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模式在脑血管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05-16徐艳飞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医养脑血管病

徐艳飞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山东 菏泽 274008)

脑血管病是脑部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常见包括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等,中老年是高发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其发病率有所攀升,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脑血管病病因机制复杂,考虑与动脉粥样硬化、长期服用某类药物、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脑血管疾病类型不同,临床表现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以头痛、肢体障碍、言语不利等较为常见。脑血管病病程长,科学、有效的康复锻炼及休养是疾病恢复的关键[2]。以往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各自独立,未能形成完善的有机系统,难以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本研究,引入“医养结合”模式,将医疗资源、养老资源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康复训练、日常学习、生活养老等,促进患者疾病转归。为探究其实施效果,收集120 例我院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例n=60 例的两组。观察组男32 例,女28 例;年龄60~94 岁,平均(71.34±5.71)岁。对照组男30 例,女30 例;年龄61~95 岁,平均(71.51±4.82)岁。两组一般资料处理分析,显示P>0.05,可对照试验。

1.2 方法 对照组按脑血管病护理常规及细则落实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用药指导、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等,加强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采用“医养结合”模式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专组。组建由专业医师、护理人员、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成员构成的“医养结合”护理干预小组,科室主任担任小组组长,定期组织小组培训,明确护理干预目标及“医养结合”护理流程,急性发作期重医护,疾病稳定期以养为主,学习“医养结合”护理理念,小组成员做好协调、配合,有效衔接,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2)关怀支持。尊重、理解患者,注重对患者心理的干预与疏导,掌握沟通技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引导患者表达躯体及心理的不适,予以耐心劝导与安慰,缓解负性心理。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疾病特点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如配备电视、报刊书籍、饮水机、卫浴设施,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提高患者舒适度。根据患者病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患者参与,转移注意力,提升幸福感。(3)康复训练。精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措施,合并偏瘫者可进行抗肌痉挛训练、步行锻炼;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独立完成穿衣、洗脸等简单活动;合并肢体活动障碍者,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康复锻炼;语言障碍者可通过简单对话练习、读词汇卡片提升语言功能。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4)膳食指导。由营养师结合患者实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加强营养支持。适当添加粗粮、瘦肉等,控制脂肪及钠的摄入量,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5)照护服务。遵循护理工作流程,专业疗养机构工作人员督促患者合理用药,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预防跌倒、压疮等并发症。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神志及呼吸等,若存在异常及时汇报予以对应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后3 个月进行问卷发放,包括焦虑(SAS)、抑郁(SDS)问卷、生活质量问卷(QO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问卷,评估患者健康行为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1)焦虑、抑郁情绪分别应用SAS 量表、SDS 量表予以评估,前者按照1~4 分评分标准对20 个条目进行赋分;后者条目20 个,1~4 赋分,高分值表示焦虑、抑郁更严重。(2)生活质量采用QOL 量表,采用百分制评分法,高分值表示生活质量更好。(3)ADL 量表包括10 个评估项目,满分100 分,根据独立程度划分为独立、轻度依赖、中度依赖、重度依赖及完全依赖,高分值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4)健康行为评估涉及到合理用药、自我监测、适当运动、健康饮食等,每项满分为10分,分值与健康行为呈现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 软件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分别用χ2、t,多个时间点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 观察组VS 对照组在护理前P>0.05,组内护理前后的差异比较P<0.05,组间比较护理后观察组降低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分,±s)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n SAS 评分 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60 62.15±3.25 37.37±2.35* 63.16±3.26 40.27±2.36*对照组 60 61.96±3.36 46.48±3.16* 63.22±2.72 51.36±3.13*t 值 0.315 17.919 0.110 21.914 P 值 0.753 <0.001 0.913 <0.001

2.2 两组QOL 评分、ADL 评分比较 QOL 评分、ADL评分两组护理后均有提升,与护理前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提升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P<0.05。见表2

表2 两组QOL 评分、ADL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QOL 评分、ADL 评分比较(分,±s)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n QOL 评分 ADL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60 55.29±3.25 76.46±4.22 53.39±3.74 71.28±3.64对照组 60 55.34±3.18 64.49±4.46 54.02±3.68 62.49±3.47 t 值 0.085 15.101 0.930 13.539 P 值 0.932 <0.001 0.354 <0.001

2.3 两组健康行为比较 通过对患者各项健康行为的评估,显示观察组VS 对照组合理用药(8.42±0.61)分VS(7.02±0.58)分,自我监测(8.01±0.53)分VS(7.13±0.72)分,适当运动(7.82±1.02)分VS(6.53±0.92)分,健康饮食(8.62±0.76)分VS(7.23±0.57)分,定期复诊(8.92±0.51)分VS(7.61±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84,7.624,7.275,11.334,13.397,P<0.05)。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随访结果显示,护理后3 个月观察组1 例出现感染,1 例血栓,占3.33%(2/60);对照组2 例感染,2 例血栓,3 例压疮,1 例脑水肿,占13.33%(8/60),组间对比显示χ2=3.927,P<0.05。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脑血管病在人口死因中位居第一,与西方国家相比,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已超过心血管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3]。脑血管病典型表现包括口眼歪斜、肢体偏瘫、言语障碍,临床强调根据不同疾病类型采取对应治疗方案,如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增强预后。70%~80%脑血管病患者遗留后遗症,除康复治疗外,精心的照护与护理干预是关键[4]。

常规护理模式下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主要以疾病监测、康复训练等为主,是以疾病为主的护理方案。随着现代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医养结合”模式成为脑血管病患者护理干预的主流方式,打破了传统医养封闭、分割的状态,整合了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资源,为患者提供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5]。本研究,患者在护理前后接受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 评分改善幅度更大,提示患者负面情绪在经过“医养结合”模式护理后改善明显。作为新型护理模式,“医养结合”护理模式调动了可利用的各项社会资源,由医师、护士、营养师及康复治疗师多方参与,实现对患者疾病全方位监控与管理。急性发作期重医,缓解期重养,将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转为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的内心感受,通过心理疏导、家庭支持及人文关怀,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舒适度。“医养结合”的护理模式注重对患者的康复锻炼,针对不同阶段及不同疾病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锻炼计划,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提升自理能力,帮助患者重拾自信;有利于增强预后,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医养结合”减轻了医疗机构的压力,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满足了脑血管病患者的健康及养老需求[6]。本研究,对比了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发现两组均改善,但通过组间统计学检验发现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好,表明应用“医养结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医养结合”小组的各方协调与配合下,患者到精心的照护,避免了脑血管病各类风险因素,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性。本研究观察组各项健康行为评分较对照组高,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体现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综上,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医养结合”模式护理,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照护服务,有利于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有较高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医养脑血管病
医养当兴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医养结合 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