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泗县石质山地植被恢复对策

2023-05-13姬军永郝焰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泗县石质黑松

姬军永 郝焰平

(1泗县苗圃,安徽泗县 234300;2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31)

安徽省泗县屏山镇境内共有大小11座山头,主要为石灰岩和石英岩构成的低山残丘,海拔高度在20~120 m,坡度为20°左右,土层浅、黏重、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呈中性和微碱性。由于岩石裸露土薄而旱,给荒山绿化带来一定困难,且由于过去责任不明,造林不讲科学,使之年年造林但成效甚微。石质山地造林难度大、困难多、周期长、收效慢,要达到预期目的,除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外,还要注重科学造林方法,加强管护措施。

1 泗县自然概况

1.1 自然条件

安徽省泗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水、气、热、光资源丰富,年降雨量在800~900 mL,多集中在7—9 月。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冷多晴天,常出现春旱夹秋干的气候。

1.2 石质山地状况

石质残丘裸露的岩石,可分为卧石、立石、碎石3种。卧石又称平板石,约占25%,为有理层的整体,少数裸露在外,多数浅埋土层之下,林木根系不易穿透,多为石矿区。立石称拳脚石,约占55%,凹凸不平,有裂缝,倾斜或直立,林木根系可向缝中伸展,能分解释放岩石中的微量元素,供根部吸收,后期可改造石质山的作用,人们常说的石头缝中长大树,也就是这个原因。碎石约占20%,为上坡崩解冲刷之母岩碎块,山涧水沟及山脚以上较多,含砾石在50%以下的有利于土壤通气、疏松、排水,超过50%以上的,造林成活率受到影响,造林时应带土、水,以提高林木成活率。山质石的土壤按其色泽,可分为黑碎石土、山红土、山黄土和山淤泥等。黑碎石土多分布在山的中部,土层较薄。山红土分布于山腰以上,下坡与黄土接壤,陡坡与山淤土相连,土层稍厚,呈棕红色至红褐色,质地较黏重,水土容易流失。山黄土分布于山脚以下缓坡地,土层较厚,多为农用地,质地黏重、板结,土壤肥力比前2种好。山淤土分布于山谷、地形较低的部位,多为山坡冲积下的表土。土层肥力较高,林木生长良好。总之,立地条件决定林木生长差异。

2 石质山地植被恢复技术

2.1 石质山地规划设计

科学规划设计是保证植树造林成效,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泗县石质山地自然环境特点,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进行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在造林树种选择上,石质山地造林以侧柏、刺槐、黑松为主,上山通道两侧多选择杨、苦楝、泡桐等乡土树种,山脚植被带以灌木为主。在造林模式上,力求实现林种的合理布局和树种的合理搭配,切实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草互相搭配,树、花、草有机结合。按照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要求,坚持防护林和经济林相结合,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在造林项目区实行块状混交造林,并采取修建防火隔离带的工程措施。在造林绿化思路上,依据生态区位和立地条件分类绿化。石质山地造林采取集约化投入、高标准造林,1 年造林,1 年成林,造封结合,迅速恢复植被,强化禁牧工作。

2.2 树种选择

石质山地造林依据适地适树、生态优先与社会效益、生态游憩服务功能兼顾的原则进行造林树种的筛选[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根据泗县屏山镇石质山地造林经验,可选择造林成活率高、抗旱抗寒能力强,耐瘠薄土壤的乡土树种侧柏、黑松、刺槐、铅笔柏等作为主要造林树种。这几种树木根系发达,抗旱耐贫瘠,能在土层较薄的地方扎根生长,在泗县生长表现良好,是泗县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和必备树种,几种树种生长情况见表1。

表1 3种树木生长情况调查

本地区为低山残丘,为平顶山,东西走向,顶部较开阔,土层厚度在10~15 cm,以栽侧柏为主,土层在30 cm 左右可栽侧柏、黑松混交林。山腰部土层在30 cm 以上的地方,以栽黑松、侧柏、铅笔柏为主,或适量植一些刺槐,营造混交林,20 cm 左右的土层,以侧柏为好。山腰以下深土层,要以刺槐、黑松、侧柏、铅笔柏为主。山脚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应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如薄壳山核桃、枣、石榴、苹果、柿子、杏等经济类树种具有耐干旱、抗寒冷的特点,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为石质山地山脚、山坡主要栽培树种。如屏山的后姚村、老山的张鲍村、张山的彭圩村等地,山下保存了几十年生的大柿子树。后姚有一株60 年生柿子树,年产果达200 kg,收入达1 000 多元。大彭村于2018 年在屏山东南下栽了1.33 hm2桃树,长势良好,新枝生长达70 cm,山区发展经济林,有一举数得之利,既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又在短期内获得收入。

