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观题材新闻的价值取向与报道的平衡方法
——“中国新闻奖”新闻报道作品研究

2023-05-11黄家雄

武汉广播影视 2023年11期
关键词:题材受众信息

黄家雄

“奇观电影”是时下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高频词。所谓“奇观电影”,综括我国学者研究后的解释就是:在进行电影叙事时,创作者抓住其重要内容的构成要素,运用想象与幻想,借助当代各种拍摄与制作的科技手段,将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场景予以夸张与放大,构成电影的奇观,刺激审美心理。显然,我们这里研究的奇观新闻题材与其不是一个概念。如果“奇观电影”是创作者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想象和幻想创作出来的,那么,奇观新闻题材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所孕育的、新近生活中所产生的、是客观真实存在的新闻信息,是平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生活事实,极具有冲击力。

一、奇观新闻题材的呈现是“中国新闻奖”新闻报道作品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中国新闻奖”新闻报道作品(以下简称“中新奖报道作品”)的花园中揽胜,我们看到很多作品选取的是奇观新闻题材。如:河北省曲周县河南疃镇朱口村村委会主任朱自强被迫向镇里交了辞职报告,原因是他主持工作的这个村四个月没有死人,没有完成“火化指标”。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对此以《四个月没死人 村主任丢了官儿》[1](以下简称《没死人》)为题作了报道,令受众听了瞠目。又如:中国千千万万个家长为了儿女成才,不辞辛苦,日夜陪伴,儿女们也积极配合,叫去哪个培训班就去哪个培训班。哪知,在武汉市的一次作文比赛考场上,仅五年级就有《3000考生妖魔化妈妈》[2],说自己的妈妈是“河东狮吼”,是“母夜叉”,是“母老虎”。当时,《武汉晚报》对此进行报道后,引发社会一片哗然,那些望子成龙的妈妈们一下失去心理平衡。再如: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湖北沙市窑湾农场奶农养的奶牛每天产奶1 0 0 0多公斤,由于少人收购,不得不将5万公斤鲜牛奶倒进农田。《湖北日报》对此以《5万公斤鲜牛奶倒进农田》[3]为题报道后,让受众看了吃惊: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事情,怎么在我们这里也发生了!再如:内蒙古达拉特旗的一位妇女长年坚持种树治沙,受联合国邀请参加国际防治沙漠化公约会议。《内蒙古日报》以《种树“种到”联合国》[4]为题对此进行报道,让受众看了觉得此人为奇人。

中新奖报道作品所报道的奇观新闻题材,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前行的伴生物。其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向深水区迈进,一些旧有的传统被颠覆,而新的秩序又尚未建立,这样,旧有的问题反复出现,而新的矛盾又不断产生。二者之间互相纠缠,就不断地出现一些奇人、奇事、奇现象、奇问题。其二,在中国社会全面转型的过程中,中央放权地方,地方政府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去谋划本地的经济发展。在谋划中会遇到新矛盾新问题,会有许多奇怪的事情发生。或只顾及在经济上谋发展,而疏于社会管理,使奇特的社会现象不断滋生。其三,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打破了铁饭碗,由组织人变为自然人。人的思想与行为走向开放,在运用新的观念、新的方式运作市场时,会遇到一系列的麻烦,会遭遇到一些奇特的生活现象,或自己会做出一些奇异的事情。如果深究,这样一些奇人奇事奇特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是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社会结构失衡、新旧观念变迁、常理常规相悖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所致。

面对这样的新课题,中新奖报道作品能主动地担负新闻媒体的责任,积极发挥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器、稳压器、放大器和助推器的作用。用建设意识形态来守望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发展,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令人关注的奇人、奇事、奇特问题作出积极的反应,帮助受众正确地认识社会,正确地把握好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进而正确地定位自己,规划自己的行为目标。

奇观新闻题材在中新奖报道作品中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观,如果加以梳理,予以分类,从性质上看,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从原因上看,就多种多样,下面试作归纳。

