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工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建言献策

2023-05-09

国防科技工业 2023年3期

高质量发展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曹建国

发挥领军企业 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航空发动机作为“皇冠上的明珠”,是国家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制造业的尖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厚爱下,近年来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步伐大大加快,生产交付、服务保障和产品可靠性取得重大进步,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新路子。

作为科学技术界、航空发动机战线的一员,曹建国建议,发挥领军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完善基础研究与应用机制;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陈锡明

进一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陈锡明建议,要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科技型企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全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服务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

卢铁忠

因地制宜开展 高温气冷堆核能多用途利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能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石化和化工行业作为基础性产业,肩负着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当前,国家“双碳”战略纵深推进,发展并应用高温气冷堆技术是实现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服务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系统简单、绿色零碳、经济性高等特点,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匹配石化生产需求的最佳配置。高温气冷堆与石化耦合可行且必要,利用核能供热、供汽、供电替代煤炭消耗,是石化行业面临保障稳定供应与清洁低碳转型双重挑战下的优选方案。

建议:加快高温气冷堆石化耦合与制氢示范项目落地及产业化推广应用;同时适时启动在一些清洁能源输出省份的核能利用,将核电作为基荷电源,支撑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电力输出与消纳。

全国政协委员,同方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

韩泳江

提高核能“走出去”竞争力

核能国际合作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器与抓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等形势也为我国核电“走出去”带来重大机遇。

当前,我国亟须加强顶层协调,将推动核能“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核能国际合作的中国模式,构建与核大国地位相匹配的新格局。

目前,我国核电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从技术研发、设计建造、装备制造、运行管理到技术服务,已具备全产业链“走出去”的能力和条件。我国已向国际市场出口了15 个核电机组和研究装置,“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 号机组于2021 年5月20 日正式进入商业运行。2021年12 月20 日,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2022 年2 月,我国成功签订了“华龙一号”阿根廷核电项目总包合同。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具备与核电强国同台竞技的实力。

建议:拓宽核电项目投融资渠道,加大财税、金融保险政策支持力度,对核电“走出去”给予一定优惠,以满足构建新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迫切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沈飞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邢一新

推动建立统一基础产品标准与型谱配套法规建设

航空工业向来是铸就大国重器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邢一新所在的中航沈飞是以航空产品制造为核心主业,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维修和服务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作为中航沈飞总经理,他今年第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邢一新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好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和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在变革发展中找准方向、勇立潮头,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贡献航空力量。中航沈飞将高度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站在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国家队’的高度,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罗阳精神,抓改革、建能力、调结构,不断推动航空武器装备实现跨越式、体系化发展。”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伴随装备快速发展,基础产品呈现出品种繁多、规格繁杂、标准繁复等问题,制约装备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发展,制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其根源在于缺乏对其标准和型谱的强制约束。亟须建立统一基础产品标准与型谱的配套法规,为加快推进和有效规范基础产品标准和型谱统一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建议:适时修订《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等标准与质量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的部门规章,细化制定专门针对统一基础产品标准与型谱的办法制度,基于顶层法律法规制定细化的指导意见,并分阶段、分领域出台相关实施建设指南等。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

朱华荣

保障新能源汽车健康协同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连续8 年蝉联世界第一。但是,当前仍存在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尚不均衡,用户里程焦虑变化为补能焦虑;“缺芯贵电”,新能源车企普遍亏损,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错位,行业持续增长动能面临挑战;关键原材料、车规级芯片高度依靠进口,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等问题。

建议:一是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用户补能焦虑。建议加速构建慢充、(超)快充和换电等为一体的多层次补能网络;探索共享私桩的模式,缓解补能焦虑。二是推动动力电池标准化,加强下一代动力电池、芯片等技术攻关。建议推进动力电池标准化,对电压、接口等进行统一;完善科研成果到商业化落地的全流程支持政策,加速推动下一代电池和车规级芯片等卡脖子技术。三是政策聚焦中端市场持续发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不断优化。研究针对中端市场的购车支持政策,不断优化市场结构,持续注入发展动能。四是内外同步,加快推动锂资源等矿产资源开发布局。国内方面,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加快国内高品质锂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国外方面,鼓励和引导国内矿产资源企业、整车企业和电池电芯企业等市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海外锂矿等矿产资源战略布局与开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三研究所所长——

