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经辨治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思路探析※

2023-05-12许勇镇许正锦

中医药通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太阴少阴正气

许勇镇 陈 慧 许正锦

ANCA(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相关性血管炎,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是一种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为主的全身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AASV 以累及肾脏最为常见,因此称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其中以老年人多发,严重影响人类健康[1]。目前西医治疗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因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伴发的各种并发症也成为临床难题[2]。笔者团队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在改善临床症状、控制并发症、提高及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总结如下。

1 AASV肾损害的机制及病理研究

ANCA 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相关[3],也可继发于狼疮、肿瘤等疾病[4-5]。AASV可致多系统受累,除了肾脏损害外,还可影响肺部、皮肤、关节等。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该病由综合因素所导致,包括体液免疫中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的作用,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作用等[6]。AASV 肾损害病理改变以少免疫沉积型坏死性新月体性肾炎为特征,根据肾小球受累的不同程度,可分为局灶型、新月体型、混合型、硬化型[7]。疾病的不同阶段病理表现也有所不同。肾小球典型病变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局灶节段性坏死伴新月体形成。早期病理表现主要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纤维素样物质沉积,内皮细胞肿胀增生,多形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也可表现为局灶节段性毛细血管袢坏死;晚期可出现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球性硬化,肾间质常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病变后期多见肾间质严重纤维化、小管萎缩等[8]。

2 AASV肾损害的中医病因病机

AASV 肾损害并无对应的中医病名,目前临床多根据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血尿”“关格”的范畴。也有医者[2]认为毛细血管类似于中医“络脉”,因此将AASV 归为“络病”范畴。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赵辉等[9]认为正气不足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由于脏腑虚损,热毒内壅血脉,瘀热互结,故而发病。杨辰等[10]则认为AASV 属于“伏气温病”的范围,外邪不去导致内蕴生毒,瘀毒变化为伏邪,若有新邪诱发,则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瘀毒灼伤血络而发病。通过临床观察,笔者团队认为该病病因主要有如下数端:一者,禀赋不足(遗传因素)、年高体质虚弱(年龄因素);二者,外感邪气疫毒(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三者,药毒所害(PTU、肼屈嗪等)[11-12];四者,若旧有水饮、瘀血等痼邪伏存体内(免疫紊乱),则体虚之时亦可发病。

笔者团队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正气不足,痼邪深伏,内外合邪致病。从临床实践出发,其病机特点可总结如下。

2.1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基础《素问·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该病以老年体虚之人多发,初期症状常见疲乏、消瘦等,说明正气不足,阴阳失衡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基础。王芝芩[13]曾对45例AASV 肾损害病例的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虚证存在于所有病例。正气不足而后邪气侵犯机体,若初起邪气微,正气尚可抵抗,则不致发病,但邪气久留,又将戗伐气血,终使正气不复而发病,病后正气愈加乏竭,使病难向愈。

2.2 瘀毒水饮伏留为突出要素王丽等[14]研究指出,AASV肾损害中标实证多相兼出现,以水湿兼血瘀证、湿热兼血瘀证最为多见,可以说瘀毒水湿贯穿疾病的始终。瘀毒的产生,一者可因虚致瘀,病者或气虚不能行血;或阴血亏虚,内热煎熬,血少不行;或阳虚寒凝,血脉凝涩,故大凡气血阴阳不足,均可导致瘀血内停。二者由实致瘀,水湿、湿热内停,阻滞气机而引起瘀血发生。瘀血所生,气滞化热,蕴而成毒,则可见瘀毒伤络,导致尿血、咳血等症。水饮的产生主要由正气不足,肺、脾、肾通调水道功能下降所致。而瘀血久留,“血不利则为水”,亦可导致水瘀互结,故二邪常相兼为病,互为因果,胶结难解。