(一)社会结构失衡导致的奇观新闻题材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促进中国社会不断转型。转型引起社会结构发生重组,导致社会利益集团的格局重作调整,促使人的思想观念得以更新。这些变化,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又给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与矛盾,如城市与乡村、区域与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就业、社会保障、工薪收入、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安全生产、社会安全等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各方面,人与人之间受益受惠的程度不平衡。这些不平衡,是社会结构失衡所致。社会结构失衡,使社会出现一些奇事怪事。如《没死人》所报道的奇异事情,就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又如《看个“咳嗽”要掏1 0 6 5元》[5]所报道的奇事,就是在医疗资源分配时产生的矛盾所致。

(二)粗放型经济发展导致的奇观新闻题材

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由于我们未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采取了粗放型经济发展的方式,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进行无限制的扩张,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与索取,以此换来经济的增长,忽略污染环境、高耗能拉动经济的增长带来的危害。结果是用高投入换来低产出,用高耗能换来低质量,引发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产生许多奇事怪事。如《人民日报》报道的《广西南丹矿区发生重大灌水事故》[6],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广西南丹是有色金属之乡,为了发展经济,无数淘金者进行无秩序的、无管理的、无法规的、扩张性的、甚至掠夺性的乱采滥挖。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1999年,南丹县以105%的速度膨胀发展。作为地方政府,对其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到位。各矿主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对生产安全不负责任,一直打着探矿的旗号进行非法扩张开采。2001年7月17日,该矿9号井在负166米处违规爆破,造成透水事故,高压水灌进所有的连通巷道,致使拉甲坡矿、龙山矿、田角锌矿的81名矿工遇难。事故发生后,地方政府与矿产老板互相勾结,隐瞒不报。直到半月后,中央看到《人民日报》写的内参,国务院在2001年8月4日立即派调查组到南丹对此进行调查处理。此事一经公开,震惊全国。又如:1998年,长江发生的洪灾,其原因之一就是长江上游乱伐天然林。可在洪水还未完全消退时,上游的雅砻江、金沙江两岸仍然在大量砍伐原始森林,《长江上游仍在砍树》[7]对这一奇特事件予以披露后,国务院随即派调查组赴当地调查,并对当事人作出处理。

(三)管理缺位导致的奇观新闻题材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较之经济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各级党委、政府的管理职能中出现空窗,对党委、政府的官员的管理缺位、监督错位。

管理缺位、监督错位,使奇特奇异的事件与问题频频发生。如:山西运城市两家企业价值2.3亿,却只以6410万元拍卖。《2.3亿元国资6410万元就卖了》[8]报道的这一奇事,披露了该市经贸委负责人与民企勾结,收受巨额贿赂以致这样的结果。《潞城花3000万建了个“废厂”》[9]报道的奇事,就是因相关官员乱决策所发生的。《投资33亿负债65亿——河南两重点项目贪大求洋酿苦果》[10]所报道的令人惊叹的事,其原因亦是如此。

(四)常规常理相悖导致奇观新闻题材

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使社会活力四射,让越来越多的人的财富得到积累,过上阳光灿烂的幸福生活。闪光的铜钱有着两面,在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时,传统的道德规范却出现滑坡。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难以计数的人做出与常规常理相悖的事。如:上海市规定,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商品住宅,必须在完成工程的三分之二以上,才可预售。而上海“绅聆枫情”项目却违规操作,预售还是一块黄泥地的虚拟商品房,将6000万预售款揽入囊中。这一奇事怪事,怎么会发生呢?《6000万“预售”一片黄泥地》[11]将此事报道后,受众感到奇怪,有许多疑惑。又如:北京市灵水村为了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杜撰某举人文化作为卖点,举办“举人金榜文化节”,上演一出出复盘腐朽文化的荒诞戏。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走进“京西灵水第二届举人金榜文化节”》[12]对此作出报道后,受众看了在笑得喷饭的同时,也发人深省。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个方面,还有自然灾害性的奇观新闻题材,以及令人欣喜的精神文明建设性的奇观新闻题材。社会转型出现许多社会问题,但精神文明建设也硕果累累,期间有许多奇人奇事具有正能量,中新奖报道作品对此予以了报道。如《种树“种到”联合国》《老阿妈和她的国旗》[13]《八个男人换回的一个生命》[14]《从劳模到再就业明星》[15]等佳作所报道的奇人所凸现出来的人格精神,让人感动;又如《提错了种子的农民,你在哪里》[16]《义乌外来务工人员首次当选人大代表》[17]《三千的哥寻一截断指》[18]《平民百姓赢了政府机关》[19]等佳构报道的奇事所弘扬的正气,都使受众阅读后受到精神的洗礼。

