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病毒性黏膜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3-05-12李旋亮

新农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病牛犊牛病毒性

李旋亮

牛病毒性黏膜病一般会造成牛只产生腹泻的情况,又被称为牛病毒性腹泻性黏膜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急性传染病,犊牛发病率最高,全年均可发病,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本文对牛病毒性黏膜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与具体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呈圆形。此病毒对氯仿、胰酶和乙醚敏感,不耐酸,在酸碱值在3.0以下,易被破坏;不耐高温,56℃以上即可被灭活;耐低温,病毒可在-70℃冰凍状态存活数年。本病毒能够在胎牛肾、猪肾、胎羊睾丸与牛睾丸、肺脏与肌肉组织的细胞中增殖传代。同羊边界病病毒和猪瘟病毒同属,在结构蛋白与基因特性上同以上两种病毒同源性较高。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与猪瘟病毒氨基酸同源性为85%左右,与核苷酸的同源性为60%左右,在血清学上产生交叉反应。

2.1 传播途径

此病毒可以通过带毒病牛进行水平传播,传染率较高。带毒牛的粪便与排泄物均携带病毒。带毒病牛处于急性发热期时,本病毒存在于病牛的血液中,并能够保持21天,随后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但是病牛的骨髓、脾脏、直肠与肠系膜淋巴结中病毒含量较高。此病毒也能够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带毒公牛通过交配,将病毒传染给母牛,妊娠期母牛携带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染幼崽,本病毒在120天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穿透力较强,能够穿过胎盘保护屏障感染犊牛。此病毒还能够通过被污染的饮水、饲料、注射器、饲养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传播;也能够通过其他宿主如猪、羊、鹿等传播病毒。通常情况下,成年牛只感染牛病毒性黏膜病的比例约为5%,而犊牛感染率较高,约为25%,此病的致死率高达90%以上。

2.2 易感动物

此病毒的易感动物为牛、羊、鹿和猪。所有品种的牛都具备易感性,尤其是犊牛,急性病例居多。羊感染后能够产生抗体,无明显症状。猪感染此病毒后,出现类似猪瘟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

2.3 流行特点

此病潜伏期约为2天。在新疫区与新生犊中呈急性发病、病亡率较高。新疫区青年牛发病较多,发病率为5%,死亡率高达90%~100%。虽然老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但带毒率较高。此病每年均会发生,多发于冬末春初的季节交替时节。采用封闭饲养的肉牛群呈暴发式发病。

3.1 急性型

此类型多发生于6~18月龄的犊牛,发病率较高、病程进展较快、病亡率较高。染病初期病牛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心跳加速,体温上升,高达42℃,2~3天后逐渐降低,但会再次上升,双相热。随病情进展,表现为结膜潮红,流眼泪、流鼻涕,鼻黏膜与口腔产生溃疡甚至糜烂,停止进食,粪便呈水样,腹泻早期粪便为稀粥样,有臭味,后期粪便中含有较多肠黏液、气泡和血液,如不立刻补液治疗,染病犊牛会因迅速脱水衰竭而亡。

3.2 慢性型

慢性型为急性型逐渐转化而来,染病犊牛呈耐受性经过,病程持续时间长,患牛表现为机体消瘦,生长迟缓或停滞,眼鼻分泌物较多,产生间歇性腹泻,偶尔可见黏膜溃疡或坏死,少数患牛产生继发慢性蹄叶炎。如果治疗不得当,会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3.3 持续性感染型

此种类型病牛一般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机体健康,无任何临床症状,当牛只出现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在体内迅速增殖,造成自身发病或传染给其他牛只。部分母牛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通过胎盘传播病毒,产出带毒犊牛,整个牛群持续性感染比例为1%,此种牛终身带毒,严重威胁健康牛的健康。

对病牛进行剖检,可见皮下出血,气管、鼻腔和关节囊均有渗出物与脓性分泌物;部分肺脏水肿、质地变实、出血,剖开后呈干酪样;心脏体积增大,心包膜出现充血,有积液。肠道内存在纵向出血条纹,真胃黏膜和瘤胃上皮细胞坏死或出血。淋巴结呈暗灰色,淋巴组织产生中心坏死。

5.1 电镜检查

采集病牛新鲜组织作为病料或细胞培养开展复染法检验,通过电镜检测,可见显著的病毒粒子特征,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疾病检验手段之一。

5.2 中和试验

使用睾丸或犊牛肾细胞培养出来的病毒与适当浓度的抗体反应,使病毒失去致病性,从而防止病毒感染细胞。通过检测病毒与抗体的反应程度,可以判断牛是否感染了此病毒,以及其免疫状态。中和试验是一种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很高的诊断方法,广泛应用于此病毒的检测和防控工作中。其劣势为对少数感染源检测不彻底,持续感染性牛只处在免疫耐受状态下,终身携带病毒,对此类动物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6.1 加强检疫

为了有效控制牛病毒性黏膜病的发生与蔓延,各级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检疫步骤,强化养牛场的养殖管理与运输管理工作,尽量避免因不科学的管理,导致牛病毒性黏膜病的传播。应加强进出口养殖的牛只的检疫工作。定期对牛群进行检疫,了解周边养殖场的疫病流行动态,以降低此病的传播概率。

6.2 疫苗接种

进行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若注射灭活苗,应进行两次初始免疫,第二次注射在30天后进行。若使用弱毒苗,对6~10月龄的牛只进行接种,妊娠期禁用,以避免胎儿子宫内感染。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既可以产生高效的中和抗体,又能对野外分离株牛病毒性黏膜病与同源菌株的感染产生一定的保护效果。

6.3 加强圈舍环境管理

牛病毒性黏膜病的感染率与养殖环境密切相关,务必加强饲养环境管理。首先,保证足够的饲养空间,增加通风次数,降低此病毒传播概率。其次,营造健康的饲养环境,冬保暖、夏降温,提升牛群的抵抗力,保证牛健康生长。

6.4 加强日常管理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牛病毒性黏膜病发病的原因八成以上为卫生因素的影响。牛只腹泻初期,传播范围较小,容易控制疾病蔓延趋势,及时隔离病牛,开展消毒与防疫,以阻断此病毒的传播。养殖户还应观察、记录疾病相关数据,发现隐患需及时防治。

6.5 对症治疗

使用500毫升硫酸钠与5升水清理染病牛的肠道,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病情较重的牛的肠道。腹泻会导致病牛脱水,补充适当的葡萄糖、体液、地塞米松以缓解脱水情况,若病牛高烧不退,使用安乃近肌进行退烧治疗。

中药方剂可采用黑梅、白头翁、味连、干生姜、川黄柏、岑皮,水煎取汁,早晚灌服两次,连用3剂,症状即可减轻。

养殖人员应充分认识牛病毒性黏膜病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提高对此疾病的防范意识,加强检疫,按时接种疫苗,强化饲养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促进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病牛犊牛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