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演讲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2023-05-12清华大学

外文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演讲者礼貌听众

清华大学

张晨潇

1. 引言

在详细讨论模糊限制语作为科普演讲的一种现象之前,我们首先讨论模糊限制语的起源和早期研究。不确定性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它在科普文本中很常见。科普文本中的模糊限制语通常是根据有限数量的语义和句法手段来定义的。

模糊限制语通常指那些使信息不确定的语言表达,也就是说,它们传达了不准确的信息,或者以一种方式减轻或降低说话者对所做断言的强度。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使得说话人的断言(assertion)不那么明确和直接,因此被认为比未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等表达更不确定,也更有礼貌。英文中的词汇包括:1)动词,如claim、assume、say、report、suggest等;2)非动词,如sometimes、most of、typically、evident、likely、possibility、nearly等;3)强调性表达(booster),如of course、virtually、all、everyone、everything等。

2. 研究近况

弱化语(weakeners)(Brown &Levinson 1978;Holmes 1982;Quirketal.1985)、减量语(detensifiers)(Hübler 1983)和可靠性(degrees of dependability)都是用来描述模糊限制语的术语(Chafe 1986)。在使用模糊限制语时,说话人使用似是而非的词语,以表明对当前命题真值的犹豫或谨慎的判断。他们降低了提出某种概念的“责任程度”或义务(Hübler 1983: 18)。Fräser(1975)在一项研究中探讨了情态对施事言语中言外行为的影响。

自Lakoff(1972)的研究以来,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首先,有关命题确定性的问题;其次,与语言的交互或人际方面有关的问题,特别是礼貌问题。在模糊限制语的特征中,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占据中心位置,所以模态(modality)概念在本文的讨论中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

Lakoff最初的模糊限制语概念是增加或减少概念使用中的“模糊性”(fuzziness)。Channell(1990,1994)也对模糊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它包括表示不精确(如about、sort of)的表达方式,它们使讨论对象的确切数量、质量、身份等不确定。总而言之,与模糊限制语概念相关的语言表达类别数量众多且各不相同。另外,模糊限制语具有典型的上下文关联性(context-sensitive)特征,某些表达只有在上下文环境中才能发挥模糊限制功能。

虽然模糊限制语是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话语研究的学者们对其使用情境和作用并没有普遍的共识。目前话语中模糊限制语概念化的主要方式是根据人际策略,尤其是与礼貌有关的策略(Myers 1989;Markkanen &Schröder 1989;Valle 1993)。这些分析借鉴了Brown &Levinson(1978)关于礼貌和面子的概念,其中一些主要分析关注情态的表达(Myers 1989)。Brown &Levison的礼貌原则主要基于面子(face)的概念,其中包括个人维持积极和消极面子的需要,即获得人际认可和个人不受阻碍。延伸到科普话语中,说话人的面子策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挽救对方的面子和挽救自己的面子。其中,保全自己面子的需要被视为模糊限制语的主要动机(Markkanen &Schröder 1989)。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降低命题(proposition)确定性的表达方式。说话人避免就事态做出直接的断言,因此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来表达文本中的不确定(uncertain),例如may、seem、tend、perhaps;是模糊的(vague),例如around、about、some kind of;是适用性有限的(limited applicability),例如in some respects、at least;或者是说话人对当前命题真值不负责,例如may be true that...、one could say that...。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中,上下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本文从语言的认知功能、人际功能和交际功能进行分析。其中,本文所指的交际功能指的是与语境相关的功能。这三方面的分析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相吻合。因此,我们先简单讨论一下语用学与系统功能语法的交叉关系。

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法的交叉体现在三个方面:它们都注重语言的语义、语境、功能研究。

首先,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法都重视意义研究,尤其是话语语义。也就是说,一方面,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法都不同于乔姆斯基的TG语法,后者是只对生成规则感兴趣;另一方面,双方对语言现象的解释都必须在某些相关的语境中。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法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话语的内在逻辑关系、形式上不连贯但语义连贯的语言现象、言外之力和会话含义等(朱永生 1996);而后者则强调衔接(cohesion)的方式。而本文研究对于这两方面都有涉及。

其次,研究者根据不同的动机,在不同的领域都对语境(context)进行了研究。根据Jacob(2003),研究人员被分为第一组语法学家、第二组社会语言学家、第三组语义学家和第四组语篇分析家。所以在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法中,都涉及到关于语境的定义。

