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评价及优化策略
2023-05-09李玉璞
李玉璞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又要贯彻新发展格局,从这两个方面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于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對内蒙古2010-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发现: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时空分异显著,中部、西部、东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依次递减,高质量发展分项指标在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优势与短板。新时代,以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指引,通过尊重各区域非均衡性特征、建立健全地域协调发展策略,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全方位发展策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双循环协同发展策略等举措,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内蒙古方案。
关键词:内蒙古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抉择。以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为着力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成为现实问题。经济高质量评价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测度依据,可以纾解高质量发展区域化差距,为建立和完善高质量发展评估标准化体系提供宝贵经验。可以探索新时代新征程上经济运行中质与量的统一、开放与安全的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关系,为践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改革思路与举措,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状况
内蒙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落实五大任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内蒙古贡献。十八大以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1.29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2.05万亿元,年均增长8.0%。GDP的快速增长拉大了东、中、西部经济差距,粗放型增长模式带来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等现实困境。内蒙古亟须转变增长模式、转换增长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内蒙古区情特征,依托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评价,提出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优化策略。考虑到内蒙古12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基于数据完备性、可得性原则,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兴安盟的数据缺失较为严重,本文选取的样本为除去上述3个盟余下的呼和浩特等9个地级市2010—2021年的统计数据。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地级市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其评价
(一)基本内涵
认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学界从不同视角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问题展开论述。丁宁等(2023)从新发展理念的现实逻辑出发,认为高质量发展要体现新发展理念五个维度的要求。魏海湘等(2023)从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切入,将高质量发展内涵覆盖到国民福利水平、人民幸福感知程度。张二震等(2023)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大循环与高水平开放不断地往返循环和良性互动。
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内涵价值,其中数字经济成为有效形塑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领域,数字经济以其知识密集型和高渗透性特征增强了发展的创新力、共享性、绿色性和区域协调性。进入对“绿水青山”有着更高要求的新发展阶段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需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无论从获取开放发展效益层面还是从培育竞争新优势角度,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内外联动,这是新发展理念中开放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区内循环和区外循环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三)评价结论分析
1.基于空间分布的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概述
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判断可以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整体来看,2010-2021年各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各地市之间却存在明显差异(见图)。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均得分中最大值(鄂尔多斯市5.581)约为最小值(乌海市0.706)的7.91倍,从西部到东部呈现M形的右拖尾分布,2021年各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按中部、西部、东部顺序依次递减。为进一步分析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变化规律,采用系统聚类法,将9个地市分为三组:第一组(理想型)为鄂尔多斯市,第二组(平庸型)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第三组(落后型)为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乌海市。
2.基于分项指标的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概述
数字赋能方面,2010—2021年间内蒙古数字赋能总体水平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从区间差异上看,呼和浩特市具有绝对优势,稳居第一位,且得分值远高于其他地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分别位于第二、第三位,且排位稳定。呼和浩特市作为自治区的首府,集聚了全区70%的高等院校、40%的科研机构及36.3%的数字产业,成为该市数字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生态治理方面,鄂尔多斯市生态治理具有绝对优势,稳居第一位,且分值远高于其它地市,通辽市和呼和浩特市排名相对落后。鄂尔多斯生态治理的优势主要得益于其高水平的绿色发展,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召开,创造了沙漠地区的 “绿色发展样板”。双循环发展方面,2010—2021年内蒙古各地市双循环发展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特别是呼伦贝尔市上升趋势最为明显且位于第一梯队,原因在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策略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为指导,构建符合内蒙古区域特性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数体系,运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现实评价,从全地域、全方位、“双循环”发展方面,构建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探索区域合作、区域互助并贡献内蒙古方案的现实需要。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内蒙古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表现为区域差距加大、区域分化显现、不同区域间的无序竞争仍然存在。内蒙古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破除区域政策壁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的方向迈进。加快构建区域统筹发展机制,鼓励蒙西高质量发展理想型地市进行改革创新,建设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区、产业示范区,发挥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扶持蒙东落后型地市发展,建立东中西部联动机制,承接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引导生态严重退化区、资源枯竭区向绿色发展转型。探索区域合作机制,构建城市间在产业分工、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建立跨地市政府间联席会议机制,健全毗邻地市规划对接机制,形塑共治共建共享的合作新模式。建构区域互助机制,激励人才、技术、资本向经济转型困难地区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可持续迈进。
(二)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发展策略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自身在全区的发展定位、分析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明确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实现全方位发展。在分项指标分析中可以看到,不同地市在不同分项指标上具有不同分布水平。其中综合水平位于全区第二的呼和浩特市卻在生态治理方面表现不佳,综合水平位于全区第三的包头市却在数字赋能方面处于末尾。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以“绿水青山”增进人民福祉。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保护草原各项制度规定,实施一系列保护修复、建设提升工程,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草原生态治理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打造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在数字赋能方面,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引领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数字化变革,形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共建共治新样态。依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精神,发挥数字技术的创新效应,创新协商合作、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图景。
(三)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协同发展策略
内蒙古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质量兴农兴牧、绿色兴农兴牧、科技兴农兴牧为导向,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着力改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由化石能源为主转向清洁能源为主,在转型过程中兼顾降碳与保供的产业职能。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打造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在更大范围上开放,发挥内通八省、外接蒙俄、“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沿线的区位优势,利用沿边开放机会,形成内外联动、口岸带动、内地支撑的商贸格局。在更宽领域上开放,要不断加强能源资源开发、自由贸易区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核心技术共享等项目推进。在更深层次上开放,通过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内外协调、政企统筹,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或多边合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
[2]丁宁,陈瑜,张玉英等.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J].商业经济研究,2023,No.862(03).
[3]魏海湘,魏敏,许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居民幸福感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家,2023,No.290(02).
[4]张二震,戴翔.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3,No.423(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 人民日报,2021-03-13.
[6]闫海春,齐红倩.民族地区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生态经济,2022,38(01).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