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信息的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及空间分析

2023-05-08李亚娟罗雯婷

关键词:吸引力黑色空间

李亚娟,王 靓,张 渭,罗雯婷,王 娟

(1.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湖北 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3.武汉轻工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48;4.信阳师范学院 旅游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黑色旅游(dark tourism)是一种特殊的旅游现象,其目的地大多与死亡、灾难或暴力等主题相关,例如战争遗址、灾难遗址等。虽然人们进行黑色旅游历史已久,受传统伦理道德的制约和忌讳,20世纪末欧美学界才开始对这种特殊旅游现象有理论上的关注,Foley和Lennon最早提出黑色旅游(dark tourism)这一专业名词[1],国外学者纷纷开始对这种旅游现象进行概念探讨[2-4],并展开资源类型划分[5-7]、道德伦理辩论[8-9]、黑色旅游地的开发和管理[10-11]等相关研究。近年来,基于旅游者需求角度研究游客动机与体验[12-13]的成果越来越多,研究方法上呈现跨学科的特点。我国学术界对黑色旅游的关注较晚[14],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实践运行方面,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开始对黑色旅游景观进行开发建设[14],但由于黑色旅游的伦理冲突和敏感性等特征,学界对到死亡和灾难遗址地旅游的现象关注度始终较低[15]。理论研究方面,2006年刘丹萍等在论证旅游者基于窥视欲的摄影动机时首次引入黑色旅游的概念[16]。2008年汶川地震后,关于黑色旅游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致力于对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思路[17-18],讨论我国黑色旅游的开发方向和发展路径[19-20]。目前,国内对黑色旅游的实证研究增多,主要关注黑色旅游者的游玩动机、感知、体验、行为和意愿[21-23]。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在研究对象选取上国外主要以战场遗址[24]、大屠杀集中营[7]等热点黑色景区为案例地,国内主要围绕汶川地震遗址[18,23]或南京大屠杀纪念馆[22]为案例地,进行旅游开发和游客动机体验实证研究。研究范围单一,基于宏观尺度对黑色旅游资源进行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黑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与灾害、死亡、战争、暴力、痛苦等负面事件相关,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黑色事件发生地。黑色旅游资源凝重、庄严、阴暗、悲壮的主题特征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营造的轻松、休闲、愉快的氛围截然不同,但仍统一于通过旅游获得愉悦体验这一终极命题[24]。黑色旅游资源可以带给游客区别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提供给游客一次直视“死亡”的机会[25],唤起人们对生命、自然、社会的敬畏和反思[26-27],具有独特性、小众化的特征。

旅游吸引力是影响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的关键因素[28],是旅游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29]。在组成旅游吸引力的多种要素中[30],旅游资源具有审美和愉悦价值,是激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重要因素[31],因此,旅游资源吸引力是吸引游客最直接的要素[32]。本文界定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是指激发旅游者产生离开居住地,前往黑色旅游目的地感知和体验其特殊功能与价值的内在驱动力。对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评价有利于直接反映游客的旅游意愿和选择,了解资源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目前对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主要从资源本身条件以及旅游者感知两个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33-34]。在黑色旅游资源的评价方面,以谢彦君为代表的学者主要从理论角度探讨和论证在场游客的黑色愉悦情感体验[24]。而黑色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类别,其评价标准应该基于资源自身禀赋特征以及客源市场群体的感知和评价来综合衡量。

基于此,本文基于宏观尺度对我国已开发的黑色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利用线上用户生成内容,选取携程旅行、马蜂窝、去哪儿、美团4个网站上的信息为数据来源,创新性构建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丰富黑色旅游领域研究范围和主题。在对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黑色旅游的规划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Web2.0时代,旅游社交网站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导,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提供相关旅游信息;另一方面,用户通过评分、发布游记、分享照片等方式进行旅游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目前,利用网络信息数据已成为学者们研究旅游者感知和体验的重要数据来源[34-35]。网络数据相对于传统抽样调查具有相对客观、样本类型和数量更全面的优势,因此,本文基于网络信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评价。

目前,去哪儿、携程旅行、马蜂窝、百度旅游、同程旅游、大众点评等网站是以网络信息为数据来源的相关文献中选取来源最多的网站[35-36],考虑目前各大网络平台的运营现状、用户生成内容的丰富性和可获取性,本文选取携程旅行、马蜂窝、去哪儿、美团4个网站为数据来源平台。首先,从我国的A级景区、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可供游客参观游览的目的地中筛选符合黑色旅游资源定义的单体共772个;其次,在4个网站再次筛选同时存在游览评价信息,即以每个网站上相关评价指标值不全为0的黑色资源单体为统计对象,以2020年5月8日为流量截止时间,通过人工搜索筛选出符合黑色旅游资源定义的目的地共203个。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本研究主要参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里的评价因子,根据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成果,从“资源游憩价值”“分享程度”“资源影响力”“资源美誉度”“价格条件”5个维度在网站上选取共20个指标。本文收集了203个黑色旅游资源点共4 060条数据,建立基础数据库。

