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不信街道,街道不懂群众,怎么破?
2023-05-15王汉超
王汉超
13年前,孙金娣刚刚调任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就在她到任的第二天,街道200多名群众因为小区车库纠纷聚集在栖霞区政府大门口。
群众来自香樟园小区,就在仙林街道办事处对面。虽说只有一路之隔,群众却从未找街道反映过问题。
“群众不相信街道,街道不了解群众。”提起这件事,孙金娣依然记忆深刻。
那时候,农牧场改制、征地拆迁遗留问题、商品房开发、物业管理失序……要破解这一系列难题,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但不解决这些难题,又得不到群众的支持。
一个有着28万人口的街道该怎么治理?
孙金娣看起来瘦弱,心里却有着一股劲。她知道有的群众在反映诉求时信不过街道,便下定决心要把信任找回来。
仙林街道地处南京市东部郊区,与主城相距较远,相对独立。随着2002年南京大学城开工建设,这片曾经荒僻的农牧场、远郊区快速发展成为中心城区的组团,面积达到一般老城街道的十几倍。
“压缩饼干”式的快速城镇化积累了不少问题,黑车、群体上访……是那些年里留在人们记忆中最突出的印象。
面对越来越大的摊子,仙林街道显得有心无力。发展快、问题多、矛盾复杂、人手不够,刚上任的孙金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街道上承政府治理,下连居民自治,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如何让街道更好地发挥作用?
打铁必须自身硬。想干事就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拉出来一个党支部就要像一座堡垒,站出来一名党员就要成为一面旗帜!
打破困局需要找准切入点,仙林街道从建立网格、划清责任田寻求破题。街道29个科室相应整合成10个“功能型”服务办公室,与社区党组织责任共担、难题共解。
万事开头难。随着工作量增加,一些干部意见不小。但运转起来之后,事情反而越办越少,效率越来越高。
仙林街道将工作重心沉到一线,从班子成员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破局之后,仙林街道主动向问题动手。
党建不仅是坐在会议室搞学习,更要把党员干部放到实战中磨砺意志、锤炼品质、锻造能力。
每次孙金娣提出攻克难题,常让人心里直打鼓:能成吗?怕是不行吧?
孙金娣态度坚定:“难事,是磨刀石也是试金石。”
仙林新村属于安置小区,1999年回迁时,1056个地下室空间还没分配。一些群众趁机私自占有,谁先焊了门、上了锁就是谁的。
随后的10多年间,仙林新村地下室乱堆杂物、私拉电线,各种事故纠纷不断。
当听说街道要下大力气整治,群众不仅不欢迎,反而有些质疑:“解决难题,就凭一张嘴?”“房子租出去了,协议签了,还能把租户撵走?”
孙金娣认准的事,再难也要干。街道班子成员、社区党员干部、居民志愿者分成6个工作组,与群众苦口婆心地沟通了10多个月,群众从开始的怀疑、观望、不配合,直至慢慢认可、逐渐参与。
后来,仙林新村地下室清空杂物、清退租户、排除隐患、重新分配。
仙林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喻辅蓉感慨:“随着难以解决的事一件件办好,群众越来越相信我们,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退休前在国企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徐健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作为志愿者在仙林街道参加会议的情景。
那天,孫金娣在会场看到这张新面孔,主动和她攀谈起来,告诉她:“做志愿者,我觉得你能行!”
徐健以为这就是一句客套话。“没想到,她时刻关心着大家。哪个志愿者好几天没见到,她就会主动问情况。谁家出什么事,她也帮着想办法。”徐健说。
在仙林街道,志愿者多是退休的大爷大妈,孙金娣常叮嘱街道干部“对待他们要和自家长辈一样”。志愿者们也将心比心,支持街道工作。
在仙林工作13年,孙金娣头发稀疏了,人也消瘦下来。由于做了5次大手术,她平时只能吃些清水煮菜,药却要每天吃十几样。
志愿者张贵雄说得坦率:“遇到她这样死心塌地干工作的干部,我们心甘情愿出份力。”
但刚开始动员群众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时,并不顺利。有的街道干部下沉到网格,不认识群众、不知道如何同他们打交道,甚至门也敲不开。
为此,仙林街道创造出一个“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的常态化走访方式。
居民王长春刚从外地搬到仙林街道,要办居住证,初来乍到方向都辨不清。网格员主动登门,把证办好了送到他家里。一来二去,王长春对陌生环境熟络起来,后来也当了志愿者。
“硬着头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是孙金娣总结的工作方法,凡事一遍一遍去协调,一次一次想办法。
大成名店是仙林最早建成的商业综合体,由于建得早,设计“先天不足”。多年层层分包转租,一间铺面隔出七八家。近几年,随着外卖兴起,大成名店地下发展成了大学城的餐饮外卖点,安全隐患更加突出。
商场排烟管道少,线路设施老化,油污裹在密密麻麻的电线上。杂物乱堆乱放,环境脏乱不堪,食品安全更是难以保障。
与其年年“排雷”,不如彻底整治;与其等出事被问责,不如迎难而上主动作为。
2021年,仙林街道通过党建联盟共建,一次次反复上门开展劝导,期望商户配合街道行动。然而,面对停业带来的损失,商户们非常抵触。
为此,街道再次成立6个工作组上门做工作。面对想不通、有顾虑的商户,街道干部们就一次一次登门,最多的一家,竟去拜访了46次。
如今的大成名店焕然一新,商铺经营者反馈“环境干净了,生意更好了”。银城物业大成名店项目经理戴海威说:“在仙林工作,很累,收获却很大。”
曾经,孙金娣召集辖区物业公司开会,只到了两家。
如今,200多家单位的会议,全部都能半个小时到齐。
2018年,南京遭遇了一场暴雪。那一夜,雪太大,人手跟不上,孙金娣向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求援,学院师生同街道干群志愿者一起,奋战了一夜,清理出了一条干干净净的路面。
时任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治平说:“看似是我们向街道伸出援手,其实是街道给我们上了一堂最好的思政课。参与在一起,我们就能共情在一起。”
“街道不是一个‘小圈子’,而是一个‘大社会’。”孙金娣说,靠党建引领,分散的力量聚起来了,这里越来越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