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落实“双减”,把健康快乐还给孩子
2023-05-10李秀莲
李秀莲
“双减”政策实施后,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一半以上的家长存在极端化倾向——要么过度关注,要么不管不问。约35%的家长存在过度功利化倾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这部分家长变得更为焦虑,盲目找网课或自行布置刷题任务,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压缩了户外活动和锻炼的时间。约20%的家长采取“放养”的教育策略,缺少陪伴的孩子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沉迷网络游戏,影响了身体健康,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如何实现“双减”不减成长?我们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学校课程建设、家校社协同共育,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的“生长教育”新路径
规范作业管理,抓“双减”
我们坚持因材施教,研究如何控制作业总量和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是建立“三联单”,落实减负提质。学校结合已有的教学管理经验,建立“三联单”作业体系,带领教师将“学科任务单”分解为:学科预习任务单、课堂学习任务单、课后实践任务单。提出“课前小预习,万事俱备助学习;课堂大手笔,有的放矢乐学习;课后巧助力,融会贯通固学习”的理念。
二是推进分层设计,作业难度可选。按照A提高型、B基础型、C巩固型3种不同层级进行作业设计。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学情和能力自主选择作业类别,力求达到“优等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中等生吃好吃饱、学困生刚巧做到”的状态。
三是“课内+课外”,让写作业成为一种享受。课内书面作业促“固本”,课外活动实践促提升。通过课外主题活动、项目式学习、研学体验活动、学科实践活动等形式,将书面作业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学科作业转变为生活实践,把学生从机械、无效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走进生活、享受生活。
家校社共育,促“双减”
长期以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家庭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指导家长积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学生在校完成课内作业,在家开展阅读、绘画、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等活动。家校共育引领孩子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
学校从“文明、学习、健康生活和自主项目”4个方面,对学生的素养认知和行为实践给予指导,要求学生每日一记录、每周一评价,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学校评价相结合,家校携手共同呵护孩子的生长。
转变观念,乐“双减”
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评价方式,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在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全面地看待学生的发展,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是把手机管起来,让陪伴多起来。家校共建“养机场”,制定明确的手机使用守则,约法三章,引导家长和孩子都放下手機,开展亲子互动,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是带学生动起来,让体质强起来。健康的体质是锻炼出来的,我们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体育运动。搭建多样体育平台,开发特色体育作业,家校携手共同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让每一名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
健康是一种生命状态,也是一种发展能力。我们将继续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解决学业负担过重、家庭教育负担沉重等问题,多举措落实“双减”政策,把健康快乐还给孩子。
责任编辑:黄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