1.2 黑色旅游资源分类

本文在充分参考黑色旅游资源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黑色旅游地的主题特征,将我国已开发的黑色旅游资源分为2个主类,7个亚类,21个基本类型(见表1)。

表1 我国黑色旅游资源类型Tab.1 Types of dark tourism resources

1.3 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中指标选取主要参考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观赏游憩使用价值、知名度和影响力等评价因子。朱鹤等构建了总体评价、分享情况、价格等评价指标[36]。胡静等提出了资源丰富度、资源美誉度等指标因子[34]。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研究根据网络平台数据提出了包括总体游览价值、分享情况、资源影响力、资源美誉度、价格条件5个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见表2)。其中,除“门票”“人均费用”为负向指标,其余指标都为正向指标。“总体游览价值”反映了游客游览黑色旅游资源的总价感受,由去哪儿网、携程网和美团网的“总体评分”来反映,总体评分越高表明资源的参观价值越高。“分享情况”反映一定区域内黑色旅游资源单体的丰富程度,主要由马蜂窝、携程网上的“图片”和“游记”数,去哪儿网的“图片”和“攻略”数以及美团网的“图片”数来衡量。“图片”“游记”“攻略”数越多表示可供分享和展示的资源单体越丰富,网上潜在游客可以查询到更多的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对游客更容易产生吸引力。“资源影响力”反映了资源的知名度和游客的关注度,由马蜂窝、携程网、美团的“点评数”,去哪儿网的“游玩率”,去哪儿网和美团的“问答数”来衡量。“点评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旅游点的游览量,“点评数”越高代表来此地游览的游客数量越多,资源的影响力也越大。“游玩率”统计的是来到黑色旅游资源所在地域的游客中选择游览了该景点的游客百分比,反映了资源的知名度。“问答数”是指询问关于景区的相关信息,反映了具有游览欲望的游客的数量,“问答数”越多表示对该资源感兴趣和关注的游客越多。“资源美誉度”反映游客对资源单体的好感和信任程度,通过马蜂窝和携程网的“好评率”来衡量。“价格条件”包括马蜂窝的“门票”和美团的“人均费用”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景区的现实发展条件。

表2 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Tab.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attraction of dark tourism resources

2 研究方法

2.1 熵权法

为避免主观性造成的误差,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依据所提供信息无序化排列的程度,数值越大反映该指标的信息量越大,在该指标体系中起的作用越重要。本研究需要对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行两次赋权,计算步骤如下。

1) 指标数据矩阵标准化处理。

2) 计算各指标下各资源点标准化处理值占该指标下总值的比重Uij。其中:Rij为各资源点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p为资源点的数量。

(1)

3)计算熵值Dj。

(2)

式中,k=1/lnp。当Uij=0时,取对数值无意义,因此,规定当Uij=0时,UijlnUij=0。

4)计算指标权重Wj,其中,q为各评价指标的数量。

(3)

5)计算各资源点指标评价值Zi。

(4)

2.2 空间自相关分析

研究黑色旅游资源点在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相关情况,采用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进行定量分析。全局自相关研究全国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在空间上的相关性程度,判断在空间上的集聚特征,计算公式为

(5)

局部空间自相关用来观测局部空间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与邻近资源点吸引力的相似或者相异情况,用局部LISA集聚图表示。

(6)

式中:zi、zj分别表示i和j资源点空间吸引力观测值的标准化形式;Wij为空间权重矩阵。

2.3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估计法是借助一个移动的单元格对点或线格局的密度进行估计,通过核函数计算找出资源点集中分布的区域。计算公式如下

(7)

