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3-05-10张彦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6期
关键词:急性期心动图标志物

张彦萍,卫 颖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甘肃 白银 730900)

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SCM)又称为Takotsubo心肌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以短暂心室收缩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1]。但由于SCM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特征,初诊时易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从而增加了SCM误诊情况的发生。随着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多项研究表明,超声心动图可通过直观反映心脏结构及室壁运动情况,对SCM患者心肌损伤程度进行关键性检查,其在SCM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3]。另外,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反映心肌缺血、缺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目前,临床常用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但上述指标在机体含量、达峰时间方面存在不同,故其诊断SCM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有差异。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对SCM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CM患者65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44例;年龄43~75岁,平均(58.25±4.60)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8 kg/m2,平均(24.25±1.30)kg/m2。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确诊为SCM[4];②首次发病并住院治疗者。排除标准:① 合并其他心肌疾病者;②存在严重心脏瓣膜病史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⑤未完成治疗或治疗用药过敏者。以治疗14 d为界设定为急性期和恢复期。另选取同期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39~72岁,平均(57.54±4.49) 岁;BMI 19~28 kg/m2,平均(24.31±1.35)kg/m2。两组性别、年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超声心动图指标检测:观察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治疗14 d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组于健康体检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仪器为飞利浦CX50型、EPIQ7C型、EPIQA70型超声心动图系统,被检者静息30 min,采取仰卧位,连接心电图,采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指标,采集时注意提示受检者屏住呼吸,连续测量3 次取平均值。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观察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治疗14 d后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对照组于健康体检时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均置于红色生化管中,以半径10 cm,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述血清标本,采用Roche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对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检测,Olympus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诊断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急性期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DD、LVES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LVEF水平显著高于急性期,LVEDD、LVESD显著小于急性期(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比较(± s)

注:t1/P1为观察组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t2/P2为观察组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t3/P3为观察组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例数 LVEF/% LVEDD/mm LVESD/mm观察组 急性期 65 29.25±8.40 55.72±14.9747.42±13.77恢复期 48.56±10.0844.19±12.3341.06±11.58对照组 50 51.21±10.4541.23±11.1537.12±10.04 t1/P1 11.865/<0.014.793/<0.012.850/0.005 t2/P2 1.375/0.172 1.330/0.186 1.915/0.058 t3/P3 12.493/<0.015.728/<0.014.454/<0.01

2.2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

观察组急性期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cTnI、CK-MB、H-FABP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期(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 s)

注:t1/P1为观察组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t2/P2为观察组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t3/P3为观察组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

H-FABP ng/L观察组 急性期 65 0.20±0.08 11.67±3.55 6.22±2.01恢复期 0.10±0.04 9.12±2.67 5.06±1.95对照组 50 0.09±0.03 8.20±2.46 4.55±1.88 t1/P1 9.014/<0.014.628/<0.01 3.340/0.001 t2/P2 1.476/0.143 1.895/0.061 1.412/0.161 t3/P3 9.229/<0.015.904/<0.014.542/<0.01组别 例数 cTnI μg/L CK-MB ng/mL

2.3 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对SCM的诊断效能

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LVEDD、LVESD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H-FABP诊断SCM的曲线下面积为0.966(95%CI:0.938~0.994),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0%、92.3%,均高于上述指标单独检测,见表3、图1。

表3 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对SCM的诊断效能

图1 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SCM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目前,临床关于SCM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考虑主要与雌激素分泌缺乏、儿茶酚胺毒性作用、冠状动脉血管结构异常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5-6]。也有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在SCM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交感神经过度刺激后,可诱发冠状动脉微血管痉挛、收缩,进而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异常,出现心肌缺血[7]。由于SCM普遍为急性起病,且易诱发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故积极探讨早期预测SCM动的高灵敏度、特异度指标,对缩短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表明,SCM发病早期患者左心室平均LVEF为15%~30%,且心室中部存在明显受损,心尖部甚至出现反向运动[8]。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心动图在SCM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具有无辐射、重复性良好等优势,可直观反映SCM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及室壁运动情况,获取各种测量参数,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了误诊。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性期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DD、LVES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LVEF水平显著高于急性期,LVEDD、LVESD显著小于急性期(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吴庆法等[9]研究表明,SCM患者入组时超声心动图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治疗14 d较入组有明显改善,且趋于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本研究论点。说明动态监测超声心动图指标有助于SCM确诊率的提高,且可作为病情恢复评估的敏感指标。

SCM发生发展过程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促进儿茶酚胺的过度释放,直接破坏心肌细胞膜,导致心肌细胞受损,甚至引起心肌细胞的水肿、坏死。因此,实验室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对SC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nI是一种特异性蛋白,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血液中含量几乎微不可查,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TnI迅速释放入血,并持续高水平表达。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cTnI可作为心肌损伤预测的首选标志物[10]。CK-M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等组织中的同工酶,具有高特异性,其含量可直观反映心肌损伤程度。H-FABP是由132个氨基酸构成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当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中的H-FABP释放入血,并在4 ~6 h浓度达到峰值。相关研究表明,与传统心肌损伤标志物相比较,H-FABP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急性期血清cTnI、CK-MB、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恢复期上述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在不同阶段SCM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有明显不同。另外,本研究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LVEDD、LVESD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H-FABP诊断SCM的AUC为0.966,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0%、92.3%,均高于上述各指标单独检测。说明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可通过实验室、影像学方面对患者病情进展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SCM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SCM的诊断效能,且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变恢复情况,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急性期心动图标志物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