2.3 病位上初见太阳,以太阴少阴并病多发该病急性期多因外感所起,而有发热、疲乏、咳嗽等症状,可暂时出现太阳病或三阳经的症状,但病程较短,治疗后多转为三阴病,其中又以太阴、少阴病多发。急性期也有不见表证,而初起即出现咳嗽、咳痰、疲乏、食欲减退等太阴肺脾亏虚征象者,或邪气直中少阴,而见血尿、少尿、浮肿等肾虚见证者。但不论病情如何演变,总以太阴肺脾、少阴肾为主要病变部位。即使疾病进入缓解期或恢复期,太阴少阴俱病亦多见,或气阴两虚,或脾肾阳气亏虚,皆为常见证型。彭卫华等[15]对125 例AASV 肾损害病例进行分析,指出该病的中医证候以脾肾两虚型(41.6%)、气阴两虚型38例(30.4%)最为多见,可兹佐证。

3 六经辨治AASV肾损害的思路

六经辨治理论出自《伤寒论》,肾病大家杜雨茂教授[16]认为:“《伤寒论》六经是以人体六经所分属的十二经络和脏腑为生理和病理的基础,以八纲作为分析病情、归纳证候的指导思想,并与病因病机及八法论治、药物、针灸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辨证论治纲领体系。”清代柯琴曰:“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道出了六经辨治百病之旨。笔者团队认为,AASV 肾损害初起多属太阳为病或三阳合病;缓解期可见少阳太阴俱病,亦有变证而转入厥阴阳虚,浊毒内蕴者;恢复期多为太阴少阴两虚证。该病在病程进展上由表入里,从阳转阴,虚实转化,颇符合六经传变之规律,故可从六经理论出发进行辨治。

3.1 发作期——太阳病或三阳合病此期为疾病急性期,往往配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米杰[17]认为,此期的病机表现常为阳热有余,阴津相对不足,值得参考。临床上若以发热、恶风、口干、咽痛、咳嗽、咳痰色黄带血等呼吸道感染为征象者[18],多为太阳经感触风热邪气不解,而内传少阳、阳明。从六经而论,寒热未除,故知表证不解,而反见渴者,是转属阳明也,少阳三焦经络循于喉,热传少阳,故咽痛,因此该证属三阳合病,临证可用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以宣肺疏风,清利少阳,化痰止咳。亦有起病即见尿血、泡沫尿、少尿、水肿、血肌酐升高等症者,此乃太阳膀胱经腑同病,可选五苓散合桃核承气汤加减。若见皮下瘀斑,此为瘀热伤及血络,可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若见发热、四肢紫斑、肌痛等症,此为阳明气血两燔,当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三黄泻心汤合方加减。

3.2 慢性期——少阳太阴俱病或厥阴少阴同病此期多为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患者症状减轻,病势趋缓,亦有因变证而转为慢性肾衰竭期[19]。疾病进入缓解期,症状可见血尿消失,但见轻度水肿、泡沫尿,干咳、少痰、疲乏、食欲减退、腹满,或口干、心悸、胸闷而烦、皮肤痤疮等激素不良反应表现。按六经论治,该病经治疗表热已去,邪热衰其大半,但仍有口干、胸闷、心烦等少阳郁热之证,此为激素等药毒所害。《黄帝内经》云:“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急性期过后,因热盛耗伤太阴肺脾气阴,故见干咳、少痰、疲乏、食欲减退、腹满等症。《景岳全书》言:“太阴为阴中之阳,治宜微温……然病虽在阴,而有三阳之并病者,或其邪热已甚,则自宜清火;或其表尚未解则应当散邪。”此期多见少阳太阴并病,且多为寒热错杂者,治当清利少阳,温化寒饮,选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若兼血虚水停,可合用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20]。

不少病例因失治或病情较重而转为慢性肾衰竭期。症状多见:少尿、无尿,浮肿,面色黧黑,疲乏、头晕,畏冷肢厥,腹满,便秘,血肌酐持续升高,舌暗有瘀斑,脉沉弦等。此多属厥阴少阴同病,病至晚期,久病及肾,少阴阳气伐竭,而转入厥阴。厥阴为二阴交尽、阴尽阳生之经,故又容易出现极寒极热、元神涣散、肝风内动等表现(如浊毒化热生风,而见嗜睡、抽搐;瘀毒伤及阴络,见便血等),此时当温阳降浊,可拟真武汤合桃核承气汤[21]或大补元煎合羚角钩藤汤治疗,在减轻症状、延缓肾功能进展或有一定效果。若病情危重,出现神昏、严重喘促等并发症,应当及时予以肾脏替代疗法。

