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世界融通

2023-05-15别致杨涛王婉玲

当代党员 2023年9期
关键词:陆海峰会重庆

别致 杨涛 王婉玲

90个重点签约项目,1110亿元合同金额!

这是4月20日,第五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重庆会场签出的大单。

此前,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两国领导人就中新关系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共同将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为深化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务实合作提供了战略指引。

在此背景下,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以“金融中心新使命·金融开放新动能”为主题,在重庆和新加坡同步举行。与会各方共商把握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的战略新机遇,共谋中新金融高质量合作的新赛道。

一组组可观的数据、一条条达成的共识,峰会的顺利举行,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又一次有效实践,提升了渝新两地金融开放能级,促进了中国西部联结东南亚、联结世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推动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开放态度决定融入速度

——开放融通,让重庆金融之水“活”起来

“2022年全市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金额达到3260.2亿元,结算量居中西部第1位。”

“截至2022年,全市绿色信贷余额突破5525亿元,同比增长30.4%。”

“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落户重庆。”

……

在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成果展上,不时有中外嘉宾驻足,赞叹重庆金融业的盎然生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金融功能发挥多少、辐射多远,折射了这个城市、区域的综合实力、影响力与发展潜力。

重庆金融业为什么能取得喜人成绩?

一方面,重庆金融业历史悠久、基础坚实、发展势头强劲。进入新时代,重庆更加突出特色优势、注重创新驱动、紧扣发展需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依托、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线、以建设优势互补的现代金融业为根本,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产业金融、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全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更好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地处内陆的重庆,从未停止过“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进程中,重庆以金融业为抓手,持续提升开放能级,向外寻求更大合作空间。

落户重庆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第3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如今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一张“金名片”。金融服务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重点合作领域,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中新金融峰会应运而生,5年来日益成为中国与东盟金融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重庆金融领域开放发展的重要标识。

过去的4届中新金融峰会,促成一系列重要标志性项目签约落地,带动一系列全球性、全国性、区域性首创首笔首单金融服务试点实施,收获一系列金融改革发展政策,在跨境投融资、跨境结算、金融机构互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中新金融合作的带动力度、辐射广度、影响深度不断提升。

新重庆建设的丰富场景为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广阔的资本市场反哺现代化新重庆经济更加蓬勃地发展。

截至去年末,重庆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935家;全市金融业资产规模达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金融业贡献税收372亿元,占全市比重15.1%,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借着中新金融峰會的东风,重庆以“金”为笔,逐步勾画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奋进姿态,释放出深化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强烈信号。

金融纽带延展融入宽度

——以“金”促“融”,借力平台实现多方共赢

4月21日,依托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这一契机,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在渝正式成立。

通道沿线的56家成员机构应约奔赴,在共享金融信用基础上赋能商业信用,共同形成一个“中资+外资、政策性+商业性、全国性+地方性、本地+异地”的多层次机构体系。

陆海新通道金联体的成立,有利于提升跨境经贸投融资供需撮合及服务效率,促进陆海新通道跨境贸易投资及产业发展。

“金,就是以金融为纽带,深层次推进产业、基建、经贸等领域合作。联,就是以联合联动为动力,成员机构共商共建共享,汇聚服务陆海新通道的合力。体,就是涵盖通道沿线的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成效。”会上,重庆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军发布了陆海新通道金联体综合金融服务平台1.0版本。

立足境内外金融资源禀赋优势,陆海新通道金联体将探索形成覆盖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全域的市场交易网络和金融服务体系。

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罡认为,新通道吸引新经济,新经济呼唤新金融,陆海新通道金联体是打通跨境跨区域的平台,也是高效精准匹配跨境经贸投资需求的纽带,更是通道建设与发展的金融支撑。

把“56”融合成“1”,把多方力量集结为强大的金融活力,陆海新通道金联体将更好地服务通道建设,促进中国西部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更高目标。

年丰时稔,穰穰满家。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的成果不仅于此——

集中签约重点项目90个,合同金额1110亿元。其中,中新金融合作项目15个,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项目75个。政银战略合作、务实金融合作、特色金融合作,让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力被更好激发。

推动落地16个金融机构项目,合同金额242亿元。其中,设立中新(重庆)互联互通投资母基金,总规模200亿元,将引导设立高端制造、医疗健康、新能源等专项子基金,让金融机构更有竞争力。

提出绿色金融体系改革路径,发布了完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监管体系建设及碳中和的政策建议,深入商讨了中国—东盟绿色金融跨境合作路径、促进标准趋同,充分挖掘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机遇,服务绿色金融更高質量发展。

……

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的召开为重庆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强支撑、注入了新动能,形成了依托中新合作推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政策协调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与此同时,中国西部与东盟之间金融资源对接、业务合作、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化平台也得到提升,金融赋能陆海新通道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跨境资金高效融通的金融双向开放通道持续优化,西部金融中心“生态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多维合作拓宽融入广度

——金融打底,扩大区域合作“朋友圈”

1月中旬,重庆巴洲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4.28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并通过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该债券成为2023年全国首单中资实体企业离岸人民币债券。

在此之前,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四川的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以低于国内的综合融资成本,获得来自新加坡金融机构的3000万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和973万美元信用证。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西部开放高地,重庆主动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谋划推进。

数据显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7年多来,中新金融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已从重庆和新加坡“点对点”的牵手,扩大至中国西部地区和东盟国家“面对面”的合作,在激发重庆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新活力的同时,辐射带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0个西部省(自治区)实现赴新加坡融资超过64亿美元,为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期间,陆海新通道金联体的成立进一步加大了区域贸易投资合作力度,加快了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进程,也开拓出更多发展机遇,有效提升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以此为代表,中新金融峰会在建机制、搭平台、筑通道、塑生态等方面同向发力,以“点”带“面”,共谱中国—东盟金融深化合作新愿景,无不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前行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期间,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话题是许多嘉宾关注的焦点。面对这两大“蓝海”,信息不对称、监管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成为发展痛点。

“发展绿色金融,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市场广阔,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谢采含表示,ESG投资在中国日趋主流化,但部分国际投资人不易获取相关信息,需搭建更多信息披露平台。

瑞士再保险集团公共利益中国区负责人熊耀华建议,重庆需进一步完善ESG监管机制建设,例如加快推动与国际实务规则的ESG信息披露监管要求接轨,增强分类目录的互通性等。

在科技金融领域,如何加强监管、加大对金融科技安全和质量的管控,同样值得思考。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副总经理李茂认为,在传统政府监管、行业自治、社会监管基础上,可引入第三方检测认证,以金融科技标准规范为依据,开展专业的检测认证。峰会期间,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发布的《金融科技服务能力评价指标》就为金融机构全面评估金融科技企业综合能力提供了依据。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企业中的绿色金融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华中区总监朱晓云表示,引进和培养绿色金融人才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也有类似感触。她建议,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重庆等地可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包括推动高校设置绿色金融相关专业等。

两天会期,上百位嘉宾,12场主题活动,9场专题活动……借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之东风,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重庆正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开放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扩大“朋友圈”、织密“合作网”,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实践,不断开创重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猜你喜欢

陆海峰会重庆
重庆客APP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历届峰会回顾
在这里看重庆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