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研究
2023-05-13李珍珍孙丽娜
李珍珍 孙丽娜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耕地多功能这一概念是由农业多功能演变而来,而后被引申到农业发展、生态系统管理、景观管理和土地利用等多个领域[1-2],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功能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分重要。随着人们对耕地功能认识的逐渐深入,耕地的社会、生态、景观等功能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国外学者集中探讨了农业多功能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3-5],国内学者对耕地多功能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例如,朱小青等[6-7]梳理了耕地多功能相关研究,提出了耕地多功能融合模式,为后续耕地多功能研究提供借鉴;范业婷等[8-22]构建了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分析了耕地多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为土地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朱从谋等[11-12]从耕地多功能价值入手,分析了耕地各功能价值在空间上的分异与时间上的演变,为促进耕地多功能协同利用、提升耕地资源价值提供科学依据。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区级与市域尺度,而对省级尺度耕地多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较少。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切实保护耕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耕地多功能进行评价,分析黑龙江省耕地多功能时空变异情况,以期为合理利用黑土地,提高粮食产量提供合理改革措施及意见。
1 研究区概况
黑龙江省(121°11′~135°05′E、43°26′~53°33′N)地处中国东北部,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是中国最北端以及陆地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辖区总面积47.3×105km2,居全国第6位,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黑龙江省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1990—2015年黑龙江耕地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总面积为1.58×105km2(见图1),其中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绥化市面积分别为2.98×104、2.37×104、2.10×104km2,居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前3位。
图1 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分布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耕地年际间数量变化的确定对于研究耕地多功能性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ArcGIS平台,得出1990—2015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分析耕地数量变化情况。
2.1.2 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耕地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复合系统,其功能因人类利用而存在,耕地功能利用不仅受自身资源禀赋影响,同时也受当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当地政策等因素影响。本文从农业生产保障功能、社会经济保障功能、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和景观美学功能等4 个方面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15 个评价指标(表1)。
表1 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2.1.3 指标标准化。采用极差法进行特征指标标准化,经过极差变换,各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到(0,100)[23]。极差标准化法公式如下。
式中,xij为第i个市在第j项指标下的实际值;rij为实际指标值标准化后的数值;xjmax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xjmin为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
2.1.4 指标权重确定。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19]。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指标的变异程度越小,所反映的信息量也越少,其对应的权值也应该越低。熵权法可以避免权重赋予的时候的主观性,计算出的权重更加客观。熵值法公式如下。
指标j熵值计算:
指标j权重计算:
2.1.5 耕地多功能分值确定。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耕地各功能分值,采用等权值算术平均法计算耕地多功能综合分值。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式中,Ab为耕地各功能分值;Aij为各指标标准值;wij为各指标权重;M为耕地功能个数。
式中,A为耕地多功能综合分值;Ab为耕地各功能分值;M为耕地功能个数。
2.1.6 评价标准划分。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耕地多功能分级评价标准[16]:具体将将耕地多功能分级标准划分为5 个区间,分值在[0,20)区间,其功能等级为弱,分值在[20,40)区间,其功能等级为较弱,分值在[40,60)区间,其功能等级为一般,分值在[60,80)区间,其功能等级为较强,分值在[80,100)区间,其功能等级为强。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所使用基础数据及其说明见表2,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投影坐标为Albers_Conic_Equal_Area,地理坐标为D_Krasovsky_1940,分辨率为1 km×1 km。农业生产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由各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获取并做处理。