3.3 恢复期——太阴少阴并病疾病进入该期,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亦进入撤减或维持阶段,此时正气多见虚馁。盛梅笑等[22]指出,随着激素的撤减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将逐渐表现为正气受损的证候,故应注意配伍扶正药物。此期患者多表现为以下两组症候:一是干咳、乏力、头晕、纳少、腰酸等太少脾肾气阴两虚的症状,遵仲景之训,大病瘥后,“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不宜频进滋腻养阴之品,可选用麦门冬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二是畏冷、乏力、精神倦怠、腰酸、浮肿反复等太少脾肾阳虚的症状,多为激素小剂量阶段或激素停药后出现,此时当可用温补脾肾之法,方选肾气丸温阳补肾,填精固摄。如此既可扶助正气、提高免疫力,又能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4 验案举隅

魏某,女,87 岁,2020 年10 月22 日初诊。1 年前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升高(7.0 mmol/L),未诊治。20余天前因“浮肿、乏力、纳差”于当地医院就诊,予营养支持治疗,症状未缓解。1 周前出现尿频,余沥不尽,量少,色黄,伴发热,当地医院予清热利尿类中药口服治疗,症状稍减。3 天前急查血常规+CRP 示:血红蛋白92 g/L,白细胞计数2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6.4%,血小板计数461×109/L,C 反应蛋白142.7 g/L;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62.30 μL,红细胞(高倍视野)11.2 HPF,细菌846.20 μL,白细胞175 μL,白细胞(高倍视野)31.5 HPF,隐血++,蛋白质+。考虑为“尿路感染”收住院。入院后予抗感染、护胃等治疗3天,症状未见缓解。辰下:双下肢浮肿,乏力,发热,偶有畏冷、寒战,纳少,寐一般,小便频数,色清,大便调。舌淡暗,苔白,脉滑。胸部+泌尿系CT示:①双肺间质性改变伴双肺感染性病变;②双侧输尿管上段略扩张。生化全套示:总蛋白56 g/L,白蛋白23 g/L,白球比例0.70,肌酐99 μmol/L,钙1.89 mmol/L;血沉:107 mm/h;p-ANCA:阳性,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肾脏彩超示:双肾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因患者高龄,家属拒绝行肾穿刺活检术。西医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中医诊断:水肿病,辨为少阴厥阴同病。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处方予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用:苍术9 g,茯苓30 g,生姜9 g,白芍15 g,猪苓15 g,泽泻10 g,肉桂5 g,陈皮12 g,麦芽15 g,附子9 g(先煎)。5 剂,水煎,每日1 剂,早晚饭后温服。西医治疗予甲强龙40 mg/d 静滴,配合补钙、护胃、预防骨质疏松等处理。

2020 年11 月2 日二诊:无浮肿,肢软无力,耳鸣,头晕,无发热,纳寐一般,小便频数,大便频多,难以控制。舌脉同前。复查肾功能示:尿素氮23.4 mmol/L,肌酐168 μmol/L,尿酸446.4 μmol/L。处方予附子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附子15 g(先煎),肉豆蔻10 g,茯苓10 g,党参15 g,苍术15 g,白芍15 g,桂枝10 g,甘草10 g,补骨脂15 g,谷芽15 g,麦芽15 g,黄芩6 g。3剂,煎服法同前。

2020 年11 月6 日三诊:肢软无力、耳鸣、头晕缓解,偶有下肢燥热,唇周干燥,纳寐一般,二便次数减少。舌淡暗,苔少,脉沉滑。复查肾功能示:尿素氮16.5 mmol/L,肌酐129.30 μmol/L。改拟知柏肾气丸加减,药用:生地黄10 g,山药15 g,山茱萸10 g,泽泻10 g,茯苓15 g,丹皮15 g,桂枝10 g,附子5 g(先煎),知母10 g,黄柏3 g,牡蛎30 g(先煎),磁石15 g(先煎),补骨脂15 g,肉豆蔻15 g,麦芽15 g。6 剂,煎服法同前。

