6月3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上下求索家国情”为主题报道了邓稼先,肯定了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作用。邓稼先的优秀事迹体现了()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改革先锋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15.新中国成立后,大学生的入学行囊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衣服、被褥、饭碗”或“脸盆、暖壶、搪瓷缸”都是常见的开学“三大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大学新生们的入学装备也由“钢笔、手表、收音机”到“手机、电脑、MP3”再到“电子书、按摩仪、平衡车”,悄然发生着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高等教育的普及                    B.社会保障的提高

C.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风气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强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期间地方政府组织了人民法庭,依法惩办一切违抗或破坏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

——摘编自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顺利推行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987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农业总产值达到4 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3倍。农民家庭的年纯收入也有了成倍的增长,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变化的表现,并说明导致变化的政策因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央人民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4分)

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摘编自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演进趋势。(2分)

材料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摘编自于右任《望大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大陆不可见兮”的历史原因及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4分)

材料三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等地区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摘编自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一国两制”构想“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此构想的指引下国家统一取得的巨大成就。(6分)

1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

——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美国对华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

(2)材料二中支持票与反对票相差最大是在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5分)

材料三 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简史》

(3)列举材料三中,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这些外交成就产生的历史意义。(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外交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

(参考答案见第24版)

猜你喜欢

外交材料
焊接材料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别开生面的“舌尖外交”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