二、中新奖报道作品中奇观题材新闻的价值取向

(一)满足心理需求,培养理性思想与认知

要了解奇观新闻题材的特点,我们先来理解奇观的含义。奇观是指美丽壮观而又少见的景物,出奇而又少见的事情。依此解释,那么奇观新闻题材就是现实生活中极少出现的新闻事实。这种新闻事实奇异、奇特,它的出现具有反常性,它偏离事物正常发生、发展的规律,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它偏离了人们常规的认知,是不正常的新闻信息。这种新闻题材具有冲突性。冲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在同一时空内发生的互相冲撞与斗争的过程。有冲突就有奇特的矛盾纠葛,就有奇异的故事产生。这种新闻题材具有震撼性。由于它打破了生活的平静与和谐,违背了常理常规,引出了受众思维定势中的逻辑,受众认为平静和谐的生活旋律出现变化,就深感震惊。

由于奇观新闻题材的特点,使它通过中新奖报道作品的传播,形成以下审美价值取向。

1.能满足受众好奇心的心理需求

对现实生活具有好奇心,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表现情感的是那与平常生活中认为自然的、必要的、有益的和快适的行动恰恰相反的行动。”[20]这种情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验有新鲜味的有刺激的生活,才觉得有快感有美感。如:有人花一、二百万把家里装修得豪华漂亮,却要在周末带着帐篷、炉锅碗盏去野外安营扎寨,感受有野趣的生活;又如:在武汉,有人就不愿买房而喜欢租房,为的是要住遍武汉三镇,在现代小区、在原住民点、在老街、在小巷、在江边、在湖畔、在山脚、在堤旁,去获得生活的新鲜感。二是每天能获得新鲜的、新奇的信息,就觉得有快感、有美感。因为这种新鲜惊奇的信息,与受众惯常的思维路径、思维习惯相悖,打破了受众日常接受信息的平衡心理,使受众感到陌生、奇异、困惑,在这样心理的驱使下,好奇心、求知欲被激活,于是就要去追求与接纳这种新奇的信息,并因此获得满足感与快乐感。

中新奖报道作品报道奇观新闻题材,正好与受众要体验新鲜生活的心理形成契合,正好切入受众需要获取新鲜、新奇信息的心理需求。每一篇报道作品都能使受众精神亢奋,都受到了受众的关注、欢迎与接纳。因为其题材具有反常性、冲突性、震惊性,蕴藏着这样的审美精神。

2.在追寻中培养受众的理性精神

动物与人一样,对于新鲜的、新奇的、吃惊的事物很感兴趣,受到这样的事物的刺激,也获得快感与美感。一般说来,动物获得快感与美感后,其审美活动就停止了。而受众则不同,是有思想的,受众要从关心自己生存环境的层面,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对奇观新闻作追寻,要寻找奇观新闻题材产生的原因与社会影响。追寻问题,其一是人的一种天性,是人的生理、心理上的一种本能的反应。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奇观现象,大脑受到强烈刺激,成为优势兴奋中心,对此就特别关心、关注,接着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追寻: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现在情况怎么样?这是人的思维对奇观现象的一种定向性的、控制性的反射和思考。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本能反应?因为奇观现象表面上是新鲜的、奇特的、惊奇的,但它的出现却令人陌生,它的复杂性又让人感到笼统、模糊,还不明其意,这就进一步对受众产生刺激,更增强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去积极地展开追寻的思维活动。其二,是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本能反应。很多奇观新闻题材的发生,使正常平衡的社会发生倾斜,对社会有所损伤,或对社会建构有积极意义。当受众面对这样的奇观新闻题材中的奇人奇事时,其浓浓的生命保护意识就会把注意力投注到这样的奇人奇事上,去追问其产生的原因及对自身的影响,去寻找或规避或应对的策略,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自问怎样向具有正能量的奇人奇事学习。这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经常展开这样的思维活动,受众就增强了自己的理性思考与认知。

