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MC干预对不同血糖水平青少年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功能C肽、INS、血糖水平的影响①

2023-05-09刘玉荣史秋玉高文雪李婷婷杨玉红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胰岛人群青少年

刘玉荣,孙 健,史秋玉,高文雪,李婷婷,孟 岐,杨玉红,穆 娜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基础性疾病,分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1],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两种糖尿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且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发展。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在院外治疗中仅有少数的患者能较好的控制自身血糖,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另外,青少年人群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因此导致了治疗依从性低下,影响疾病的治疗,因此,还应提早对青少年加强干预,在疾病未发生早期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预防糖尿病发生[1]。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提出,建立网络化的管理平台,通过网络规范管理能够有利于高危青少年人群的血糖稳定,预防多种与血糖相关的疾病,降低糖尿病发生率[2]。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MMC对不同血糖水平青少年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胰岛功能C肽、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ing test,INS)、血糖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01~2022-07不同血糖水平青少年人群作为观察对象,共60例。(1)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青少年人群均经临床检查确定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3]和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4]中1型和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筛查随机血糖≥7.8mmol/L的学生再行空腹血糖和(或)口服糖耐量试验;对于空腹血糖6.1~7mmol/L之间空腹血糖受损情况,和糖耐量试验7.8~11.1mmol/L之间糖耐量异常的学生;③所有人员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认知障碍无法配合研究开展者;②已经确定为糖尿病患者;③合并既往精神疾病、先天性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MMC干预,30例)与对照组(常规管理,30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0~25岁,平均(18.62±0.15)岁,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10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2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1~24岁,平均(18.59±0.17)岁,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12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18例;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对高危青少年人群的健康宣教与指导饮食、运动与用药,同时对青少年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告知青少年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并叮嘱其严格用药预防。

观察组采取MMC模式进行管理,管理方式为:从青少年人群首次健康指导到干预疗程结束后1年均对其采取随访措施,执行全方位标准化流程,建立诊疗体系,并提供相关的设备与资料录入管理;①成立专业的MMC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内分泌专科医师、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内分泌科护士长、药师、营养师组成,借助网络工具随时监控青少年人群的血糖水平变化,调整预防方案,并为其提供院外指导,患者门诊复诊;②可以利用本院互联网医院网络诊疗平台,申请挂号、查看检测结果、治疗方案、医师咨询等,使其与医师实现双向交流;护理人员需定期为高危人群推送与糖尿病预防相关的科普知识等,并定期举行疾病相关知识健康讲座,邀请高危人群参与;③护理人员作为小组组长应指导整体管理措施的开展,在建立健康档案后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网站,并告知青少年人群及其家属应定期将血糖等相关数据上传至网站,方便医务人员查看监测;医务人员需定期根据青少年上传指标变化情况对其采取个体化管理,并采取远程会议方式加强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交流,监督血糖管理情况与医嘱执行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在不同管理方式下,观察组与对照组1型糖尿病高危青少年人群与2型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功能C肽、胰岛素释放实验(INS)、血糖(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变化,同时比较两组青少年人群干预前后的BMI与疾病转归情况(包括糖尿病发生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1型糖尿病高危青少年人群bA1c、胰岛功能C肽、INS、血糖水平

干预前,两组的1型糖尿病高危青少年人群HbA1c、胰岛功能C肽、INS、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1型糖尿病高危青少年人群HbA1c、胰岛功能C肽、INS、血糖水平明显更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型糖尿病高危青少年人群HbA1c、胰岛功能C肽、INS、血糖水平对比分析

2.2 2型糖尿病高危青少年人群的HbA1c、胰岛功能C肽、INS、血糖水平

干预前,两组2型糖尿病高危青少年人群HbA1c、胰岛功能C肽、INS、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高危青少年人群HbA1c、胰岛功能C肽、INS、血糖水平明显更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型糖尿病高危青少年人群的HbA1c、胰岛功能C肽、INS、血糖水平对比分析

2.3 两组青少年人群干预前后的BMI与疾病转归情况

两组干预前BMI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BMI明显更低,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见表3。

表3 两组青少年人群干预前后的BMI与疾病转归情况对比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发展,对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4~6]。青少年糖尿病多见于高中时段的青少年,尤其是高三,这一时期的学生可能受到学习压力、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起糖尿病发生,另外,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糖尿病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7~9]。据有关研究发现,糖尿病高危青少年人群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症状,且年龄越小其症状越严重,并可伴有程度不同的血管、心、肾等功能的损害,如不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同时还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10]。刘娟[11]研究显示,采用健脾益肾化浊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具有积极影响,但由于联合用药配合度较低因此,还需及时对青少年糖尿病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管理,预防糖尿病发生与发展。

MMC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利用系统MMC干预策略容纳建档、查询、预案、检查、个性化干预等措施为一体,利用大数据平台对高危人群的各项指标进行干预,从而提高临床管理效果[12]。多元化糖尿病管理模式适用各个方面,舒秋阳[13]的多科室协同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具有改善心理状态、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不良母婴结局情况的发生。本研究中分析了在不同血糖水平青少年人群的干预中采取MMC干预措施,研究结果发现,MMC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常规管理措施还能有效减轻BMI指数,降低或提高胰岛素功能,并有效预防糖尿病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由此可见,MMC管理模式能够基于健康行为为基础,加强对青少年的行为干预,提高其健康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糖尿病预防效果。另外,通过平台推送相关知识能够加强青少年高危人群对糖尿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发生,还能加强对青少年行为的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14]。MMC管理模式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院外患者院外与医师的沟通,加强了医患间的联系,对督促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行为形成,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等更有明显优势。健康宣教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少年人群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进一步了解到糖尿病的危害,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4]。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一站式服务则能明显节省青少年问诊时间,还能实时观察到青少年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对疾病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能够保证其得到长期同质化的管理与预防治疗,从而降低糖尿病发生率,避免糖尿病发生后引起多种并发症,为青少年高危人群的长远治疗效果奠定基础,增强管理效果。而MMC管理模式的开展也能够加强对青少年的跟踪指导,避免其在院外由于缺乏持续有效的管理而导致相关代谢紊乱,影响到疾病的最终治疗效果[15]。

综上所述,在不同血糖水平青少年人群的干预中采取MMC干预能明显改善不同病型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还能改善体质量,提高疾病转归,预防不良事件发生,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胰岛人群青少年
在逃犯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青少年发明家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