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监测站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5-13魏西会
刘 霞 魏西会
(1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山东青岛 266000 2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城阳分局 山东青岛 266000)
引言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任务非常艰巨,环境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环境污染的风险源持续增加,环境风险的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各类突发环境事件频繁发生,甚至出现跨区域、跨流域的污染事件,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在突发环境污染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高效地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对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件具有重要意义。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基础,通过使用小型、便携式、简单快速的仪器设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现场污染物进行定性,找出污染源,定量污染物浓度,对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变化趋势和影响危害程度等进行研判,为现场制定处置措施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1][2]。
县级监测站处在环境应急监测和管理的最前线,在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以及事后跟踪调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应急处置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信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快,县级监测站的工作量和业务量大幅增加,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但限于应急监测任务少,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相对投入少,应急处置能力较为薄弱。只有针对性把握应急监测发展,切实提高应急监测能力,时刻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一旦出现突发环境事件,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准确掌握污染物扩散和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才能充分发挥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支持作用[3]。
1 基层环保面临的主要突发环境事件
1.1 生产设施发生泄漏事故
常见事故包括硫酸、硝酸、盐酸、高氯酸等各类危险化学品存贮过程中的泄漏,以及输送管、输送泵、钢瓶、阀门、槽车等发生泄漏。
1.2 废水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
一旦污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会导致污染物超出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污水超标排放进入污水管网,从而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造成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不达标,进而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严重时会造成地表水和土壤污染事故的发生。
1.3 废气处理设施发生故障
装备制造业、有机化工等企业的废气处理设施均存在一定的环境安全风险隐患。一旦废气处理设施发生泄漏或损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机物会直接进入大气,影响周边空气质量;若废气处理设施泄漏或损坏严重,还可诱发火灾、爆炸等事故,不但严重污染空气,而且对周边生态环境和群众安全产生威胁。
1.4 危险废物的处置
重点行业中危险废物的产生单位和经营处置单位,如在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储存、转移、利用及处置等环节,未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废物的处置办法处理,存在贮存场所不规范和非法贮存、倾倒、填埋等问题,则会对周围大气环境、地表水、土壤等产生严重污染,甚至造成危险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污水管路、排入水体,严重影响周边水域的水体功能[4]。
1.5 极端天气引起的突发事件
由于极端天气造成的自然灾害诱发或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致使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中引起生态环境破坏。
2 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
2.1 应急监测能力较低资质不足
大部分县级监测站应急监测的领域仅覆盖水和废水,以及环境空气和废气领域部分监测项目,监测参数一般为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六价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而对生物、土壤、海洋等领域的应急监测能力基本不具备。另外,对于挥发性有机物等部分监测项目,大部分县级监测站未取得相应检验检测资质,仅能够快速定性、简单定量,不能提供实验室准确分析的监测数据。
2.2 应急监测预案不完善实际操作性不强
县级监测站大多照搬市级监测站的应急监测预案,未充分考虑辖区所处地域特征、环境风险源状况。应急监测预案的内容不全面,基本上限于水污染、大气污染溯源监测,缺乏对污染物的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监测方法、执行标准,以及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和预防预警机制等,同时应急监测培训演练经验总结不足,应急预案不能及时修订完善,与实际工作不匹配[5]。
2.3 应急设备配置有限管理维护不到位
目前县级监测站配备的应急监测设备主要为便携式pH 计、便捷式溶解氧分析仪、氮磷快速检测仪、空气采样器、便携式风向风速仪、环境气体应急检测仪、手持式VOC 气体检测仪等,这些设备的监测范围仅限于水中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六价铬,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部分挥发性有机物,能够实现现场应急监测的项目比较少,而且实验室缺乏分析挥发性有机物等准确定量的监测设备,加之目前应急监测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县级监测站的设备更新往往不及时。另外,由于大多数应急监测设备仅限于现场应急,日常监测工作很少用到,监测任务少,使用频次低,导致购置设备长时间闲置,管理维护不到位,容易出现故障。
2.4 应急监测人员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县级监测站混编混岗,人员岗位调整较为频繁,其中从事监测的专业人员较少,部分监测站在编在岗监测人员不足10 人,不能满足县级监测站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要求,而从事应急监测的专业人员则更少,且职责划分不明确,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应急监测人员往往日常工作繁琐,应急监测任务少,以致其参加应急学习培训的主动性不高,缺乏对应急监测知识的学习研究,如此一来,应急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难以达到要求,工作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2.5 应急演练较少达不到预期效果
应急演练是检验、评价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应急监测演练往往缺乏技术指导,仅侧重于观摩学习,而且演练中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不明确,演练后缺乏有效的问题沟通机制,不能明确指出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致应急演练不到位,流于形式,达不到演练的目的。同时,县级监测站面临经费、人员、技术、仪器设备等问题,加之对应急演练不够重视,应急演练少,使得应急监测队伍的反应能力及处置能力得不到有效检验。
2.6 监测预警能力不足
