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视域下的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对策探究
2023-05-08何立欣
作者简介:何立欣(1980~),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浙江杭州第七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摘 要:当下高中英语教材以“文选式”阅读为主,前后逻辑关联弱。整本书因其内容与结构的完整性、主题的建构性与教育意义的现实性而发挥独特价值。本研究选取小说《黑骏马》,规划与组织“感知与梳理,亲近整本书”“鉴赏与思辨,迈入整本书”“联想与品悟,悟道整本书”“创新与勾连,跨越整本书”等项目,促使学生持续阅读与自主建构。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整本书教学;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0-0123-04
一、 引言
高中英语课程有着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因此,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英語教学还需重视主题语境、文化内涵、语篇类型和学习策略。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基于一个“整”字,依托系统的信息块与关联的信息链,引导读者整体构建与整体感知。整本书有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复杂的文化内容与深刻的价值内涵。它烙有时代印记,探讨社会责任、人生哲理与人性美丑,传递现实感悟,使学生感受热爱生命、追求自由、仁爱之心等人性的真善美。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整本书教学尚未落实到常态教学,面临零散化、功利性与形式化等弊端。首先,学生的阅读来源选文,常是结合应试要求删减、改编的节选,作者、标题与背景信息缺失,使他们无法开展愉悦身心的持续阅读。其次,整本书阅读教学缺乏系统、深入与整体的规划。教师重知识、轻意义,缺乏实质指导与高效反馈。学生对书中内容浅尝辄止,错失与经典作品深度对话的机会。
二、 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式教学
整本书阅读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教师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训练思维,提高审美、鉴赏与评价能力。
项目学习是在“大任务”“大问题”的统摄下,融合知识建构、批判质疑、创新迁移与多元评价等活动的思维联动体。它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创造接近现实的语言环境与交际场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开展输入与输出的循环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
三、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规划
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落实组织性的整体规划与结构性的阅读指导,着眼四个“聚焦”:①选材。自主选择阅读素材。②教法。秉持“整进整出”的原则。③学法。注重在情境中的语用实践。④评价。重视评价过程的生成。教师统筹主题、情境、语篇、活动等要素,建立自主阅读与课堂共研并行的教学机制。
(一)确定教学目标
完整的整本书具有高度综合性与情境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围绕多样化、体验式的活动项目,教师拟定如下目标:①鉴赏小说的叙事手法、创作目的及传达写作意图的表意手段;②分析角色形象,研习构思人物的写作技巧;③挖掘词块间的逻辑隐联,结构化输入主题词群;④围绕人物与情节等要素,有理有据地解读小说主题;⑤运用主题词群,开展贴合主旨的创意实践。
(二)遴选教学资源
在甄选教学资源时,教师应考虑小说情节的吸引力、与学生语言水平的匹配性、与教材话题的关联度及主题的育人价值。本研究以英国作家Anna Sewell的代表作《黑骏马》为例,作品讲述一匹黑马辗转多位主人之手的坎坷经历,揭露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人们奴役动物的残酷现实,号召人们善待动物,在人间播撒温情与正义的种子,勾连教材单元主题“Wildlife Protection”的生态观,是课外阅读在课内的延伸与支撑。
(三)实施进阶阅读
实施进阶阅读需充分保障学生自主阅读与研习的时间。除课堂外,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感知与梳理,亲近整本书”“鉴赏与思辨,迈入整本书”“联想与品悟,悟道整本书”“创新与勾连,跨越整本书”等大项目,旨在通过纵向深入的阅读,让学生感知文本整体性、内容生动性、语言流畅性及价值深刻性,发展其思维品质。