在语用学领域,众说纷纭。对Grice来说,语境是一组命题,可以根据这些命题评估新命题的真值并添加到新语境中(Lyons 2000)。与语境模糊(vagueness of context)的概念相反,一些研究者认为语境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语境本身是生成的,并且这个生成过程可以在语言上进行追踪(Verschueren 2000)。语用学家提出了各种语境概念,据此我们可以说语用学具有强调语境重要性的传统。Halliday(1985)将情境语境定义为场域(field)、基调(tenor)和模式(mode)。场域是指话语场或社会行为的性质,即语言互动是关于什么的;基调是指说话人的地位和对话双方的角色关系,即谁在参与相互作用;模式是指“话语的方式”或话语的修辞渠道和功能。此外,Halliday还将语境标记为语域(register)。

最后,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法都研究语言的功能,尽管它们的重点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语用学被定义为研究使用中的语言,而不是作为抽象系统的语言研究。Austin在19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后来由Searle修订。在这个理论中,每一个话语都是一个言语行为,并且由三个子行为组成:言前的(locutionary)、言外的(illocutionary)和言后的(perlocutionary)。三个子行为中,第二个行为是最重要的。言语行为理论实际上可以称为是言外行为理论。例如,话语“向她开枪!”可能具有各种言外之意,命令、敦促、建议听话人向她开枪(Levinson 1983)。

系统功能语法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系统语法旨在将语言的内部关系解释为系统网络。功能语法旨在揭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的手段。它们是语言学理论整体框架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Halliday认为语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必须服务于某些功能,并且他提出了语言的元功能理论。根据 Halliday(1970)的说法,英语句子是源自不同功能组件的三种不同结构的组合。这些组件(称为系统理论中的“元功能”)是概念的(representation)、人际的(exchange)和文本的(message)。换句话说,一个句子可以同时实现概念、人际和文本功能的(Halliday 1970)。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与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联系紧密。

3.1 模糊限制语的认知功能:命题确定性的保留

不确定性的表达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典型的例子是情态表达(modal expressions)。说话人通过使用这些表达形式,对命题的确定性体现出了一定的保留,比如可能(might)。此时,模糊限制语的认知功能与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元功能相呼应。

在文本分析中,作者还发现了一些含糊不清(vagueness)的表达方式,它们可以包含在广义的认知模糊限制语概念下,因为说话人对所描述的过程含糊不清。

我们来看一个例句:

(1) What makes a good life? 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 Robert Waldinger, 2015/11.

Well, the possibilities are practically endless. Itmightbe something as simple(as replacing screen time with people time or livening up a stale relationship by doing something new together, long walks or date nights, or reaching out to that family member who you haven’t spoken to in years, because those all-too-common family feuds take a terrible toll on the people who hold the grudges.

House &Kasper(1981)区分了用于影响话语预期结果的减弱话语(downtoners)和用于描述所指示事物状态的减弱话语。

作者注意到上述文本中使用了情态动词might。演讲者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提出了许多观点。人们从中学到了关于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三大教训,那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还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模糊限制语might给命题带来不确定感,表明作者对命题的确定性持保留态度。它出现在一个语句中,为主要论点添加了一个小的支持组件,并传达了模棱两可的语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模糊限制语使命题的真值变得模棱两可。

当前命题提到了一种未知的机制,并表达了怀疑。即使从说话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模棱两可是有意为之的。但对于听众来说,它始终是一个疑问的命题,因为听众不确定命题具体的属性(Channell 1990;Myers 1989)。

由于该段演讲的主题是社会科学方面,演讲的语境限制了演讲者使用实验方法来支持他们的想法。因此,当在演讲主题涉及一个人的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等定性研究时,说话人经常使用诸如might之类的认知模态。

认知模态通常以确定性程度(degree of certainty)、说话者承诺(speaker commitment)、信心或认知支持(confidence or epistemic support)来描述(De Haan 1999)。由于认知模态通常完全基于说话者,因此说话者通常是评估者。在当前语境下,听话人无法判断命题的真实性,所有的判断仅基于说话人的给定命题。在这个命题中,充满了说话人对所说命题的不确定。

来看以下例句:

(2) How to turn around a city, Irma L. Olguin Jr. 2021/04.

