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医学生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2023-05-16熊峰熊婧琳杨文林齐庆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皮肤性病思政思想

熊峰,熊婧琳,杨文林,齐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 广州 510260)

课程思政是学校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保持同步的关键性教育,发挥着协同育人的作用。大学期间开设的课程一方面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理论、培养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在校医学生都是未来的医疗工作者,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除了掌握医学理论和诊疗技能以外,提升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尤为重要,因此医学高校教育更需要引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2]。皮肤性病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必修的一门临床课程,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思政教育,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树立和坚定职业道德,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皮肤性病学专业课教师目前面临的新挑战。笔者就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和实施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开展思政课程提供参考。

1 在皮肤性病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

1.1 开展课程思政是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回应

我党一直以来都极为重视教育事业中教育方针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其中的新理念、新观点经过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该体系中关于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有十分明确的回答,即“立德树人”。高等院校是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责任主体,也应该成为落实新时代教育方针的责任主体,应重点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要且核心的问题。通过在众多教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育之中,一方面能够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能够使中国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真心实意拥护中国共产党,认可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其终生奋斗的目标,真正从根本上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4]。

1.2 开展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工作职责的需求

以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多是通过开设2~4门思政课程进行思政教育,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思政课程因主客观原因被“边缘化”,导致思政教育的目的未能充分实现。只有将思政教育结合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开展道德、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5]。党中央对高校教育抱有极大期望,尤其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更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大了关注和投入,目前已经成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并提出和落实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想、战略和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后,全国各高校都热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落实“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高校内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的思政课程之外,各门专业课程也应承担思想教育的功能,积极发展和创新思想政治课程形式,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中,这是对思政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深化和构建,即课程思政。开展课程思政,可以使教师在长期和反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培养、熏陶,提升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这也是高校教师工作职责的需求。“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教育的基本要求,落实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职责是高校生教育全链条中的重要环节。

2 在皮肤性病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实施措施

首先,通过教研室制度的设定建立相应的规范体系,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培训,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按照党的十九大对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要求和指示精神,高等院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在全体学生、教师和全部课程中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高等医学院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务人员的院校,也必须完成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但是目前在医学高等学校中,专业思政教师缺乏医学相关背景,医学专业教师缺乏思想教育的经验积累,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机融合,使医学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容易脱节[6-7],由此可见对医学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培训尤为重要。教研室应在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制度的设定建立相应的规范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及院校级的课程思政培训,学习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全面提高思政教育能力,建设一支优秀师资队伍。只有加强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探索高校课程思政创新模式,将德育意识主动化、德育内容常态化、德育工作体系化,才能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8]。

其次,建立皮肤性病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资料库,有机融合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在我党关于高校教育、思政教育的方针政策、政治方向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专业伦理、职业发展、人文精神等内容,深挖思政元素,建立皮肤性病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资料库,灵活对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教师通过案例穿插式、专题嵌入式、隐性渗透式、讨论辨析式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皮肤性病学课程中。例如,全世界约有1.25亿人受到银屑病的困扰,10月29日被定为世界银屑病日,以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建立世界银屑病日的意义,深化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医者精神,从而加强医德教育和医者仁心教育,强化人文精神;以银屑病被纳入“慢病”的国家及当地医保优惠政策为例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通过国家及市政府对患者的补助政策隐性渗透式进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展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同时促进医者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播放“皮肤自己会写字”的社会传奇新闻视频,用悬疑的社会传奇新闻紧抓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采用讨论辨析的形式树立学生们的科学观,培养批判性思维、临床思维、科研思维能力,加强社会责任和法制意识,拒绝为吸引眼球招摇撞骗,同时引出本章课程疾病荨麻疹及其风团皮疹特点,再结合临床病例总结归纳荨麻疹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提高对具体病例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

第三,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皮肤性病学课程设计的课程思政方式及元素的认可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高校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工作。改革实践证明,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纯粹的思政课程更容易接受,可以做到“润物细无声”。但牵强的、过度的课程思政融合手段,会模糊医学专业内容的主体地位,也达不到理想的“大思政”效果,所以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皮肤性病学课程设计的课程思政方式及元素的认可度是很有必要的。

调查问卷包括授课中讲述的事例是否适合该教学内容、是否引起思考、是否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及最认可的思政内容授课形式、最认可的思政事例类型等[9]。设计内容包括姓名、年级、专业、是否支持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否对皮肤性病学教学有意义、授课中讲述的思政教育事例是否适合皮肤性病学教学内容、是否加深了对相关专业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您是否认可授课中的思政事例类型。本研究对3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学生对皮肤性病学课程设计调查问卷

同时,思政元素提炼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做到与时俱进。根据课程教学需求分析和学情分析,及时更新思政内容,合理设置课程知识、能力、素养、价值等各方面的目标,剔除陈旧、落后的内容,准确把握国情社情时事变化,持续将新的与皮肤性病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引入课程,做到思政内容与时俱进。

3 结 语

课程思政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皮肤性病学课程需要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元素,找准学术突破口,实现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皮肤性病学的课程思政改革才刚起步,未来在探索过程中会不断挖掘课程蕴含的育德功能,将思政元素贯穿于教学之中,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教育,逐渐形成和完善皮肤性病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本课程的育人功能,推进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猜你喜欢

皮肤性病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