林枫

加快形成 中小型燃气轮机完整谱系

作为“国之重器”,燃气轮机是能源和国防领域的战略性高端装备,在船舶动力、海洋工程、工业驱动、分布式能源和发电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涉及学科广、产业链路长,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驱动效能,发展燃气轮机产业意义重大。

近十年来,中小型燃气轮机市场需求在全球燃气轮机市场总量中的占比高达66%以上。但是,目前国内市场基本被美、德等发达国家瓜分。林枫介绍,国产中小型燃气轮机产品发展滞后,成熟自主产品较少,系列化、谱系化程度较低,部分技术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尚存差距,从而造成市场竞争力较弱。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也存在不健全、不稳定、质量不高的问题。

建议:一是坚持自主发展,加大产品研发支持力度。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结构优化为导向,引领国产中小型燃气轮机产品研制攻关。二是强化基础研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应瞄准燃气轮机科技前沿,抓住技术发展趋势,打好基础、储备长远。三是加强研用结合,创造产品应用良好生态。以国家“敢用”带动研发制造企业“敢研”,贯彻“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研用结合、稳步发展”原则,加大应用推广力度,强化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四是持续补链强链,促进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强化政府引领、创新驱动、产融结合、市场牵引的产业化道路,带动国内中小型燃气轮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五是建立融合平台,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切实加强政、产、学、研、金的深度融合,上下协同、内外联动,整合行业资源,打造创新合作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动研所专职总师——

单晓明

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事业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随着近几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视以及通用航空产业的稳步发展和通用机场建设的加速,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事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基本形成以国家航空力量与民间航空力量相结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统筹协调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但是,目前我国的航空救援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航空应急救援力量薄弱,不能满足我国的应急需求。

建议:一是统筹应急建设,布局“航空应急救援力量一张网”。建立中央垂直管理的专业化航空应急救援队,建立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科学调度、能聚能分、机动灵活、互帮互助的资源配置机制。二是推动空地融合,整合航空应急救援力量与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伍,推广“飞机+专业队伍”的作战模式,推动地空防灭一体化运作。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向通用航空运营企业购买应急救援服务,将具备条件的通用航空公司列入政府采购目录,有效扩充航空应急规模力量。四是自主自强,提升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国产化。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扶持资金,鼓励企业不断提高研发创新水准,为我国航空应急装备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全国政协委员、麒麟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谌志华

“链主”企业应发挥头雁 作用,带动产业链安全稳定运行

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创新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实现经济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着力增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近年来,我国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统筹补短板、锻长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产业链健全、产业体系完备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持续攀升,有力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也较为突出,不同产业在发展速度、发展阶段和现代化水平上有明显差异。以网信产业为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部分关键环节还存在技术缺失或不成熟的情况,产业链上下游依然存在很多短板,影响更高层次的研发和应用。

谌志华建议,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善用“揭榜挂帅”机制。要以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要培育“链主”企业,引导“链主”企业发挥头雁作用,带动产业链实现安全稳定运行,推动产业生态圈建设,构筑产业链竞争优势。同时,要建立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和人才链和谐协同发展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激发创新主体动力活力也是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要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联合创新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以实际应用成果激发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创新潜能。