式中:fd(X)为核密度估计值;K为核函数;d为带宽;(x-Xi)为点x到Xi处的距离;n为带宽范围内的资源点数。

3 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

3.1 综合吸引力评价

纳入本文统计的黑色旅游资源点共计203个,涵盖了5个亚类。其中,战争遗迹与纪念馆类(AA)69个,历史人物归葬地类(AB)69个,陵园类(AC)44个,监狱类(AD)13个,地质灾害遗迹类(BA)8个(见表3)。全国黑色旅游资源点总体旅游吸引力评价值为0.335。其中,战争遗迹与纪念馆类(AA)平均综合吸引力值最大,为0.352;第2为地质灾害遗迹类(BA),平均综合吸引力值为0.351;第3为陵园类(AC),平均综合吸引力值为0.331;第4为监狱类(AD),平均综合吸引力值为0.324;最低的为历史人物归葬地类(AC),平均综合吸引力评价值为0.322。战争遗迹与纪念馆类(AA)资源以重要历史战争事件为主题,通过参观遗址或陈列馆的形式激发游客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认同感,其形式和主题更为常见,更易被游客接受,对游客的吸引力最高。历史人物归葬地类(AB)资源数量多,但开发程度相差较大,大部分资源点开发程度有限,平均综合吸引力最低。总体来看,5类黑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评价值相差不大。从资源单体来看,黑色旅游资源综合吸引力评价值前3名单体为中山陵、圆明园遗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别属于历史人物归葬地类资源和战争遗迹与纪念馆类资源。这些资源单体本身开发较为成熟,知名度普遍较高,是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景区。具体各个类型的黑色资源单体综合吸引力排名中,战争遗迹与纪念馆类吸引力评价值最高的前3名资源点分别为圆明园遗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鸭绿江断桥;历史人物归葬地类资源评价值最高前3名单体为中山陵、明孝陵、清昭陵;陵园类吸引力评价值前3名的资源点分别为国殇墓园、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南岳忠烈祠;监狱类吸引力评价值前3名的资源点为白公馆、渣滓洞、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地质灾害遗迹类资源中评价值前3名的资源点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唐山地震遗址、映秀地震遗址。

表3 各类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Tab.3 Evaluation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various dark tourism resources

3.2 吸引力要素得分评价

对一级评价指标下各类旅游资源点的评价值进行分析(见表3)。总体游览价值指标评价值前3名单体依次为国殇墓园、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唐山地震遗址,资源类型中排名最高的是战争遗迹与纪念馆类(AA),最低的为监狱类(AD)。该类资源在未来开发过程中应深挖其历史文化价值,丰富资源展示形式,提高资源的游览价值。分享情况指标中,中山陵、圆明园遗址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资源点的评价值位于前3名,资源类型中评价值最高的为监狱类(AD),最低的为陵园类(AD)。评价值较低的景区应加强景区自身信息化建设,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游客通过发表攻略、游记等方式对景区进行宣传和分享。资源影响力指标中,评价值前3名的单体为中山陵、圆明园遗址和明孝陵,资源类型中历史人物归葬地类(AB)的评价值最高,陵园类(AC)资源评价值最低。该类资源应适当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市场目标游客范围,增加游客访问量。资源美誉度指标中,美誉度值排名为前3名的资源点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资源类型中地质灾害遗迹类(BA)资源评价值为第1名,历史人物归葬地类(AB)资源评价值最低。该类资源应注重维护资源价值,提高服务品质,实现价值与价格相符,提高游客满意度。价格条件指标中,西安事变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玉树地震遗址等101个景点排名并列第1,均为免门票景点。资源类型中陵园类(AC)资源评价值最高,历史人物归葬地类(AB)资源价格条件评级值最低。部分景区可以通过门票季节性打折等活动提高资源的吸引力。

4 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分析

4.1 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全局自相关分析

对各类型的黑色旅游资源点的吸引力要素值进行全局自相关分析, 结果如表4所示。 全部黑色旅游资源的I值为0.153 8,Z值为4.168 5,p值小于0.01,全国黑色旅游资源点吸引力相似值呈现显著空间集聚特征。我国黑色旅游资源点从空间分布来看,呈现东多西少的特征,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布密集。从资源类型来看,本研究中有96.06%的黑色旅游地属于人文类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点以黑色历史事件为核心,吸引力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相关性,空间分布的集聚性和吸引力的相关性使得具有相似吸引力评价值的资源点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分布特征。各类型的黑色旅游资源地中,从Moran’sI值和p值来看,历史人物归葬地、陵园类资源点吸引力的I值为正值,且p值均显著低于0.01,表明资源点吸引力相似值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战争遗迹与纪念馆类、监狱类I值为正值,地质灾害类资源点吸引力的I值为负值,但p值均大于0.10,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3类资源点吸引力评价值在空间上呈无模式的随机分布。