如:《没死人》一文,报道的是河北省曲周县在实行殡葬改革的条文中按千分之五的自然死亡率给村里下“火化指标”,不能完成指标,差一个罚款五千元。该县河南疃镇朱口村有一千一百多人,按比例应完成五个“火化指标”。可该村在2001年3至6月没有一个人死亡,镇里就三番五次地来找村干部交罚款。按比例,在四个月里应死一点七六个人,要交罚款八千五百元。除此之外,村里每人还得交三元火化费,方能凑够一万二的任务。该村村主任朱自强交不出这么多钱,该镇就逼着其写了辞职报告,村主任为此事丢了官儿。当记者向该镇领导询问此事时,该领导说:“以前开会呀说死(定)这事儿了,谁交不上来钱谁就别干。镇里也没办法儿,那县里给咱压着任务哩。”对于这一奇特的、荒唐的新闻事件,哪个受众看了不感到震惊!哪个受众看了都会自然而然地追问:这个县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规定?这个规定能延续下去吗?特别是村、乡、镇的基层领导听了这一奇观新闻,在发出这样的追问后,会马上想到自己的工作安全问题、生存问题,并积极寻找应对与解决的方法与对策,思考要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向决策者提出自己的建议,县里做决策不能违背伦理道德,要有科学性,要符合国情民意。再如,《武汉经济适用房摇出罕见“六连号”》[21]所报道的奇事,受众看了第一感觉是震惊,第二感觉是自己没有公平感与安全感,因为自己经常遇到摇号的事:上幼儿园摇号、小升初摇号、购房摇号、购重要商品摇号等,第三是探寻,怎样杜绝这样的奇事产生。《昔日伐树建功 今朝栽树“还债”》[22]所报道的奇人奇事,让受众在感佩马永顺的新奇观念的同时,自己也思考应怎样向马永顺学习。

这些都是受众开展的理性思维活动。每天都能开展这样的活动,受众的理性思考与认知就越来越强,正确判断事物价值的能力就会提高,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得以提升。

(二)管理信息、提供资讯、信息和谐

再从社会层面来考察,奇观题材新闻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三个方面。

1.管理信息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存离不开信息。如同人离不开水、空气和阳光,受众每天须臾离不开信息。受众每天需要了解奇闻奇事,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新的刺激,得到心理上的满足,重要的是了解生活的新动向、新变化,预判形势的新发展,能依据可靠的、有价值的资讯,规避风险,对自己的工作、公共交往以及经营、投资作出正确安排。可是在大众媒介特别是网媒传播信息的信息环境中,受众每天面对海量的奇闻奇事,显得无所适从。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的紧张,受众根本无暇去全面地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完全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处理各种复杂的信息,去挑选可靠的有价值的重大信息。这样,受众对主流媒体就投来了求助的目光。此时,中新奖报道作品的一些佳作担当了这样的责任。其作者站在现实生活的前沿阵地,追赶着快速流变的生活的步伐,共同跃动在同一时代的脉跳上,为受众当好信息管家,在海量的信息中精心仔细地梳理着,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着,用精准的价值判断挑选着,把可靠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提供给受众。以上所列举的作品都是这方面的范例。由于中新奖报道作品当好了信息管家,这样一些作品,可让受众一扫无所适从之感,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取这方面的信息。