科技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总工程师——

罗琦

布局建设 快中子高通量研究堆

快中子高通量研究堆是先进研究堆的“特种部队”,是开展先进核能研发、同位素生产、先进反应堆核燃料与材料辐照考验和基础科学研究的高性能、综合性顶尖设施平台,是世界核大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制胜利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钠冷快中子研究堆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方面具备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启动建设快中子高通量研究堆已具备很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用于研发先进核能的快中子高通量研究堆数量、性能不满足要求。尽快启动建设一座多功能高通量快中子研究堆,不仅具有开展先进核能研发迫切的现实需要,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将成为大幅缩短先进核燃料与材料研发周期的有效途径,成为补齐我国核科研条件短板、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的核心支撑。

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核领域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做强做大国家战略核科技力量。二是加大核能新技术研发力度,提升核能固有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性能,抢占国际核能技术发展高地。三是统筹做好聚变堆技术路线规划,积极推进聚变技术研发。四是加大核电走出去力度,不断健全核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体制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研究员——

赵静

加快自主工业软件研发 支撑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装备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期,加快自主工业软件研发,大力提升软件的安全性和算法的可靠性,支撑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装备体系,对于科技自立自强乃至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战争形态快速演变,体系对抗、联合作战,智能化作战已经成为未来大国对抗的主要战争样式。软件和算法在体系化作战和智能化作战系统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机遇十分难得,挑战也十分严峻,软件的核算方式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等问题,直接导致国产工业软件研发动力不足,高水平人才流失,无法形成良好的软件研发生态,已经严重影响国产自主研发软件能力的提升,难以支撑中国特色现代装备体系化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期,加快自主工业软件研发,提升软件的安全性和算法的可靠性,支撑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装备体系,对于科技自立自强乃至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体系化发展是新时代系统工程思想的创新发展,面对未来大国竞争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我国必须做好充分应对,建议实施重点领域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工程,在国防领域加强国产工业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软件价值评估体系,制定相关评估标准和规范,加大国产工业软件研发的财税支持力度,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联合作战体系发展,为推动中国特色现代装备体系化发展,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郭泽义

加快高端基础元器件创新发展

基础元器件行业,尤其是产品技术壁垒较高的高端基础元器件,是关系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柱。基础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虽然国家层面已经明确产业发展的相关方向,但是现行相关政策不足以支撑高端基础元器件的创新发展,不足以解决目前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建议:高端基础元器件产业需要从鼓励高端基础元器件优势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加快创新发展。一是加快建立领先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协作机制建设。要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布局高端基础元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源头科技创新平台。二是推进高端基础元器件产业链发展协同。打造由需求牵引的技术攻关共同体,推动相关部委谋划上下游联合创新重大专项。三是推动高端基础元器件产业发展集聚。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重点培育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强产业能力发展技术人才支撑。规划“双一流”高校针对高端基础元器件设置相关学科和专业,加强和扶持企业高端人才引进,形成高端人才聚集高地。五是鼓励高端基础元器件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发展投资质量和效益,政策向高端基础元器件产业倾斜。六是加快高端基础元器件优势企业国际一流建设。支持优势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红宇精工主管设计师——

邵洪婷

加强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联合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目前,企业R&D 经费占全社会R&D 经费的76.9%。从这个数据来看,我国企业在科技结构中整体上已经占据“主体”地位。

当前,受既成体制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在应用研究类项目、成果转化类项目的争取、决策、实施和成效评价等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主导”作用十分不明显。

建议: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出台政策规定,增强全社会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联合体意识,营造应用研究类项目应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科研生态环境。二是立项流程增设企业评估应用前景程序。企业参与立项评审可有效解决项目研究内容重复、应用前景不佳等问题,凸显“出题人”地位。三是确保企业项目承制权。在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具备同等研发能力情况下,国家各部委在确定项目研制权时应注重向企业倾斜,尤其是技术成果转化类、应用研究类项目。四是深化产教融合。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强化企业科研人员交流学习,让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共同体。五是给予企业项目结题考核评价权。应用类研究项目结题环节,企业应具有一定比重的考核评价权。考核评价专家库内企业高端技术人才应占有较大比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副所长——

