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5-09司倩楠
司倩楠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感染肝病科 南阳 473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病变,可造成多器官损伤[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存在潜伏期,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会出现食欲减退、肝区疼痛、乏力和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若未能及时治疗,乙肝病毒会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造成持续性攻击,最终进展为肝癌、肝硬化,危及生命健康[2~3]。慢性乙型肝炎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虽然无法根治患者疾病,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患者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恩替卡韦属于选择性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且耐药性低,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4]。甘草酸二铵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具有抗炎、保肝的作用,是一种药理活性较强的护肝药[5]。本研究旨在探究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0 年4 月至2022 年3 月收治的92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6 例。观察组女20 例,男26 例;年龄25~61 岁,平均(43.17±4.64) 岁;体质量指数18.96~25.17 kg/m2,平均(22.37±3.26)kg/m2;病程2~15 年,平均病程(8.27±1.36)年。对照组女21 例,男25 例;年龄26~61 岁,平均(43.25±4.71)岁;体质量指数18.75~25.26 kg/m2,平 均(22.42±3.31)kg/m2;病程3~15 年,平均病程(8.34±1.3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IISC-202033547)。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015 年版)》[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存在严重心、肾和肺功能障碍者;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片(国药准字H20203225)治疗,1 片/次,1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铵肠溶片(国药准字H20174060)口服治疗,3 片/次,3 次/d。两组连续治疗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纤维化、肝功能、炎症介质水平和不良反应。(1)疗效评价。显效: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恢复90%以上,且临床症状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恢复50%~90%以上,且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恢复50%以下,且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显效+有效=总有效。(2)肝功能纤维化指标。治疗前后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患者Ⅲ型前胶原肽(PC 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肝功能。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分析仪(北京市普标特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炎症介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 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消化系统反应、流感样综合征和皮肤反应等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肝功能纤维化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LN、HA、PC Ⅲ和CⅣ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N、HA、PC Ⅲ和CⅣ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纤维化指标对比(μg/L,±s)
表2 两组肝功能纤维化指标对比(μg/L,±s)
LN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CⅣ治疗前 治疗后HA治疗前 治疗后PC Ⅲ治疗前 治疗后46 46 t P 237.46±32.16 235.69±33.15 0.260 0.796 176.54±25.36 106.79±15.74 15.850 0.000 334.86±34.95 336.74±35.12 0.257 0.798 187.36±24.27 86.74±15.32 23.778 0.000 289.63±31.95 288.41±30.81 0.186 0.853 192.38±22.54 132.69±12.41 15.734 0.000 194.18±23.72 195.36±24.11 0.237 0.814 152.39±16.85 109.38±11.47 14.311 0.000
2.3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Bil、AST 水平均下降,ALB 和PTA 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TBil、AS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 和PT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s)
PTA(%)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TBil(mmol/L)治疗前 治疗后AST(U/L)治疗前 治疗后ALB(g/L)治疗前 治疗后46 46 t P 65.31±6.85 66.32±6.92 0.704 0.484 32.15±3.54 21.39±2.37 17.131 0.000 186.87±36.83 185.72±37.18 0.149 0.882 54.36±5.28 37.46±3.19 18.581 0.000 29.32±2.63 29.02±2.18 0.596 0.553 34.15±3.68 46.03±4.49 13.879 0.000 41.39±4.69 41.58±4.75 0.193 0.847 56.38±5.24 68.95±6.58 10.135 0.000
2.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IL-6、PCT 和hs-CRP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PCT 和hs-CRP 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s)
表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s)
PCT(m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46 46 t P 6.96±1.87 6.94±1.86 0.051 0.959 3.36±1.07 2.43±0.43 5.470 0.000 40.36±4.11 40.43±4.15 0.081 0.935 33.29±3.09 26.38±2.52 11.754 0.000 3.72±0.84 3.73±0.86 0.018 0.986 1.79±0.56 0.42±0.18 15.797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与遗传、性接触和皮肤黏膜破损等因素相关,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在肝脏组织持续复制,使患者肝脏细胞不断坏死,进而引起肝脏代谢异常,加重肝纤维化进展,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极易诱发肝硬化,危及患者生命[7]。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阻止患者肝纤维化,改善患者肝功能,是临床治疗的重点。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采用保守药物治疗,但因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毒复制速度较快,疗程漫长,单一用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现多采用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抗病毒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利于提升治疗效果。究其原因,恩替卡韦对乙肝病毒抑制效果明显,且药效快,耐药屏障较高,能够长期应用于抗病毒治疗;而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抗过敏效果,同时还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增效,从抗炎、抗病毒和护肝等多重作用机制下起效,利于加快肝细胞生长及修复,提高治疗效果。HA、LN、CⅣ、PC Ⅲ是肝脏纤维化的重要指标,其中HA 是酸性黏多糖,其水平与肝功能密切相关;PCⅢ是Ⅲ型胶原的前体,其水平能够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性,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LN 和CⅣ结合形成内皮基膜,其水平能够反映肝纤维化程度[9~10]。观察组LN、HA、PC Ⅲ和C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利于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恩替卡韦能够将磷酸化反应转化为活性的三磷酸盐,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与合成,从而有效控制疾病发展,降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11]。甘草二铵能够对肝星状细胞增殖进行干扰,减少细胞Ⅰ型胶原分泌,降低Ⅰ型胶原表达,以延缓患者肝纤维化[12]。ALB、TBil、AST 和PTA是反应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其中ALB 水平能够反映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当患者肝功能受到一定损伤后,其水平呈下降趋势,当患者肝功能有所恢复,其水平随之上升;PTA 水平能够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二者是反映人体肝脏受损的有效指标;TBil 水平能够反映肝损害程度;AST 广泛存在于肝脏细胞内,当肝细胞受到损伤后,会引起肝细胞坏死和变性,使肝细胞内高浓度AST 溢出,其水平上升可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观察组TBil、AST 水平低于对照组,ALB和PTA 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利于改善肝功能指标。恩替卡韦能够清除机体内乙肝病毒,促进肝细胞修复能力,有效增强肝功能。甘草酸二铵能够抑制硫代乙酰胺和半乳糖胺引起的ALT 升高,可有效对抗半乳糖胺介导的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提高患者肝糖原及核酸含量,发挥肝细胞膜保护作用,加快患者肝功能恢复[13]。炎症介质在慢性乙型肝炎病变中具有重要影响,IL-6、PCT 和hs-CRP 均是反映肝脏炎症的有效指标,IL-6 是一种促炎因子,可参与肝内炎症损伤过程,促进机体内肝脏炎症因子释放,其水平上升可提示肝硬化程度;PCT 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低,其水平能够反应感染程度;hs-CRP 能够反映炎症活跃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1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PCT 和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利于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主要是因为加用甘草酸二铵治疗能够减轻肝脏组织内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物质释放,从而阻止炎症扩散,减轻肝细胞炎症损伤,促进肝细胞修复[15]。与恩替卡韦联合应用,能够有效调节患者免疫系统失衡,减轻肝脏组织损伤,降低肝脏炎症介质水平。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与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延缓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