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的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视化分析*

2023-05-13曾斯琴楼天晓

中医药导报 2023年4期

曾斯琴,胡 蓉,刘 样,楼天晓,唐 深,苏 鹏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2.湖南省直中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3.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鼻鼽,是一种常见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特异性疾病[1]。本病伴有鼻痒、鼻涕、鼻塞、黏膜水肿等多种症状,且症状反复、疗程长,可能伴有哮喘、鼻窦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疗法、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等[4-5],其中中医药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还能降低其复发率,具有良好的效果[6-7]。但目前变应性鼻炎在中医药领域内的研究相对分散,使学者们不能及时了解中医药治疗AR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脉络。因此,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分析了中国知网(CNK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2年7月13日中医药治疗AR相关文献,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热点和趋势,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中文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的核心期刊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以“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鼽”“AR”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并在学科领域选择“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共检索出文献966篇,剔除报纸、会议、学术论文等,通过NoteExpress软件去重处理后,获得有效文献数量为877篇。数据检索时间为2022年7月13日。文献发表时间为1992—2022年。

英文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cience of Chinese Pharmacology”“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ine”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后,在结果中检索“Allergic Rhinitis”,通过精炼后共检索出文献325篇,通过NoteExpress软件去重处理后,共纳入有效文献309篇。数据检索时间为2022年7月13日。文献发表时间为1979—2022年。

1.2 数据处理 在CiteSpace 5.6.R2软件中实现数据格式转换后,存于data文件夹中,将其导入软件中并设置相关参数。时间设置为文献检索时间,时间切片为1年。再分别选择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reference”进行可视化分析,其余参数均设置为默认值。

2 结 果

2.1 发文量 在1979—1991年,无相关中文文献发表;中文文献首次发文出现在1992年,发文量为17篇;2016年发表的中文文献最多,为51篇。在不同时间段,关于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中文文献发文量有所波动,但总体中文文献的数量呈线性增长(y=-0.012 3x2+50.16x-511 61,R2=0.634 4),能直观反映该领域内的发文趋势。英文文献最早发表于1979年,发文量仅为1篇。在1993—1998年,无相关英文文献发表,说明在这段时间对该领域的关注度比较低;2020年,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为40篇;总体上,英文文献发文量呈线性增长(y=-0.030 7x2-122.04x+121 443,R2=0.784 9),当R2越大,说明数据拟合越好,当R2越接近0.8时,则可认为该数据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表明发文趋势良好[8]。(见图1)

图1 发文量趋势图

2.2 研究机构分析 图谱中各节点的连线和粗细分别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关系密切程度。中文文献研究机构的可视化图谱生成了616个节点、331条连线,图谱密度为0.001 7。(见图2)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之间出现了跨地域和机构之间的交流。但其他机构内部合作较多,跨机构和地域交流相对较少。中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3的机构分别为南京中医药大学(47篇)、广州中医药大学(42篇)、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9篇),发文量最高的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总发文量中所占比值仅为5.36%(47/877),说明中医药治疗AR的研究仍较为缺乏。中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详见表1。

图2 中文文献研究机构网络图谱

英文文献研究机构的可视化图谱生成了304个节点、555条连线,图谱密度为0.012 1。(见图3)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前3的机构分别为中国医科大学(China Med Univ)(20篇)、成都中医药大学(Chengdu Univ Tradit Chinese Med)(19篇)、长庚大学(Chang Gung Univ)(18篇)。该图谱显示China Med Univ(中国医科大学)、长庚大学(Chang Gung Univ)之间出现了跨地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庆熙大学(Kyung Hee Univ)、中国中医科学院(China Acad Chinese Med Sci)、韩国东方医学研究所(Korea Inst Oriental Med)之间出现了跨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外文文献最高产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在总发文量中仅占比6.47%(20/309),提示AR在中医药领域内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详见表1。