郭建增

全方位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但总体看来,我国船舶工业的科技创新从单点突破到实现系统性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想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系统性和体系化,我国船舶工业需要立足国家战略,进一步突出“精准创新、速度创新、效益创新、质量创新、综合创新”。要加强业内部的沟通和联系,通过成立创新联盟(中心)或创新平台,强化行业内部的协同互动,在跨区域或跨领域的大型关键研发项目研发上形成合力,实现质量创新和综合创新。

建议: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工作要提高站位,从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做好创新规划,锚定精准创新目标,集中精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工作,推动速度创新,提高科技创新的系统性和体系化水平,最终在效益上要成果,实现效益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二五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

王其红

加大基础性研究投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的持续提高,离不开基础研究的突破。王其红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以中国船舶集团为代表的骨干船企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石”作用,并通过搭建高水平国家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基础研究的开展工作。

建议,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也是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牵头组织国家科技任务、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是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我国船舶工业研发强度虽然不断提升,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相对显得不足,导致以复杂的、底层支撑性技术和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创新相对匮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飞腾公司副总经理——

郭御风

持续推进核心芯片产业突破筑牢数字经济安全底座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是新的重要生产力,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算力的核心在于芯片。芯片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和产业发展安全,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我国在芯片领域,特别是通用处理器CPU等高端芯片领域缺乏主动权,90%以上的高端芯片依赖进口,这也是我国当前面临最严重的卡脖子问题之一。

建议:一是坚持“自主与生态并重”发展理念,加速技术路线收敛。国产CPU 的发展应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借主流技术路线的生态大势,走自主可控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引导国产CPU 向可控的主流路线加速收敛。二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加快建立研发与市场正循环。尤其要发挥央企、国企在CPU 这项关键领域中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通过持续市场牵引,引领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通过不断市场培育,开放更多市场来真试真用,从而形成研发与市场良性互促的正向循环,保证国产芯片产业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三是紧抓产业变革的关键机遇,实现信息产业的弯道超车。随着移动互联网、万物互联智能时代的来临,新的计算范式、计算架构正在涌现,要抓住产业变革的新机遇,适应技术发展潮流,实现拥抱新计算模式的替代加升级。

人才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员——

曲伟

保障“数字化人才”有效供给

如今,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跟不上数字化时代的步伐,军工企业将无生存空间。但没有人才的支撑,实现数字化转型就变成一句空话。曲伟在调研中发现,数字化人才供需失衡,出现“结构性梗阻”,这使得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难以畅通,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保障“数字化人才”的有效供给。

建议:一是长远来看,需加强高校数字化学科和专业建设,提升“数字化人才”培养水平,持续增加供给能力;二是当务之急,需推进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大数字化人才培训、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三是在职业分类中,增加数字化相关的人员类别,科学精准进行人才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

戴天方

加快培养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现场应用工程师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三院239 厂通过建设“5G+ 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车间,以及高度集成的数字化、自动化总装生产线,实现飞航产品从零件配套到产品交付的全流程流水式总装,极大地加快了智能制造步伐,为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在智能化改造的进程中,企业对于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具备更高科技水平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凸显。戴天方作为大国工匠,考虑最多的就是怎样培养技能水平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建议:可探索现场应用工程师使用模式,将部分专业技能人才纳入技术师系统体系中,推进技能人才跨界使用,促进技能与技术人才的融合发展,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精操作、懂技术、能创新的人才队伍。从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入手,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融入不同的教育内容,灌输“终身学习”理念。要正确引导从业人员的就业认知、职业认知,系统规划从业人员自身职业生涯。还要培养主动融入、主动接轨行业发展的意识,培养“不断学习”的理念与行为,从而让他们成长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现场应用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辽宁特种化工公司工作室领创人、中国兵器首席技师——

