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类中成药不良反应214 例文献分析

2023-05-08王浙明唐志华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剂型注射剂中成药

王浙明 唐志华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根据2018—2020 年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分别为14.6%、12.7%、13.4%,都仅次于化学药品,其中心血管类药品发生不良反应分别占8.6%,8.5%,9.3%[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相关文献,皆在了解心血管类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 整 理2006 年1 月 至2020 年12 月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文献78 篇,214 个案例;年龄4 ~92 岁,平均(60.8±15.1)岁,共涉及37 种中成药。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文献进行整理、研究、统计并分析,如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的种类及剂型,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产生的症状、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类型等。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 214 例不良反应中,男102例(47.7%),女112 例(52.3%);>60 岁119 例,占55.6%,其他数据详见表1。

表1 214 例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2.2 不良反应排名前五的药品名称及例数 红花注射 液25 例(11.7%),参 麦 注 射 液20 例(9.3%),刺五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各15 例(各7.0%)。

2.3 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与给药途径分布 214 例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静滴)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具体不良反应发生类型详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和给药途径分布

2.4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30 分钟内136 例(63.6%),其中最快出现不良反应发生于用药后1 秒内,最慢的则出现于用药后10 年,其他数据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

2.5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 患者用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全身性反应,共64 例,占29.9%,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共38 例,占17.76%。全身性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等,皮肤及其附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红斑等,其他数据见表5。

表4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

3 讨论

3.1 人群特点及机体因素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从表1可知,从性别上讲,发生不良反应的男性患者少于女性,与其他研究[2-3]报道一致,但也有报道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5],说明不良反应发生与性别无必然联系。年龄因素中,不良反应各年龄段都有发生,其中>60岁占55.6%;92 例严重不良反应 60 岁以上老年患者有59 例,说明老年人群发生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更大。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解释:① 随年龄增长,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增多,免疫力降低,同时新陈代谢、肝肾功能不同程度下降,故易发生不良反应;② 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吸收能力下降,血浆白蛋白的含量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使游离药物浓度升高,作用增强[6]。

3.2 药品剂型、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从表2、3 可知,87.9%的不良反应给药途径是静滴,且前五位药品都是注射剂,说明中药注射剂是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① 中药注射剂是混合物,成分复杂,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带来鞣制、植物蛋白质、树脂、多糖、不溶性微粒、大分子辅料等其他物质[7-8];② 中药注射剂给药时未经过肝脏首过消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药物作用程度更加迅速和强烈,因此更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应谨记“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注”的给药原则[9];③ 不同药物理化性质不同,在使用时应选择不同溶媒,选择不当,两者混合后,可能会改变药物本身的作用,如变色、混着、pH 值改变等,影响疗效,从而发生不良反应;④ 有时为增加注射剂的稳定性,会加入一些附加剂,如表面活性剂、增溶剂、助悬剂等,部分患者可能也会发生不良反应。

3.3 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 通过分析可知,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时间,本文结果显示30 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占总数63.6%,其中注射剂有134 例,提示在30 分钟内,中药注射剂极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在输注注射剂时,一方面护士要加强巡察和监控,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注射剂短时间内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同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家属应重点关注患者的身体特征,如发生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或护士反应,以免耽误治疗。另外,部分不良反应发生在若干年后,长期使用中成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以免加重病情[10]。

3.4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 从表5可知,不良反应可影响多个器官或系统,其中最常见的是全身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寒战、发热、乏力等,占29.9%;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表现为瘙痒、皮疹、皮炎、红斑疹等,占17.8%。这主要是因为过敏反应、发热、皮肤瘙痒等这些症状患者及家属可自行发现或觉察,较容易描述,发生不良反应后,患者可立刻得到医治,预后情况较好。但如肝功能、血糖等生化指标异常较难发现,这些不良反应上报较少,建议医生在使用此类药物时,要加强管理和监测,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上报。

综上所述,心血管类中成药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同时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也较多,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严格掌握各种中成药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加强用药监护,大力开展对患者的宣教活动;对于患者来说,尤其是老年患者,因自身原因,发生不良反应概率较大,在平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学习一些药品的相关知识,有疑问的情况可以向医务人员请教;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应加强药品上市后的用药再评价,及时修改药品说明书,保障药品的临床使用效果。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中成药的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安全、合理。

猜你喜欢

剂型注射剂中成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不同剂型药物需要注意用法区别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