表1 发文量排名前10 的机构

图3 英文文献研究机构网络图谱

2.3 研究作者分析 在中文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中,共有789名作者,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严道南,来自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根据普莱斯定律理论公式计算核心作者,得出M值约为3.89,因此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为4篇,共有34位核心作者,共发文216篇,占总发文量的24.63%(216/877),核心作者的发文量低于50%,说明并没有形成显著的核心作者群。该图谱形成了797条连线,图谱密度为0.002 6,作者合作图谱密度相对较低,说明作者之间合作较少。发文量超过10篇的作者分别为严道南(27篇)、张勤修(14篇)、刘洋(11篇)、袁卫玲(10篇)。发文团队分别形成了以严道南、张勤修等为主的2个发文团队,各团队研究内容不同,合作较低。(见图4、表2)其中严道南团队近年来主要从AR小鼠鼻黏膜线粒体的变化、NK细胞因子等机制方面探讨了益气温阳方对AR的疗效[9-10]。张勤修团队主要从肥大细胞活性、鼻黏膜的屏障等方面开展了穴位埋线的机制研究[11-12]。

图4 中文文献作者网络图谱

在英文文献的作者网络图谱中,共有489名作者,形成了935条连线,图谱密度为0.007 8。其中最多的是BENNO BRIN KHAUS(14篇),根据普莱斯定律理论公式计算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为3篇,共41名核心作者,共发文量182篇,占总发文量的58.90%(182/309),说明英文文献已形成显著的核心作者群。发文量排名前10的核心作者见表2。其中发文量超过10篇的作者分别为BENNO BRINKHAUS(14篇)、CLAUDIA M WITT(10篇),形成了最大的核心研究团队,团队内部交流合作较多,主要关注针刺和穴位按摩治疗AR患者的临床疗效[13-15]。

表2 发文量前10 的核心作者

2.4 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能分析中医药治疗AR的核心内容,便于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频数代表分析内容中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是衡量该主题词在网络图谱中重要性的指标[16]。关键词的词频越高,节点越大,则主题词的热点也越高。中英文文献中频数排名前10的关键词。(见表3)

表3 文献关键词排序表

通过VOSviewer软件可视化分析发现,中文文献中共2 628个关键词,英文文献中共1 343个关键词。其中中文文献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中医药疗法”“玉屏风散”“临床研究”“针灸疗法”“穴位注射”“针刺疗法”。(见图6)英文文献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acupuncture”“asthm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lternative medicine”“quality of life”“children”。(见图7)2.5 关键词聚类分析 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分别形成了7个聚类。(见图8~9)每个聚类块的基本信息见表4。聚类标签越小,代表其包含的关键词越多。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显示节点数量为779,网络连线1 455,图谱密度为0.004 8,Q值为0.707 0,S值为0.922 5。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显示节点数量为505,网络连线1 834,图谱密度为0.014 4,Q值为0.587 2,S值为0.819 4;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的Q值均大于0.3,S值均大于0.7,提示聚类结果是合理、且令人信服的。

表4 文献关键词聚类的基本情况

图6 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7 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8 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2.6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可分析中医药治疗AR的发展趋势。在可视化软件中选择Bursts功能绘制关键词突现图谱,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分别获得了12个关键词。(见图10~11)中文文献关键词突现中,“常年性”突现值最大(10.05),突现时间为1993—2002年,其余关键词均在不同时间段内显示。除去与主题词相关的关键词后大致可分为3类:(1)治疗方法:“针灸疗法”“小青龙汤”“穴位注射治疗”“针刺”;(2)相关临床症状:“常年性”“哮喘综合征”;(3)其他:“鼻黏膜”“随机对照试验”“生活质量”“作用机制”。

图5 英文文献作者网络图谱

图9 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10 中文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谱

图11 英文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谱

英文文献关键词突现中,突现强度最大的是“治疗方案(protocol)”,突现时间为2020—2022年。除去无效关键词后,大致可分为4类:(1)治疗方法:“互补(complementary)”“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治疗方案(protocol)”“药物(medicine)”;(2)试验方法:“双盲法(double blind)”“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3)相关临床症状:“鼻结膜炎(rhinoconjunctiviti)”;(4)其他:“影响(impact)”“机制(mechanism)”“激活(activation)”“管理(management)”。

