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心房颤动流行病学的横断面研究*
2023-05-08杨双胡晓丽付辉王凤媛肖政石同欢马亚哲石少波唐艳红黄从新
杨双 胡晓丽 付辉 王凤媛 肖政 石同欢 马亚哲 石少波 唐艳红 黄从新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经济费用的特点[1]。房颤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房颤发病率和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估计,美国房颤人数在2050 年将超过800万;欧洲房颤人数在2060年将达到1 790万[3]。最新中国房颤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房颤年龄标准化后患病率为1.6%,预估房颤人数超2 000万[4]。本研究旨在通过湖北省地区的房颤横断面研究了解湖北省房颤发病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现状,为湖北省房颤预防、管理和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 对 象 从2021 年5~9 月,选 择 湖 北省武汉市、宜昌市、荆州市、襄阳市、孝感市、天门市、黄冈市、恩施州、鄂州市和黄石市10 个地区(包括湖北省绝大部分地区)进行筛查。根据«中国房颤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手册中样本量的计算公式(N=(tα2PQ)/d2,α=0.05,tα=1.96≈2,d=0.1P,P=0.61%)和 以 上 各 市 人 口 数 占 湖 北省总人口数的比例确定各市筛查人数。然后依据每个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抽取城市社区和农村各两个,分别代表城市和农村的样本。通过电话和家庭访问的方式从选定的城市社区和农村随机聚集招募年龄在18 岁以上的参与者,原则上男女各半,最终共筛查湖北省居民共计13 078人,所有参与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调查内容及质量控制采用中国房颤中心设计的标准化调查问卷和质量控制方案,在湖北省开展以房颤为主要内容的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三部分。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生活、工作方式、心理情况和房颤患病情况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腰围和臀围;专科检查:12导联心电图或单导联心电图。质量控制方案如下: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过程接受统一的质量控制。问卷表由专职人员收集和核查,心电图由心血管内科专科医生判读,经过各单位接受培训的录入人员进行数据录入并建立房颤数据库。调查期间由牵头单位派调查员到其他单位进行指导和监察,保证调查规范化。数据在录入后由数据负责人再次审核,确认无误后数据审核通过。所有问卷调查表全部收回,交由牵头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保存。
1.3 主要调查方法和疾病诊断标准心电图检查:使用十二导联心电图或Shinall Technology单导联心电图机(http://www.xinluomed.com)进行心电图检查。Shinall Technology单导联心电图机要求被筛查对象紧握两侧把手,测量中保持不动,手不要用力,完成30 s心电图检测,心电图由心内科专科医生判读。房颤诊断标准:①当前筛查心电图(12导联心电图或记录到≥30 s房颤节律的单导联心电图)诊断为房颤;②既往诊断为房颤:医疗记录中诊断为房颤,既往心电图诊断为房颤[5]。血压测量:采用水银式或电子血压计,被筛查对象在安静状态下接受血压测量,运动后需休息20~30 min,取坐位或卧位。高血压诊断标准:①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②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受试对象。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主要依据患者提供的住院病历、影像资料(如核磁共振、颅脑CT)等诊断缺血性脑卒中。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GraphPad Prism 9.0绘制图片和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符合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数量和百分比表示;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构成比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趋势检验采用卡方趋势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房颤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此次研究共调查湖北省居民13 078人,年龄[52.3±18.7(18~94)]岁。其中房颤患者203人,年龄[69.0±15.6(26~89)]岁,既往已确诊房颤有146人,新发现房颤57人。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更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外周血管疾病、吸烟和肥胖(P<0.05),饮酒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5)(表1)。
表1 调查人群基线资料
2.2 房颤患病情况调查发现房颤患病率为1.6%(95%CI:1.3% ~1.8%),依据2020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http://www.stats.gov.cn/)进行年龄校正后房颤患病率为1.1%(95%CI:1.0%~1.2%)。性别和地区的各年龄段房颤患病率如图1所示:男性、女性、城市或农村人群房颤患病率均随年龄升高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男性与女性的房颤患病率分别为1.8%(113/6305)和1.3%(90/6773)(P=0.032);城市与农村房颤患病率分别为1.8%(182/10075)和0.7%(21/3003)(P<0.001)。
图1 基于性别和城乡的各年龄段房颤患病率
