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专科护士培训教育及发展现状
2023-05-11马燕利
季 静, 马燕利
(1.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麻醉科, 北京, 102218;
2.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北京, 100084)
麻醉护理经过漫长的发展,在麻醉护士的执业准入标准及教育培训领域已形成完善的闭环体系[1]。国际麻醉护理联盟(IFNA)指出注册麻醉护士(CRNA)作为麻醉护理中的主要执行者,由最初确保患者在手术中能得到高质量护理转变成以完整的护理程序为患者进行围麻醉期的个体化照顾,并解决患者在围术期前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2]。麻醉护士作为高级专科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护理专科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3]。国内麻醉护理发展较国外起步晚,在麻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尚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麻醉护士的培养方式主要为职前和职后教育两种,由于国内麻醉护理学起步较晚,高级专科麻醉护士人力资源匮乏,学历、资历层次偏低,在质与量上均难满足当前临床麻醉护理工作的需要[4]。本文综述了麻醉专科护士教育培训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建立和规范麻醉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提供参考。
1 麻醉专科护士概述
1.1 麻醉专科护士定义
麻醉专科护士最早出现于1861 年,至今已有160 多年历史,1955 年美国教育部正式批准了麻醉护士的认可程序,并首次提出CRNA 可在医疗指导下执行麻醉护理[5]。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至今全球有107 个国家的护士为患者提供麻醉相关护理,护士参与了全球70%~80%的麻醉工作,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国家开设有麻醉护士的教育或培训项目[6]。美国麻醉护士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 年美国的麻醉护士已实施了4300 万例患者的麻醉操作。但我国目前仍尚未制定麻醉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程序及统一的培训项目,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麻醉专科护士。
1.2 麻醉护士执业范围
IFNA 对麻醉护士执业范围的规定如下[7]:①可在麻醉医师监督指导下,独立完成对临床常见、简单病例患者的护理操作;对复杂、疑难的临床病例,可协助麻醉医师共同完成。②为围术期的患者进行麻醉、心肺复苏、生命支持以及复苏救治,并应用生物科学与行为科学知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身心护理。同时与患者围术期相关的医护人员密切沟通合作,确保患者安全、平稳度过围术期。③做好物品供应、感染控制、药品登记等一系列与患者手术、麻醉相关工作的准备。④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并负责对实习和继续教育护理人员的临床带教。
2 美国麻醉专科护理教育培训
临床麻醉专科护士需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学术能力,才能从专业角度对复杂的临床麻醉问题做出合理决策[8],因此需在完全熟练掌握麻醉基础理论、麻醉基础药理、麻醉基础设备学、呼吸气道管理技术、心肺复苏技术等紧急生命支持技术后方可从事临床麻醉护理岗位。IFNA 明确要求从事麻醉护理的护士应至少在本国认证的医学院校内完成3 年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及不少于1年的临床护理实践[9]。
2.1 麻醉护理职前学历教育
美国作为麻醉护理学发展最为成熟完善的国家之一,其麻醉护理教育模式由初期的非学位教育转为学位教育[10]。1909 年美国的圣文森特医院开展了为期6 个月的麻醉护理硕士正规系统教育[2],并于1978 年规范了麻醉护士的资质认证过程。直至2015 年麻醉护士认证理事会将麻醉护士的硕士培养项目转为博士,培训周期为2~3年,并通过国家统一的认证的注册麻醉护士博士学位,除掌握麻醉基础护理技能外,还需有为期1年的ICU 的临床实习或全职工作经历[11]。截止2020 年2 月,麻醉护士认证理事会已批准97 名麻醉护士授予博士学位[12],至此形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层次的麻醉护理人才梯队。
2.2 理论课程
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课程主要分为公共核心课程与麻醉护理专科课程。公共核心课程设有《护理理论》、《护理研究》、《生理学及病理学》、《高级生理评估及药理学》等;麻醉护理专科课程包括:《麻醉原则》、《麻醉药物化学及物理学》、《高级药理学》、《临床及文献回顾讨论》等,其理论课程不仅涵盖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麻醉护士的科研能力[1]。
2.3 美国麻醉护理职后教育
麻醉护士终身学习意识非常重要,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连续性与记录,可使用电子档案记录麻醉护士的学习与培训过程,包含文字、图像、多媒体、博客和链接等电子证据,以便供师、生、认证机构及潜在雇主进行访问[13]。以职后教育为主的远程学习模式也是麻醉护理职后教育的主要方式,护士麻醉教育计划认证委员会已批准58%的护士麻醉课程可提供远程学习课程[14]。此外,美国费城还提出了麻醉护理教育课程的共享联盟,不仅节约麻醉师资人力队伍的经济成本,还给参与该项目的成员提供了学习机会[15]。
3 国内麻醉护理职前教育
3.1 国内麻醉护理学历教育
国际麻醉护理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培训麻醉护理人才指引了新的方向。1958 年中国台湾地区率先开展了麻醉护理教育[16],此后徐州医学院也分别在1993 和1997 年先后联合开设了中专和大专麻醉护理专业[17],2004 年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通过了麻醉护理本科的论证,同年徐州医学院开办了4 年制麻醉护理本科培训课程,2006 年中国台北医学院基于IFNA 的标准制定麻醉护理教育模式,开设了3年制麻醉护士本科班以及两年制研究生班[18]。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 次会议通过并增设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至2011 年形成了“专-本=硕”不同层次的麻醉护理教育体系。作为国内麻醉护理领军培训院校的徐州医科大学秉承“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教学理念于2020 年通过了IFNA 麻醉护理硕士学位的认证,其是国内首家通过IFNA 认证的高等护理院校,标志着我国麻醉护理学历教育正式向国际迈进[19]。