2.7 共被引分析 文献共被引网络研究可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态,是测试文献间关系程度的一种研究方法[17]。英文文献共被引网络可视化分析图谱共显示了725个节点,1 985条连线,图谱密度为0.007 6。图谱中的每1个节点均代表1篇文献,节点圆圈越大说明共被引的次数越多。(见图12)表5~6从被引频次和中心性两方面显示了排名前10的共被引文献。共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被引频次均≥12,其中文献共被引频次和中心性排名均第1的文献是BRINKHAUS B等[18]于2013年发表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Q1区,IF=22.008)上的针刺治疗季节性AR的临床研究。该研究是由6家医院和32个相关门诊部共同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了422名受试者。研究表明,8周的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季节性AR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药物使用情况。排名第2的共被引文献是BRINKHAUS B等[19]于2008年发表在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immunology上的针灸治疗AR的一项实用性随机试验。该研究共纳入了5 237名受试者,研究表明,针刺结合常规护理能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共被引中心性排名前10的文献中心性均≥0.12,其中排名第2的文献是LEE M S等[20]于2009年发表在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上的针刺治疗AR的一项系统综述。该研究共纳入了12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在治疗或者预防常年性AR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证据。

图12 英文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

表5 文献共被引频次前10 的文献

表6 文献共被引中心性前10 的文献

3 讨 论

变应性鼻炎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发病率急剧上升。我国近6年来AR患者增加了1亿人,患病人数约达3亿,在全部鼻炎患者中占40%[21-22]。AR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可能与免疫细胞、免疫失衡有关。AR在中医学领域属于“鼻鼽”范畴。《素问》中指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故有正气虚弱、反复感邪、寒热错杂等问题,治疗应以温阳散寒通窍为原则[23-25]。中医药治疗AR的方法包括鼻内针刺、穴位埋线、穴位敷贴、针灸导引、外用药物、中药内治等,可达到标本兼顾和扶正祛邪的效果。目前,中医药治疗AR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态势均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应用CiteSpace 5.8.R2软件和VOSviews 1.6.17软件,以CNKI、CSSCI和WOS数据库中的高质量文献为数据来源,探索中医药治疗AR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旨在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3.1 研究现状 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关于中医药治疗AR的发文量总体上均呈增长趋势,但英文文献发文量明显少于中文文献。中文文献在该领域内形成了以严道南和张勤修为主的独立研究团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严道南研制了益气温阳方,并对益气温阳方治疗AR的机制方面进行了多次研究。其发现益气温阳方可通过增加机体的免疫耐受能力和减少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L-13),进而改善AR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变态性炎症反应[25-26]。此外,严道南团队指出益气温阳方调控线粒体平衡是AR治疗的新方向,这可能与线粒体的动态变化和活性氧相关[25]。张勤修团队在穴位埋线治疗AR方面进行了多次研究,发现穴位埋线可通过下调感觉神经网络系统P物质和上调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并降低肥大细胞的数目和活性,修复AR患者的鼻黏膜屏障,改善其炎症状态[28-29]。英文文献在该领域内形成了以BRINKHAUS B为主的独立研究团队,主要在针刺和穴位按摩在改善季节性AR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方面展开了一系列随机对照研究[15,30]。BRINKHAUS B等[28]发现针刺治疗可通过降低一些非特异性促炎细胞因子,如IL-1β、IL-8、趋化因子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等,进而减少季节性AR患者的鼻内非特异性炎症。YUAN T团队发表的研究主要为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回顾了针刺、雷火灸、间接灸、热敏灸等方法对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但原创性研究很少[31-35]。综上,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的作者合作图谱均形成了独立的作者研究团队。作者之间存在相关的交流与合作,从不同研究角度阐述了在该领域内治疗AR的有效性,并提供了一系列临床证据。

中文文献研究机构网络图谱显示,在中医药领域内治疗AR的研究机构主要以中医药院校和附属医院为主,且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基层医疗单位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机构科研成果较少,提示科研机构的地域位置和科研人员的水平对科研成果的产出具有重要意义。国内研究机构中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和合作,其他机构多以学校和附属医院合作较多。中文文献发文机构集中在发达城市,跨区域合作较少。英文文献中机构发文量低于中文文献,但合作交流较多,不仅仅有跨地域的相关研究,还存在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总体而言,目前在中医药治疗AR方面的研究数量仍然相对较少,应该加强跨地域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挖掘并探究传统特色中医药在治疗AR疾病的优势作用,联合相关机构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并鼓励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该领域内搭建中医药的传播与研究平台,加强与国外相关科研单位之间的相关交流和合作,开展更多的创新性和高质量研究,增加科研产出和提升中医药在世界的影响力。

