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浸润在新时代校园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13尚俊芳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校史实景育人

尚俊芳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校园教育,不仅有助于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爱国情怀,也能培养其坚韧品质和奋斗精神,提升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邢台学院创新性把红色文化浸润实际探索作为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注重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围绕“让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和亲和力,接地气、见实效”,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依托百年建校史,努力把学校的文脉传承与时代精神的培育有机融合,深入探索革命传统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沉浸式育人模式框架内,设立了“三幕实景话剧讲好校史故事”育人项目。该项目由师生共同编导和参演,先后推出了以“爱国”为主题的《我们的校长孟宪褆:三杆子教育》、以“爱教”为主题的《我们的老师白寿章:幸福所向》和以“爱校”为主题的《我们的校友王亚平:红蓼花开》等情景话剧,在学校校史馆进行实景展演。学校利用新生入学教育、重大节假日、重要来访等为契机,进一步扩大改变以往校史教育的单一性,融实地参观、讲解员解说与实景短剧观看的结合的方式,不仅使表演专业学生“登得舞台”,进一步锻炼专业能力,也使师生在鲜活的人物角色中深入体验校史厚蕴,激发爱校荣校意识,焕发出勤奋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青春奋斗风采,充分发挥了校史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

依托百年文脉打造原创文化精品

在育人要素维度,学校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尤其是革命传统教育,鼓励师生共同对学校办学历史进行考察和探究,深入挖掘革命传统教育时代价值,组织编排和展演以革命先驱为原型、以革命精神为主题、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话剧、舞台剧,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和校园文化内涵,还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培育建设出一批体现文脉传承、具有燕赵风韵、彰显学校特色的校园原创文化精品,成为了学校特色化文化育人工作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三幕实景话剧讲好校史故事”的育人模式探索和实践,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学校特色的校园原创文化精品与新时代高校育人模式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沉浸式”育人模式的构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倍增。

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文化育人资源

在创新育人维度,学校创新形式、改进方法,整合红色资源,推进成果转化。高度重视第一课堂文化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大力推进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手段把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所有时空,贯穿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为培养青年学子成为承担使命、奉献社会并逐步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意志品质优秀、知识结构完善,具有较强领导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幕实景话剧讲好校史故事”的育人模式探索和实践,充分整合戏剧影视艺术系、校史馆、文学院、学生处等单位优势资源,促进一二课堂融合发展。学校红色文化育人覆盖面广,参与度高,人数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可喜变化。

从教导到引导的育人模式再造

面对当下高校学生分众化、同质化、个性化的群体特征,追求真实性、实用性的学生兴趣点,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效性,必须差异性满足学生需求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情感取向和兴趣趋势,把深刻的育人要素、内容用师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示,使枯燥的说教逻辑转化为体验性形象感知,从填鸭式的灌输“教导”转变为自我吸纳式的引导。

“三幕实景话剧讲好校史故事”的育人模式探索和实践,将校史校情与时代教育相结合,学习体验和亲身参与相结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结合,教育与艺术表现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信仰之美的力量,不断增强学生对特定文化语境中艺术形式与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与阐释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共鸣与价值认同,提供了高校育人的新途径。

从个体到团队的育人主体组织重构

打破院系界限,打破封闭的课堂和体系,注重系统的协同共振,重新整合组织要素,形成结构扁平、组成灵活、任务为导向的高适应性“团队型组织”。以适应追求创新性、自主性的学生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团队交互性,以实现承接历史的厚度、把握通专的深度、裁量德法的尺度、转化知行的高度。

“三幕实景话剧讲好校史故事”的育人模式探索和实践,从重形式向重效果转变,全力打造覆盖广、质量高、吸引力大、教育性强的育人品牌,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典型案例,通过育人者自育的途径,实现了个体教育到群体教育的目标,为大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创造机会。从而实现了优秀自我教育团队建设模式的几何级复制和教育效果的倍增,增强了学校思政工作的教育力量。

由长辈向朋辈的育人角色转换

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单向传授的缺陷,以情感化人为出发点和核心,形成朋辈群体,能实现信息沟通的双向性,通过共同目标的实现,使教育更具潜移默化性、更具可持续性。

“三幕实景话剧讲好校史故事”的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最本质的内容是“朋辈辅导”,即学生自育育人。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学生即是行为与思想的“示范者”,能够有针对性、有成效性、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同时学长学姐树立的“可敬”“可亲”“可学”“可信”的自我定位,将心比心、以身作则等做法赢得新生的尊敬信赖,成为了低年级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成为除了教师教育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有力有益补充。

从传输到互动的育人文化整合

通过文化再创作,把校园文化的内涵同高校优势学科结合起来,以不同艺术形式再呈现,学生通过选题、创作剧本、编剧、舞美、剧务、道具制作、演出等全程参与,实现了育人内容从传输到互动的文化结合;下一步,将进一步让新生扮演不同角色直接参与进来,扩大体验式育人模式的效果。

“三幕实景话剧讲好校史故事”的育人模式探索和实践,不仅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的“生产者”和“建构者”和“传播者”,要在积极体验中获得新知识,也必须掌握体验方法,具备自我体验、自我建构、内化知识及应用能力。学生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提升判断力、适应力、交流互动能力,更进一步进行自我知识建构、态度提升及价值创造。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效果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参与体验为重心,促进學生情感与教育内容的连接,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究欲望,让教育内容“鲜活起来”。不仅让人重温历史,有身临其境的自身感受,而且让爱国情怀、担当意识、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刻骨铭心。学生们的信心更满、追求更高、劲头更足,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学风状态明显改善。

促进教师守好课程思政责任田。这是课程思政推进的有益探索,让育人效果“立体起来”。跨院系合作,增加了教育的开放性、多维性、自主性、融合性,互相启发、深度讨论,产生增益效果,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均得到了提升,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调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知,还传授学生做人、做事之道。

实现育人工作润物细无声。在角色的塑造中,学生不仅达到提高专业能力的目的,更是在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起来”,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通过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达到水滴石穿、润物无声的实际效果,让育人活动鲜明、鲜活、鲜亮。

助推学校整体工作新提升。通过红色文化浸润的大学生毕业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学校多次获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奖,连续多年荣获文明单位称号;自升本后,进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的“第二次创业”新阶段,现正朝着早日完成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任务,开创提升办学层次与办学质量新局面而努力奋进。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

猜你喜欢

校史实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论山水实景剧与山水实景演出的区别
一种基于可量测影像的实景导航数据组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