So the cornerstone of everything that we do is job training. The communities that we work with are often from very poor populations,maybefolks who are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maybethey were unhoused, the formerly incarcerated, veterans, folks who are very often from retail or factory work. These folks, their issue is not their ability to learn technical things. Their problems center on things that are a lot less obvious. Things like childcare, transportation, hunger, money. So those are the things that we focus on.

Itcanbeespeciallyhardon families.

在该段演讲中,说话人的家乡是一个以农业地区。由于COVID-19,许多人失去了工作,无法养家糊口。此时,演讲者提出了一个软件项目:为绿色人才建立培训基地,并建立一个真正强大的业务体系。演讲者提出了许多可以让城市恢复正常生活的建议。

作者在这一部分着重讨论情态词的使用,它们表达了说话者的立场。说话人列举了许多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艰难的例子。文中can be是一种强化语(booster),并且它基于推理言据。因此,说话人证据的来源来自当前段落中的具体事例。言据是封闭类项目语法系统的成员,它用于识别证据的来源。正如 Epps(2008)所指出的,由言据系统区分的证据类型(例如视觉、道听途说和推理)相当重要。

3.2 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增加语言强度

及说话者的参与度

对于某些模糊限制语,人际考虑似乎优先于它的认知动机的考虑。在这些情况下,将模糊限制语视为个人保护的策略手段很常见。在许多情况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保护的主要是说话人的面子,这就涉及到礼貌模型的模糊限制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交际双方的关系,这与系统功能语法的交际元功能相呼应。

这里涉及到“参与”(involvement)的概念。“参与”可以用来指代个人对整个语境的投入。这个概念很难定义。在讨论口语和书面语言的特性时,Chafe(1985)区分了三种“参与”:说话人对他/她自己的“参与”、对听话人的“参与”和对主题的“参与”。例如,带有第一人称代词并提及说话者的心理过程的表达(例如,I think、I suggest、I guess)表示自我“参与”,而吸引听话人的表达可以表示听者的“参与”(例如,you know、tag questions)。因此,模糊限制语不仅是缓和的表达方式,而且还是有利于人际氛围的表达方式。

我们来看例句:

(3) The beauty and complexity of finding common ground, Matt Trombley, 2022/02.

So mightIsuggesttwo strategies that my experience has taught me to start with. First, cultivate common ground, which means focusing on what we share. I want you to know I’m using my words very, very deliberately. By “cultivate,” I mean we have to inten tionally work to find common ground with someone.

在该段演讲中,演讲者提出了两种与他人培养共同点的方法。首先,找到共同点,培养共同点,并关注双方的共同点。第二种方法是暂停,冷静下来,拥有可以治愈焦虑症的交际关系。演讲者还提到了如何让这些关系保持活力。此时,作者注意到了施事动词suggest的使用,所以作者将结合言语行为(speech act)来分析该例。

施事标记(performative markers)由结构产生,它本身不是模糊限制语。由于我们无法预测建议的结果或效果,因此I suggest(我建议)是一个非常谨慎的结构,该行为的结果很难确定。它可以与Fräser(1975)分析中的模糊限制语的理解相较。他提出,由于人类将行动建议视为请求许可,因此提出建议可能被视为间接请求。

Searle对施事动词(performative verbs)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解释。根据Searle(1989)的说法,施事动词的一个特征是意图实施动作,这通过陈述执行动作的意图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换句话说,演讲者可能只声明他们的目标是执行一些行动并且他们希望听众会接受这些行动,例如在我们的例子中给出建议。明确的执行词是执行行为的直接手段,而表达意图是间接手段。

与表达请求或意图相比,陈述倾向(I suggest)需要更少的承诺。在上述情况下,演讲者试图通过分享自己的看法来说服听众。因为听众有机会拒绝演讲者的观点,所以当演讲者提出请求时,他或她经常预料此请求的实现会威胁听众的面子。听者会以某种方式对说话者的观点感兴趣或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可能有丢面子的危险。

在这里,推测性判断是关于假设的真值的陈述。同时,演讲者创造性地使用I suggest这个短语来传达各种含义。当用于表达时,suggest一词表示说话人已经表达了一项建议,并以某种方式对该建议的真实性做出了承诺,尽管该承诺非常脆弱。因此,无论何时表达一个建议,实际上都是在传递一个不坚定的主张。当使用像suggest这样的执行动词时,说话者对命题真实性的承诺相对较少。

