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场地对抗赛在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运用
2023-05-10陈炯
【摘要】随着体育强国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落实,高中足球技术以及战术训练优化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许多高中足球教育工作者寄希望于为足球技术以及战术训练增效,为我国培养大批高素质足球人才,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同时,高中足球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小场地对抗赛的优势,促使高中生足球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团队的战术训练创设良好的环境。对此,本文将基于笔者个人对于小场地对抗赛的认识,浅述其在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运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场地对抗赛;高中;足球技术;足球战术;策略
作者简介:陈炯(1983—),男,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
足球运动的训练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小场地对抗赛是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的有效训练形式。基于部分高中场地设施有限、学生触球机会少且参与积极性不高等诸多因素的考量,教师开展小场地对抗赛能够弥补高中足球教学的缺陷,使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活动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营造紧张刺激的竞赛氛围,让高中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足球训练学习中。并且素质教育对高中足球教师提出了优化教学,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落实战术训练活动的目标,培养个人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兼备的高素质足球人才的要求。
一、当前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存在的不足
(一)战术训练活动难以开展
在传统的高中足球教学中,由于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战术训练活动一直难以开展,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一方面,战术训练对学生之间的默契要求较高,然而部分教师对于学生之间的分组对抗没有引起重视,只是随意地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搭配,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再加上学生缺乏长时间的磨合、协作,默契度不高,自然就会影响战术训练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部分高中生的足球基础较差,足球意识不强,个人足球素养有待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战术训练活动的开展。
(二)学生个人技术水平提升较慢
部分高中足球教师教学理念落后,采取的战术训练手段十分有限,往往只是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带球跑动、传球以及一些足球游戏,极少会针对学生足球技术方面的要求开展专项战术训练,对学生的发展诉求也没有予以回应。高中生在过于娱乐化、缺乏针对性、学习氛围不浓的足球课堂学习中提升的空间很小,个人足球技术水平的提升往往会处于停滞状态。
(三)场地设施得不到完善
部分高中由于受到办学条件、办学理念等因素影响,对于足球教学投入的资金不多,足球场地设施没有进行完善或更新,所以可供高中生进行足球训练的场地设施有限,高中生基本的训练诉求和现阶段高中足球教学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会降低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二、在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中运用小场地对抗赛的积极意义
(一)为战术训练活动开展创設有利条件
小场地对抗赛的优势在于场地小,易于组织,便于管理,教师能够站在场地一旁观察所有学生在场上的表现,并给予一些战术指导,辅助学生切实将所安排的战术落实到位。小场地对抗赛对场地规模以及比赛时间要求较低,而且组织的人数少,再加上配合训练的节奏较快,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磨合的时间,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彼此的熟悉程度,使基于默契度的各项战术训练活动得以开展[1]。
(二)弥补足球教学硬件设施的缺陷