3.2 我国麻醉护理理论课程
麻醉护理的健康持续发展源于对护理人才的优质培养,依据“全国麻醉专科护士资格培训咨询委员会”提出的麻醉护士培养方案,麻醉理论授课内容需涵盖麻醉专业基础、麻醉护理、ICU 护理、疼痛诊疗护理及护理管理等多方面[20]。学者孙贵芝[21]将国内外的麻醉护理课程设置进行对比,提出应根据国情形成职前、职后并重的教育主线,同时开设以麻醉护士核心能力为本的培训课程,并增加完善人文课程与临床实践能力课程。
3.3 我国麻醉护理临床教育
3.3.1 理论知识:由于我国麻醉护理学起步较晚,国内高级专科麻醉护士人力资源匮乏,且学历、资历层次偏低,在质与量上均难满足临床需要,因此,职后教育也是提高麻醉护士质量的重要途径[22]。国家卫健委在2019 年的发布的《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通知》中要求新入职护士必须接受为期2 年的规范化培训且获取资格后才能独立上岗[20]。规培指定教材为《临床麻醉学》和《麻醉护理学》,麻醉学相关知识包括麻醉前的评估与准备、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临床意义、酸碱平衡及失调、肌松药及肌松监测和拮抗、术后镇痛的处理原则、麻醉通气系统、心肺脑复苏指南、麻醉与脑血流脑代谢、麻醉与循环、术后恶心呕吐防治指南;麻醉护理学相关知识包括麻醉概论、患者自控镇痛临床使用与护理、PACU 常用药物和急救药的使用、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原理和气道护理、手术室无菌原则和院感相关知识、PACU 常见管道的护理、全麻插管的配合及困难气道的处理、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记账及物品管理的注意事项、常用仪器设备的保养等。
3.3.2 实践带教:临床实践带教主要包括对患者的麻醉前评估、用物准备、实施麻醉、麻醉维持及监测、复苏监测、麻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心理护理及术后随访等。舒惠萍等[23]认为以“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培训期间非特殊情况不更换带教老师更符合麻醉科新护士实际需求。此外在实践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可根据遇到的情况进行个案讲解,可显著提升护士从事临床麻醉护理的分析能力。并逐步增加护士管理患者的数量直至完全胜任麻醉护理工作[24]。
3.3.3 线上自学:带教老师可根据培训教材实地结合各医院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如常用药品、耗材明细、护理规章制度、麻醉护理细节等资料,可分出带教老师讲授部分,其余部分由护士按进度自学。学者刘竹英等[25]顺应我国麻醉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自学基础上提出泛在学习(U-Learning)-学时制自学管理方式,通过线上学习可解除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仅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方式。
3.3.4 专题教学讲座:除基本理论实践外,医院可安排高年资的麻醉医师定期开展专题教学培训内容,并结合案例研讨法、视听技术法、讨论学习法、讲授法对重点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同时讲授临床前沿性研究,拓宽麻醉专科护士的思维能力与知识眼界。此外,护士长与带教老师可定期组织轮训护士的面对面沟通会议,了解当前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训进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互动,并在每阶段学习结束后,完善下一阶段培训的重点内容[26]。
3.3.5 模拟教学训练:近年来,模拟教学广泛应用于医学专业技能培训领域,包括模拟患者、VR 技术、沉浸式剧情进行情境教学等,可最大限度模拟临床病例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演练,规范流程、锻炼其应变能力并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化[27]。程慧娴[28]认为SimMan3G 情景模拟教学可显著提高实习护士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同时还能培养其麻醉危机应变思维,极大提升与临床围术期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减少临床突发意外事件致使的麻醉相关死亡率。当前全球至少有158 个麻醉中心拥有医学模拟人系统,我国的情景模拟教学课程尚处在摸索阶段,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应重视麻醉学科的建设,探索一种移动沉浸式VR 混合的软硬件架构应用于临床专业教学评价体系。
3.3.6 科研学习:1931 年美国麻醉护士协会开始成立并发行《麻醉护士杂志》,致力于传播麻醉护理教育、麻醉护理实践标准制定、建立麻醉护理教育机构水平鉴定、麻醉护士资格认证流程等,促进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29]。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涉及术后疼痛的治疗护理和管理、术后麻醉并发症的控制和护理以及患者安全等方面领域。国内麻醉护理方向的研究总量相对较少,随着国家对麻醉护理科研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应及时学习国外麻醉护理研究的新进展,时刻关注国际研究热点,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并在立足我国国情、重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科研创新,同时应加强国际之间的科研交流与科研项目合作,推动我国麻醉护理科研的纵深发展。
4 小结
国内麻醉护理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同时,立足国情扩大现有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同时强化麻醉护士的终身学习意识,完善泛在学习理论、开辟线上专业学习模式及教学评价体系,同时以临床麻醉学课程教学为依托,探索开发VR 沉浸式的软硬件架构以适应现代麻醉学与护理学发展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专业麻醉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