2.3 房颤的危险因素以是否患有房颤为因变量,将上述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中,充分矫正混杂因素,建立了全人群模型。筛选出年龄(AOR=1.798,95%CI:1.597~2.024,P<0.001)、性别(AOR=0.709,95%CI:0.531~0.947,P=0.020)、高血压(AOR=1.651,95%CI:1.219~2.237,P<0.001)、冠心病(AOR=1.938,95%CI:1.337~2.810,P<0.001)、心脏瓣膜病(AOR=5.261,95%CI:2.517~10.998,P<0.001)和 心 力 衰 竭(AOR=5.298,95%CI:3.408~8.234,P<0.001)6个变量为房颤疾病的危险因素,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房颤并发症和房颤治疗现状房颤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显著高于非房颤人群[8.9%(18/203)vs 1.7%(220/12 875),χ2=53.38,P<0.01]。房颤并发脑卒中与未规范治疗密切相关,在已确诊的146例房颤患者中,规范治疗[规律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抗凝国际正常化比率(INR)值达2~3、房颤消融手术或抗心律失常药恢复窦性心律(简称窦律)]、未规范治疗(间断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抗凝INR 值未达2~3或房颤消融手术或抗心律失常药未恢复窦律)和未治疗分别有67(45.9%),54(37.0%)和25(17.1%)例。此外,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人群治疗现状分析发现:规范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占比63.6%(1 928/3 031);规范按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和)胰岛素控制血糖人数占比71.2%(605/850);规范按医嘱服用降脂药物人数占比45.6%(656/1439)。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发现湖北省房颤患病率为1.6%,年龄标准化后房颤患病率为1.1%,低于2020~2021年中国房颤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报道的全国房颤患病率(1.1%vs 1.6%)[4]。中国房颤患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周自强等[6]在2004年首次开展全国房颤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了14个省份共29 079人,标准化房颤患病率为0.61%;2013年报告全国≥35岁的人群房颤标准化患病率为0.77%[7];2018年报告全国≥40岁的人群房颤标准化患病率为2.31%[8]。这可能与近年来人口老年化加重和筛查完善密切相关。
年龄是房颤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房颤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显著增加[9-10]。此次调查也得到类似的结果,与<60岁人群相比,≥60岁人群房颤患病率显著提高(3.2%vs 0.44%,P<0.01),70~79岁人群房颤患病率为4.11%,8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为5.14%。但18~39岁年龄段居民房颤发病率仅为0.14%,青年人群房颤患病率低,提示房颤筛查应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展开。通过分析性别与房颤患病率的关系发现:≥50岁人群男性房颤患病率高于女性,这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1,11];但本次调查<50岁人群房颤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这可能由于在此年龄段调查样本量小导致。
房颤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肥胖等基础疾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12]。本次研究发现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暂停统合征、高脂血症、外周血管疾病、肥胖、吸烟和肥胖人群房颤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P<0.05)。二元logistic分析证实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心力衰竭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应重视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长期干预、管理和控制,降低发生房颤的风险[13]。
房颤会导致卒中、心力衰竭、死亡等多种并发症,尤其以缺血性脑卒中常发且经济负担严重[14]。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5]。本次研究未对房颤患者预后进行随访,但房颤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显著高于非房颤患者人群(8.9%vs 1.7%,P<0.01)。房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是否规范治疗(规律抗凝或恢复窦律)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发现既往确诊房颤患者规范治疗率为45.9%,同时筛查新发现房颤患者(57人)未接受治疗,提示应当加强房颤筛查和管理,降低房颤脑卒中发病率。
此次流行病学调查对湖北省房颤患病情况、危险因素、治疗现状和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等进行了调查,为临床房颤预防、治疗、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本次研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①本次研究在各市依据当地经济水平抽取城市和农村人群进行筛查,未在各年龄段进行严格系统抽样,难免会造成各年龄段的抽样误差;②本次研究仅在2021年5~9月时间段内开展,属于横断面研究,未开展湖北省房颤患者长期随访和长期房颤情况调研,不能评估房颤预后和长期发展趋势;③阵发性房颤需要通过动态心电图或反复的心电图去捕捉测定,此次研究很可能遗漏了一些阵发性房颤病例;④本次研究仅依据住院病历、影像资料(如核磁共振、颅脑CT)等诊断缺血性脑卒中,会遗漏轻型和未确诊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未来应扩大调查样本量和开展湖北省长期房颤流行病学研究调查。
致谢:感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宜昌市中心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荆州市中心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黄石市中心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汉川市人民医院、应城市人民医院和国药东风总医院对本次湖北省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