2020 年11 月11 日四诊:偶有肢软无力、耳鸣,已无头晕、发热、浮肿等不适,纳寐一般,二便调,夜尿1次。舌淡暗,苔少,脉弦滑。复查肾功能示:尿素氮12.6 mmol/L,肌酐110 μmol/L。因病情好转出院,中医治疗续予上方稍事加减再进2个月;西医治疗予以“甲泼尼40 mg口服,1次/日”联合“硫唑嘌呤片50 mg口服,1 次/日”及对症处理,之后激素每周减药4 mg,至完全停药。

2021年1月24日五诊:纳少,乏力,寐可,二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常规+CRP大致正常。已停用甲泼尼龙、硫唑嘌呤片治疗。中医治疗改用六君子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善后,药用:党参15 g,茯苓30 g,白术15 g,陈皮12 g,枳实15 g,生姜9 g,姜半夏12 g。6剂,煎服法同前。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按 本案初病或有阳明湿热之象(尿频,量少,色黄,伴发热),但予苦寒清利之品后,随即转为阴证,此缘于年老阳气亏虚,不耐攻伐,病邪内陷。初诊虽有寒热等表现,但从浮肿、乏力、尿频、色白、纳少,可知阳气虚于里。阳虚湿停,浊毒始盛,故见血肌酐升高,考虑少阴厥阴同病,故当先救里,不宜攻表,治予温肾泄浊,化气利水为法,拟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方中肉桂、附子为君,可益阳气而助气化;茯苓、苍术、猪苓、泽泻直达膀胱,利水渗湿以泄浊毒;生姜伍茯苓、白术温散水气;佐白芍收利小便、缓急、敛阴之效;陈皮、麦芽理气健脾。二诊浮肿消退,但仍有血肌酐高、耳鸣、肢软、大便失约,可知少阴阳虚不固,厥阴浊毒内停,兼水饮冲逆,故改为温肾泄浊,平冲降逆之法,选用附子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方用附子、肉豆蔻、补骨脂、党参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黄芩、苍术、茯苓燥湿泄浊解毒;桂枝、甘草平冲降逆;谷芽、麦芽健脾助运;白芍敛阴和营、以防化燥。三诊血肌酐下降,但反增下肢燥热、唇周干燥,结合舌脉,考虑激素久用,化热伤阴,病属厥阴、少阴之阴阳两虚,治予滋阴潜阳温固,活血泄浊解毒为法,故改用知柏肾气丸化裁。方用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滋补肝、脾、肾;桂枝、附子温助阳气;知母、黄柏、牡蛎、磁石滋阴以降虚火;补骨脂、肉豆蔻温涩止泻;泽泻、茯苓、丹皮利湿活血泄浊;麦芽健脾以助运化。治疗后症状及指标好转,疾病进入恢复期,结合纳少、乏力、舌淡暗苔薄白、脉沉,考虑太阴中气亏虚,故用六君子汤合外台茯苓饮加减调理和中。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陈皮、枳实消食去滞;生姜、姜半夏为小半夏汤可降逆和胃。全方重在恢复脾胃运化,故守方频进,竟收全功。

5 结语

六经辨证为百病立法,完全适用于AASV 肾损害的治疗。西医治疗该病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缺点。本文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对AASV 肾损害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进行论述,并分期治疗,结合临床实际,兼顾预防西药不良反应,可达到增效减毒、预防复发、延缓肾功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之优势,对拓宽中医辨治AASV 肾损害之临床思路具有启发意义。

猜你喜欢

太阴少阴正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清风正气
武威西夏墓出土太阳、太阴图像考论
朝医规范化治疗太阴人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
对《伤寒论》少阴急下三证的体质学认识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