2.提供资讯

提供资讯,这里指提供政府制定与修正公共政策的资讯。

政府要制定正确的、科学的、符合国情的公共政策,必须进行田野调查,必须建立一个能高效地收集各级政府的工作状况、民间的意愿与诉求、社会运转出现的问题、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的组织。这样的组织,在内,是有组织结构的系统,比如政协、人大、政策研究室等。在外,就是新闻传播媒体。尤其是主流新闻传播媒体,较之政协、人大、政策研究室所收集的信息,渠道多得多、时效快得多、覆盖面广得多,特别是中新奖报道作品中报道的奇观新闻题材,是现实生活主动提供的,是对真实生活的准确反映——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矛盾与冲突,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新的精神状态,准确地反映了民众的新诉求,对未来生活的发展作了准确的警示。这样的新闻信息,可以为政府决策者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信息支持。甚至,有的公共政策,就是受到这方面某一信息的启发或就是根据某一信息而制定的。

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编辑部在1997年11月接到山西群众反映309国道“三乱”现象的来信后,马上派记者到当地作采访调查,对其乱收费的操作以《“罚”要依法》[23]为题作了报道。新闻播出后,促使国家改革了公路收费制度,制定了费改税的公共政策。又如:《不许用人质的手段处理经济纠纷》[24]发表后,推动国家制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公共政策。

3.信息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提出的基本目标与理想。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有难以数计的不同类别。其中,社会信息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一个牢固的支撑点。社会信息和谐指的是党和政府所掌握所控制的信息要与社会信息和谐趋向平衡。党和政府所掌握所控制的信息有内部和外部两种。从内部来说,党和政府要依据法律法规,要将相关的党务信息、政务信息、公务信息向社会公开,让公众知晓。从外部来说,就是利用新闻媒体将新近的突发事件,将新近出现的奇闻奇事奇特的现象及时地告知给广大民众。过去,我们党和政府对这方面的信息是高管严控的。

当今社会,突发事件频发,奇异事件频频出现,其中很多危及到个人的工作、生活甚至于生命的安全。面对此类信息,人们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仅凭个人能力,往往对形势的判断把握不准,弄不清,不知如何应对。这时,受众就会将信任的眼光投向主流媒体。如果在主流媒体上求之不得,就会心情慌乱。这是社会信息不和谐所致。为了了解事情的原委,弄清事情的真相,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打听。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听到的却是流言、谣言,就会进一步产生恐慌心理。这又是社会信息不和谐所致。社会信息不和谐致使人们心理恐慌,这就导致社会不和谐,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了主流新闻媒体的重要性与社会功能,由“媒体管理”跃升到“媒体合作”的层面,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主流新闻媒体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使其与社会实行良性互动,促进和谐信息社会的发展。中新奖报道作品报道了大量的奇观新闻题材,消除了信息的不对称,击破了流言谣言,使受众不再恐慌,保证了社会和谐。

此外,因为受众面对奇观新闻题材有追寻探究的实践思维活动,长期训练,理性思考和认知就会增强,就能对此类信息的价值与发展态势作出准确判断,就能沉着应对,不至于恐慌,这样,社会也就能保持稳定与和谐。以上列举的中新奖报道作品,就具有这方面的价值。

三、中新奖报道作品对奇观新闻题材作报道的平衡方法

从新闻价值的层面考察,奇观新闻题材具有重要性、显著性、可读(视听)性、接近性与人情味等特点。正因为如此,当代社会频频出现对奇观新闻题材报道展开各种媒体角逐与竞技的现象。在奇观新闻题材出现的时候,各种媒体都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好预案,派出“尖刀队”驰骋竞技场,都想拔得头筹,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与市场的占有率,提高自己的发行量、视听率、点击量,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观察奇观新闻题材报道的景观,我们看到,很多媒体为了追求这样的效果,一味地追求“轰动效应”,在做奇观题材新闻时,笔走偏锋,有失偏颇。有的为了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去捕捉一些耸人听闻的奇人异事;有的为了提高发行量、视听率、点击率,不惜放大题材中一些恐怖、血腥、丑陋的因素;有的还加进一点娱乐的元素,洒点情爱的香粉,这种作法就有违职业道德,丧失了新闻媒体的责任。