表2 数据来源及说明
3 结果与分析
3.1 1990—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分析
1990—2015 年黑龙江省耕地总量为上升的发展趋势,从其变化过程来看,黑龙江省耕地面积由1990年的1.42×105km2增加至2015年的1.63×105km2。黑龙江省耕地数量的增加主要来自林地、草地以及未利用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分别向耕地转移了1.82×104、9.94×103、9.92×103km2(表3)。耕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土地开垦,包括砍伐森林、侵占草地,以及对未利用地的开荒。1990—2015 年期间,由于国家对土地利用政策的调整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砍伐森林、侵占草地以增加耕地面积这类行为逐渐减少。
表3 1990—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数量转移矩阵 单位:km2
1990—2015 年间各地市耕地数量变化表明:2010—2015年间牡丹江市、七台河市耕地数量有少量下降,其余各地市耕地面积在25 年间持续增长,其中,佳木斯市耕地面积增加最大,增加了4.73×103km2;其次为黑河市、齐齐哈尔市,分别增加4.46×103、3.18×103km2;再次为鸡西市、哈尔滨市、双鸭山市、大庆市,分别增加2.25×103、1.88×103、1.80×103、1.15×103km2(表4)。1990—2015 年其余各地市耕地面积增加都在1×103km2以下(图2)。
图2 1990—2015年黑龙江省各地市耕地数量变化
表4 黑龙江省各市耕地面积 单位:(*103 km2)
续表4 黑龙江省各市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面积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耕地动态变化情况,1990—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面积逐步增加,人口也在缓慢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2 533.33 m2/人上升到2015年的4 160 m2/人,2015 年人均耕地面积是1990 年的1.64倍。
3.2 1990—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多功能评价结果分析
3.2.1 耕地多功能时空分异规律。1990—2015 年黑龙江省耕地多功能时空分布差异显著,具体演变特征如表5所示。在时间上,1990年,绥化市耕地多功能为强,分值达到82.31,耕地多功能为较强的城市有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哈尔滨市;耕地多功能为一般的城市为黑河市、牡丹江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鸡西市、鹤岗市、大庆市;耕地多功能较弱的城市为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耕地多功能为弱。2000 年,黑龙江省各地市耕地多功能无强功能,绥化市耕地多功能为较强,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耕地多功能仍为较强,但齐齐哈尔市其得分值有所下降,分值降幅分别为6.96;哈尔滨市耕地多功能得分有所上升,分值增幅达3.07;耕地多功能为一般的城市有佳木斯市、鸡西市、双鸭山市、牡丹江市、黑河市、大庆市、鹤岗市;其中佳木斯市耕地总功能由较强降为一般,耕地总功能得分值下降了6.50,其余各市耕地多功能等级不变,耕地多功能得分值保持稳定;耕地多功能为较弱的城市有七台河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七台河市耕地多功能强度由一般降为较弱,耕地多功能得分值下降了15.54,降幅较大。2010年,耕地多功能为较强的城市为佳木斯市、绥化市;耕地多功能为较强的城市为黑河市、双鸭山市、鸡西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大庆市、鹤岗市;其中哈尔滨市耕地多功能强度由较强降为一般,其余各市耕地多功能强度等级不变;耕地多功能为较弱的城市为七台河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2010 年三市耕地多功能强度与2000年相同。2015年,耕地多功能为较强的城市为绥化市、佳木斯市;耕地多功能为一般的城市为牡丹江市、哈尔滨市、双鸭山市、黑河市、齐齐哈尔市、鸡西市、鹤岗市、伊春市、大庆市、七台河市;其中七台河市、伊春市耕地多功能上升,由较弱上升为一般;耕地多功能为较弱的城市为大兴安岭地区。
在空间上,1990 年耕地多功能得分较高的城市为绥化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哈尔滨市;大兴安岭地区耕地多功能得分值最低。其余各地市耕地多功能得分值一般。2000 年耕地多功能得分较高城市为绥化市、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大兴安岭地区耕地多功能得分值最低。2010 年与2015 年耕地多功能得分较高的城市绥化市、佳木斯市;大兴安岭地区耕地多功能得分值最低(图3)。
总体来看,25年间耕地多功能得分较高的城市主要包括绥化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和哈尔滨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位于松嫩平原地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完备的农业设施以及连片耕地,适宜大规模机械作业,使得这2 个城市耕地多功能得分较高,等级较强;大兴安岭地区处于大兴安岭山脉,地势较为险峻、耕地较为破碎且不适合大机械作业,因此该地区耕地多功能得分值处于较低水平且等级为弱。