(四)建立评价机制
教师对阅读效果的检测应聚焦学生在语言建构、思维发展、观念形成中内化的核心知识与外显的表现行为。教师可以收集课堂对话记录、阅读日志、语言资源单、人物分析表、故事剧本图、创意写作等成果资源,带领学生开展自我反思评价、教师指导评价与同伴互动评价,发挥反拨促学功能。
四、 基于项目活动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围绕进阶项目的自主阅读,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研读,清楚如何读、为何读,并将阅读成果以多个项目主题的形式串联起来。
(一)亲近整本书:感知与梳理
1. 导入阅读
导入阅读发挥引领作用,从局部构建起完整书册的概念,旨在让学生强化整体感知,形成阅读期待,促进持续阅读的行为自觉。
(1)背景导读
受时间跨度及文化差异的影响,作者在作品中渗透的理念、情感与阅历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因此,教师需铺垫必要的文化知识,搭建作品与背景间的桥梁。
(2)情节导读
教师激活学生已有图示,联结新旧认知,通过扫读局部探究成因,大胆预测情节走向,并结合前后联系,获得故事的整体感知。通过既有认知激活学生对“马”的主题词群,形成清晰的角色概念。当看到广袤的土地时,学生猜测小说讲述一匹黑马同命运抗争、追求自由的故事。该预测与“马”的形象eager for the freedom及enjoy galloping at a vast stretch相吻合,使学生急切验证假设,维持自主阅读的内驱力。
(3)主题导读
主题是整本书的灵魂,而标题则是主题的浓缩与聚焦。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标题,猜测作者意欲传达的写作意图,触发对现实的思考。Black和Beauty象征人性的阴暗与善良。两者汇聚在一匹黑马身上,形成对立统一体。
2. 梳理阅读
梳理阅读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即时获取反馈信息,提炼解构主题思想的关键事实。围绕空间线索,教师将整本书切分成多个有明确目标任务的小章节,引导学生对照任务单梳理情节、厘清线索,促成高效感知。任务单基于设定的控制性任务,学生自主建构的空间有限。于是,教师升级任务单2,让学生自主发挥,撰写读书笔记,推进自主阅读。学生记录心得感悟,提出疑难困惑,充实阅读日志,准备课堂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时空线、事件线、情感线等串联情节、整合零碎信息;同时,要求学生按章节或话题摘录、摘译好词佳句,方便资源共享与写作检索。
(二)迈入整本书:鉴赏与思辨
1. 鉴赏阅读
在鉴赏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逻辑与批判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重探析作品的关键词汇、句式、写作手法,确定赏析角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度解读作者意欲传递的情感与思想,同时要求他们内化主题词群,在新语境中模仿应用,实现语块“整进整出”。外貌描写从五官、容貌、衣着、体态等角度正面刻画人物,全书不乏对Jerry Barker、Skinner Nicolas等角色惟妙惟肖的描写。
教师要求学生鉴赏外貌描写的表达效果,领悟语言之美。通过描写Jerry黝黑的皮肤,看出他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终日劳作的朴实之人;文章还刻画出岁月对Skinner无情地抽打,同时将他冷酷凶恶的一面暴露得淋漓尽致。教师优化语言资源表,要求小组协作,在分类整理动作、景物、情感等描写的基础上,分析主题词群的内隐关联,推进系统、结构的输入。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语块间的因果关联,搭建语义网,随后,协助学生创设语境,即时运用所学词块,强化词汇理解与语境感知。在片段描写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横线标注脚步动作,构思情境动作链及其前后逻辑,斟酌、推敲精准动词。
2. 思辨阅读
思辨阅读要求学生以文本主题为研究背景,整合字里行间的零碎信息,推断内涵意蕴,强化思维与信息的深度交互。
(1)揣测情绪
归纳与整合信息是基本的阅读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空间明线,建构宏观框架,并依托问题链梳理微观信息,搭建可视化组织图,促成关键信息的转化。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问题链梳理关键信息,并用2~3个形容词概括Black Beauty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绘制情感曲线。
Q1: Why was Black Beauty transferred to different masters?
Q2: How did they treat him differently?
Q3: What happened to Black Beauty ultimately?
Q4: What is the turning point of this story?