中新奖报道作品报道奇观新闻题材,站在建设性的立场上,能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正确地处理好媒介市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能在宏观与微观上运用平衡的方法做新闻,使其与社会需要达到对称,既能满足受众对奇人奇事信息需要的欲望,又能引导受众对奇闻奇事的追寻探究,培植理性精神,努力地建构社会的信息和谐,让社会保持稳定与和谐。

(一)快速出击与适合时宜达到平衡

奇观新闻题材很多是突然出现,瞬间而至,是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产生的。为了满足受众好奇的心理需求,新闻媒体须快速作出反应,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其作出报道,传播受众要知、应知但未知的信息。但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告诉我们,报道这样的新闻,既要求时间快速,又要适合时宜,即“时间”与“时宜”达到平衡,也就是快速报道的奇观题材新闻与时势发展的逻辑相契合、符合当前形势宣传的需求。如:《长江上游在砍树》[25]的记者在雅砻江下游的二滩水电站库区考察生态环境时,见到江面漂浮着阻碍水上交通的上万根木头,很是不可思议。同行的林业干部告诉记者,这是近期雅砻江沿岸大量砍树,从上游漂流下来少部分,多数木材已在上面的几个水站捞上岸运走了。记者一听,马上投入采访,获得确凿的事实后,马上进行报道。新华社播出后,时任总理朱镕基作出了“停伐”的指示,原国家林业局快速发出通知:长江上游的天然林一棵也不能砍。我们看到,此文将快速出击与适合时宜紧紧结合在一起,达到平衡。

(二)交流沟通与化解冲突达到平衡

有的奇观新闻题材产生的原因,涉及到有关管理部门的责任,甚至某个单位某个部门就是涉事方。对这样的新闻题材,如果新闻媒体与记者掌握了其题材的所有素材,首先要做的事不是怎样快速写成报道文本,而是进行媒体公关,与涉事方进行交流沟通。如果缺乏交流沟通,冒然作报道,涉事方就会与媒体扯皮,说你要存心扰乱社会,说所报道的事实不真实,要诉诸法律,有的还要到媒体闹事,对记者进行恐吓。如:武汉市青山区人大代表朱信洲三次提案要把他居住区的厕所修建与管理好,哪知区卫生局却叫提案人去管理。朱代表怕别人说自己只动嘴不动手,只好带着老婆去扫厕所。此事荒唐可笑,但内蕴的问题更大,人大代表体制是我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国家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区人大代表是代表区权力机关行使权力,表达最权威、最正确的民意,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体现。显然,此事的发生,说明区卫生局缺乏基本的政治意识,缺乏对人大代表体制的基本知识的了解,说明其对国家权力机关的蔑视。仅仅是区卫生局吗?看一看,从这一层面只作简单分析,这件荒唐事多有价值。对此能马上作报道吗?不能。如果贸然发稿,区卫生局及背后的关系人会上报社找麻烦。对此,《长江日报》首先进行媒体公关,找到武汉人大常委会主任,向他作了专门汇报,并对他作了专访,并将消息《三番议政结酸果 人大代表扫厕所》[26]与专访一起发表。由于交流沟通做得好,避免了矛盾冲突的发生,也起到了普及人大代表政治制度这一重要知识的作用。

(三)诧异惊叹与全局思考达到平衡

有些奇观新闻题材,让受众了解后,除了受到强烈的刺激外,还想不通、弄不明白事情为什么发生?发生后相关人士怎么还作这样的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是外在地就事实报道事实,那就没有什么意义。这时,就要求记者钻进奇观新闻题材的内部,作细致的分析,准确地把握其内在发生发展的逻辑线,并延伸这一逻辑线,将其与时代发展的逻辑线联系起来,让单一的诧异惊叹与全局思考达到平衡。中新奖报道作品在做奇观题材的新闻时,正是这么操作的。

