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特色路径研究

2023-05-15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赵 聪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全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信息获取方式和多样化互动交流渠道,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可避免的重要影响。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以,高等学校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肩负起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广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当前,全媒体的快速发展,扩展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空间,丰富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手段,健全充实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也赋予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育人功能、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时代使命。探索全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特色路径,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全媒体、思政教育内涵及特征

(一)全媒体概念

全媒体是指采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综合利用多种媒介形态,针对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平台、载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融合性的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消费等全面应用的当代媒体。2019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1]。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是全媒体的基本特征,分别从时间、空间、主体、效能的维度对全媒体进行了阐释。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

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就是运用互联网这一媒介,面向高校学生主动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引领工作。这既是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也是借助互联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领域。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不仅贴近大学生身心发展,还具备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突出特点,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类新型教育资源,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持续推进和创新发展。

(三)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特征

1.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具有突破性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了更多的有利条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政教育从源头上突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角色限制,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形式上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传播性和互动性的局限,增强了教育的体验性;从内容上突破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宽了师生视野。

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具有育人引导特征。大学生网民数量众多,校园网是反映大学生思想走势的主要载体,也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的重要平台[2]。通过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传递教育信息,也可以从中及时获知和了解学生所思所想。通过国家大事、社会新闻以及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把握学生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研判学生在网络中发表的意见、观点、看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做好引导和化解工作。

3.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具有思想导向特征。网络思政教育在形式上虽有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但其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旗帜鲜明地发挥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作用。一方面,借助高校学生熟悉并乐于接受的新形式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输出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声亮剑,向大学生传播正向信息,回击错误言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全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要求

(一)运用全程媒体推动融合发展

从流程和过程角度分析,全程媒体指的是全流程、全过程媒体[3]。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各类信息传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在极短时间内就能实现全球范围的广泛传播,并且随时可能形成热点信息,引发舆论关注。大学生年纪较轻,思维活跃,接受信息渠道多、速度快,而且喜欢追踪社会热点新闻和主流舆论话题。在全流程、全过程网络大环境下,高校必须借助、运用好全程媒体,下大力气优化和规范网络思政教育环境,在师生中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同时,要将全程媒体作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技术载体,利用其记录和传播思政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将课程思政、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隐性资源融入其中,配合开展课堂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形成全媒体理念指导下的科学化、常态化、长效化网络思政教育机制,确保高校实现“三全育人”。

(二)运用全息媒体推动多元发展

全息指的是利用全部的技术手段、媒介形态、媒介终端实现立体式传播。全息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在全社会范围内应用广泛,受到大众认可。作为先进的教育手段,全息技术也越来越频繁地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如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媒体技术。这些技术在交互式传播上优势巨大,高校将之运用于相对枯燥的网络思政教育,借助立体化、多方位、交互式传播,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大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官开展学习,参与性和互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果更有保证。当代大学生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网络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各类全息手段。这就要求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主动对接和学习全息技术,在教育手段上紧跟社会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入吸引大学生注意力的技术手段,开展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实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多元化发展,引领学生正确融入网络世界。

(三)运用全员媒体推动多维发展

全员指的是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同时积极发动组织内部全员参与媒体工作。身处网络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够接触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就高校而言,所有教职员工和大学生都是网民中的一分子。从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对象来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自主获取大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能够借助各类新媒体阵地发声,随时可能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主体。在全员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自然而然地冲破了传统灌输式教育的限制,不但输出手段多样化,发声群体也越来越壮大。除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外,高校领导干部、宣传工作者、专业课教师、学生骨干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自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思政内容。普通大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分享、表达个人的经验和看法。这就要求高校在全员媒体环境下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充分借助和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多维度发展。

(四)运用全效媒体推动高效发展

全效指的是媒体要取得全方位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体越来越多元化,投递对象的信息也越来越清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对象是青年大学生,很多大学生的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如今,以“三微一端”为主体的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与传统信息获取方式相比,借助全效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趋精准化,反馈更迅速、互动更频繁,同时具备大数据系统分析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化、人性化。一条宣传信息或教育信息发出后,从点击率到观看对象再到观看时长、互动情况等信息,都能一目了然[4]。这既是对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助力,也是一种挑战。思政工作者要认真考虑自己传播的内容是否实现了预期教育目标,如何更好地借助全效媒体完成思政教育。这就要求高校与时俱进,加大融媒体宣传力度,推动网络思政教育高效发展。

三、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实效的路径

(一)完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制度

全媒体时代,开展多维度网络思政,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搭建网络育人新阵地,是今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点工作。从学校整体来看,要建成既有校级新媒体总揽引领,又有院级新媒体具体操作,自上而下、分支完整,协同联动、互为补充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形成育人合力[5]。一是从学校党委的高度加强决策部署。明确全校各部门和人员网络思政教育职责,制定实施细则,确保有推进、有落实、有监督。二是在工作中强化协调联动。充分调动校内校外和各部门分工合作,开展红色实践、集体备课、师生讲堂等活动,形成常态化、品牌化机制。三是确保执行,形成规范化制度。在思政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明确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网络思政教育中传播信息的内容、范围、原则等问题,与时俱进,及时查补、完善现行制度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确保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信息权威、准确、及时。

(二)优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建设

互联网是高校学生认知世界、接触社会的重要窗口,这就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聚焦时政热点,强化政治引领。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时政热点,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以开设专栏、微视频学习、知识竞赛、网上巡礼等方式开展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更灵活、更亲近、更细腻。二是加强主流文化传播,突出文化引领。在思政教育中做好差异化、本土化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旗帜鲜明的显性教育活动和灵活有效的隐性教育活动展现出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三是以线上辅助线下,做好补充延伸。新媒体平台应与高校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互补,注意搜集、整合那些能够印证课堂思政教学内容的素材和信息,利用新媒体平台予以编辑和传播,促进线上线下内容联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成效。

(三)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

高校应顺势而为,积极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突出网络思政工作的互动性,结合媒体特点对传播媒介进行整合。发挥高校各级宣传部门优势,打造宣传思想阵地。抓住高校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围绕“三微一端”进行融合,在各类各级新媒体平台建立内容兼容、宣传互通的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6]。一方面,坚持通过课堂教学、新媒体阵地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学生头脑。引导学生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坚持科学的政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辨明形势,了解国内外大局。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可以在互动中宣教,在宣教中互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灵活调整、多管齐下,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把网络作为促进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工具,从中获得正能量滋养。掌握网络育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团队建设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就一定要重视网络思政育人力量的建设和培育[7]。在全媒体时代,人才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关键。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一定要建设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教师团队。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让教师、学生、社会人士共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宣传工作者、心理教师、党员教师全员进驻网络育人阵地,通过网络开展全媒体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网络思政师生关系。二是注重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觉悟的学生干部,让学生群体拥有更多的发声机会,从大学生角度出发讲述思政内容,提高课程吸引力和育人实效。三是突破校园局限,积极吸纳政治立场坚定、具有正面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人士参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请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和行业特点,为大学生讲授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和有益启迪的思政内容。

四、结束语

全媒体时代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课题。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及其教育对象也发生着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探索一条守正创新的改革路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全面思考和分析全媒体时代的新特点和新问题,认真把握全媒体时代的新机遇,与时俱进,遵循媒体融合和学校教育共生发展的规律,创造性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