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2023-05-15胡志杰

中国新时代 2023年5期
关键词:安全观格局国家

胡志杰

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把安全发展贯穿构建新发展格局全过程和各领域,为中国发展织密“安全网”、筑牢“安全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

国家安全是治国安邦和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石,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发展和安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大將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将国家安全方面的内容单独成章,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题展开全面系统地阐述,作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彰显了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重大战略考量。

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物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等诸多领域,是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每年的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为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节日。2023年是我国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10年来,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保障。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全程。

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作出深刻阐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需要从战略角度深化认识和有效应对。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也是破解发展之问的关键决策。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到“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概念;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再次强调“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这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部署使“新发展格局”越来越清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鲜明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历史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具体而言,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可以说,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打破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旧模式,形成“以内为主、内外兼修”、具有发展主动权的新格局。这是“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统筹发展和安全

发展和安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这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国家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家安全作出战略擘画、全面部署,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强调的是系统思维和方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要求。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由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决定的,不仅是重要历史经验,也是重大理论问题,更是重要实践要求。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我國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对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表明新征程上的国家安全工作将以构建新安全格局为统领,以高水平安全保证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被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小强表示,“新安全格局与新发展格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相适应,也将加快构建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相互支撑的新安全格局。”

如今,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只有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才能始终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面对各种严峻挑战,如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通过强化国家安全来保持自身的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也通过‘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展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便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在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中认识和布局国家安全,既不能因重视发展而轻视安全,也不能因重视安全而轻视发展。要把构建新安全格局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实现两个新格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于铁军如是说。

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

维护国家安全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事关科技、国土、生态、网络等方方面面。打造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不能仅仅着眼于经济建设本身。应从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到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再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这些最终都将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把安全发展贯穿构建新发展格局全过程和各领域,为中国发展织密“安全网”、筑牢“安全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新格局 新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国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需要,既基于对以往我国发展经验的总结,也基于对世界发展经验的认识。

具体而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卡脖子”难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事实上,今天的中国,从北国边陲到南海之滨,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处处焕发生机活力,一系列指标释放经济运行积极信号——

面对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在世界经济体量排名靠前的主要经济体中增速领先;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继续成长,高水平开放不断拓展,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国家统计局2023年2月28日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21万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突破3万亿元……

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能源保供成效明显,发展韧性持续彰显。2022年全年,我国粮食产量13731亿斤,比2021年增产0.5%,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40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33.5万亿元;原煤产量45.6亿吨,比2021年增长10.5%;原油产量20472万吨,2016年以来首次回升至2亿吨以上……

我国新动能持续增强。202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3.1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10.4%,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7.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90.5%、46.8%、21%……

“我国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创造,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增强,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发展新动能不断成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202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2.1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7%,在高基数上实现新突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按可比口径比2021年增长6.3%,引资规模再创新高。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22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比2021年下降0.1%,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比2021年增长8.5%;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比2021年下降3.3%……

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涨幅始终低于3%,全年上涨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1年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2年年末,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2021年年末增加2430万人、849万人、825万人……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也是一份举世瞩目的成绩单。国际观察人士认为,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2022年中国经济稳步前行,不但展现了韧性,而且提振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強劲恢复、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

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首都防线

今日之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北京作为首都、超大型城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方面风险,是各类利益和矛盾的聚集地、各种思潮的交汇地,各项工作都处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

首都稳,全国稳。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最大市情就在于是首都。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022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蔡奇同志在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今后5年,北京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妥善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全力维护首都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报告指出,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位,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积极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2022年11月9日,北京市委副书记殷勇到市应急局调研,并与全市应急管理战线相关重点单位负责人以视频形式座谈。他强调,全市应急管理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狠抓责任落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忠诚履行首都职责,及时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为奋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2月22日,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委平安北京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尹力主持召开北京市委平安北京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牢记职责使命,强化“首都稳、全国稳”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为新时代首都发展保驾护航。会议强调,要坚决捍卫首都政治安全,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完善平安北京建设工作体系。

《关于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在第十方面主要任务中提出,着力守稳守牢安全底线,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行,守牢城市安全运行防线。

事实上,近几年来,北京一手抓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一手抓推改革、促发展、强服务,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积极服务保障首都工作大局,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北京建设,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优化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创历史最好水平,北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国家越安全,人民就越有安全感;人民越有安全意识,国家安全就越有依靠。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每位公民都应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尤其随着网络应用日益普及,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正在向每个普通人转移。

安全才能更好发展,发展才能更加安全。

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既办好保证国家安全这个“头等大事”,又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我们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有效化解风险挑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安全观格局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