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爆炸”时代,大脑怎样适应

2023-05-11

科学24小时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陆理智现实

身处互联网时代,当游戏成为同学间日常的话题,当短视频里的热梗在班级里迅速传播……天涯海角的信息触手可及,可现实生活与我们的距离却好像越来越远了。我们该如何与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共处?

每当假期结束,小陆都会因为没写完作业而苦恼。“我本来能写完的,但一刷短视频,时间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走了。”小陆有些懊恼,“写作业太累了,我真的只是想调节一下心情。”当问到小陆还有没有其他调节方式时,小陆说:“别的事情都太无聊了。”

你是否也和小陆一样,觉得周围的事物越来越难以引起你的兴趣?小时候,我们周围似乎有很多有趣的事物,我们可以在户外观察蜗牛,跟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可现在大家都更喜欢宅在家里看手机、打游戏,就连跟好朋友也是在QQ、微信上交流得更多。

网络媒介是怎样改变我们的?这一切还得从大脑的特性说起。

在亿万年的进化中,人类凭借发达的大脑站在了食物链顶端。人类有三重大脑:最先出现的“本能脑”,帮助个体对周围环境做出快速反应,提高生存机会;随后出现的“情绪脑”能够提高我们交流的效率,让群体合作力量更强;非常年轻的“理智脑”能让我们运用智慧建立文明,利用科技,成为地球上具有绝对优势的生物。

三重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在人脑中的发育、成熟时间也不同:“本能脑”在婴儿出生不久就已经完备,“情绪脑”在青春期早期基本成形,而“理智脑”要到20多岁才能逐步稳定。因此,往往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情绪起伏特别大,走向成年后,情绪也会随之稳定下来。在20多岁进入职场时,会比少年时期从容稳定许多,这就是“理智脑”的成熟带来的改变。

“理智脑”虽然极具智慧,但与“本能脑”和“情绪脑”相比,由于形成太晚,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毕竟本能和情绪已经存在了上亿年,早已成为人类的天性。而在“理智脑”的带动下,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古老的“本能脑”和“情绪脑”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此时天性就可能带来阻碍,反映到人的行为上,体现为“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导致一些矛盾的举动:明知要先写作业,却忍不住刷起了短视频;明知户外锻炼更健康,却打起了网络游戏……

在心理学“无底碗”的实验中,实验人员把一种可以不停偷偷加汤的碗给被试使用,结果发现被试用这种碗所喝的汤远比平时多。因为看不到碗底,大脑没有像以往一样接收到“结束”的信号,被试直到吃撑才发觉不对劲。这一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结果被硅谷软件产品设计师阿扎·拉斯金所使用,发明了无限滚屏功能。无穷无尽的信息,加上依托大数据的个性化投放,让人体会到丰富的刺激。这一过程能让我们轻松获得快乐,也牢牢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但当我们逐渐习惯这种模式后,我们获得相同快乐感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许多人用倍速看视频,用电影介绍类短视频代替看一部完整的电影,都是大脑不断追求更大刺激的表现。

大脑的天性是短视和追求快乐的。当又多又难的作业遇上了信息丰富的短视频,当现实中的平凡小孩遇上了游戏里过关斩将的英雄,理智的声音很容易淹没在当下的快乐中。一些同学把玩网络游戏和刷短视频当作一种放松方式,一些父母也把这种方式作为对孩子的奖励。在不过度沉迷的情况下,适当放松确实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反应速度和注意力,但往往在青少年阶段,人很难控制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长久做单一的事会让我们的大脑功能改变。

青少年的大脑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学习、运动等复杂活动能够使我们大脑的多个部分得到锻炼,而单纯地接收信息、刷短视频只会让我们的局部脑区兴奋。长期刷短视频、玩网络游戏,可能会使大脑对短视频和网络游戏越来越敏感,更容易被它们吸引,这也剥夺了我们对其他活动的好奇心与注意力。

我们控制情绪、保持理性的脑区发育较晚,现实中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能够帮助它更好地发育和成熟。而网络聊天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以文字、语音的形式进行,缺失了现实中的肢体、眼神等信息的传达,我们难以全面地把握和感受对方的情绪和真实意图。长时间接受这种单一的交流方式,会让我们的交際能力及负责此能力的前额叶发育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习惯了短视频、网络游戏的高强度刺激,我们难以再享受现实中平凡的爱好,生活的幸福感会大大降低。生活重心转移到虚拟世界后,日常生活中的集体归属感、学业成就感也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一些在现实中失去自尊的人更容易逃离到虚拟世界,导致精神上越发不能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虽然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大脑带来很大挑战,但好在大脑和肌肉一样,越用越强。国外研究者对经过3个月抛球杂耍训练的被试大脑进行测试,由于这种活动对手眼协调能力有特别高的要求,训练后被试大脑相关的功能区域有了明显发展。停止训练3个月后再测试,相应的脑区功能又往回退了一些。试想,如果我们能刻意练习大脑,就能够更好地与“信息爆炸”的时代共处。

我们对网络的使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作为工具,比如查资料、上网课等;另一种是满足情感需要,比如宣泄情绪、获得成就感等。单纯作为工具使用是我们的出发点,但若在使用过程中满足了在现实中缺失的情感需要,很容易被这种当下的快乐“欺骗”。比如有的同学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养成了上网查答案的习惯,当不得不面临考试时就很容易焦虑,从而对自己失望,对学习失去信心。

我们首先应明确网络作为工具的性质,更不能把玩手机、上网作为一种奖励,非必要尽量不使用。这单凭自己的自制力很难做到,可以请家人和朋友监督自己。同时选择一些现实中的、可以满足情感需求的活动作为奖励,比如和朋友外出吃饭、请父母带自己旅游等。及时奖励能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有存在感和掌控感。

上网课时,我们会发现注意力和学习效率都会降低。这是因为待在家中,大脑和身体以为自己还处在休息和放松的环境中。因此在家中我们需要划分玩耍和学习的专属时间段与地点。学习时,面前不放零食和手机,也不走来走去。休息时间就离开书桌,远离课本、作业,到客厅、阳台等更适合休闲的空间尽情放松。脱离了固定空间,我们心理上也更容易从上一个状态中脱离出来。

还可以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比如,当想点开游戏时先等上几分钟,背完五个单词再去玩。这种习惯养成后,每当我们打算点开游戏时,都会想要先背完单词。同时,因为转移了对游戏的注意力,对游戏的强烈情绪也会被时间平复。

互联网时代,被各类信息包围是必然的,通过短视频、游戏等媒介,我们也在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从数学题到生活技能,网络能更精简、便捷地提供帮助,一些有趣的知识类视频也能开阔眼界,让我们了解未知的领域。

大数据会根据个人喜好推送信息,我们也可以训练大数据推送自己想了解的、有益的知识。每次使用网络平台时,可以先刻意搜索一些感兴趣且适合学习的内容,在浏览时多点击相关内容。那么有益的信息在首页出现的次数会越来越多。不过,碎片化的信息往往缺乏系统性,想要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还是需要与学校所学的系统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也要多方了解,谨慎实践,不轻信,确定网络中的方法、生活技巧的真实性。

我们是与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一代,如何与繁杂的信息共处,只能在参与和尝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脑的天性虽然短视,但当我们了解、接纳自身后,就可以更好地运用理智,从而成为信息的主人。

猜你喜欢

小陆理智现实
失眠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一毛钱的事
说好的白头到老
就是要住车库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解读服装造型中蕴含的情感与理智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青春有梦理智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