表1中3种树种生长在屏山的山腰中部,同一坡度、同一立地条件。7年生刺槐平均树高4.34 m,最高达5.10 m,平均胸径7.50 cm,最粗达10.50 cm。3年生侧柏,平均高1.70 m,最高达2.10 m,平均胸径3.30 cm,最粗3.90 cm。5年生黑松平均树高1.36 m,前4年生长缓慢,第5 年平均年高生长量达0.61 m,最高年生长量达0.86 m。几种树木生长正常,是荒山绿化大有前途的树种。从5 年生的黑松看,正如人们常说的“三年不见树,五年不见人”。前3年生长缓慢第4年生长加快,第5年部分树高生长达0.86 m。因它抗旱耐瘠薄不易出现小老树现象,所以倍受当地人喜爱。从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和发展薪炭林出发,黑松应用前景较广。

2.3 苗木选择

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造林的质量。造林时,要选择品种优良、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裸根苗达到GB6000规定的Ⅰ级苗木标准,容器苗执行LY1000的规定。容器苗栽植,要随起随栽。起苗时,应先挖掉容器袋周围的土,尽量不使袋内的土体松动,切忌用手拔苗起苗;栽植前要划破容器袋底部,保证根系顺利下扎;栽植时应注意栽植深度,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3 cm,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裸根苗要确保苗木出圃到栽植,不抖土、不失水、不日晒、不吹风。栽植时将苗木放在筐内,遮盖湿布。不要用手抓握苗根部,以尽量减少根系损伤。刨深穴,扶正苗木,埋土时深松高提,避免窝根,填土以深度达原土痕为宜,踏实。

苗木是绿化荒山的基础,而良种壮苗又是造林的关键。2018 年以前,该地区多从外地调苗,由于长途运输,造成水分失调,加上不能及时栽植,严重影响成活率,一般只在40%左右,2019 年采取自育自栽的方法,就地取苗,随起随栽,并取用好苗壮苗,当年成活率在88.5%以上,成为数年来最有成效的一年。

石质山土薄易旱,不仅要强调适地适树,还要注意苗木质量。黑松以当年生壮苗为好,苗高15 cm以上,根径粗在0.25 cm以上。侧柏以2年生移栽苗为宜,苗高在50~80 cm,粗度0.5 cm以上。因为移栽苗根系发达、苗木粗壮、病虫少、成活率高,1984 年从含山县调进的黑松苗,一年生粗壮的成活率在72%,瘦弱的在42%,两年生苗在34%。粗壮的侧柏苗50~80 cm 高,成活率在94%,瘦弱的在73%。从张鲍山移来的1 m 以上的侧柏,成活率不到40%。因苗大,立地土层薄,易被风摇动,蒸腾失水快,成活率低。刺槐以实生苗为好,截杆埋根造林是提高成活率的一种好方法。

2.4 整地

根据石质山地造林技术要求,针对不同造林地块,造林前对造林地进行清理,清除林地杂草、枯枝,整平造林地;按照规划的株行距进行定点放线挖穴,如果栽植穴在裸岩石上可适当调整,表土和心土分放,在造林地开挖排水沟,修筑道路网等。适时细致的整地能改善土壤条件,保持水土,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每个小班均应开沟、筑路及留保护带等水保措施。

整地时间以秋冬季节为最好,可以充分风化土壤,冻死越冬害虫[2]。整地能疏松土壤,增加通气性能,改良土壤理化性能,利于根系伸展,同时达到保墒防旱,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石质山整地应视山势而定,一般采用全面、块状、鱼鳞坑等高梯田等整地方法。水土流失严重的,应采用鱼鳞坑整地拦截客水,保持水土。鱼鳞坑密度和坑的大小,要视地形和树种而定,一般口径在0.6 m,2 700~3 750 穴/hm2为宜。地势平坦、土层肥厚、石砾少的地方,采用块状地较为省工,一般挖穴1 m2,小的不得小于0.36 m2。挖穴是随手捡去石块和杂草。几年来,本地区多采用穴整和鱼鳞坑整地方法,穴状整地的挖穴规格一般为60 cm×60 cm×50 cm,具体以石质山地现场情况而定。

