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在弦上奏强音,心系舞台逐乐梦
——评李朋奇二胡独奏音乐会
2023-05-13肖志丹
□ 肖志丹
2022 年7 月25 日晚,由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湖南省文化艺术基金会指导,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农工党湖南省委教育科学与文化委员会主办,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大筒学会、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的“光在弦上——李朋奇二胡独奏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成功举办。音乐会分“逐光音韵”“融情蕴趣”“飞弦追梦”三个篇章,演奏乐曲共12 首,从视听体验来看,音乐会组织规模宏大、伴奏形式丰富、选曲风格多样、演出效果震撼,品李朋奇的演奏,可发现其具有“以韵哺音、以情抚琴、携气作乐、融技于艺”等特点。
一、以韵哺音
“韵”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民族器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底蕴和内涵。著名作曲家刘文金曾说过:“所谓‘韵味’和‘韵律’在诗歌中原来是指和谐的声音、含蓄的意味以及声韵和节律的各种组合;而在音乐中则可理解为声腔、音调和节奏因素在流动中产生的综合印象。”可见,“作韵”是二胡演奏中必不可少的根与魂,尤其是在传统乐曲和风格性乐曲的表达中,如果没有“韵”就没法区别不同地域音乐的风格差异,许多传统乐曲和地方风格乐曲之所以令人闻而不忘,皆因其蕴含不同性格特色的“韵”而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听李朋奇的演奏,可以感觉到他很注重乐曲“作韵”的积累,如他在演奏《蒙风》时,对华彩部分体现的蒙古特色三度打音、慢板中蒙古长调风格的吟唱旋律把握得游刃有余。显然,只有将韵味置于乐音之上,才能使音乐具有鲜明的色彩和流动的韵律。具有河南地方风格的二胡曲《豫乡行》 和河北传统戏曲风格的《皮影》为本场音乐会添色不少,乐曲中具有浓郁地方韵味的滑音、打音等装饰以及弓法的抑扬顿挫,都对演奏者的审美“内功”和技术“外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可见他熟练地掌握了大滑、小滑、回滑、压滑、滑揉等不同滑音修饰的运用方法,也将弓法的“提”“顿”“连”“抛”与旋律、结构的多样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将河南、河北的传统戏曲风格和地方语言特色鲜活地展现了出来。
二、以情抚琴
李朋奇演奏的《二泉映月》,是以二胡、箫、箜篌三重奏的形式呈现的,二胡质朴的音色与箫的温润婉转、箜篌的轻盈利落,时而融为一体,时而错落叠置,音乐在“吹、拉、弹”的不同发声介质的组合中缓缓流动,余音未止。作为盲人演奏家,他对阿炳的人生经历和音乐显然能产生相似的情感共鸣和体验,所以他演奏的《二泉映月》不在于华美的修饰和速度、力度的夸张对比,而在于音乐情感之内生力量的酝酿。刘天华认为:“音乐的粗鄙与文雅,全在演奏者的思想与技术,及乐曲的组织,故同一乐器之上,七情俱能表现,胡琴又何能例外?”显然,在他看来,二胡音乐并不比西方器乐低俗,其对人的七情皆能表现。相比《二泉映月》踽踽独行的叙说,西方经典名曲《流浪者之歌》则主要是讲述吉卜赛民族的群体精神和流浪故事,乐曲慢板自由而充满力量和情绪对比,快板的把位跳动以及手指的快速技巧,对左右手的技术运用和音乐情感的处理要求极高,李朋奇的演奏对段落快慢不同的分寸拿捏得十分恰当,与钢琴伴奏的配合干净、利落。湖南本土作曲家肖雅瑜创作的《浏阳河畔》作为音乐会的压轴乐曲,由李朋奇和其恩师蔡霞担任领奏、长沙交响乐团协奏,二胡与大筒的旋律在交响乐团的紧密协奏中交相辉映、互相衬托,二人的演奏也配合得相当默契,不仅使乐曲浓郁的湖湘地方风格得以完美呈现,而且还将他们的师生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携气作乐
“气”在二胡演奏中是在理解音乐句法结构、调整演奏肢体语言、适应伴奏团队的协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在素质。正所谓“气韵生动”是二胡演奏具有生命力的表征和展现作品的精神风采。李朋奇在演奏中的“携气作乐”,主要注重三个方面的“气”:其一,演奏中作为随音乐流动、明确句法而呼吸的“气口”。无论是演奏《二泉》《河南小曲》《皮影》等传统乐曲和风格性乐曲的独奏,还是演奏《洪湖人民的心愿》《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浏阳河畔》等与湖南民族乐团、长沙交响乐团的协奏,他都能恰如其分地与伴奏、指挥调整好演奏中的呼吸状态,处理好乐曲的每个“气口”的停顿与衔接,音乐在他的琴声中显得层次鲜明、张弛有度。