3.2.2 耕地分功能时空分异规律。(1)农业生产保障功能。由表6 可知,在时间上,1990—2000 年间,各地市耕地农业生产保障功能得分各有差别,其中得分上升的城市有牡丹江市、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分别提升了17.13、17.59、18.18。其余各城市农业生产保障功能分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佳木斯市、绥化市、黑河市降幅较大;2000—2010年间,得分上升的城市有佳木斯市、双鸭山市、大庆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其中佳木斯市和双鸭山市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增幅分别为30.72和13.35,其余各市增幅较小。得分下降的城市有鸡西市、伊春市、鹤岗市、绥化市、哈尔滨市、七台河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其中牡丹江市耕地农业生产保障功能分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18.64。2010—2015 年间,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农业生产保障功能分呈现下降趋势,其余各市分值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牡丹江市、大兴安岭地区上升趋势较为显著。
表6 黑龙江省耕地农业保障功能分值及增加值
在空间上,1990年农业生产保障功能得分较高城市为绥化市,得分为81.39,标准等级达到强;黑河市、齐齐哈尔市标准等级为较强;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得分较低,标准等级为弱。2000年得分较高城市为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标准等级都达到了强;得分较低城市为大兴安岭地区、鹤岗市,标准等级为弱。2010年得分较高城市有佳木斯市,标准等级达到了较强;虽然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得分较高,但标准等级只达到了一般;得分较低城市为鹤岗市、七台河市,标准等级为弱。2015年得分较高城市为牡丹江市,标准等级达到了强;得分较低城市为伊春市、鹤岗市、七台河市,标准等级为较弱(图4)。
图4 1990—2015年黑龙江省各地市农业生产保障功能时空差异
总体来看,25年间黑龙江各地市耕地农业生产保障功能始终处于较好位置的城市为绥化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处于较弱位置的城市有大兴安岭地区、鹤岗市、七台河市、伊春市;绥化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的土地垦殖率、单位粮食产量都居于前列,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这些城市较高的农业生产保障功能,1990年大兴安岭地区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地均耕地产值、土地垦殖率都处于最后一位,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使得大兴安岭地区农业生产保障功能较弱,后续期间,随着大兴安岭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逐步提升,大兴安岭地区农业生产保障功能有了一定改善。
(2)社会经济保障功能。由表7 可知,在时间上,1990—2000 年间,各地市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得分各有差别,其中,得分上升城市主要有哈尔滨市、鸡西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鹤岗市、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大庆市,但这些城市其社会经济保障功能上升幅度较不明显。得分下降的城市有七台河市、齐齐哈尔市、黑河市、牡丹江市、绥化市,其中绥化市、牡丹江市社会经济保障功能下降趋势明显,绥化市从97.32下降至72.32,牡丹江市从47.59下降至28.90,下降幅度较大;其余各市下降趋势不明显。2000—2010 年间,得分上升的城市有绥化市、佳木斯市、黑河市、大庆市、伊春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其中绥化市社会经济保障功能上升较明显,绥化市由72.32上升至88.92。得分下降的城市有牡丹江市、鹤岗市、七台河市、鸡西市、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其中哈尔滨市下降较明显,哈尔滨市农业贡献率、第一产业就业比在2000—2010年间都呈现下降趋势。2010—2015 年间得分上升的城市有牡丹江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鸡西市、七台河市、鹤岗市、大庆市,除大庆市、牡丹江市功能分上升较显著,分别上升了24.69、19.63,其余地市上升趋势不显著。得分下降的城市有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黑河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除哈尔滨市下降趋势较显著,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分值下降了22.12,其余城市下降趋势不明显。
表7 黑龙江省耕地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分值及增加值
在空间上,1990 年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得分较高城市主要有绥化市、齐齐哈尔市,其中绥化市分值为97.32,标准等级达到了强,齐齐哈尔市分值为70.32,标准等级为较强。得分较低城市为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地区得分值为1.57,标准等级为弱。其他城市社会经济保障功能一般。2000 年得分较高的城市为哈尔滨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其得分分别为80.82、72.32、68.06,标准等级为强、较强、较强;功能较弱城市为大兴安岭地区,其得分值仅为12.01,标准等级为弱;其余城市社会经济保障功能一般。2010 年得分较高城市为绥化市、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其得分值为88.92、65.66、60.56,标准等级为强、较强、较强;得分较低城市为鹤岗市、七台河市,这两个城市得分值分别为9.19、6.16,标准等级均为弱;其余城市社会经济保障功能一般。2015年得分较高城市为佳木斯市、绥化市,其分值为79.25、64.07,标准等级均为较强;得分较低城市为鹤岗市、七台河市,这两个城市得分值分别为16.87、16.69,标准等级均为弱(图5)。
图5 1990—2015年黑龙江省各地市社会经济保障功能时空分异
总体来看,25 年间,绥化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社会经济保障得分较高,这3 个城市的农业贡献率、人均粮食保证率、第一产业就业比在25 年间都保持较高水平,一定程度上保证了3 个城市较高的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得分;大兴安岭地区、鹤岗市、七台河市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得分较低,这3 个城市的农业贡献率、人均粮食保证率、第一产业就业比在25 年间都处于较低水平,使得3 个城市的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得分较低。