模糊限制语的作用是通过降低话语的语力(force)来使话语不确定化。然而,这并不是模糊限制语的全部意义,因为人们还必须考虑到说话人主动保持模糊的人际原因。如今,人们普遍承认礼貌原则是模糊限制语背后的主要动机。在礼貌理论中,Brown &Levinson(1978,1987)根据说话者是否考虑到他人希望保持不受约束或希望被他人接受和认可,区分了消极礼貌和积极礼貌。也就是说,消极礼貌与尊重和社会距离(respect and social distance)相关,而积极礼貌与趋同(solidarity)相关。模糊限制语通常被视为一种消极的礼貌策略,因为它有助于减少威胁到听话人消极面子的言语行为的力量,例如请求或疑问。Hübler(1983: 23)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模糊限制语的作用是“使句子更容易被接受,从而增加听话人认可的机会”。用Holmes(1984: 350)的话来说,“减少‘不受欢迎的’言语行为的力量可以向听者表达积极的情感,这将会增加关系的紧密”。因此,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与礼貌原则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礼貌”常被认为等同于保护别人的面子。然而,保全说话人的面子也被视为模糊限制语的主要目的。演讲者经常使用模糊限制语来保护自己的面子。例如,模糊限制信息可以保护说话者免受他人潜在的不利判断,因为说话人不对他们表达的内容负全部责任。因此,与区分模糊限制语的消极礼貌功能和积极礼貌功能一样,很难说它们是更多地指向听话者的面子还是说话者自己的面子。正如Goffman(1967: 6)所说,自己的面子和他人的面子是“同一秩序的结构”(constructs of the same order)。但是,即使很难确定模糊限制语的确切礼貌功能,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它们的使用确实有助于对礼貌的感知。说话者通常利用礼貌原则纠正的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s)。但即使没有明显的威胁面子的行为,演讲者也有责任保持良好的氛围和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4) How supercharged plants could slow climate change, Joanne Chory, 2019/04.

Butweknownowthat,youknow, no one can really deny—the climate is changing,everyoneknows that. Andit’shereandit’sbadandit’sserious, andweneedtodo something about it. But I feel pretty optimistic that we can do this. So I’m here today as a character witness for plants. And I want to tell you that plants are going to do it for us, all we have to do is give them a little help, and they will go and get a gold medal for humanity.

根据Bowers(1964)的说法,语言强度是“反映说话者态度偏离中立程度的语言质量”。在例(4)的演讲中,演讲者提到她的工作有助于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气候变化问题。此时,作者注意到两个形容词的使用:bad和serious。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当个人被劝说时,如果一个人同意信息来源所支持的观点,他们会认为它是有益的并且对此来源有好感。如果一个人拒绝来源支持的观点,则相反。这种语言效果是可以通过控制语言强度来改变的。特别是,如果听众同意说话者,那么当说话者使用高强度语言时,听众便会更倾向于接受说话人的观点。演讲者对她的观点有相当高的自信度,因为众所周知,她是索尔克生物研究所植物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负责人,所以观众倾向于接受她的主张。因此,当演讲者使用诸如serious之类的高强度立场标记时,听众更有可能被演讲者说服。同时,作者将通过三个假说来讨论该例。

首先,语言预期理论(language expectation theory)对语言强度提供了不同的观点(Burgoon &Siegel 2004)。该理论假设我们在试图劝说他人时使用适当的模糊限制词。根据语言预期理论,违反人们对常规语言的预期可能阻碍劝说信息的效力。演讲人提到we need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我们应该对它做点什么),其中need to的使用就是模糊限制语的一种。例如,Burgoon &Siegel(2004)发现,可信度高的信息源比可信度低的信息源获得了“更宽的渠道”,从而更加可接受。对于真正可靠的来源,使用情绪色彩强度较高的词汇会增加其可信度(Jensenetal.2013)。

其次,为了阐明语言强度如何影响演讲的语用效果,Hamilton &Stewart还发展了信息处理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根据该原则,说话人必须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并理解该信息,才能说服听话人。听者在关注和理解信息后,应将自己对信息的立场与信源的立场进行对比。Hamilton &Stewart认为,语言强度会通过让信息源看起来比自己的观点更极端的方式而发挥作用(Hamilton &Stewart 1993;Craig &Blankenship 2011)。此外,强烈的语言也更精确和生动,使用诸如bad或serious之类的形容词,更易于被听众理解,使演讲者更容易传达他们的想法。