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该领域内的学者们主要关注AR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学者们从AR患者的最轻持续炎症状态和疾病的证型角度下逐渐开展了机制研究。中医药疗法是国内外学者都在研究的热点,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疗效[11,35-37]。在临床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探讨了针刺、玉屏风散、小青龙汤、穴位注射等在治疗AR方面的临床优势[13-14,38-40]。其中玉屏风散可降低血清中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的含量,并能通过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缓解鼻部变态性炎症反应[38]。小青龙汤可以减少AR患者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数目,降低IL-4水平[39]。艾灸、针刺、穴位注射等治疗方法是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的治疗方法,可调节血清免疫球蛋白E、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明显改善AR的临床症状[34,41-42]。哮喘与AR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温阳益气方治疗AR哮喘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气道功能[43]。当前,除了关注AR的并发症外,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的影响、疾病的发生率、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及替代医学是当前国外学者们关心的热点。

分析中文文献关键词突现显示:学者们从1992年开始就关注了AR在鼻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如1992—2009年,针灸疗法是治疗AR的热点话题,且关注时间最长;1992—1999年,小青龙汤治疗AR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是被关注的热点;1993—2002年,AR患者的常年性特征是研究的热点;1998—2002年,不同形式的艾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其中穴位选取有四白穴、迎香、鼻通穴、印堂穴等;2014—2016年,随机对照试验是研究的热点;2015—2018年,针刺和生活质量被共同关注;2016—2022年,哮喘综合征和作用机制被学者们所关注。总体来看,1992—2016年,该领域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AR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2006年以后逐渐从细胞因子方面及疾病证型的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目前,AR与哮喘综合征治疗的作用机制有可能是未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从该领域治疗AR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中医药治疗AR的形式多样,发展前景良好。

英文文献突现的关键词显示:2006—2010年,双盲法是研究的热点;2008—2013年,互补治疗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将针刺与药物治疗结合,互为补充来提高治疗AR的临床疗效;2014—2017年,随机对照试验和中草药是学者陆续关注的热点;2018—2019年,研究热点主要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相关临床疗效,如生活质量和不良事件等;2018—2022年,不同治疗方法对疾病的影响因素、疾病的发生机制、相关治疗方案、鼻结膜炎及疾病的管理也是学者们热衷的话题,可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中关键词的异同点主要体现在研究类型、研究方法和治疗方法3个方面。首先,从研究类型来看,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但英文文献中临床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学者们都开始关注AR的机制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学者们都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开展相关研究,但以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开展的高质量研究都比较匮乏。从治疗方法上看,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有些相似,学者们都采用了相关的中医药疗法和针刺治疗AR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者们从分析AR患者的中医证型出发,分别使用了玉屏风散、小青龙汤、穴位注射、中草药、穴位埋线等方法进行了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但在中文文献中的治疗方法和形式相对更丰富多样。此外,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都开始关注AR患者的并发症,如哮喘、鼻结膜炎。因疾病的常年性特征,英文文献作者开始从疾病的管理和影响因素方面去治疗AR患者。影响AR的因素包括生活环境、个人体质、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涉及多学科问题。国内学者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热点开展多学科团队对疾病的管理和防治,探究更优的治理方案。

文献共被引分析可探究该领域内的研究主题和发展脉络。因软件的局限性,本研究只对英文文献进行了文献共被引分析。共被引频次和中心性均排第一的高质量文献为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其他排名较靠前的高质量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综述,提示在该领域内的临床研究可借鉴这些研究的设计方法,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案得出有效的临床结论,从而为中医药治疗AR提供严谨的临床证据。

综上,中医药治疗因其标本兼顾和扶正祛邪的特点,在防治AR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治疗AR的形式多样化,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研究空间,今后学者们可联合相关科研机构,从疾病的管理和预防方面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该领域提供更权威的临床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