(3)生态安全保障功能。由表8 可知,在时间上,1990—2000 年间,黑龙江各地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得分都出现了一定降低,除大庆市10 年间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得分上升,其余各地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都呈现下降趋势,七台河市、牡丹江市、双鸭山市和伊春市得分降幅较大。总体来看,1990—2000 年间黑龙江省各地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整体呈现出不好的状态。2000—2010 年间,黑龙江省各地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在13 个地市中,得分呈现上升趋势的城市有黑河市、佳木斯市、鸡西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鹤岗市、牡丹江市、伊春市。其中,黑河市、佳木斯市、鸡西市得分上升幅度较大。得分呈现下降趋势的城市有哈尔滨市、大兴安岭地区、绥化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总体下降趋势不显著。2010—2015 年间,得分呈上升趋势的城市有伊春市、牡丹江市、鹤岗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大庆市。其中,伊春市、牡丹江市、鹤岗市自2000 年开始上升,且上升趋势较明显。得分下降的城市有大兴安岭地区、七台河市、双鸭山市、黑河市、佳木斯市、鸡西市,其中大兴安岭地区、鸡西市下降较为明显。
表8 黑龙江省耕地生态安全功能分值及增加值
空间上,1990 年黑龙江各地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整体较好,其中得分较高的城市为牡丹江市、双鸭山市、伊春市、七台河市,其标准等级达到了强;大庆市在13个市(地区)得分较低,为38.99,标准等级为较弱;2000 年黑龙江省各地市得分整体较均匀,无明显高分值区与低分值区,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分值一般。2010 年黑龙江省各地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空间分异较大,得分较高城市有佳木斯市、黑河市、双鸭山市,其中佳木斯市得分较高,为87.55,标准等级为强;得分较低城市为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大庆市,其中大庆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得分较低,为19.34,标准等级为弱。2015年得分值较高的城市为伊春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这3 个城市得分分别为92.25、79.63、74.68,标准等级分别为强、较强、较强;得分值较低的城市为鸡西市、哈尔滨市、大兴安岭,其中大兴安岭的得分较低,为22.09,标准等级为较弱(图6)。
图6 1990—2015年黑龙江省各地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时空分异
总体来看,25年间黑龙江省各地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得分较高的城市主要为伊春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这些城市的固碳释氧量、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在25 年间都处于较高水平。大兴安岭地区、大庆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得分较低,其固碳释氧量、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都处于较低水平,大庆市农用化肥使用强度处于前列,一定程度上对其生态安全造成影响。
(4)景观美学功能。由表9 可知,在时间上,1990—2000 年黑龙江省各地市景观美学功能变化较小,得分上升的城市有黑河市、七台河市、伊春市、牡丹江市、大庆市、哈尔滨市、大兴安岭地区,但各市上升幅度较不显著,各市涨幅不超过10。得分下降的城市有鹤岗市、双鸭山市、鸡西市、绥化市、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其中齐齐哈尔市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余城市下降趋势不显著。2000—2010年大庆市、鸡西市、哈尔滨市、黑河市、鹤岗市、大兴安岭地区得分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趋势较不明显。伊春市、牡丹江市、双鸭山市、绥化市、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七台河市得分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2010—2015 年黑龙江省得分总体出现下降趋势,除七台河市得分有小幅度的上升,其余各地市得分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
表9 黑龙江省耕地景观美学功能分值及增加值
在空间上,1990年得分较高的城市为大庆市、佳木斯市、鸡西市、绥化市,得分为83.45、83.19、82.03、80.29,标准等级均为强;得分较低的城市为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其得分为1.03、10.43,标准等级均为弱;2000年得分较高的城市为大庆市、鸡西市、佳木斯市、绥化市,得分为83.58、79.83、79.56、77.91,大庆市标准等级为强,其余各市标准等级为较强;得分较低的城市为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得分值为2.23、10.43,标准等级均为弱;2010年得分较高的城市为大庆市、鸡西市,得分为83.97、80.00,标准等级为强;得分较低的城市为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得分为1.89、15.99,标准等级均为弱。2015年得分较高的城市为大庆市、鸡西市、佳木斯市,其中大庆市得分较高,为83.64,标准等级为强,鸡西市,佳木斯市得分为79.41、77.05,标准等级为较强;得分较低的城市为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得分为2.40、15.70,标准等级均为弱(图7)。
图7 1990—2015年黑龙江省各地市景观美学功能时空分异
