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
——以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2023-05-14闫昕
闫昕
(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上述两个文件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2035》,通过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实现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切实让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效果实起来[1,2].《意见》和《通知》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安排,为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意见》的基础上,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金凌虹等对地方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实践研究,提出通过重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等,来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3].陈西曲等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流专业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出在制度与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4].高宁等以所在学院为例,提出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制度、以OBE理念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研教学研究等,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5].陈东晖等分析了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基层教学组织构建建设、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实施教师素质培养计划等,做到本科教育“四个回归”[6].本文以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为例进行研究.
1 二级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存在的问题
1.1 原有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单一,不能适应新时代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学院原有基层教学组织设置主要以教研室、实验室两个基层教学组织为主.《意见》列出了20条建议从课程思政、学生学习、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科教融合方面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知》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紧扣国家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等,对专业和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以教研室、实验室两个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一基层教学组织的组织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迫切需要构建开放多元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以适应新时代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1.2 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突出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无法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
以教研室为单一模式运行的基层教学组织,已经构建形成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个层面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也相对完善.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根据学院特色和实际情况建立多维度开放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以前单一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用新的变化形式,必需打破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建立相应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一步突出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形成更加有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可持续教学环境.
1.3 组织保障不到位,激励措施不明确,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经验不足,打通各项教学工作“最后一公里”存在堵点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学校学院各项教学工作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基层教学组织实际运行中,存在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积极性不高、经验不足,基层教学组织专项建设经费不足,在年终考核工作量方面没有明确界定等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基层教学组织年度目标任务和年终考核存在不规范现象.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由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匮乏,教师职称晋升难度大,教研室主任基本上是由副教授和讲师担任,从事教学活动时间短,对基本的教学规律缺乏长远认识,而且人员频繁更替,岗位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1.4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未能形成校内外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对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教师素质能力达不到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对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专业化水平提升不够.地域、平台、待遇等因素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相对薄弱,教师队伍得不到有效的充实.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传统教学基层组织下,教师中教授3名,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占比14%,博士教师6人,占比8%.教授并具有高级职称作为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的为0人,整体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具有一定的经验,但是离高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
2 二级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实践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更好的服务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开拓新局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主要进行了以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开放多元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针对出现的问题,学院制定出台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全方位多元化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按照组织形式和主要职责,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课程性质统筹规划,自主设置了18个基层教学组织.以两门省级一流专业为单位设置了《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两个基层教学组织,加强一流专业建设.以4门省一流课程为单位设置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4个基层教学组织,加强一流课程建设.以1个省级实验中心为单位设置了1个基层教学组织,加强实验管理,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按照原有的5个教研室为单位设置5个基层教学组织,提升原有教研室功能,以适应新变化、新要求.以交叉学科为单位设置了1个计算机与数学等交叉学科基层教学组织,加强计算机与数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根据学院校企合作特色与合作企业打造了5个校内外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18个基层教学组织按照《实施办法》制定了自己的管理办法,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了职责和目标任务,整体协调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教学研究、教学建设、教师发展等.经过教学改革实践,学院由原来的两个教研室、实验室基层教学组织增加到18个基层教学组织,增加了16个基层教学组织.新型多元化的基层教学组织覆盖了学院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一流专业建设,也包括一流课程建设,同时与合作企业一起组建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保留提升了原有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形成了多维度、多元化的基层教学组织.
2.2 加强教师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科教融合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把教师管理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学院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教师科研团队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整体提升了教师的各方面能力素质.近两年,学院还成立了12支科研团队,全体教师参与,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为了加强对外交流,邀请专家作教学科研报告10余场,外派10余名教师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举办了20多期青年学者论坛,举办了2期交叉学科学术沙龙,1期校企合作学术沙龙,活跃了学院学术氛围,提升了学院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增加了科研成果产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各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年度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人均1篇,争取科研经费2 000余万元.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学能力提升,学院教师获批省一流课程2门、省教改项目2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0余篇,2名教师获省青年教师大赛优秀奖,2名教师获省教师创新竞赛二等奖、三等奖.教师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师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10个基层教学组织由教授担任,占比56%,5个基层教学组织由副教授担任,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占比达到了83%,其中博士占比达到28%.职称和学历层次提升了基层教学组织的管理水平.
2.3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保障,构建基层教学组织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
针对基层教学组织保障不到位的问题,学院在《实施办法》第九条明确提出,给予基层教学组织经费支持,并对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承担的相关工作按照年终绩效管理办法核算工作量.第十条也明确提出为基层教学组织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并定期组织交流学习活动、加强交叉学科教学研讨与交流,并对基层教学组织进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作出调整.近两年,学院投入基层教学组织运行经费40余万元,并对教研室、实验中心等基层教学组织进行了重新布置安排,大大提升了基层教学组织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对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年终考核按照20~100课时核算工作量,给予津贴补助,对于团队成员按照贡献大小,给予20~60个课时核算工作量,对于工作出色的基层教学组织年终给予表扬表彰,并将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宣传.基层教学组织得到了保障,大大激发了负责人和团队教师的积极性,大家主动为学院的发展服务,主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力量,形成了学院爱教学、钻研教学、提升教学的良好教学氛围.
3 结束语
本文以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为例,分析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过程中在组织设置、管理制度、组织保障、激励措施、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师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基层教学组织保障等实践,初步形成了开放多元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整体提升了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水平,充分激发了基层教学组织活力,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期为地方院校二级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