如:《140万双袜子的命运》[27]报道的新闻题材是武汉袜厂仓库存放了两火车皮袜子,计有140万双,这是几十年积压的未卖出的产品。1996年10月,吉林的一位客商要将其全部买下。因年限过长,这些袜子有的腐烂,有的缩水,有的鲜艳度变差,有的白变黄,再放下去就不值钱了。可是工厂因与商家未谈好生意,情愿投入巨额仓库维护费、仓库租金费,让这些袜子继续躺在仓库里。工厂有生意可做却不做,这就太奇怪了。这种质量的袜子放长了一分钱都不值,现在卖个豆腐价也可以呀,而工厂却不卖,这就太让人惊诧了。工厂为什么这般操作?受众是弄不明白的。如果只孤立地报道此事,意义是不大的。此时,记者进入题材内部,找到了其逻辑,1986年生产的3300双袜子在仓库睡了十年,总价值238万元,这笔估值的钱一直记在资金账上,算作厂长各年的个人业绩。到1992年,库存积压达100多万双。两任厂长考虑,如果卖掉肯定是亏损,就会影响自己的业绩,干脆让它们继续睡觉。1996年,库存已达140万双,新任厂长更怕卖掉出现更大亏损影响账上的数字业绩,于是就“新官不理旧账”,让它继续算作自己的业绩。这条内在逻辑线上串起的三个材料可把受众诧异惊叹引向全局性的思考:原来这是国企的所有制问题所致。国有制企业考核是看账面上的“产成品”数字。库存的袜子卖得越多亏损就越大,不卖就不亏,就保住了业绩。当受众在全局上作了这样的思考后,就会想到国企必须改革的问题。这篇作品将单一的诧异惊叹与全局思考达到平衡,既提升了题材的价值,又培养了受众的理性思考与认知。

(四)恰当解读与受众理解达到平衡

单一的诧异惊叹与全局思考达到平衡,其操作是为受众提供有关奇观新闻题材的背景材料,帮助受众在奇观新闻题材与历史、现实的紧密联系中理解其价值与意义。《140万双袜子的命运》在内在逻辑线上串起的就是三个背景材料。有的奇观新闻题材更复杂,仅仅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受众还是难以把握其价值与意义,这时,中新奖报道作品就用理性思维作出适当的解读和恰当的点评,帮助受众去理解与把握题材的价值与意义。

解读可以是记者本人直接说理,也可以是用“直接引语”的方法,这里主要简说这一方法。“直接引语”是直接引用新闻中相关人物具有观点与阐述道理的话,对所报道的奇观新闻题材内容作解读,帮助受众理解其意义。如:在1998年,长江发生洪灾事件时,江西九江江洲镇决堤,家园遭受灭顶之灾。学校一直浸泡在水中,可是,在9月1日,江洲镇洲头小学却如期开学。这让受众看了会生奇,为什么能这样?《开学第一天》[28]在报道此事时,就引用了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视察现场的话作了解读:“大家难忘今天这堂课,因为是在这么严重的灾害以后,能在帐篷里头上英语课,这就说明我们国家、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心……”从文本来说,这样“直接引语”,既提供了事实信息,又提供了解读的理性信息,其内容达到平衡。从受众来说,既了解了事实信息,又把握了道理,在心理上达到平衡。

(五)客观呈现与追寻理解达到平衡

每次看完、听完奇观新题材的新闻,受众都要发出追问: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受众都要进行探寻:此事怎样解决,怎样才能杜绝此类事情不再发生?有的奇观题材新闻,受众通过这样的追寻的思维活动,能弄明白其题材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能明白其间所藏的道理。中新奖报道作品在报道这样的奇观题材的新闻时,只运用客观呈现的方式,选择典型、生动、有趣味的细节,再现现实场景,描绘出有代入感的特有气氛,把受众带进题材产生的环境,让受众自己去体验。让受众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去追寻、去把握其中隐藏的道理。

