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中麦1 号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产量要素分析

2023-05-10郭元世周淼平姚金保罗德祥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淮麦通径稳产

郭元世,王 文,潘 兵,周淼平,姚金保,赵 洁,梅 佳,厉 婕,罗德祥*

(1.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25000;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宁中麦1 号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12 年以高产抗病品系华麦9128 为母本、高产广适推广品种新麦9 号(国审麦2003008)为父本,杂交配组后按照系谱法选育的高产、抗病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20 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麦20200032)。该品种在近2 年的示范推广过程中表现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优异特性。本文以宁中麦1 号参加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科企联合体试验的汇总结果为依据,分析其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3 要素特性,以期为其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以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科企联合体2017—2019 年2 年区域试验和2019—2020 年1 年生产试验汇总结果(只列出宁中麦1 号和对照淮麦20 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2 年区域试验均为11 个试点,生产试验为12 个试点。3年试验均按照随机区组方式排列,其中区域试验设置3 个重复,生产试验设置2 个重复。3 年试验均以淮麦20 为对照品种。

1.2 数据分析

丰产性以宁中麦1 号平均产量较淮麦20 的增产百分数表示,增产百分数越大,则丰产性越好[1]。稳产性以宁中麦1 号的平均产量在当年全部试点的变异系数(CV)和高稳系数(HSC)作为评价指标,其中变异系数越小、高稳系数越高则为稳产性越好[2-3]。适应性则以适应度,即增产试点数占总试点数的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4]。宁中麦1 号产量3 要素对其产量的影响以相互间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法进行[5]。数据分析由Excel 2003 完成,通径分析过程参考叶青的分析方法[6]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分析

由表1 可知,宁中麦1 号的3 年平均产量分别为7 408.50、8 922.45、8 229.45 kg/hm2,分别较较对照淮麦20 增产4.16%、3.91%、4.23%,除2017—2018年度的增产点率为72.7%外,另外2 年增产点率均达到100.0%,说明宁中麦1 号在不同年际间均具有较好的丰产性。

表1 宁中麦1 号3 年试验产量

2.2 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宁中麦1 号平均产量在全部试点的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列于表2。由表2 可知,宁中麦1 号3年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对照淮麦20,高稳系数除了2019—2020 年度低于对照淮麦20 外,另外2年度的均高于对照淮麦20,说明宁中麦1 号的稳产性均优于淮麦20。除了2017—2018 年度其适应度与对照淮麦20 相当外,另外2 年度的适应度均高于对照淮麦20,说明宁中麦1 号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

表2 宁中麦1 号稳产性和适应性

2.3 产量要素分析

按照不同产量水平将宁中麦1 号3 年34 点次的产量结构列于表3。由表3 可知,其中10 点次的产量水平>9 000 kg/hm2,其产量结构平均数为:有效穗数582.0 万个/hm2,穗粒数35.6 粒/穗,千粒质量49.5 g;16 点次的产量水平介于7 500~9 000 kg/hm2,其产量结构的平均数为:有效穗数604.5 万个/hm2,穗粒数34.4 粒/穗,千粒质量45.6 g;8 点次的产量水平<7 500 kg/hm2,其产量结构的平均数为:有效穗数544.5 万个/hm2,穗粒数34.1 粒/穗,千粒质量45.3 g。

表3 宁中麦1 号产量结构

2.4 产量各要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由表4 可知,宁中麦1 号的产量与穗数和千粒质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产量3 要素间均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只有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表4 宁中麦1 号产量及各要素的相关性

为进一步研究宁中麦1 号产量3 要素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对2017—2020 年的全部试点数据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列于表5。由表5 可以看出,穗数对宁中麦1 号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穗粒数的影响相对最小。各产量要素之间由于存在负相关关系,产量3 要素中的单个要素通过另外2 个要素而对产量的影响均为负,产量3 要素对产量的间接影响均小于产量3 要素对产量的直接影响。

表5 宁中麦1 号产量各要素对产量的通径系数

3 讨论与小结

根据2017—2020 年宁中麦1 号中间试验的产量表现可以看出,宁中麦1 号3 年间较对照淮麦20的平均增产率为4.10%,平均增产点率为90.9%,说明宁中麦1 号具有较突出的丰产性。宁中麦1 号3年间在各试点的变异系数均小于淮麦20,且2 年区域试验的高稳系数均高于淮麦20,说明宁中麦1 号受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宁中麦1 号在不同年份间的增产点数占总试点数的比例均大于或等于对照淮麦20,说明宁中麦1 号在江苏淮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适宜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宁中麦1 号产量与穗数和千粒质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提高穗数和千粒质量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途径。通过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宁中麦1 号的产量3 要素对其产量的直接影响远大于各个要素间的间接影响,说明通过加强栽培技术研究同步提高产量3要素来提高宁中麦1 号的产量是可以实现的。

猜你喜欢

淮麦通径稳产
建湖县供电公司护航“菜篮子”稳产保供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睢宁地区优质小麦品种筛选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新型全自动气动通径机设计要点探究
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淮麦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气动通径机设计及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麦新品种“淮麦35”基本苗数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