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中加用替罗非班联合银杏达莫的效果研究

2023-05-15程振王坤王琛郝俊辉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达莫罗非罗非班

程振,王坤,王琛,郝俊辉*

(1.淮滨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信阳 464400;2.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信阳 464000;3.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河南 信阳 464000)

急性脑梗死是由脑动脉闭塞引发脑部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具有起病急、病程长、预后差等特点[1]。发病6 h 内为临床采取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黄金期,可促进血栓溶解,恢复脑组织血供,但临床疗效有限,仍需辅以其他治疗手段以提高效果[2]。银杏达莫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一定疗效[3]。替罗非班属于可逆性血小板拮抗剂,可溶解血栓并抑制血栓形成[4]。本研究旨在探究替罗非班联合银杏达莫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3 月—2022 年2 月收治的117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5];②发病至入院时间<6 h。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严重脏器功能不全;③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④免疫系统疾病;⑤精神状态异常。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银杏达莫组(39 例)、替罗非班组(39 例)、联合组(39 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00686),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采用阿替普酶(国药准字SJ20160054,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进行常规溶栓治疗,总剂量:0.9 mg/kg,其中90%静脉泵注(1 h),剩余10%静脉推入(1 min)。银杏达莫组另给予银杏达莫(国药准字H52020031,贵州益佰制药)治疗,银杏达莫(20 ml)+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 次/d。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西安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06)治疗,总剂量10 μg/kg,静脉滴注(速率:0.4 μg/kg/min),30 min 后调整滴注速率为0.1 μg/kg/min,持续滴注24~36 h。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用法用量同银杏达莫组、替罗非班。三组均连续治疗2 周后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2 周后评估疗效,基本治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减分率>90%;显著进步:90%≥NIHSS 减分率>45%;进步:45%≥NIHSS 减分率>17%;无变化:NIHSS 减分率为17%;恶化:NIHSS 减分率<17%。临床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②神经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其中以NIHSS 评分评估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包含面瘫、意识、凝视等11项内容,总分0~42 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缺损越严重;以mRS 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能力,总分0~6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差。③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采集患者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渝食药监械(准)字2012 第2400024 号,庆天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检测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取上述血液样本,3000 r/min 转速下离心处理(10 min),取血清,静置待检。采用免疫比浊法(北京奇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④血清指标: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取上述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厂家:杭州联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 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⑤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皮疹、恶心、胸闷、呕吐、牙龈出血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ANOVA 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SNK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银杏达莫组和替罗非班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三组NIHSS、mRS 评分比较

治疗2 周后,联合组NIHSS 评分低于银杏达莫组、替罗非班组(P<0.05);治疗后1 个月,联合组mRS 评分低于银杏达莫组、替罗非班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NIHSS、mR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三组NIHSS、mR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联合组(治疗2 周后/治疗后1 个月)比较,bP<0.05

组别例数NIHSS 评分mRS 评分治疗前治疗2 周后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联合组3914.74±3.085.26±1.22a3.62±0.592.14±0.38a银杏达莫组3915.11±2.957.12±1.43ab3.58±0.612.93±0.41ab替罗非班组3915.03±2.466.96±1.38ab3.66±0.572.88±0.35ab F 值0.18322.8620.17952.637 P 值0.833<0.0010.836<0.001

2.3 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2 周后,联合组PV、WBV、HCT、FIB低于银杏达莫组、替罗非班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3 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联合组治疗2 周后比较,bP<0.05

组别例数PV(mPa·s)WBV(mPa·s)治疗前治疗2 周后治疗前治疗2 周后联合组391.78±0.321.15±0.26a5.74±0.633.87±0.46a银杏达莫组391.81±0.361.42±0.29ab5.79±0.584.25±0.54ab替罗非班组391.83±0.331.50±0.31ab5.80±0.664.31±0.59ab F 值0.21715.8800.1037.825 P 值0.8050.0000.9020.001组别例数HCT(%)FIB(g/L)治疗前治疗2 周后治疗前治疗2 周后联合组3949.57±6.2536.18±4.22a5.14±0.553.28±0.43a银杏达莫组3950.14±5.3742.75±5.17ab5.23±0.614.06±0.39ab替罗非班组3951.11±6.7443.38±5.82ab5.19±0.584.18±0.44ab F 值0.68523.7260.23552.657 P 值0.5060.0000.7910.000