历史人物归葬地类资源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和江苏省,大多都以丧葬文化、陵墓建筑文化为吸引力,在空间分布和文化上都具有联系性,相似吸引力要素评价值趋于空间集聚。陵园类资源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和江苏等相邻省份,大多数是为缅怀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资源吸引力评价值普遍较低,相似的吸引力评价值在空间上具有集聚分布特征。其他类型的黑色旅游资源由于分布位置、资源等级、开发宣传程度等原因,吸引力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

表4 各类型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全局Moran’s I指数Tab.4 Global Moran’s I index of the attrac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dark tourism resources

4.2 吸引力局部空间分析

为探讨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在局部空间的分布特征,对我国黑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见图1)。首先,对各类型黑色旅游资源点进行核密度分析,使用吸引力评价值字段赋权,得到的吸引力核密度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战争遗迹与纪念馆类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部地区,在北京市存在吸引力核心片区。北京市历史悠久,革命战争遗迹多且资源价值丰富,吸引力密度大。局部自相关分析中有1个高高聚类(自身和周围资源点吸引力都较高)资源点分布在北京市,为旅游资源吸引力热点区,在河北省分布有1个低高集聚(自身吸引力弱,而相邻资源点的吸引力较强)资源点,为吸引力次热点区。历史人物归葬地类资源点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城市地区,在陕西省和江苏省形成高密度核心区。陕西省西安市是历经朝代最多的世界历史名城,拥有众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较高的陵墓类资源;江苏省名人陵墓和纪念地类资源较多且吸引力高,形成吸引力高密度集聚区。局部自相关分析中,有2个高高聚类资源点位于江苏省,1个高高聚类资源点位于相邻的安徽省,为吸引力热点区;3个低高聚集资源点分布在江苏省内,为吸引力次热点区。陵园类资源分布相对分散,在山东省和广东省分布有2处吸引力核心片区;有1个高高聚类资源点分布在云南省,为吸引力热点区;3个低低聚类资源点(自身和周围资源点吸引力都较低)分别分布在河北省、山东省和上海市,为吸引力冷点聚集区;2个高低聚类资源点(自身吸引力强,而相邻资源点吸引力较弱)分布在江苏省和山东省,为吸引力次冷点区。陵园类资源点吸引力普遍较低,在空间上较易形成低吸引力资源点聚集区。监狱类资源开发较少,在重庆市形成吸引力核心片区,只有1处低高集聚点位于贵州省,为吸引力次热点区。地质灾害类资源在四川省分布有吸引力主核心区,与2008年对汶川地震遗址进行旅游开发有关,各资源点在空间上不存在显著集聚特征。不同类型的资源受自然、历史等因素影响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差异性,局部空间特征各异。

对全部黑色旅游资源点的整体分析中,在京冀地区形成高密度核心区,辽宁北部、江苏南部具有次级核心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中有9个高高聚类的资源点,分布在北京、江苏和辽宁,为吸引力热点集聚区;4个低高聚类资源点分布在江苏和河北,为吸引力次级热点集聚区;1处低低聚类资源点分布在广西,为吸引力冷点聚集区。由此看出,我国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热点集聚区,分布在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核心区,高吸引力的资源点之间易产生相关性,局部集聚特征显著。

注:此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绘制,审图号GS(2020)3184,底图无修改。(a) 全部黑色旅游资源点,其中: H-H集聚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圆明园遗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明孝陵、明十三陵、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山陵;L-H集聚为潘家峪惨案遗址、南唐二陵、明祖陵、普哈丁墓;L-L集聚为合浦汉墓群。(b) 战争遗迹及纪念馆类,其中:H-H集聚为圆明园遗址;L-H集聚为潘家峪惨案遗址。(c) 历史人物归葬地类,其中:H-H集聚为明孝陵、中山陵、李白墓;L-H集聚为南唐二陵、明祖陵、普哈丁墓。(d) 陵园类,其中:H-H集聚为国殇墓园;H-L集聚为冀南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L-L集聚为察哈尔烈士陵园、高桥烈士陵园、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e) 监狱类,L-H集聚为息烽集中营旧址。(f) 地质灾害遗迹类。图1 黑色旅游资源局部自相关分析图

注:此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绘制,审图号GS(2020)3184,底图无修改。(a) 全部黑色旅游资源点;(b) 战争遗迹及纪念馆类;(c) 历史人物归葬地类;(d) 陵园类;(e) 监狱类;(f) 地质灾害遗迹类。图2 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核密度图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本文基于四个在线旅游网站,获取203个黑色旅游资源点的相关指标信息,根据黑色旅游资源的主题特征进行分类。构建了包括5个维度、20个指标的吸引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特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统计符合条件的全国黑色旅游资源点共有203个。其中,战争遗迹与纪念馆类69个,历史人物归葬地69个,烈士陵园类44个,监狱类13个,地质灾害遗迹类8个。可以看出,目前人文类黑色旅游资源点数量居多,对自然类黑色旅游资源点开发力度不足。

