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策略探讨
2023-05-10魏艳琴
魏艳琴
摘 要: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生态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文章针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意识方面的教育策略展开了具体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态意识教育;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初中生物学课程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就是结合学科特点,围绕核心素养,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生态意识教育是初中生物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和丰富的生物学资源,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生物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生态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 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们无计划、不合理地开采、使用,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下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单元中有关水体富氧化的成因及危害、酸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时,教师要通过真实的事件和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 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
人們所开展的各项生产活动都要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实现资源与能源的持续利用。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也要将可持续发展思想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将这一思想落实在生活中,贯穿在自己的生产与消费中,实现自然生态的平衡。
二、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策略
1. 深挖生态意识教育内容
初中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内容与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有关。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将教材中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渗透给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重点向学生讲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展开剖析,带领学生全面认识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认识水资源,让学生明白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内容,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从学生的思维层面构建生态意识,并将其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 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实践,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这一章时,教师可以从生物种类、基因、生态系统方面为学生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在生活中随意丢弃废电池或排放有害气体,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破坏。在教学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构建平台,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联系。在与环境相关的节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环保纪录片,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或是清理校园内外的垃圾等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理论延伸到实践探索,借助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调动他们实践探究的主动性,让学生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将其作为案例或素材,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生态意识。例如,我国北方地区经常会出现沙尘暴天气,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沙尘暴的成因与沙尘暴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讨论社会热点事件,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3. 以教材为中心拓展生态教育范围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在生态意识教育中,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渠道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针对森林和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等现象,为学生拓展知识。在拓展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真实的数据与资料,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同时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思想体系构建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 通过练习向学生渗透生态意识
课后练习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在生态意识教育中,教师可以适当优化教学内容,将其作为课后练习内容,让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生态意识。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设计这样的练习题:池塘中的有害藻类产生的毒素,能引起鱼类的神经麻木、代谢失调和呼吸障碍,最后导致鱼类死亡。而鱼类间由于等级分化也相互捕食,且水鸟捕食鱼类,而水鸟又被更高一类的鹰类捕食,同时腐烂的动植物遗体会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在这个生物圈中,如果某一种鱼类的数量急剧减少,则在短时间和长时间内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并分析同类间和上下级间竞争的相互影响,让学生明白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通过这样的练习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一体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5. 客观地认识生态规律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客观地认识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在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全部的生命形式和生命现象都是在生态环境下诞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孕育出了丰富的生命形式和生命现象。相对地,生命形式和生命现象的存在与发展也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生态环境若是遭受了大幅度破坏,那么处于这一生态环境中的任何生物或生命都会逐渐衰落直至死亡。通过这些客观规律,让学生对生态规律形成正确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向学生教授探索生态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既能够清晰地掌握自己学习过的生态规律和自然规律,又能够自主探索与总结未接触过的生态规律和自然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生物学知识进行生态规律的总结与自然规律的探索。
6. 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每个人的生态价值观都有所不同。生态价值观会对学生个体的生态行为和生态习惯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能够规范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生态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想高效地渗透生态意识,就要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生态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稳定对于生命的存活和生态系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习惯。
三、结束语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进一步凸显出了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基于这一教育背景,教师要深挖教材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拓展生态意识教育范围,促使学生客观地认识生态规律,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畅. 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6).
[2]屈蕴. 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0(24).
[3]张巧文. 试论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