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实践研究

2023-05-15吴冰冰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协同学院育人

吴冰冰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是培养制造强国建设主力军的重要阵地[1]。我国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的勇气和决心。为使学生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相契合,高职院校应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学生管理、学生活动、学生实践的各个方面,探寻兼顾学生管理工作与立德树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二者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思政教育与育人工作的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都具有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二者的实现路径也存在互通性,都以校园环境为依托,以教育学生成长成才为最终目标[2]。在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下,大学生管理工作更注重育人效果,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管理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还可以拓展学生工作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将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有效融合、衔接,借助学生工作挖掘深层次思政案例,通过思政教育拓展学生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推动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实现。

2022 年4 月20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职业院校应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着力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4]。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职业院校也要注重学生德育素质培养,做到德技双优。

二、协同育人实践路径

笔者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理工类二级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为例,阐述“四个打造”的具体举措,探讨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实践路径。

(一)以“四个打造”开展协同育人实践

1.打造“一院一品”特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院一品”建设是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主要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团学教育和社会实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广“一院一品”文化建设,打造“一院一品”学生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院依托线上学生活动平台长江雨课堂“学生工坊”,建立“非遗大讲堂”资料库,上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常识和传统习俗。印制《非遗宣传手册》,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站,邀请非遗专家进校园,邀请技能大师开设讲座。以“一院一品”特色活动为依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

2.打造思政教育主题活动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工程。学院通过设立思政活动月,不断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升育人效果。思政教育主题活动月紧紧围绕育人目标,把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与新时代同心同向同行的坚定信念,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5]。

学院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体学生通过全国大学生在线App 开展党史学习,学习证书获取率达92%以上。组织成立党史理论宣讲团,利用课前10 分钟给学生讲党史小故事,进行理论宣讲,并开展演讲比赛、诵读比赛等活动。以“大国工匠”“大国重器彰显中国智慧”为主题开展思政教育,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通过学院视频号发布党史学习系列微党课、党史微故事、党史学习随行锦囊30余个,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3.打造“品文阁”文化角,营造良好文化风气。大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极大,对事物的辨识能力有待提高,容易受到一些不良风气侵蚀。学院着力打造“品文阁”文化角,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传统意义上的谈心谈话活动,非常清晰地区分出师与生的角色,从一开始一些学生就会封闭自己的一部分意识,不愿与教师敞开沟通。“品文阁”文化角的服务宗旨是“品文化、敞心扉、修情操、塑人才”,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空间,双方都卸下了“角色包袱”,回归最质朴的沟通者身份,实现了深度倾诉与倾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沟通的作用。

4.打造精品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思想引领的时效性。学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三下乡”社会实践、校内志愿服务、社区服务、考察国家示范校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其中,增强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实效性。

(二)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提升育人效果

学院牢牢把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主导权,利用“互联网+”方式,创新网络阵地建设。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学生无法返校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顺利完成居家学习,学院依托长江雨课堂平台,率先建立起一个线上学生活动平台,命名为“学生工坊”。几年来,学院利用“学生工坊”累计开展学生活动200 余次(项),内容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等。学生返校复学后,学院继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生活动,把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坚定与新时代同心同向同行的理想信念。

为更好地借助新媒体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学院加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阵地建设。建立学院视频号,组织制作符合学生语言体系且生动鲜活的微课、微视频,使每一份时间微、形式微、内容微的多媒体资源,都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积极观看、广泛受益的课堂。资源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学习教育、大国工匠、大国重器、国庆献礼祖国、优秀毕业生、我和我的家乡等。几年中,学院视频号共发布视频241 个,收到点赞18 881 个,累计转发4 523次。网络思想阵地建设,创新了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为迅速占领学生思想阵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协同育人工作目标

学院以构建“12310”“三全育人”体系为协同育人工作目标。“1”即一个中心、一个主线,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思政教育为主线;“2”即两主体协同,构建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3”是“三全育人”模式,即3 个协同全员育人、3个阶段全过程育人、3 个网络平台育人;“10”即“十大”育人体系,实现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6]。

(一)明确育人目标,树立全员育人观念

学院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浓厚氛围,构建课上课下协同育人、党政团工学全员协同育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形成全员育人完整闭环,打造全员育人新格局。

(二)聚合育人资源,打通全过程育人通道

学院实施“三段制育人工程”:一年级助力工匠精神培养,二年级着重专业素养提高,三年级实现实践技能升华。以“课程+”“项目导师制+”“互联网+”“就业+”“思政+”为依托,建设立体式、环绕式、浸润式全过程育人环境。夯实网络育人主阵地,构建网络育人矩阵,推进线上线下育人平台协同共建,打通全过程育人通道。

(三)遵循育人规律,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1.课程育人。以推动课程思政改革为目标,构建“课程+思政”“项目导师制+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每个专业每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紧密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把课程育人成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劳动教育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建设。

2.科研育人。拓展科研育人工作路径,实现科研育人和思政教育互促共进。组建科研团队时,着重考察团队成员的思想政治表现、师德师风等情况,部分科研项目要吸收学生参与。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学生科技竞赛、技能小组等活动。

3.实践育人。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党团活动、就业实践等有机融合,形成学院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建立实践育人基地,积极开展传承工匠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一院一品”项目建设。为每个项目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固定的实践基地,夯实条件保障,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4.文化育人。文化育人项目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目标,以班风、学风建设为基础,融合党团活动、就业实践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把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5.网络育人。网络育人的对象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主体也是大学生。高职院校应以大学生为主体组建新媒体工作团队,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育人工作,从内容选取、文案编辑到技术实现环节,均由新媒体工作团队的学生全程参与落实,为网络思政教育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网络育人具有突破传统限制的优势,高职院校应借助网络渠道巩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将优质思政教育内容融入网络,使网络育人工作更具感染力、穿透力和时效性[7]。

6.心理育人。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辅导员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台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7.管理育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新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探索建立高职模式的学生管理思政工作室机制,形成一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学生管理思政工作室制度。打造一支集教育、管理、党建、研究于一体的思政团队,建设学院级别的辅导员思政工作室,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辅导员工作的各个方面。

8.服务育人。广大教师秉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甘于奉献的精神,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诉求。纵深推进常规化学生工作,辅导员做好学生服务工作。设立院长信箱、院长开放日,听取大学生建议,解决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完善“品文阁”文化角,为和大学生谈心谈话营造良好氛围。

9.资助育人。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着眼于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的良好品质。学院建立资助认定工作规范,开展诚信教育,组织学生签订诚信承诺书,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观念。

10.组织育人。学院应注重发挥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建设、立德树人、重点项目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落实。制定辅导员联系学生宿舍、学院教师师德师风自查及评议、专职教师对接学生寝室等制度,确保“三全育人”工作有据可依。

四、结束语

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政教育职责所在,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作为二级教学部门,学院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整合各类育人资源,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同开展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发挥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引导作用。以“党建+团建”为手段,以“互联网+阵地建设”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弘扬“崇学尚用、德技并修”的校训精神,全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为东北区域发展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协同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初等教育学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学院掠影
协同进化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