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艺术在海外

2023-05-09杨宁胡萍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民乐古筝新西兰

杨宁 胡萍

“舞衫回袖胜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2022年6月,新西兰奥克兰博物馆前,6位中国舞爱好者身着霓裳翩翩起舞,用舞蹈《九州同》传播中国舞蹈艺术,展示中国文化风采。尽管时值冬季,天空飘着小雨,却受到当地民众热烈称赞。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在海外教授中国音乐和舞蹈,让更多外国民众有机会感受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示中国舞蹈的平台

作为《九州同》领舞的周海莉自幼学习中国舞,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专业。到新西兰后,她开办了自己的舞蹈工作室,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富贵老师。她的学生中,上有古稀老者,下有垂髫小儿;既有华侨华人,也有很多当地的孩子。

初到新西兰时,周海莉发现当地并没有舞蹈机构招收中国舞教师,学习中国舞的人也寥寥无几。无奈之下,她只能暂时放下自己的舞蹈事业。“2007年底,我刚到新西兰,当时并不认识当地的华侨华人。直到我在奥克兰的华人志愿者组织从事翻译工作,了解到很多华人社团,才有机会创办自己的舞蹈工作室。”

对于周海莉的许多学生来说,舞蹈课堂是他们的另一个家。“很多学生刚到新西兰,用英语和当地人沟通十分困难,内心非常孤独。舞蹈课堂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我们听着中文歌曲,畅聊生活里的趣事,特别享受上课的时间。”

2019年,周海莉受邀参加奥克兰市长就职庆典,并作为演出嘉宾进行中国舞展示。谈到这段经历,她颇为自豪:“整场庆典只有我们一组舞蹈演出,新西兰的华侨华人都倍感骄傲,他们把演出视频发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很多点赞。”

斗笠、水袖、手绢、扇子等是周海莉作品中常见的舞蹈道具。“新西兰本地人对这些很感兴趣,我每次表演时,他们都会不停地赞叹,也会问很多问题,比如‘扇子是怎么甩动的?’‘手绢花是怎么抛的?’我还自编了斗笠舞《万泉河水清又清》,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现在,周海莉乘着互联网发展的春风,把课堂搬进了直播间,分享舞蹈技巧,进行舞蹈教学,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她都游刃有余。她的原创民族民间舞蹈在社交平台上收获了上万点赞和收藏。“太美了,学起来。”“教得好详细,谢谢!”“老师把中国舞蹈传播到新西兰。”这是周海莉的社交平台上常见的评论。

“我希望有更多中国舞蹈团体可以来新西兰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让新西兰民众观赏高水平的中国舞蹈。我也希望跨国舞蹈大赛可以多多开展,让更多华二代和外国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

中西乐器相得益彰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演奏中心内,一场名为“桐道”的音乐会圆满落幕,演出现场可谓是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音乐会组织人彭夏是墨尔本一所知名音乐教育机构的负责人。5岁起,彭夏就开始学习古筝弹奏。来到墨尔本后,她曾受朋友邀请进行古筝表演,正是这次演出让她意识到中国文化需要得到进一步传播。

硕士研究生期间,彭夏主攻金融专业。学习之余,她兼职在音乐学校教授古筝。“对于金融界来说,我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对于我的学生来说,我的教学是独一无二的。”怀着这样的信念,她不顾家人反对,一头扎进民乐教学,创办了自己的音乐学校。

彭夏的学生里不乏年近古稀的华侨华人,为此,她特意开办了老年班,为老一辈华侨华人提供畅谈生活、享受中国音乐的机会。华二代也是学生里常见的面孔。“我的一位学生对古筝很感兴趣,决定带着自己的女儿一起学习。孩子刚开始连中文都不太会说,但她逐渐发现了学习古筝的乐趣。现在,她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海外考级9级,还是校园音乐社团的常客,母女两人经常合作古筝二重奏。”彭夏欣慰地说道。

每年年底,彭夏都会举办师生汇报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中国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彭夏也会举办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穿汉服,并时常赞助墨尔本的学生社团,支持各类活动的举办。“我很开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爱和传播中国文化。”

不同于西方乐器统一的教学标准,中国民乐讲究心领神会,这给海外民乐推广带来不小的困难,于是彭夏便萌生出编写专业英语教材的想法。

作为行动派,她立刻咨询了中国知名的古筝老师并邀请当地的音乐老师进行翻译和审校工作。“中国古筝有8大筝派,各个筝派弹奏指法不尽相同,我希望可以找到一些共性之处,让学生学起来更简单。”历经7个月的打磨,2021年底,彭夏的英文版古筝教材正式投入使用。“老师,这本书太好了。”这是大多数学生看到教材后的反应。现在,彭夏在教学中查漏补缺,继续改进教材。

在彭夏看来,中西乐器相得益彰。在2022年8月举办的音乐会上,她和音乐爱好者们选取古筝、二胡、琵琶、大提琴、小提琴等9种中西乐器合奏演绎改编版《茉莉花》和《红颜劫》,在场的观众直呼震撼。

收获海外民众的喜爱

2022年中秋節来临之际,3位民乐演奏者在英国伦敦中国城奏响《但愿人长久》,优美缠绵的中国音律缓解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拍摄。一曲完毕,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

王嘉禾是此次活动的组织者。自幼学习古筝的她因为不忍学生放弃学习,组建了嘉音琴社。她认为,“包容”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在平时的街头演出中,她经常和其他的街头艺人即兴合奏。“外国民众对中国民乐颇感兴趣,我们非常鼓励观众来尝试民乐弹奏。在街头演出时,一些观众会询问能不能给他们亲手弹奏的机会,我们都欣然应允。2018年,在约克大学演出时,有一个非洲小哥带来了非洲鼓,我们就即兴合作了一段。还有一次街头演出时,我尝试用古筝弹奏了英文歌曲《哈瓦那》,现场观众反响很热烈。”

令她记忆尤深的是,2022年9月,王嘉禾和琴社老师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演出,观众里既有英国本地学生,也有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还有一些华二代。他们被美妙的中国音乐深深陶醉。演出结束后,为表达感谢之情,他们纷纷主动帮助我们搬琴、清理演出现场,围着我们询问接下来的演出时间。

不仅是中国音乐,中国民族乐器以其典雅大方的颜值得到海外民众的青睐。“我有一个英国学生在路过乐器店时,偶然看见了一架古筝,当即就被吸引住了,觉得古筝非常漂亮,因此决定学习古筝。”

不过,王嘉禾也不得不承认,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会面临不少挑战。“嘉音琴社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不足。场地租赁费、高额仓储费、乐器运费都令我倍感压力。”她接着说,“在伦敦,中国民乐还不是主流,相较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普及程度较低。由于缺乏规模性的民乐比赛,学生和民乐爱好者很难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然而这些困难,似乎更加坚定和激发了王嘉禾的决心,“我们正在积极寻求和国内相关机构的合作,尽全力为英国的民乐学习者争取更多的机会。”

猜你喜欢

民乐古筝新西兰
新西兰兔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游新西兰
新西兰的核物理学之父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