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气管套管封堵头在气管切开患者堵管中的应用效果
2023-05-08陈薇薇杨丹蕾汪晓红陈殷钰
陈薇薇 杨丹蕾 汪晓红 陈殷钰
多数神经外科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和排痰障碍,重症患者需要行气管切开(简称气切),有利于增加有效通气量,也方便吸痰、加压给氧、气管内给药等操作。当患者病情稳定、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能自行咳嗽或咳痰时,需考虑拔除气管套管,临床普遍采用试封管,患者耐受24 ~48 小时再将套管拔除(简称换封拔三步法)[1]。无论是一次性气管套管还是金属套管,临床均无专门的封堵管装置,封堵管材料多为注射器、瓶塞、肝素帽、贴膜、输液器、采血管帽套等改造而成。这些不仅达不到必需的无菌条件,有导致肺部感染风险,而且因修剪不当存在紧密性不够、堵头脱落,甚至误入气管造成窒息的严重风险[2]。我院研发了一款气管套管封堵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21 3 0133897.6),在院内推广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2021 年4—11 月行气管切开患者10 例,男7 例,女3 例;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各3 例,脑梗死术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各2 例。本方案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操作前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应用方法
1.2.1 设计与制作 气管套管封堵头充分利用金属气切套管外套管原有帽檐定位杆的结构特点,采用钛合金一体化铸造而成。不同型号的金属气切套管设计制作相应尺寸型号的封堵头,以8 号金属套管为例,封堵头的两端体件设置为高5 mm、内径5 mm、下底外径7 mm、上底外径8 mm 的中空圆锥体套管插头。封堵头的中间体件为直径17 mm 的实体定位卡圈,上设有一内凹的衔接口。封堵头的中间体件正反两面均刻有“8 mm”对应标识。将封堵头一端插入金属套管,利用金属套管上的定位件,使定位卡圈与之卡定配合,即可达到封堵气管套管的目的。封堵头实物见图1。
图1 封堵头实物图
1.2.2 操作方法 预先将气管套管封堵头进行高温、高压或环氧乙烷消毒备用。医护人员充分评估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符合呼吸道分泌物稀少,有一定自行咳痰能力,饮水试验达到2 级及以上水平,复查胸部CT 提示肺部炎症得到控制等拔管条件。医护人员将试封管目的、注意事项、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对策均告知患者及家属,争取得到充分配合。先更换金属气切套管,观察一段时间后患者呼吸仍平稳,则进行试封管。护理人员先吸净患者气管内痰液,取出内套管;将封堵头一端沿着金属套管定位卡件的方位插入套管内并轻旋,即实现封堵头固定堵管目的。再观察24 ~48 小时,待患者呼吸平稳、氧合功能良好、无胸闷不适等症状,即可拔除气管套管,封闭瘘管。封堵头使用图见图2。
图2 封堵头使用图
2 结果
试封管24 ~48 小时顺利拔除6 例,48 小时后顺利拔除3 例,重型颅脑外伤1 例意识反应为植物状态,第一次施行试封管期间出现呼吸困难,取消封堵管重新开放气道,后经进一步肺康复治疗,再次试封管24 小时后顺利拔除气管套管。10 例患者在拔管48 小时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均正常,未发生不适。
3 讨论
不同患者气切后气管套管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因个体差异或术后护理措施不当可能导致长时间不能拔管,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时间拔管是临床上的一个难点。气管套管试封管的目的是观察患者能否完全脱离气管套管,安全顺利地过渡到正常的口鼻呼吸,如情况允许则可将气管切开创口完全封闭[3]。临床气管套管封堵材料多为常用医用材料“废物利用”,这些封堵管物制作过程复杂,费时费力,难以进行消毒、固定,封堵管物咳出概率也较高,甚至被误吸入气管套管或气管内,增加患者的恐慌情绪和肺部感染风险。
本方案设计的气管套管封堵头有以下优点:① 具有整体小巧精致、美观、轻盈、舒适性高等特点。② 钛合金材料有硬度高、韧性强、密度低、重量轻、耐高温、耐腐蚀和安全稳定等特点,可采用高温、高压或环氧乙烷消毒灭菌,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且安全性好。③ 巧妙利用金属气切套管本身定位件特点,设计定位卡圈,达到有效固定封堵头的目的。④ 两端为等大的中空圆锥体设计套管插头,使用时可随机手持一端将另一端插入气切套管中,且两端外径略小,中间外径逐渐增大,既能顺利插入,又保证密封性。⑤ 护理便捷,仅需将消毒好的封堵头一端插入金属气切套管,轻旋即可实现气管套管封堵,省时省力,且不因患者咳嗽而喷出或误吸入气管内。若封堵管过程患者出现胸闷不适或呼吸困难,可及时取出。⑥ 患者易于接受,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从前期院内应用效果来看,气管套管封堵头是一款贴合临床的产品,使用简便,封堵效果好,但具体效果还需增大样本量做进一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