最后,根据交际顺应假说(communication accommodation hypothesis)(Giles &Wiemann 1987),说话者应该调整自己的说话风格以适应听者的风格,并获得他们的接受,从而提高沟通效率。例如,为了让其他人更喜欢我们,说话者可以尝试以与他人相似的方式说话。当演讲者的风格与听众的风格“匹配”时,演讲者被认为更可信。类似于我们在这个例子中使用的平行结构,它有三个it’s从句,遵循通常的辩论风格的演讲模式,因此会有更显著的劝说语用效果。

3.3 模糊限制语的文本功能:特定语境下的

过渡标记及礼貌原则

模糊限制语的文本功能是基于语境的,这与系统功能语法的文本功能相呼应。模糊限制语使话语更容易被听话者接受。它们是面子策略,使说话人能够“软化和试探”听话人;它们是“一些说话人所称的缓和者(downtoners),而不是那些加强者(intensifiers),只有前者符合模糊限制语的日常含义”(Markkanen &Schröder 1989)。同时,它们的使用也是基于语境的,因此,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与系统功能语法的文本元功能相呼应。

Clemen(1990)指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避免了世界成为一个非此即彼心态的僵化格式塔。模糊限制语使语言更灵活,世界更微妙,并为我们的语言提供了自发性、影响力和吸引力。

因此,建立足够差异化的模糊限制语策略对于控制大量微妙的交际情况至关重要,例如命令、请求、要求、提问等。正如我们看到的,模糊限制语是高度标准化的小程序(highly standardized mini-programs),可以在许多话语情境中缓解社交尴尬。它们充当了一种减轻影响的语言系统。借助它们,我们可以避免相互敌对,或者至少将不可避免的对抗淡化到可以忍受的程度(Brown &Levinson 1987;Markkanen &Schröder 1989)。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表达的构成要素,其应用范围几乎无处不在;在不断变化的意识状态流中,模糊限制语具有消除、“散焦”的作用,防止语言使用者将自己置于危急情况中,从而使自己和他人的交流不当。很明显,Goffman(1967)称之为“软化机制”(softening mechanism)和Gläser(1979)称之为“höfliche Kritik”(礼貌批评)的模糊限制语,以多种形式在它们出现的文本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Brown &Levinson 1987)。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句:

(5) Poverty isn’t a lack of character; it’s a lack of cash, Rutger Bregman, 2017/04.

Now, I’m sure not many of you would be so blunt. But the idea that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poor themselves is not restricted to Mrs. Thatcher.Someofyoumaybelieve that the poor should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mistakes. Andothersmayargue that we should help them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如前所述,本文研究目的之一是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沟通技巧。为了成为出色的沟通者,我们必须了解何时以及如何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模糊限制语。

在这段文本中,作者注意到说话者的模糊限制动词may。演讲者认为,一个人的工作价值不是由薪水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他传播的幸福的数量决定的。演讲者在该段演讲中假设了听众的一些想法。演讲者通过使用情态动词may来缓和听众对他的陈述的不利反应,以“挽回面子”。该命题的真值可能因此受到质疑,但至少它没有因为以“不够礼貌”的方式呈现而被拒绝。从这个角度来看,情态动词may在当前语境下就可以被视为一种模糊限制语。

作者认为,相同的语言成分可以同时用于模糊限制语和表达模态。然而,由于模糊限制功能受交际/语用目标控制,而这些机制的情态意义是由话语的语义结构确定的,因此这两种功能的实现领域有时并不重合。情态和模糊限制语都清楚地表达了说话者的态度或价值,但它们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向。模糊限制语与模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更多的基于语用的考量。在当前文本中,演讲者设法保留了听者积极和消极的面子,采用模糊限制方法可能会带来有利的结果。演讲者意识到在演讲中模糊限制语的重要性。因此,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在科普文体中至关重要。