2.4 三组血清hs-CRP、IL-6、MMP-9、sCD40L水平比较

治疗2 周后,联合组血清hs-CRP、IL-6、MMP-9、sCD40L 水平低于银杏达莫组、替罗非班组(P<0.05),见表4。

表4 三组血清hs-CRP、IL-6、MMP-9、sCD40L 水平比较(±s)

表4 三组血清hs-CRP、IL-6、MMP-9、sCD40L 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联合组治疗2 周后比较,bP<0.05

组别例数hs-CRP(mg/L)IL-6(pg/ml)治疗前治疗2 周后治疗前治疗2 周后联合组3915.85±4.723.24±0.84a24.39±4.648.19±2.14a银杏达莫组3914.62±4.175.11±1.16ab23.71±3.5813.28±4.11ab替罗非班组3915.06±3.395.72±1.32ab25.43±5.0614.17±3.66ab F 值0.88851.5021.46534.932 P 值0.4140.0000.2360.000组别例数MMP-9(mg/L)sCD40L(μg/L)治疗前治疗2 周后治疗前治疗2 周后联合组39318.42±29.41140.36±15.11a2.46±0.620.65±0.18a银杏达莫组39322.16±31.47165.41±17.25ab2.51±0.581.18±0.22ab替罗非班组39319.85±33.06172.67±16.43ab2.44±0.631.23±0.31ab F 值0.14142.2470.13668.322 P 值0.8680.0000.8730.000

2.5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3.1 对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银杏达莫组和替罗非班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替罗非班联合银杏达莫辅助治疗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可知,银杏达莫属临床常用的抗血栓药物,其包含银杏总黄酮、双嘧达莫等成分,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促进动脉血管扩张及神经传导,还可促进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及组织代谢,从而降低脑组织损伤程度[6]。替罗非班作为抗血小板药物,静脉给药后可快速直达血栓病灶,抑制血小板聚集、黏附,减小血小板体积,抑制凝血酶形成,从而抑制血栓形成,且可有效溶解新鲜血栓[7]。两者联合应用可起协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作用,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该两种药物经临床反复验证,调控合适剂量,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2 对患者NIHSS、mRS 评分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2 周后NIHSS评分低于银杏达莫组、替罗非班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1 个月mRS 评分低于银杏达莫组、替罗非班组(P<0.05),表明替罗非班联合银杏达莫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NIHSS 评分和mRS 评分,改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能力。分析可知,血小板充分活化是增加聚集率、血管再通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银杏达莫与替罗非班联合可进一步增强对血小板黏附及聚集的抑制作用,扩张血管,抑制并溶解血栓,改善脑组织代谢能力,从而减轻脑损伤,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

3.3 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2 周后PV、WBV、HCT、FIB 低于银杏达莫组、替罗非班组(P<0.05),表明替罗非班联合银杏达莫辅助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可知,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目标为促进脑组织血供恢复,而与单一用药相比,联合用药在降低血液黏度、扩张血管方面的作用可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患者脑组织血供恢复正常。

3.4 对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2 周后血清hs-CRP、IL-6、MMP-9、sCD40L 水平低于银杏达莫组、替罗非班组(P<0.05),说明替罗非班联合银杏达莫辅助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分析可知,银杏达莫与替罗非班联合可相互补充,多机制协同增进药效,进一步抑制黏附因子分泌,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阻止血栓形成,降低脑组织损伤,从而促进脑梗死症状改善。

综上所述,采用银杏达莫与替罗非班联合辅助常规西医治疗可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减轻炎症反应,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猜你喜欢

达莫罗非罗非班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不好好冬眠的蛇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内与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分析
银杏达莫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观察
银杏达莫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