2.5 造林密度

参照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DB34/T1267—2010)的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的造林目的、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结合泗县石质山地林木生长和立地条件现状,确定各造林树种的初植密度及株行距为:刺槐株行距2 m×2 m~2 m×3 m,侧柏株行距2 m×2 m~3 m×3 m,黑松株行距1.5 m×1.5 m~2 m×2 m;经济林类树种一般株行距以3 m×4 m为宜。

2.6 造林

采取植苗造林,保证造林质量。在植苗造林前,根据树种、苗木特点和石质山地土壤墒情,对苗木进行修枝、浸水等处理。苗木栽植时应做到随起随栽,来不及立即栽植的,应选背风阳面、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假植。选派专业人员进行栽植,严格遵守“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栽植时要做到苗正根舒,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覆土踩实,穴面覆一层虚土,栽植深度比苗木茎基原土印深2~3 cm。有条件的地方,栽植前应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将腐熟的有机肥料与表土层混合均匀,先填入穴中2/3,然后再栽苗,根部踩实培土,以防积水。栽植时不可使苗木根部与肥料直接接触,栽植深度应略高于苗木根颈部位,回填土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栽植中苗木根系打泥浆。栽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1 次,使用地膜覆盖以提高造林成活率。石质山地造林要把好造林关,春栽旱,雨栽巧,要看天气,看墒情,带水栽植。该地区春天多为春旱少雨季节,对荒山造林极为不利,应提倡雨季造林。2019 年雨季在屏山栽植侧柏30 hm2,成活率在90%以上。但应注意天气,雨后就晴不宜栽植,最好连阴几天。因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失水快,不宜远途运苗。阔叶树要提倡秋季栽植,栽植时要讲究质量,根系完整,疏展,踏实、扶正,并培土保墒。

2.7 抚育管理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抚育管理包括看管,除草、松土、抹芽、病虫防治等。造林要立即封山,防止人畜损坏,并要进行2~3次管理工作。第1次在4月份,要踏实、培土,防止风倒。第2 次在6 月份,除草松土,视干湿情况进行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第3 次在8 月份,调查成活率,以便来年春季补栽、去萌和抹芽、虫害防治。冬季注意防火,因冬季干旱少雨,干叶朽枝及杂草易引起火灾。至于修枝,阔叶树要视树而定,针叶树3~5 年不必修枝;黑松第5 年可去第1层枝,第6年可去1~2层,以后每年去一层枝,但应保持枝叶在枝干的2/3 或3/4,防止过度修枝影响生长。

新造的幼林一般要经历缓苗、生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幼苗管理是关键的转折阶段,对以后树木生长和丰产关系极大。由于在这个阶段的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幼苗生长相对困难,要为其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使之达到较高的成活率,进而达到成林目的。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同时采用保水剂叶面喷施、地膜覆盖等技术,既可防兔抗旱,又可避免大雨时雨滴击溅表土,减少蒸腾失水。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因为在石质山地造林,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在栽后2 d 内浇水1 次,以保幼树成活。大雨过后,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修筑好被大雨冲毁的树盘。在造林后第3 年,每年除草、松土2 次、施肥1次,初冬进行封土防寒。封山育林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增加林草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新造林地实行“应封尽封,死封死禁”,并完善封育制度,加强管护力量,做到每一块封育区都有专人管护,保护石质山地造林绿化成果。按照“预防为主,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火、病、虫、鼠、兔等灾害的综合防治,定期进行灾害巡查,根据灾害程度进行防治,避免环境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做好相应的预测、预防工作。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确保“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猜你喜欢

泗县石质黑松
寒冬至 森林菌香涌入餐盘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安徽泗县:山芋让村庄发展更红火
矜贵黑钻魅力意式美馔
安徽泗县:“扶贫瓜”走进城市餐桌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Top Republic of Korea's animal rights group slammed for destroying dogs
我愿意
——献给地震灾区的志愿者
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