总体来看,25年间黑龙江省各地市景观美学功能较稳定,未出现较大波动,其中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景观美学功能得分较低,其耕地景观面积比、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性指数都处于最低水平,使得这2个城市景观美学功能较差。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耕地的主要功能为农业生产功能,随着社会发展,耕地的社会、生态、景观以及其他功能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人们在种植耕地的同时也寻求耕地的景观文化、旅游休憩等功能。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商品粮生产基地,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优越,耕种范围地势平坦,适宜机械化作业,具有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优势。黑龙江省近些年积极推进农地流转项目,保证了耕地有序高效利用,然而,黑龙江省耕地的景观美学功能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如何打造绿水青山,和谐乡村是今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现有自然资源禀赋,建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吸引城镇居民游客,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可以有充裕资金用来保护耕地,形成良性循环。此外,也需要重视黑龙江省耕地生态安全功能,黑龙江省大部分耕地分布在黑土带,随着近些年耕地的过度利用,农用化肥、农药的滥用,黑土层厚度连年下降,且化肥的过度使用也造成土地的污染。
耕地多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耕地多功能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对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耕地功能进行拆分,精细化评价耕地各分功能,分析黑龙江省各地市耕地功能优势与不足,找出耕地管理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农地流转、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分、土地利用管理分区指定等提供理论支撑。受基础数据限制,本文主要以地市为评价单元,分析不同市耕地多功能时空变异情况。下一步研究将集中于耕地功能高值地区,对其进行分区域精细化分析,探究多种因素的耦合影响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而有的放矢提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为切实保护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4.2 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1990—2015 年黑龙江省各地市耕地数量变化情况以及耕地多功能的时空演变趋势,得出结论如下。
(1)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1990—2015 年黑龙省耕地面积持续增加,在1990—2000年这一时间段增幅最大。1990—2015 年各地市耕地面积,除牡丹江市与七台河市在2010—2015年间有少量下降,其余各地市在25 年间耕地面积持续增加。齐齐哈尔市耕地面积排名第一,耕地面积最少的为大兴安岭地区。
(2)耕地多功能时空分异。1990—2015 年,黑龙江省各地市耕地多功能时空分异显著。在时间上,绥化市、齐齐哈尔市耕地多功能得分值下降显著,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耕地多功能得分值上升明显,其余各市耕地多功能分值变化不大;在空间上,绥化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和哈尔滨市耕地多功能得分较高,等级在较强与强范围内,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耕地多功能得分较低,等级在弱与较弱范围内。
(3)农业生产保障功能时空分异。1990—2015年,黑龙江省各地市农业生产保障功能时空分异显著。在时间上,哈尔滨市、黑河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农业生产保障功能得分值下降明显,大庆市、大兴安岭地区、牡丹江市、双鸭山市、伊春市农业生产保障功能得分值上升显著;在空间上,绥化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农业生产保障功能得分较高,等级在较强与强范围内;大兴安岭地区、鹤岗市、七台河市、伊春市农业生产保障功能得分较低,等级在弱与较弱范围内。
(4)社会经济保障功能时空分异。1990—2015年,黑龙江省各地市社会经济保障功能时空分异显著。在时间上,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得分值下降明显,大庆市、大兴安岭地区、鸡西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伊春市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得分值上升显著;在空间上,绥化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得分较高,等级在较强与强范围内;鸡西市、鹤岗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得分较低等级在弱与较弱范围内。
(5)生态安全保障功能时空分异。1990—2015年,黑龙江省各地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时空分异显著。在时间上,大兴安岭地区、牡丹江市、七台河市、齐齐哈尔市、双鸭山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得分值下降显著,大庆市、黑河市、伊春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上升不明显;空间上,牡丹江市、双鸭山市、伊春市、佳木斯市、绥化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得分较高,等级在较强与强范围内;其他地市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得分一般,等级在一般范围内。
(6)景观美学功能时空分异。1990—2015 年,黑龙江省各地市景观美学功能时空分异不显著。在时间上,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景观美学功能得分下降不显著,黑河市、伊春市景观美学功能得分上升不显著;在空间上,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景观美学功能得分较低,等级在弱范围内,其余各城市景观美学得分较高,等级在较强与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