小說明暗线交织。其中Black Beauty在不同主人家中的经历是明线,而它坎坷多变的心路历程则为暗线。学生可以结合情节的起伏回落与转折冲突,绘制角色心境变化图。
(2)推断个性
小说人物是源自生活并通过艺术加工凝练的形象,具有一定复杂性。通过对人物的立体分析,学生剖析它的第二身份——性格,思考对情节的助推作用。常见方法有直接分析法、间接分析法与主次对比法。
直接分析法是将小说各处的零碎细节整合成条理化、系统性的信息块,构建完整的角色概念。在读完Jerry Barker's Home这一章后,学生梳理Jerry的各方面信息分析出Jerry是个体贴入微、不受金钱诱惑的形象。
间接分析法是关注特定角色在他人眼中的评价,避免片面解读。如Jerry不屈服于强行霸占马车的恶徒,而坚决护送一对母子前往医院救治。从那位母亲感激的泪水与发颤的言语中,学生发现Jerry是一个不畏强权、乐于助人的正义形象。
主次对比法聚焦角色间的互动冲突,烘托关键人物的个性。如配角Joe初登场时,他的不当施救使Black Beauty命悬一线,但当目睹车夫用鞭子狠抽马匹时,他挺身而出,将恶徒送上法庭。再登场时,他救下折磨不堪的Black Beauty,带它到Ellen and Lavinia家中安享晚年。学生发现Joe虽外表柔弱,但遇事果敢、内心强大,极富爱心与同情心。
(三)悟道整本书:联想与品悟
文本内容只是书的表层信息,而整本书阅读需透过表层,挖掘积极的主题意蕴,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与自我的理性思考。
1. 联想阅读
学生根据设定情境,融入文本,体验角色的态度、意识与行为,萌生同理心与情感共鸣。当重逢故友Ginger时,Black Beauty看到它面容枯槁,昔日纤细的长腿早已肿胀淤青。还没等叙旧,Ginger就被人强行拽走。T: If you were Black Beauty, how would you react to that situation? S1: Black Beauty的呻吟“How I wish I could help her”饱含爱莫能助的无奈、感伤与怜悯。S2: Black Beauty自身难保,冲上前搭救Ginger是莽夫之举,而原地不动胜过一切徒劳反抗,心理冲突使角色陷入道德两难的窘境。
2. 品悟阅读
教师带领学生寻觅文本世界的“实”与“虚”,揭露现实问题,寄托虚幻美好,深挖小说主题价值。
(1)“真实”世界
小说的真实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复刻与再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透视小说的生态观。现实中,人们虐待、遗弃动物,而这些正是人性弱点。反观文本世界中Black Beauty的主人,既有仁爱怜悯者,也有残暴势利者。高尚与腐化的交织揭示人性的善良与卑劣,验证了学生的预测,形成亲近生灵的行动自觉。
(2)“虚幻”世界
文学创作源于现实、超脱现实,寄寓虚幻的愿景。小说开篇与结尾都提到orchard with apple trees这一场景,暗示Black Beauty历经磨难后回归最初的净土,呼应首章中的carefree。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指出恬淡的生活是超脱与虚幻,通过逆境磨砺、回环曲折的人生,才让人重新珍惜当初的美。
(四)跨越整本书:创新与输出
创新阅读要求学生重组知识与经验,开展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合作项目,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强化整合性输出。
1. 模态重构
模态重构融合“声、形、色”等立体要素,要求学生基于信息的提炼与整合,在合作创新中发挥想象,复现或再创相关情节。
①绘剧本图:学生抓住特写镜头,创作剧情脚本图,并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汇编成连环画册,呈现核心情节与主干脉络,强化视觉表现力。
②读者剧场: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配音或排练情景剧,塑造舞台形象,使书册内容从静态走向动态。这不仅能考验学生的剧本撰写与改编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力、协调力、应变力等交际素养。
2. 创意续写
小说因其情节曲折、主题隽永与结局开放,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在读完全书后,教师可以组织读—思—写一体的研习项目,使学生将对主题的认知外显到语言的结构性输出上。通过角色感知,学生重设合乎逻辑的结局,如Black Beauty重逢母亲时温馨的画面及与之相伴的动作、神态等,传递“逆境重生、再续温情”的意蕴,使主题得到呼应与延续。随后,师生共研联思,从结构、内容和语言等方面制订作品的评量细则,达成标准共识,并组织自评与互评。
五、 结语
项目驱动的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建构性,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意义建构为支撑,指引教师开展理解与批判、联想与建构、迁移与创新等系统性、中轴性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聚焦主题意义,提高对语篇、语言的解码力,同时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驗,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另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整合与二次开发资源,扮演好项目开发者与引领者的角色,推动该模式教学的常态化、体系化,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成为紧张学习之余的调和剂,进而发展成终身受益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张金秀.中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的五点主张[J].英语学习,2019(7):55-57.
[4]丁佳燕.联结策略在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1):41-4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卢国华.项目化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1):28-33.
[7]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英语学习,2017(2):19-23.
[8]赵同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英文小说阅读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2):6-11.