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用以促成
2023-05-13祁振兴
祁振兴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部树立正确人生观、立志成才的党性教材和人生宝典。本书记载了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期间,同乡亲们一起劳动、生活,和乡亲们成了一家人。作为知识青年,习近平有文化,有思想,敢担当,能做事。任梁家河村支书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设沼气池,解决了当地缺柴烧的问题;还办了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以及磨坊等,切实解决了村民们一系列的劳动和生活需求问题。当年与习近平一起劳动、生活的知青和村民们,讲述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村民说:“无论近平当年是我们村的支部书记,还是现在是全党的总书记,他的心一直都在我们老百姓中间。”
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成长之路,就明白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的核心、党中央的核心绝不是偶然,而是在人民中孕育、在实践中缔造的历史逻辑必然。衷心拥护、坚决捍卫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核心、铸就忠诚,要在思想上充分信赖、组织上自觉服从、感情上深刻认同,进一步增强对党的领袖、人民领袖的敬爱崇敬之情。
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从此开始了七年的知青生活。陕北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光秃秃的黄土高原、滿是跳蚤的窑洞、缺乏蔬菜和油脂的饮食、高强度的劳动,对于一个从北京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但是,作为当时插队年龄最小的知青,习近平很快就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并和村民打成一片,他从内心真正、自觉地接受了这种艰苦生活的磨炼,村民们也说近平真是个好后生。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一直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他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书中梁家河的村民们讲,总书记那个时候“主要想的就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能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什么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什么勉励当代青年“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我们青年干部只有把青春植根在祖国大地,始终牢记自己从群众中来的身份,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自己的天职,才能对得起人民的养育之情,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在其位,谋其政。习近平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前,也是一个普通的知青,在梁家河他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打坝,扩大庄稼地面积;二是办沼气,解决村民照明和柴火问题;三是在村里办起了铁业社和供销社;四是开办扫盲教育班。这些在今天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当时对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言却都是天大的事。七年知青生涯可以说既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关键阶段,更是他作风形成的重要时期,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正因为陕北七年的知青生活,才有了总书记后来治国理政的理念根源,即《习近平谈执政理念》一文中透露的“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村民回忆在文安驿公社院子里接北京知青时,有两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箱子,怎么那么沉,还有村民开玩笑说:“这里面装的怕不是金元宝吧。”扛回村里才知道这两个箱子是习近平的,原来里面装的都是书。村民梁玉明说:“他在梁家河待了7年,我就没见他离开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乡亲们也说他有知识、点子多,这不仅源于习近平致力于改变乡亲们贫困现状的决心,更得益于他平时爱读书、勤思考、善分析的习惯,这为他组织和指导生产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同行的知青也回忆道,当年习近平在低矮黑暗的窑洞里阅读了《资本论》《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其中仅《资本论》就整理了18本读书笔记,这为他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特有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更加厚植了他在治国理政中的政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要想在变化迅速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想在伟大的时代中成就一番事业,当代青年人就要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始终坚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拜人民为师,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知青习近平用了七年时间,扎根中国最基层,贴近中国最底层,与普通农民朝夕相处,在服务群众中了解了农民、了解了中国,他的奋斗历程是青年人不负韶华、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的生动案例,是青年人勇担历史使命,关心人民、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生动表现,是青年人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的光辉典范。
[作者为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国有企业年轻干部培训班(第1期)学员,广西机场管理集团航务管理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