马秀丽

加大艰苦边远地区军工企业骨干人才特殊支持保障

受当年建设和布局的因素,仍有部分军工企业多年扎根于边远地区、边远城市,在引才、留才、育才上遇到了难题。为此,马秀丽提出加大对艰苦边远地区国防军工企业人才特殊支持保障政策的建议,具体包括:一是恢复早年的定向招生、定向就业政策。对艰苦边远地区军工企业一线职工子女若报考军工企业急需专业且毕业后回定向单位的定向生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二是鼓励高校科技骨干人员、军队科技和管理干部到边远艰苦地区军工挂职交流,同时对于国防军工企业的科技骨干、青年人才积极提供政策和平台让其到地方和部队挂职交流,以促进企业、部队、高校产学研进一步融合,提高自主创新合力。三是对艰苦边远地区国防军工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参加各类人才和成果奖项评选、领衔创新团队或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站给予单列名额政策倾斜与支持。四是对艰苦边远地区所在地方政府给予单列人才资金支持,用于地方政府单独支付所在地区国防军工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才补助或津贴,同时对艰苦边远地区企业给予持续稳岗补贴政策支持,为该类企业人才引用育留营造良好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南工业集团操作工、中国兵器

关键技能带头人——

彭小彦

探索和完善 工人队伍成长渠道

2022 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为八级,形成了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目前各企业虽然初步构建了“新八级工”培养体系,但是在实际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对中级工、高级工师资力量、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大;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制造领域,对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的培育的针对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体系还不健全。如何健全“新八级工”培养机制,畅通产业工人队伍成长通道,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建议:一是建议国家有关部委调研企业做法,进一步完善推广产业工人培养机制,根据“新八级”不同等级对于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各等级人才的技能水平情况,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尤其是应重点打造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核心高技能人才的建设,进一步健全“新八级工”培养机制,同时选择培养试验区,积累经验后,再向全国各企业进行推广,推动国有企业产业工人队伍高质量发展。二是建议将湖南省湘潭市作为试验区。结合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背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湘潭市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突出,可将其作为试点,在取得具体成效后,再向全国其他地区和企业推广。

叶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二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

促进国际人才服务国家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人才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随着大国战略竞争的持续深化,加之近几年疫情影响,我国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国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海外引才的战略、结构、方式及服务都亟待调整。整。

建议:一是主动走出去,介绍形势进展,强化精英人脉。更大发挥国内高级人才的作用。支持有海外经历的国内高端人才与原学习、工作地建立更广泛的人脉,联系更多国际人才。二是开放先进科研设施,对接联合、共享科研任务。三是加大国际引才力度,完善服务,加快效率。一方面,发展国际猎头产业,建立外国人才库,主动搜索、甄别和集聚全球高级人才;另一方面,探索单向认可国际人才取得的职业资格,无缝解决人才证照问题。

科普篇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中核四〇四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士鹏

建议设立国家“核科学日”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核工业创建60 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批示,确立了核工业发展新的指导思想,为新时期核工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核工业发展的新时代。我国核领域要切实担负起支撑国家战略的历史责任,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设立国家“核科学日”是获取社会公众支持与认可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核事业高质量发展。

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为核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1958 年9 月27 日,“一堆一器”移交生产揭幕典礼隆重举行,开启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新纪元。建议将每年的9 月27 日设立为国家“核科学日”,并以设立“核科学日”为起点,普及核能知识,铭记核工业创业初心,以奋进之姿永葆强核报国之志,以躬身之为锻造成事之功,共担祖国核事业这项光荣使命,共圆核强国这个宏伟梦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长红

建议将航空报国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披荆斩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锻造出了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航空工业走过70 多年发展历程,实现了与国际先进航空工业从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同台打擂的历史性跨越,培育和积淀了厚重的航空报国精神。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质上就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想用就有,想干就能。航空报国精神是根植于世代航空人的红色血脉和基因,是中国航空工业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已经踏上高水平科技发展的万里征程,在打造大国重器的征程上,航空人探索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建议将“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利用宣传主渠道,采取各种鲜活生动的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和弘扬,凝聚起全社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航空强国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共识,加快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