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研究
2023-05-15赵双双
赵双双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会计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科学事业单位》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改变了会计核算的依据和方式,也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行政事业单位具体运作和管理过程中,各种经济活动都伴随着会计风险,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管理。所以,要加强对会计风险防控重要性的认识,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特征为依据,制定强有力的会计风险防控措施,消除会计风险隐患,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提高业务水平,也要落实会计风险防控管理方案,增强应对风险能力,从而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常见风险
(一)核算
在行政事业单位常规工作中,利用财政资金履行程序是完成核算的根本环节,但是,一些核算管理工作并没有完全发挥实际作用和价值。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结构不够合理,仅完成总数的核算,没有对具体进出项进行分析,这就会影响核算管理控制的效果。一些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的理解存在偏差,使会计核算工作风险激增。
此外,财务比率分析、财务预测分析、财务规划等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度要求较高,如果工作能力不能满足专业要求,也会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风险。
(二)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新型经济业务事项逐渐增多,给制度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长期得不到改良,相关工作内容精细度不足,引导作用和制约作用不到位,导致具体的会计操作管控工作不理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落后,人员管理及业务管理工作无法按照规范流程开展,对后续综合监督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固定资产
在行政事业单位常规化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数量较多且品类繁杂,部分单位资产管理控制工作精细度不够,存在长期挂账等问题。另外,有时支出后账目登记不及时,致使对应的财政和审计监督工作无法落实。一些管理人员忽视了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造成磨损、毁损等问题,出现固定资产流失情况。
(四)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建立完整且规范的会计管理体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非常关键。在经济业务增多的情况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岗位管理方面缺乏创新,岗位制约机制不完善,违规行为增多,使得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受到影响,相应的监督管控流程也无法落实[1]。
(五)职业道德
作风建设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常规化管理的重点。会计舞弊行为会对持续性管理造成影响,其中伪造原始凭证、违规报销等问题会给会计管理控制工作带来巨大干扰。如果对舞弊现象疏于管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风险。
(六)信息安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交互和共享管理成为会计管控工作的重要环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安装保密软件、杀毒软件等,致使会计信息存在丢失的风险,甚至会对整个会计系统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为有效降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多元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以便结合具体情况建立更加可控的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第一,会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控制会计风险的关键因素。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对职业特性缺乏认知,没有形成清晰的风险意识,无法结合可能存在的风险落实对应的处理措施,整体管控水平尚不能满足预期。现阶段,在国家财政改革、实施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背景下,会计工作岗位和职责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一些会计人员负担较重,有的会计人员陷入了疲于应付的状态。一些单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单位高级会计人才较少。随着《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执行,会计工作难度加大,一些会计人员对《政府会计制度》还不够熟悉,操作预算管理综合系统不够熟练,在记账凭证填制、账簿登记、财务报表编制上还不够规范,影响了单位会计工作质量。
第二,制度制定不及时。一些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制度等责任机制没有落实到位,有的存在人员数量不足、岗位制约力度不大等问题,都使得风险滋生。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会计舞弊等行为如得不到强硬处理,会造成不良后果。历史遗留问题、利益相关性等因素造成的影响,也会增加会计常规化管理的难度。
第四,地方性债务风险增加。在政府部门投资、融资平台不断建立的背景下,借贷问题也在增加,地方政府面对的融资风险随之增大。一些地方信息建设管理工作落后,使得相关工作无法落实,甚至出现资金管控失衡问题。
第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标准化会计管理流程不健全问题。核算基础建设达标率不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及素质不能满足专业化需求,会对后续管理工作效果产生影响。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完善制度体系和管理内容,明确制度要求的同时,确保各项会计管理工作依据制度内容完全落实,提升制度化管控实际效果。
第一,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在内控制度条款中,要明确标注岗位设置要求、防线体系、人员配置等内容,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要点,从而维持综合管理效力。结合内控管理制度标准成立相应领导小组,保证制度顶层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控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管理效率和会计信息真实性,从源头上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更重要的是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性,从总体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第二,落实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精细化水平,保证监督内容贴合会计日常工作,保证协调管理效果。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按照监督标准开展相应工作的监管控制。单位内部可以设置监督机构,使会计风险防范措施得到持续落实。在监督下,会计工作人员能够自主降低风险的发生,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第三,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对于资金管理尤其是预算管理,要通过合理编制会计预算的方式,保证相关环节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只有提升预算编制实际应用水平,才能为后续会计管理工作逐步落实提供支持。