其二,从他的身体素质可以看出其具有非常强的“气力”。他首次在大型音乐会中一口气演奏完十余首高难度乐曲,一场如此规模的大型音乐会从练习、走台到最后演出,对演奏者各方面的身体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其三,李朋奇面对如此高规格的音乐会表现出泰然自若的“气场”。作为一名非职业演奏家,在专业的音乐厅舞台面对众多职业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以及观众的情况下,能独立地完成独奏、重奏、齐奏、协奏等不同形式的历练和考验,其心理素质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可见非同一般。江顺贻曾评论蔡小石《拜石山房词》序的“境界”的三层次:“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二胡的演奏也同样如此,表演者内心的体验在转化成具体音乐时,乐音的声音属性与情感意念交融相生,演奏者“以气奏乐”的浑然天成,达到“气胜”才能通往更高之境界。
四、融技于艺
追求“技”与“艺”的契合是作为演奏家最理想的状态,李朋奇掌握的二胡演奏技术整体来说比较规范、科学,能完整地完成这场音乐会中各类乐曲的技术把控和艺术表现,可见他在舞台背后付出了不同寻常的艰辛磨炼。音乐会中如《蒙风》《流浪者之歌》《第二二胡狂想曲》等乐曲,都非常考验演奏者的快弓技巧和手指机能,以及对音准、节奏的敏锐控制能力。如作曲家王建民的《第二二胡狂想曲》是以湖南花鼓戏元素创作的一首高难度的技巧型曲目,其中包括多调性换把、大跨度跳把以及各种频繁的变化音、复杂的节奏节拍和快速三连音快弓技法,这在职业演奏家中都属于非常不好驾驭的乐曲,李朋奇的演奏虽然不能与职业演奏家相比,但能紧密地与钢琴伴奏合作,稳妥、自如地完成这些技法已经非常难得。胡志平认为:“表现技巧是意境创造的重要手段,艺术作品内涵意蕴要靠‘技’来体现,因意生技,因情生技,是指演奏者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根据作品意境的要求,选择和创造最佳演奏技巧以表现艺术作品之意境。”技术是为艺术、情感和意境服务的,只有“技”与“艺”相契合才能表现出乐曲最佳的意境和内涵。在技法上,李朋奇并不片面地追求乐曲速度的快,而是以乐曲的艺术表现、情感对比为主,从而形成了他独具匠心的个性化诠释。二胡曲的创作中,技巧的设计和使用都是为满足特定艺术效果的需求的,李朋奇融“技”于“艺”,追求艺术的真实意义和自我表达,可见其对音乐具有深刻的领悟和思考。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战马奔腾》由李朋奇和湖南二胡界的青年演奏家齐奏完成,在长沙交响乐团气势恢宏的伴奏的映衬下,音乐会在热烈奔腾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五、结语
任何一场完美的音乐会都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李朋奇的二胡独奏音乐会美中不足之处是其肢体语言稍为拘谨,演奏的音色还可更加细腻,部分技巧还需时间进行打磨。但瑕不掩瑜,作为一名非职业演奏家,且在视力受限的情况下,能做到以上几点已是极其难得。显然,李朋奇的演奏能逐渐成熟并站上今天的舞台,他的成长之路和所学点滴都离不开其众多恩师的指引和培养。他9 岁学琴,先后师从陈志坚、文亮靓、李飞燕、刘紫筠等青年教师,2011 年师从国家一级演奏员、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主任蔡霞教授。他在跟随不同导师习琴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多种师承风格的演奏技法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个人独特的理解和韵味。
本次音乐会反响热烈,意义非凡。首先,从音乐会的规模来看,有200 多位参演人员以及多个职业乐团的协奏,体现出了幕后策划团队和主办方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为湖南的器乐发展尤其是二胡文化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其次,从音乐会的成效来看,不论是独奏、重奏、齐奏还是协奏,李朋奇与参演嘉宾都发挥得甚好,整体演出水平较高,观众反响热烈,音乐会较好地展现了湖南二胡发展的现状和水平,尤其是展示了湖南音乐特教领域的优秀成果;再者,从文化功能上来说,李朋奇作为非职业演奏家能进入专业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并且得到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教授、高扬教授等人的关注与指导,这体现出了社会文化发展的进步和包容,以及专业音乐的生产和消费正逐渐趋于平民化、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