《没死人》就是用到了这一方法。当记者采访村主任朱自强,问催罚一事是怎么个情况时,村主任马上作了回答,四个月没死人,按人口比例要罚八千五,除此外,每人还交3元火化费,共计一万二千元。“我说别八千了,八分我也没有,村里不死人,我去哪儿给你弄这个火化费?咋,为这个,我还得给你弄死两口噢?我说得不好听,孙书记一听急了眼了,说河南瞳镇三十四个村都死人了,就你们这儿都吃了长寿药,贵贱一个也不死?没钱儿,赶明儿了你给我辞职报告!”这里的细节描写典型、生动。哪个受众听了,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都有心被刺痛、眼睛含泪的感受,一个镇的党委副书记,为了完成丧葬改革的经济指标,竟逼一个村去死人!竟逼一个村主任辞职!真是奇闻,滑天下之大稽!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所叙的平衡手法只是列举,只是用来启发我们的思路。中新奖报道作品在这方面还有其他手法,我们可以进一步作总结与借鉴。

结语

综括文中所研究所阐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看到:奇观新闻题材之于媒介市场,之于和谐社会的建构,之于党和政府加强新闻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我们要像中新奖报道作品那样做好奇观题材的新闻。

注释:

[1]四个月没死人 村主任丢了官儿.河北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7月29日.

[2]胡俊,秦杰.3000考生妖魔化妈妈[N].武汉晚报,2005年4月25日.

[3]刘畅.5 万公斤鲜牛奶倒进农田[N].湖北日报,2002年4月26日.

[4]李广华,孙亚辉.种树"种到"联合国[N].内蒙古日报,1996年5月3日.

[5]李 红 鹰,吴 芳.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N].武 汉 晚报,2002年8月7日.

[6]郑盛丰,罗昌爱,庞革平.广西南丹矿区发生重大灌水事故[N].人民日报,2001年8月4日.

[7]熊小立,黎大东.长江上游仍在砍树[N].新华社,1998年8月19日.

[8]杨荣,云升.2.3亿元国资6410万元就卖了[N].光明日报,2004年2月24日.

[9]杨荣.潞城花3000万建了个"废厂"[N].光明日报,2002年1月8日.

[10]郭献文,古文洪.投资33亿负债65亿——河南两重点项目贪大求洋酿苦果[N].新华社,1998年4月26日.

[11]杨俊,许超声. 6000万"预售"一片黄泥地[N].新民晚报,2004年1月3日.

[12]张显峰,张文天.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走进"京西灵水第二届举人金榜文化节"[N].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

[13]达次.老阿妈和她的国旗[N].西藏日报,1998年9月20日.

[14]黎宇宇,闺方,李波.八个男人换回来的一个生命[N].广州日报,1999年12月1日.

[15]李雨亭.从劳模到再就业明星[N].中国食品报,1997年5月23日.

[16]孟庆新,旷健.提错了种子的农民,你们在哪里[N].兵团日报,1998年5月7日.

[17]谢国仪.义乌外来务工人员首次当选人大代表[N].浙江日报,2001年12月8日.

[18]黄继抗,罗剑华.三千的哥寻一截断指[N].新闻晨报,2002年3月2日

[19]杨宏武.平民百姓赢了政府机关[N].株州日报,1987年10月30日.

[20][俄]普列汉诺夫. 没有地址的信 艺术与社会生活[M]. 第1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21]陈波,曾小曼,朱梦勤.武汉经济适用房摇出罕见"六连号".武汉人民广播电台,2009年6月17日.

[22]刘继章.昔日伐木建功今朝栽树"还债"[N].工人日报,1994年11月17日.

[23]再 军,白山河,方宏进."罚"要依法.中央电视台,1997年11月25日.

[24]唐湘岳.不许用人质的手段处理经济纠纷[N].光明日报,1994年3月3日.

[25]熊小立,黎大东.长江上游仍在砍树 [N].新华社,1998年8月19日.

[26]叶军,范洪涛.三番议政结酸果 人大代表扫厕所[N].武汉晚报,2000年5月28日.

[27]余兰生.140 万双袜子的命运[N].长江日报,1997年7月30日.

[28]开学第一天.九江人民广播电台,1998年9月1日.

猜你喜欢

题材受众信息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订阅信息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