针对部分高中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情况,开展小场地对抗赛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小场地对抗赛的辅助下,高中足球教学对场地大小、足球训练、教师指导的要求降低,这在无形中也降低了高中足球教学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能让所有学生对于足球训练器材的诉求都得到满足,使技术及战术训练活动次数增加,不会受制于硬件设施而无法开展。
(三)丰富足球教学的方法
开展小场地对抗赛是能够丰富足球教学方法的手段。高中足球教师在应用小场地对抗赛的基础之上,可对高中生进行多样化的小组分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战术训练、化整为零的技术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灵敏度、耐力、足球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同时由于训练活动的组织安排难度降低,教师可结合不同小组的情况,灵活进行训练活动的调整,尝试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设计,让学生掌握多种足球学习手段。
三、在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中运用小场地对抗赛的具体策略
(一)大力推进实践型技术训练活动开展
小场地对抗赛强调比赛的对抗性和战术的层次性、整体性。一般而言,在参与小场地对抗赛的过程中,双方队员攻守转换频繁,比赛战术调整灵活,才能取得最终胜利[2]。实践是训练足球技术的极佳手段。相较于传统的大场地比赛,小场地对抗赛极大降低了教师组织安排比赛的难度,使得教师可结合教学情况开展特定的比赛活动,为学生运用足球技术创设环境,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对足球技巧的掌握程度。高中足球教师应当定期组织一些实践型的小场地对抗赛,指导学生将所学的足球技术运用于实践,给予学生足够的触球及射球机会。高中生可以在实际比赛中尝试进行足球技巧的创新运用,并发现足球技术在实践应用中所存在的缺陷,以便于进行后期的改进。
以“守门员技术”教学为例,教师在完成技术讲解之后,可随即要求学生开展“五对五”的小场地对抗赛。在比赛中,学生有多次射球的机会,可对球门的各个方位发起进攻。担任守门员的学生要敏锐观察对手的动向,结合击球部位来做出精准判断,预判对手射球的方向,将涉及原地、跳起、倒地动作的扑接球技术运用起来;在截获球后,要马上组织进攻,根据队友的站位情况,灵活运用单手肩上掷球、勾手掷球、低手掷球的发球技术,为队友进攻创造优势,并检验自身对技术的掌握情况,以便后续根据技术缺陷进行针对性的比赛训练。
(二)落实“先整后分”“整分结合”的教学指导策略
一味进行整体性的足球教学不利于提升学生个体的足球技术水平,发挥小场地对抗赛对学生个体掌握足球技术的作用,甚至会降低学生学习足球技术的积极性。所以高中足球教师可采取“先整后分” “整分结合”的足球教学指导策略。具体来说,教师可先为本班的学生进行整体性的理论知识讲解,以及技术动作分解展示,让学生对各种足球技术形成基础性认识。之后,教师可走到不同小组所在的区域,结合小组的特点再次进行知识的讲解,分析每一个动作要领,抓住每一个细节,不留任何一个漏洞,完善技术讲解机制,实现对学生参与小场地对抗赛的有效指导。
以“射门技术”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在小场地上进行摆射、弹射、推射等基础射球技术演示教学,讲解如何控制脚背正面、内侧、外侧等部位,使各个小组学生对基础射球技术形成初步认识。然后,教师可为各个小组进行针对性的射球技术讲解。对于球感好、基础扎实的小组,教师可侧重讲解削射、切射、倒钩等难度大、要求高的射球技术,安排小组成员进行“三对三”的小场地对抗练习,让他们尝试掌握以上射球技术,提升他们在足球技能上的优势。对于基础稍弱的小组,教师往往需要从基础抓起,将射球技术与脚步动作一一对应起来,如摆射需要利用正脚背发力,捅射需要利用脚尖发力,以加深小组成员对于射球发力部位的认识;并为小组成员提供模仿学习的对象,让被模仿者在小场地上进行技术展示。教师构建“整分结合”的战术指导机制,帮助各个小组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可以彰显小场地对抗赛的优势。
(三)借助技术评价导向应用技术组合
赛前评价、赛后总结是每次小场地对抗赛中都应开展的活动。学生不仅需要拥有精湛的个人技术,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整合能力。高中足球教师可以利用侧重点不同的比赛评价来引导学生应用技术组合,构建完整的足球技术体系,确保学生能够根据比赛的种种需求,熟练运用各种技术,让足球学习充满活力,实现学生个人技术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以“传球、接球、运球过人”技术组合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小场地对抗赛中,可先鼓励学生大胆传球、灵活传球、有效传球。在学生达成了既定的传球目标之后,教师可适时暂停小场地对抗赛,点评学生在传球力量、时机掌控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然后进行下一个接球的环节,利用评价导向,对学生提出一些接球上的要求,随即让学生继续比赛,进行“传球、接球”的技术组合应用,观察学生实际的应用情况。最后,教師可引入运球过人技术,使学生结合比赛实际情况随机搭配技术。教师利用小场地对抗赛的优势,以及时的评价导向让学生进行技术组合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灵活使用各种技术的能力。