第四,落实岗位责任制。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人,确保会计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能和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按照规范要求完成具体工作,维持综合管理平衡,也为人员系统化管理提供保障。
(二)加强人员培训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而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要结合实际管理要求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在提高专业度的同时,建立更加完整的人才引导模式。
第一,强化教育培训工作。确保会计人员牢牢掌握专业技能和工作要点。从计量分析、核算管理、会计内容确认、报告等方面开展集中培训,增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更好地提升日常工作实效。此外,还要开展廉政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对舞弊行为的认知,更好地消除舞弊问题对会计管理的影响[2]。
第二,将奖惩机制和工作人员日常表现挂钩。激发工作人员潜能,确保其全面落实具体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阶段性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基本素养,为顺利落实风险控制工作提供保障。
(三)强化信息管理
会计信息化管理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利用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信息化监管模式和控制平台后,行政事业单位借助大数据技术就能全面了解本单位会计信息,并能提高信息利用率,在建构完整的信息管控流程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信息利用水平。
一方面,在数据对比和分析环节,能及时发现信息风险,保证风险控制工作顺利落实。借助数据对比结果,可以全面了解当前市场动态,以此评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情况,从而预测风险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3]。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硬件和软件建设工作,购买正版的会计软件并安装防火墙,从而避免黑客攻击,降低信息安全风险。
(四)整合财政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落实会计风险管理控制工作时,要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对预算管理项目,要严格审批管理流程,保证预算执行过程监管效果。
第一,监督单位要加强细节管理。认真落实决算处理工作,针对超预算内容予以集中核查,对年度预算支出内容进行审计,从而真正意义上建立完整规范的管理平台。
第二,重视会计核算监督内容。确保凭证的合法性和监管控制的规范性,对经济事项予以集中审核,指导预算单位落实科学化核算分析工作。
第三,审计工作是提高会计风险防控水平的关键。要积极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确保对内审规定的具体内容予以严格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提示改进。如行政事业单位具备相应资质,可以设置内审科,针对具体工作开展规范的审计管理,确保内审规定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监督实效。
第四,完善政府审计工作环节。建立关口前移管理机制,更好地完善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借助综合管理平台,有效实施会计舞弊管控工作,避免重大错报漏报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管理产生影响。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调控具体审计管理环节,确保审核分析工作逐步落实,增强风险防范的预见性[4]。
(五)加强资产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中,不仅要对日常管理内容予以重视,还要整合管理要点,践行规范管控模式,确保会计风险和防范机制满足管理要求,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资产统筹管理。
1.固定资产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要指派专人进行资产集中清查。按照资产管理具体标准,整合相关管理内容,依照明细、目录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总结,以便指导后续工作。
第二,强化资产核算管理工作。按照管理标准和要求,对资产进行统一分析,并进一步完善资产分类账目管理工作。由专人落实资产专项管理工作,在明确责任机制和责任内容的同时,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水平。
第三,重视资产维修核算环节。任何维修工作都要上报相应的单据,并按照单据进行核销,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具体问题处理效果,避免徇私舞弊等问题发生。要关注与资产相关联的后续支出项目,有效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如果计入资产账面价值,就要对固定可收回资金予以集中管理[5]。
第四,加强出租、抵押等的管理。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具体需求,结合资产使用情况,落实出租、抵押、报废、报损等工作,全过程践行财务规定标准,优化财务管理基本效果。
2.债务管理
第一,地方性债务问题是非常关键的控制内容。为更好地化解债务危机,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借助有效的核算处理环节,优化资金实际利用率,保持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财务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进行债务清算,释放风险的同时,也能提高综合管理效能[6]。
第二,积极开展债务内容和项目排查。在了解相关工作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明确债务问题的结构形式,及时化解存量风险问题,降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影响,落实分级担保、反担保等管理工作模式,避免债务违约风险。
四、结束语
财政和会计工作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家各项政策逐渐完善、政府会计准则持续推进及对财务会计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注重防控会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要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提升风险防控水平,从人员管理、制度约束、监管机制、资金管理等方面落实更加科学、可控的管理方案,实现资金多元管理目标,科学有效地做好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7],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