监测预警是对环境质量状况的预测预报,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了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全覆盖,污染源自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重点流域断面实时监测等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大量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一般存放在数据库里,数据的利用率不高,监测部门汇总数据时只是简单对照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判断数据是否超标,而未能充分发挥监测数据的价值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监测预警作用。
3 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对策
3.1 拓宽应急监测领域提升监测能力
县级监测站负责对区域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调查了解,对突发事件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监测。为了适应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县级监测站应积极拓宽应急监测范围,覆盖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生物等基本监测领域,并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合理确定监测项目,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专业人员技术能力、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标准物质、试剂耗材、方法性能指标等内容进行验证并确认。另外,现场应急监测项目应尽量与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监测项目相一致,以便既能满足现场应急监测快速定性、简单定量分析的要求,又能保证实验室的准确定量分析。
3.2 合理制定应急监测预案保证应急监测快速响应
应急监测预案是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行动指南。县级监测站要科学合理制定应急预案,结合地域特征、辖区环境安全风险源的状况,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突发事件编制应急监测预案,保证应急监测预案与实际监测能力相适应。应急监测预案用以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全过程,内容要详细具体,明确职责分工、工作流程,避免职责交叉重复、工作流程复杂。制定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规范不同性质污染物的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点位布设、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样品运输保存、实验室分析监测、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等。明确污染物的危害程度,紧急避险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预防预警机制,根据日常开展的培训演练,总结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辖区环境风险源的变化,动态调整应急预案,保证应急监测预案的时效性、可操作性。
3.3 完善仪器设备做好应急保障
应急监测设备的投入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监测。加强应急监测设备配置要注重实效性,购置可操作性强、便于携带的应急监测设备,选择应急监测设备要结合本地风险污染源的特点,保证采用的仪器设备既能满足应急监测的需要,又可用于日常监测工作。但是,如果应急监测设备管理维护不到位,则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把应急监测设备纳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体系,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制定《应急监测设备操作、维护作业指导书》,对维护保养周期、维护保养人员等进行明确,并按照要求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验、检定、校准,及时更新快速检测试剂、耗材,定期检验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保证仪器设备随时正常使用,出具的监测数据及结果准确可靠。
3.4 理顺应急监测体系提高人员技术能力
人才队伍是提高应急监测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县级监测站应根据应急监测体系要求,组建规范化的应急监测队伍,严格落实环境应急监测值班制度,合理配置应急监测人员,明确现场调查监测、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保证、报告编写等相关人员的职责,保证应急监测迅速响应、协调有序。应急监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加强应急监测知识的学习培训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急监测人员不能局限于已有的、固定的现场应急监测处理方法,而是要主动对接上级有关部门,学习应急监测的新技术新手段和处理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新方法新思路。同时,县级监测站应结合实际开展区域污染源应急监测培训,培训的重点内容包括应急监测动态方案的制定,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现场监测布点、采样、快速检测,污染物的确定,数据汇总分析,污染源追踪等,以强化应急监测人员的污染源识别和判别能力,切实提高其技术水平。
3.5 积极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县级监测站处于应急监测网络的末端,能够快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省级相关部门应统筹加强三级应急监测网络建设,把县级监测站纳入应急监测演练范围,市级监测中心应组织好县级监测站应急演练比武,明确应急比武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应急演练结束后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共同研究改进,以切实提高县级监测站的实战能力,加强与县级监测站应急监测的协调互补。县级监测站处在应急监测的最前线,应主动加强应急监测演练,模拟区域内可能出现的污染事件场景,有效检验环境应急监测装备、组织调动、后勤保障和整个应急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及协调能力,不断锻炼应急监测队伍,对演练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时改进。同时,积极组织参与辖区企业应急演练,紧抓关键行业、关键环节、实战演练,通过与企业联合演练,有效检验应急监测队伍与企业之间的联调联战机制建设情况,以企业应急演练为契机,切实提高监测站与企业的突发事件应急协同处置能力,增强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主体责任,筑牢安全防线。
3.6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环境安全状况
环境监测预警是以数据参考为基础,综合环境基本信息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分析,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其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重点河流断面定时监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在线监测、污染源日常监督监测、环境异常区域加密监测等构建起环境监测网,并对日常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其变化趋势,发现潜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环境风险问题进行评估,提出建议措施,做好安全风险防控。另外,要积极开展污染源环境质量调查,完善重点风险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平台,掌握区域风险污染源基本情况,了解企业概况、工艺流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处理措施、污染物的去向等。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以实现通过数据库平台准确查询相关污染物的特性、控制标准、监测方法、处理技术等信息资料,有效识别环境安全风险源,及时开展应急监测,确保应急救援快速高效[6][7]。
结语
新形势下,环境应急监测已经成为县级监测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监测工作的复杂性也对县级监测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级监测站要主动拓展应急监测领域、合理制定应急监测预案、完善仪器设备保障、做好人员技术能力提升、积极参加应急实战演练、加强监测预警,以有效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处置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