(四)注重比赛氛围营造,培养学生足球意识
足球意识的培养是应用足球战术的前提。具备良好的足球意识的学生能够察觉队友的动向,进而提前走位、变向、传球等等,在无交流的情况下实现有效配合,并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为此,高中足球教师可利用小场地对抗赛来进行比赛氛围的营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随机应变、提前走位的能力,使学生在比赛中结合对手及队友的跑动过程,预判接下来的比赛形势变化,进而做出跑动的最优选择,与队友完成默契的配合,最终取得胜利。
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次训练,把每次训练都当成正式的比赛,在开展小场地对抗赛时,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判断,尝试与队友一起进行提前跑位、预先传球、预后穿插等等,灵活地根据比赛进程来思考如何走位、策应、进攻,学会观察和随机应变,并借助激烈的比赛氛围,使学生沉浸在比赛中,提升与队友的默契度和自身的足球意识,为后续掌握更多战术奠定基础。
(五)灵活进行战术运用,加深学生对战术的理解
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依靠队友之间的配合,而战术运用便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高中足球教师在小场地对抗赛中既要教授学生足球技术,也要开展一些战术训练活动,结合比赛情况进行灵活安排,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战术的魅力,以及“1+1>2”的足球技术运用效果,加深学生对于足球战术的理解,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战术运用意识,为学生后续进一步发展足球素养奠定基础。
以“进攻战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比赛形势采取战术一、战术二这两种不同的策略。其中,战术一是中路进攻战术。该战术主要在队内有技术好、足球意识强、具备冒险精神的进攻手,以及有善于配合、策应的队友时运用,而且小场地对抗赛一般防守严密,运用该战术能够直接射球,做到出其不意。战术二是边路进攻战术。相较于战术一,战术二更加注重整体配合。该战术需要全队快速推进,以多点切入的方式突破对方的防守线,为后续进攻制造机会,其优势在于发挥全队效能,减少对进攻手的依赖。这两种战术有着一定的联系,倘若教师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就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战术应用的理解,让学生达到超出预期的战术应用效果。
(六)开展由局部到整体的教学,强化不同战术的训练
足球比赛节奏较快,参赛者跑动较多,防守也较为严密,一味要求全队配合是不现实的,而更多的是需要将局部战术组合成整体战术,体现由局部到整体的特点。所以,高中足球教师可先分别开展“二过一配合”“人盯人防守”等局部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学过的足球战术的认识,然后再借助下一阶段的小场地对抗赛,融合以上局部训练所涉及的战术,使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各种战术,从而建立完整的战术体系,构建“局部—整体”战术运用模式。
以“二过一配合”与“人盯人防守”战术的局部教学和整体教学为例,在起始阶段,教师可安排两场比赛:其中一场比赛需要学生尽量使用“二过一配合”战术,借助翻墙式、交叉掩护式等具体的战术形式,实现对跑位交接、提前传球、适当回传等策略的应用,突破对方的防守;另一场比赛需要学生以“人盯人防守”战术的应用为主,在比赛前先定好防守对象,在比赛时紧跟防守目标,夺走其传切球、突破进攻、控球跑位的机会,做到有效防守,同时要注意队内的协防配合,避免防守漏洞的出现,直至比赛结束。在最后阶段,教师可再组织一场小场地战术综合运用比赛,使学生交替使用“二过一配合”战术和“人盯人防守”战术,尝试运用“二过一配合”战术突破对方的“人盯人防守”,运用“人盯人防守”战术影响对方的“二过一配合”,从而达到由局部到整体的战术教学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场地对抗赛的开展能够使多样化的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活动得以实施,弥补了传统足球教学模式的劣势。所以,高中足球教师应放大小场地对抗赛的运用优势,通过小场地对抗赛发展学生灵活运用足球技术组合、足球战术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个人足球素养,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为足球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远军.小场地对抗赛在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运用[J].运动,2016(07):11-12,8.
[2]程猛.小场地对抗赛在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 2017(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