2)全国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平均值为0.335。各类型资源的综合吸引力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战争遗迹及纪念馆类、地质灾害遗迹类、陵园类、监狱类、历史人物归葬地类。每一类资源在不同维度下的评价值优劣势明显,各有所长,有利于明确辨认出各类资源未来需要提升的方向。对一级指标下资源单体吸引力进行排名,综合吸引力评价值前3名单体为中山陵、圆明园遗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排名最后的3名单体为潘家峪惨案遗址、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和范仲淹墓。由此看出,排名第1名和最后1名的单体都属于历史人物归葬地类资源,说明这类资源单体的旅游开发水平差异性大,发展不均衡,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何历史人物归葬地类资源吸引力平均值最低。

3)我国黑色旅游资源点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西部和南部地区分布数量较少。中部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可进入性高,更适合旅游开发。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全部黑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相似值存在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具体到各个类型,历史人物归葬地类和陵园类资源通过显著性检验,吸引力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主要因为这两类资源空间分布的集聚性以及资源间吸引力的相关性,其他类型资源的吸引力受区位、交通、旅游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状态。

4)对我国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的核密度分析中,在京冀地区形成高密度核心区,辽宁北部、江苏南部具有次级核心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中,吸引力热点和次热点主要分布在京冀地区、江苏和辽宁地区,位于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核心区。各个类型的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受自然、历史文化、交通、政策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型的资源吸引力在不同区域分布有核心区,并在不同地区呈现相应的局部聚类特征。

5.2 讨论

通过梳理我国黑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依据资源主题特征进行类型划分,明确了各类型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程度和空间分布规律,丰富了黑色旅游领域研究内容。以往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多是基于供给视角,忽视了客源市场对旅游资源的态度和评价。本文从旅游者感知和体验角度出发衡量资源的吸引力,对指导黑色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和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对我国黑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网络宣传,扩大黑色旅游市场范围。分享情况(0.32)和资源影响力(0.25)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着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对各类黑色资源进行开发时,注重对景点的信息化建设,举办诸如“写游记免费游景区”等活动,通过游客自主分享游览信息达到线上口碑宣传的效果,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2)重视战争遗迹类黑色旅游产品开发,丰富黑色旅游资源类型。在开发市场普适度相对较高的战争遗迹与纪念馆类资源的同时,兼顾其他类型资源的开发。目前,我国已开发的自然类黑色旅游资源数量和种类极少,其中地震遗迹类资源吸引力评价值较高,显示出一定的开发潜力。因此,在合理把握开发尺度基础上对气候灾害类、疫病类等资源进行开发,丰富黑色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3)充分利用空间集聚效应,合作发展提高资源吸引力。历史人物归葬地和陵园类资源吸引力在空间上具有显著集聚特征,充分利用其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区域打造特色鲜明的专题类黑色旅游产品。局部空间存在异常值聚类的各类型资源点,应充分发挥高吸引力资源点的带动作用,促使其发展为高高热点集聚区。针对低低聚类的资源点,可以与周边非黑色类型的高吸引力旅游资源合作,依靠优势资源的带动,削弱黑色资源阴暗色彩,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发展为高低聚集或低高聚集态势。

4)打造多核心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国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核密度分析结果中,呈现“单核”分布格局,重视对分布在辽宁和江苏的次级核心区域黑色旅游资源的发展和规划,争取将其打造为高密度核心区,有利于区域间经济的发展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我国黑色旅游的协调发展。

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由于黑色旅游的发展在我国仍存在道德伦理的争议,资源的特殊性使社会各界对黑色旅游资源的关注度较低,目前尚未有官方部门对我国黑色旅游资源进行统计整理。本文研究对象的选取可能存在部分资源点未被纳入,对我国黑色旅游资源点的统计全面性有待进一步考证。本文利用网站上提供的用户生成内容信息,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了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网站提供的可利用信息的局限性,评价指标体系未兼顾到对资源自身禀赋条件的评价。未来将尝试使用多源数据,构建包含供给侧(资源禀赋条件)和需求侧(游客感知和体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黑色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与分析。

猜你喜欢

吸引力黑色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吸引力1
吸引力2
黑色
跟踪导练(三)4
黑色星期五
那个黑色的夜晚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