说话者对命题真值的承诺因使用情态词而减少。事实上,这也是传统模糊限制语的一个特点(Markkanen &Schroder 1989)。通过暗示some of you可能不支持说话人的主张,情态词may进一步削弱了说话者的假设与听众反应之间的间接联系。我们可以观察到,说话人的陈述没有先决条件,只是根据他的结论进行的推论,亦没有任何证据的支持。并且说话者也没有提及信息来源。使用第二人称代词you和others,减少了说话者与听者之间的社交距离,使说话者更加代入到听者的立场中。

这些模糊限制语加强了推理性和传闻(hearsay)之间的严格功能关系,并得到了Aikhenvald(2010)的大力支持。由此,演讲者是一个“概念化者”,即演讲者平衡了直接和间接信息,演讲者既可以传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传达听众的想法。May一词的使用方式突出了说话者的认知不确定性,也意味着对当前语境下命题真实性的较低程度的承诺(Aijmer 2009)。

(6) Iran and Israel: Peace is possible, Trita Parsi, 2013/06.

But even in modern times, relations have been close at times. Rabin’s statement was a reflection of decades of security and intelligenc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two, which in turn was born out of perception of common threats. Both states feared the Soviet Union and strong Arab states such as Egypt and Iraq. And,inaddition, the Israeli doctrine of the periphery, the idea that Israel’s security was best achieved by creating alliances with the non-Arab state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region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Arab states in its vicinity.Now, from the Shah’s perspective, though, he wanted to keep this as secret as possible, so when Yitzhak Rabin, for instance, traveled to Iran in the ’70s, he usually wore a wig so that no one would recognize him. The Iranians built a special tarmac at the airport in Tehran, far away from the central terminal, so that no one would notice the large number of Israeli planes shuttling between Tel Aviv and Tehran.

在该段摘录中,作者重点分析了过渡标记(transition marker)的使用。演讲者在这次演讲中列举了许多事件,以表明伊朗和以色列有可能实现和平。在这段摘录中,演讲者引用了三个事实,证明伊朗和以色列之间存在国家利益纽带。此时,作者关注in addition和now的使用。过渡标记是重要的元话语工具(Carrell 1982),可以帮助听众理解正在说的内容并增加科普演讲的连贯性(Hyland 2005)。过渡标记也被称为连接状语(Biber &Conrad 1999;Peacock 2010)。它们是一种使听者能够理解文本并与之互动的元话语,也是一种组织正在进行的对话的话语标记(Hyland 2005)。

Hyland(2017)指出,元话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元话语呈现多种形式是它的另一个模糊方面。本段演讲属于软科学范畴,使用过渡词和短语,使论点合乎逻辑,更易于听众理解。科普演讲经常使用过渡词,特别是在目标是阐明论点中概念之间联系的体裁中。过渡标记在软科学中比在硬科学中更常用(Peacock 2010;Gao 2016)。根据Peacock(2010)的说法,这些学科差异可能是因为硬科学的研究比软科学中的说服性演讲更具有事实性、描述性和叙事性。

本文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过渡词是一种模糊限制语的用法,同时也是一种言据标记,它有助于听众接受作者的论点。这些过渡机制增加了听众理解演讲者观点的可能性,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劝说的语用效果。这样的语言特点会使听者相信:伊朗和以色列之间是有可能实现和平的。

4. 结论

本文围绕模糊限制语的三个语用功能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以下结论。从语言结构的角度看,首先,作者发现了模糊限制语包括一系列高度规范的语言结构(highly normative configurations)或语言标记。这些结构展示了说话人如何在特定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有一个趋同(convergence)。在这样一个趋同的基础之上,模糊限制语才能发挥作用。再次,演讲者必须能够结合上下文语境,以适应当前交流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模糊限制语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距离,在语用层面增加了命题的可信度,因此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有利于科普文本的交流。

从模糊限制语本身来看,本文通过6个演讲片段分析了一些模糊限制标记,它们与认知模态的概念密切相关,因为它们表明说话者对整个命题的真实性的评估。同时,它们的语用功能也与韩礼德提出的三大元功能相契合。更具体地说,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表明说话者并没有完全致力于他们所传达的命题的真实性。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作者还发现很难给出确定的模糊限制语的词汇范畴,因为它们构成了一个开放式集合。例如,根据科普演讲主题的不同,说话者可能会使用一组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增加他们信息的模糊性。因此,在分析模糊限制语之前,有必要考虑其具体语境和文本的主题。

猜你喜欢

演讲者礼貌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会计时的话筒
会计时的话筒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暗恋是一种礼貌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