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猪粮安天下的种业“密码”

2023-05-11

党员生活·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密码基因组生猪

本刊全媒体记者

赵书红,女,1967年出生,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华中农业大学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院长。从教31年来,她一直坚守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一线,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教学科研奖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农业农村部神农领军英才等奖励和荣誉,带领团队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科技部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

猪粮安天下。

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第一大国。2022年,我国全年生猪出栏7亿头,生猪产业关系着国计民生,更与国民体质息息相关。

“端牢中国饭碗,良种是关键。”被称为行走在猪基因组上的“科研玫瑰”的赵书红,心怀“国之大者”,像一位拓荒者,不停探索基因奥秘、破译基因密码。

她带领团队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生猪种业装上“中国芯”,只为守护生猪种业安全,端稳人民的“肉盘子”,为国人强体。

强种,助力“猪肉自由”

在赵书红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憨态可掬的小猪摆件。和猪打了30多年交道,赵书红不知疲倦、乐在其中。

出生在河北的赵书红,年幼时最深刻的记忆便是:“只有玉米高粱面可以吃,连大米白面都很难得,更别说猪肉了,总觉得吃不饱。”

“我想让国人永远都不缺吃的,还能吃上好的!”带着这样的初心,赵书红走上了动物科学技术专业的求学之路。

1992年,赵书红硕士毕业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工作,投入到生猪育种的研究中。

“虽然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但上世纪我国的种猪选育工作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赵书红解释说,有的猪长得慢、肥肉多;有的猪生长快、瘦肉率高,地方猪种和商业猪种的产肉性能差异巨大,从根本上是育种导致基因组差异造成的。

1998年,赵书红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很快,她就作为负责人之一组建了华中农业大学首个动物分子生物学与育种实验室,并利用简陋的实验条件在国际上第一次建立了猪的单精子分型遗传作图技术。本世纪初,赵书红与团队作为中方高校唯一代表参加了国际猪基因组计划。

赵书红回忆:上世纪90年代,国内猪品种选育主要采用基于系谱和表型数据的传统方法,而在国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新方法已投入应用。赵书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世界范围内,育种竞争从未停止,如果技术落后,我们怎么竞争?”

“要真正实现‘强种目标,我们首先要做到育种科技领先。”赵书红坚定地说道。

只要方向对,就不言弃

“我们要结合国家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以造福广大人民为己任,克服畏难情绪,甘于坐‘冷板凳,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这就是科学家精神。”赵书红说。

她带领团队绘制了目前涵盖品种信息和组织类型最广的猪基因组启动子、增强子、开放染色质区域及三维基因组精细图谱,揭示了影响猪表型变异的潜在调控机理,为提升猪基因组育种效率奠定了基础。

“破译了猪基因‘密码之后,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手段又快又好进行基因靶点检测,才能应用。”用于猪基因高通量检测的固相芯片技术,一直是由国外垄断,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生猪产业装上国产“猪芯片”,赵书红和团队奋斗了近10年。

“起初,我们研究出的液相芯片准确率很低。”赵书红团队的付亮亮博士回忆:“很多加入团队的博士生,直至毕业都没有突破性的成果。”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能放弃。”当时,赵书红不断鼓励团队成员,“因为一旦放弃,我们就没有机会了。”

学校的领导也常常鼓励赵书红和团队:“只要方向是对的,哪怕失败,学校也全力支持你们继续去研究。”

数不清的实验,数不清的失败,数不清的从头再来……一届又一届研究人员接续奋斗。2018年,赵书红团队研发的液相基因芯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捕获准确率大幅度提高。

“创新基因技术,振兴中国生猪种业”是赵书红团队的使命。近年来,她带领团队精益求精,对芯片不断优化,并研发大数据计算新技术,终于成功打造出了高水平全流程国产化的液相基因芯片技术和基因组育种平台。

赵书红自豪地说:“我们开发的基因组育种技术不仅完全实现自主化、国产化,育种效率也更高。”

2022年,赵书红带领团队以《猪功能位点液相基因芯片研发与选种选配应用》斩获了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将成果“播种”在荆楚大地

作为百年老校,一代又一代农业科学家在华农传承着红色血脉,赵书红也不例外。

1998年,她在学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我的使命感更加强烈。”赵书红说:“作为农业科学家,我们要‘顶天立地。‘顶天是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立地是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直以来,赵书红都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将成果广泛“播种”在荆楚大地上。

恩施州咸丰县地处武陵山区,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黑猪养殖是当地的重点产业,但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当地养殖户的纯种养殖占很大比例,黑猪杂交生产操作不规范,导致产仔数低下,商品猪毛色混杂、卖价低。

得知情况后,赵书红利用自己所参与的科研项目支持,为恩施黑猪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升了养殖效益,并指导建立了恩施黑猪年出栏40万头杂优猪繁育体系,示范带动全县大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身为政府咨询专家,赵书红还积极为湖北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2021年,赵书红參与撰写了致力于湖北“十四五”期间生猪产业发展的《湖北省生猪产业链发展问题与建议》被采用。同年,她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执着“三尺讲台”30载

科学家、教师,是赵书红身上最闪亮的两个身份。问及她最珍视哪个身份?赵书红坦言:教师。

在赵书红办公桌的正中间,放着一个“光荣从教30年”的纪念奖杯,上书“狮子山下育桃李、耕耘一生守初心”,这是赵书红坚守“三尺讲台”的写照。

如今已是院长的赵书红,不管再忙,都一直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她先后主编、参编教材数部,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校级教研项目。多年来,她培养毕业(出站)博士后、博士、硕士近百名。

赵书红还甘为人梯、提携后辈,支持年轻教师勇于进取。

华农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小磊回忆,博士毕业后,刚刚加入赵书红团队的他,曾有一个迷茫期:“那时,赵老师一直给我鼓励。有一次申报人才项目,她亲自动手帮我改PPT,还把团队其他老师召集起来,让我做模拟答辩,前后磨了十几轮。”

如今,刘小磊也加入了立德树人的高校教师行列,还在团队负责攻克基因组大数据难关,开发了一款高效处理百万级群体、千万级分子标记的自主育种大数据分析软件,科研版被50多个国家使用。

从赵书红团队走出的青年才俊,多人入选国家及省部级青年人才计划。她这只“头雁”也带着团队越飞越高,先后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靠年轻人。”赵书红说,“作为教师,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把前辈们传授给我们的科技理念和知识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科技事业后继有人。”

猜你喜欢

密码基因组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密码里的爱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密码抗倭立奇功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密码藏在何处
夺命密码
基因组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