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奋发进取 全面提升河北水安全保障能力
——写在202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2023-05-09河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崔志清
□河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崔志清
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同时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变革)”,我国“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为我们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对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推行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作出系列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治水兴水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依法治水方面,制定出台了《河北省河湖保护和治理条例》《河北省节约用水条例》等系列法规规章,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加快推进水行政与刑事司法衔接,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水利依法治水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在母亲河复苏方面,通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一批河道治理修复工程,排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持续实施生态补水,河湖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2022年,全省有水河长达到3930km,是2019年的1.7 倍,大清河水系、子牙河水系贯通入海,滹沱河等15 条河道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全线贯通,白洋淀生态水位保持率达到100%,越来越多的河湖恢复生命、重现生机。
水利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重要基础支撑。我省地处京畿要地,保障水安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受资源禀赋条件限制,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没有根本改变,部分地区仍存在河道断流、湖泊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水旱灾害防御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深入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水利场景,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风险防控能力、水资源调配利用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一、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开展汛前隐患排查,加强河湖行洪空间管控,强化水库安全管理,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全面做好迎战暴雨洪水和干旱灾害准备。加快茅岭底、青山等水库建设,持续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江河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实施宁晋泊—大陆泽、献县泛区等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全面构建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
二、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科学编制省级水网规划,谋划实施雄安干渠、廊坊“北三县”、引江入武等引调水工程和水源调蓄、水系连通、水源涵养等工程,构建省级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推动省、市、县3级水网互联互通,全面增强我省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战略储备能力。最大限度调引长江水、黄河水,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东线和引黄工程效益。因地制宜完善农村供水网络,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
三、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巩固“节、引、调、补、蓄、管”六大超采治理措施成效,持续开展跟踪监测,保障继续稳定发挥压采作用。针对紧平衡、临界超采等重点地区,根据产业与种植结构、水源条件和工程状况,分区分层分类精准施策,谋划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灌溉水源置换、泉域治理修复、海水入侵防治等项目,持续压减地下水超采量。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计量体系,实施地下水位水量双控,严格地下水取水许可,大力推进取水井关停,完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与管理保护的长效机制,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四、推进河湖生态复苏
畅通河网水系,保护河湖水体,复苏河湖生态,打造一批典型示范幸福河湖。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组织制定滹沱河、衡水湖等25 个河湖的“一河一策”方案,恢复和改善河道有水状态,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以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为重点,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强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强化涉河项目审批监管,构建人水和谐的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实施河湖生态补水,统筹水库水、引江水、引黄水,完成河道年生态补水16 亿m3以上,实现10 条以上河流水流贯通;多水源向白洋淀生态补水3.5 亿m3,水位保持在6.5m~7m。以燕山、太行山、坝上等区域为重点,积极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
五、持续推进全社会节水
坚持节水优先,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持续推进取用水问题专项整治。完成跨市跨县分水单元水量分配,确定各区域来自不同水源的可用水量,明晰区域水权。加强取用水计量统计能力建设,提高用水统计监测精度。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南水北调受水区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强化节水评价,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做到应评尽评、应审尽审。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在公共机构、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重点推进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加强再生水利用配置,强化定额管理,健全节水标准,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
六、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强化河湖长制,健全河湖长动态调整和递补机制,充分发挥河湖长牵头领导、综合协调作用,深化部门间、区域间联防防控,持续推进河湖清理整治,维护河湖生态空间完整。完善水法规体系,高质量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引黄工程运行管理规定等立法任务。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水行政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落地见效,开展水事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和调处化解,深化水利“八五”普法。推进“放管服”改革,编制和动态调整权责清单,组织向重点区域下放省级水行政权力,持续优化水利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