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名师,更要做“明师”
2023-05-12王等等
王等等
教育发展的水平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具有支撑性作用,教育接受程度对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越来越具有制约性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社会大众对教育结果的期待越来越强烈,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教育的基本使命与担当。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供给更多优质教师资源成为今天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头等大事。在这样的教育发展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育领域各种头衔、各种称谓的“名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中小学教育领域各种头衔、各种称谓的“名师”大量涌现,客观反映出人们对这个时代教育的使命与担当的回应,也反映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反映出我们正在逐步化解中小学教育领域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同时,中小学教育领域各种头衔、各种称谓的“名师”不管是对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还是对一所学校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抑或是对一所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确实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所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一名学生的整全性发展、一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确实凝结着学校“名师”的辛勤付出和智慧贡献。
我们在认识到中小学教育领域“名師”的价值和贡献的同时,也需要警惕极个别“名师”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一是“没有名在恰当处”,即个别中小学“名师”仅仅成就了自己,而没有更好地成就学生;二是“没有名在正确处”,即个别中小学“名师”不仅没能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甚至可能导致其他教师“照猫画虎”,去角逐外在的各种“虚名”。
其实,名师本身没有错,成为名师甚至应该成为每名中小学教师个体的理想和信念、价值和追求,但是中小学教师个体在努力争做名师的同时,更应该先做“明师”。
“明师”顾名思义即“明白的教师”。“明白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一是明白教育的“真理”,即做教师要明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而非“制器”。也就是说,如何有效引领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精神成人”,将学生培养成顶天立地“大写”的人,永远是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二是明白教师的“真义”,即做教师要明白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学生知性的发展、理性的发达、德性的完善和情感的丰富,教师只有在以上四个方面同步发力,使之同频共振地作用于学生,才能最终指向学生的整全性发展。三是明白学生的“真实”,即做教师要明白学生具有向上、向善的特性,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个人理想的发展状态,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合理、有效的发展,使学生的各种潜能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